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做万全都司旗军补贴家用的产业,能减少大棚种菜的消耗。”
  “让朕的子民吃饱,就是好菜?”
  隆庆皇帝深吸口气,缓缓颔首,非常感动,道:“也许你说的对,但不行。”
  “朕的身体不好,太医也束手无策,勉强在太子能担当大任前续上一续,陈将军,当你知道了这个,还敢把不时之物拿回宣府种吗?”
  陈沐目瞪口呆——这是碰瓷啊!
  “你有心了,但这事现在做不了,朝野叫你陈棉花,人家弹劾你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阁臣明辨是非都给你挡了,但你也不要觉得真的就是棉花了,有些事是谁都挡不住的。”
  “好啦!”隆庆皇帝有些无可奈何却还有笑意地摇摇头,对陈沐道:“宣府的事,朕也知道了,回去问兵部看能不能再给你拨些银子,补贴军士吃用,但估计有也不会许多,朝廷很难,这是如履薄冰啊。”
  “九边的兵事,隆冬都这么难么?没有人对朕说过,这皇宫啊!朕倒比不上你们这些将臣自在。”隆庆皇帝朝远方看了看,笑道:“前几年朕刚登基,想吃果馅饼,御膳监就折腾起来,那是朕吃过最好吃的馅饼,不论是看上去还是吃起来,都比过去在裕王府时吃的好上一筹。”
  “后来朕想知道,这么好吃的馅饼要多少银子,御膳监报账,五十金。”隆庆摇摇头,嘴角微微上翘抿着,但没有笑,“朕在宫外生活许多年,只要五钱银子,就能在东华门外,就离朕赐你的宅子不远,五钱银子就能买一大盒!”
  “可朕没出过北京,也不知道京师之外是什么样子。”
  隆庆皇帝摇摇头,对陈沐道:“你说的煤和炉子,就这几日送进宫来,不用做工精良,寻常农家百姓用什么,也让朕看什么;这菜,朕帮不了你,首辅上了年岁,你就不要去打扰他,同次辅们聊聊,也许他们能给你帮忙。”


第75章 不缺
  陈沐终于对大明在历史脉络中的走向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令他感到无力。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掌握知识的人们毕生钻研适用于中国的古代政治学,构架出如今这个以极少官僚统治极多百姓与广袤疆域的政体。
  方法是约束,互相牵制乃至内耗,像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般,明政府也一样内部极为稳定,但为这稳定付出的代价就是对抗外压时能力极差。
  这就像一种规则,它约束着每一个人,就连皇帝面对冬日黄瓜都只能掰开嗅一嗅,遑论旁人。
  有些事你明知道它是好的,可是你做不成。
  他也终于完全理解,为何海瑞会被雪藏。
  因为大明的沉疴之躯禁不住虎狼药,即使内阁重臣知道问题在哪、知道问题很大,但显然在这套规则之外的海瑞带来坏处更大。
  非黑即白,在大明行不通。
  但陈沐还是私底下找小宦官问出鹅灰池的咬春圃是怎么做的,他可以不去做,但他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因为没准在什么时候,这些东西就会大有用处。
  与此同时,有人单骑快马迎风踏雪前往宣府,取来做工简易的煤炉与蜂窝煤。
  当然,陈将军再进宫的时候,也没忘记从东华门外找到隆庆皇帝提过的馅饼铺子,让人包了几种口味的馅饼带着进宫,请皇帝瞧瞧咱家的蜂窝煤炉子。
  今天皇宫来了个煤炉工,太监宫女就不说了,宫里内眷被隆庆叫出来看这新鲜物事,小太子也沾了光儿从东宫叫过来,远远把着眼儿看陈将军夹着煤球添煤上火。
  “下面有个通风口,火烧需借风,把它开开,火往上烧、风往上走,先在里面点些碎木,就可以夹煤球进去了。”陈沐主要是给宦官讲解,这事告诉皇帝也没用,他又不会亲手去弄这东西,“先放一块,一会儿就烧起来,烧起来再往上添,能添三块,孔要对齐,不然风走不出来一会就灭。”
  冯保侍候在皇帝身侧,见陈沐把煤填进去,凑近了看着问道:“陈将军,你说这蜂窝煤,多久能烧起来?”
  陈沐笑笑,抬手指着道:“督主请看,烧起来了。”
  “哟,爷爷,陈将军这炉子有门道儿,烧的真快!”
  冯保这句爷爷叫得顺溜,陈沐钳煤球的手差点没捏住,脸上还不能有什么异样,赶紧笑着高帽砸过去,道:“督主是文武双全之人,以前的火药是成片的面,烧起来是平着过去,后来都是颗粒了,同时烧的面就大,所以起火均匀,咱想让它快就快,想让它慢就慢。”
  “这煤球也是一样,以前都是煤块,也是平着烧,烧得慢不说,还不均匀,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添火这事没准什么时候,有些烧完有些还没烧,就有很大的浪费,何况烧不充分还有炭毒。”
  “将军是说。”冯保探手问道:“这个没炭毒?”
  炭毒就是燃烧不充分生成的一氧化碳。
  “这个也有,只是稍少些罢了,依然不能在室内点,如果要在室内用,必须通风好。”陈沐抬手笑得轻松,对冯保道:“烧饭烧水,在室外就行。如果室内取暖,咱给它接个铁皮烟囱,把烟导到外面,也可以做点铁管灌水,想办法让水一直流动,大殿就暖和了。”
  陈沐觉得这可以是一套,如果南洋或者在宣府蒸汽机有了雏形,这一套东西可以联动起来,节省资源。
  蒸汽机的发明最初是为了挖煤采矿,抽走地下水。中国的煤矿分布很广,明人挖取煤矿从不挖的得很深,因为他们知道挖差不多后就把坑道盖上,二三十年后又会产生新的,取之不绝用之不尽。
  隆庆皇帝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什么门道,对陈沐问道:“陈将军,你说想让万全都司旗军靠做这个,补贴日用,能行么?煤块做工精巧,皆为九孔方方正正,单做出来就比寻常煤饼费时,贱了旗军入不敷出,贵了百姓又用不起。”
  “陛下多虑了,这煤球好就好在烧得充分,兴许一颗煤球卖的比同大煤饼贵上些许,但其烧的时间却要比煤饼长,起火也要比煤饼快,总算下来百姓用煤球是要比煤饼省钱的,而且不耽误旗军操练,军余就能做。不过臣还尚有一事担忧,有求于陛下。”
  卫军做买卖在一百多年前是不敢想象的事,但如今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事,尤其在皇帝与内官面前,这并非什么秘密,没人以此来责难他,只是当他说起有求于皇帝时,隆庆和冯保对视了一眼。
  “陈将军且说,是什么事?”
  “陛下让臣督管宣府、阁臣派臣为万全佥事,为的都是一件事,重振已经疲敝多年的卫军,臣以为操练卫军、重振卫制,与经济是分不开的,早年初设旗军,他们有军田,食饱力足,那时卫军威风凛凛。”
  “但如今诸卫军田皆有不足,吃尚且吃不饱,又从何谈起操练呢?所以臣于自两方面着手,一是训练与制度、二是让旗军形成自己的产业。形成产业容易,卫军有足够的军余,三年五载,都能吃饱饭穿暖衣,但管控却很难,臣不想费心数载,肥了卫官、苦了旗军。”
  “就诸如这煤球,过去的煤饼在京师是千斤一两,煤球可卖到千斤一两八,而千斤煤球却能当两千八百斤煤饼去烧,单单顺天一年所耗煤饼何止千万斤?宣大、蓟辽诸地呢,可以预见其中利润。这巨量财货,不仅能使万全旗军再焕新生,甚至可补贴宣府将士。”
  “卫官未必怕臣,但卫官一定怕内臣,因为内臣是圣眷亲厚之人。所以臣想,请陛下派遣几位内官至万全,煤球所获资财除补贴军士之中外,余者几成,运至宫里陛下内库,一来可戒卫官贪婪之心,二来也能让这些银两用在更该用的地方。”
  隆庆和冯保的小眼事儿有点不对了。
  不过没等他俩说话,陈沐拱手作揖急切道:“臣知这是与民争利,皇室也不缺这点银两,但唯有内官才能镇得住积弊已久的卫官啊!”
  隆庆穿着圆领龙袍,右手抚左肋,左胳膊肘撑在右手上,手指磨痧唇边胡须,看着陈沐皱眉冥想。
  半晌才开口道:“陈卿是听谁乱说,谁说朕不缺?”
  早上好!


第76章 扒皮
  隆庆五年,正月十四。
  徐爵没说假话,皇帝赐给他这个宅子的地段是真好,从开灯市夜里他就别想睡觉,隔着一条街就是闹灯会的,动不动烟花就往天上窜着炸了,整夜都是那些包下宅子的达官贵人饮酒笑闹之音……一年到头官吏就这个假最长,陈沐也不想扫人雅兴。
  但他真没办法,平时他听炮声听得挺来劲的,但就睡觉的时候,他受不了。
  正月初十定国公徐文壁包了他家外头的宅子,他都没要钱,二半夜徐文壁的傻儿子在房顶放了个大炮仗,炸得漫天开花,睡得正香的陈沐从广州府南门外夜战被倭寇炮击的噩梦里惊醒,抱着颜清遥一个劲儿往床底下钻,好半天才清醒。
  第二天按市价,从定国公府提回一夜四百两银子的租金。
  从初八到正月十三,连送带租,外头的宅子给他带来四千三百两银子的收入,没办法,有的人就不按市价来。比方说昌平做煤炭买卖的豪商杜高,人家开口就要两千五百两银子租一夜,你说四百两人家出价两千八百两,就要租你的楼。
  租完了还发请帖,请陈将军务必赏脸。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皇宫,那就是个大筛子,任何事都瞒不过有心人。
  在陈沐想象中劝说隆庆皇帝向万全都司派遣内官并分账是件很困难的事,却没想到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皇帝眨眼就答应了,而且非常明确地告诉自己,他很缺钱。
  如果照陈沐原先的看法,皇帝缺钱挺好的,但现在不一样。
  当他身处这个时代,作为拱卫皇帝的大将而出镇宣府,他侍奉的皇帝非常明确地告诉自己他缺钱,陈沐认为这是他的耻辱。
  是的,当困顿驱使他的皇帝不顾脸面地坦言自己很缺钱,陈沐认为这是整个大明帝国皇帝以下每个生活富足之人的耻辱。
  是高官贵人以千金万银相互馈赠,当名相良将斥资千金购名姬美女玩乐,他们是耻辱的。
  是扬州豪商登上山巅洒下金箔以赛风,当京城美妇争戴穿诰服置酒灯市,他们是耻辱的。
  也是当陈沐想到自己卫港里埋着十几万两白银,他的皇帝却因缺钱而发愁,这更是他的耻辱。
  在封建时代,这件事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所以他的动作很快,书信在年前传送宣府,大年初二京师街上就已有精挑细选能说会道的军余走街串巷,带着驴车挨家挨户推销蜂窝煤与煤炉,并拿下订单。
  这对京中原本固有的煤炭生意冲击可想而知,他们哪儿知道什么是推销、甚至什么是营销啊!
  所以名叫杜高的商贾找上门来,别无所求,只希望陈沐能给他们留一口饭吃。可以想象,洽谈非常愉快。
  煤炉分五钱银、一两银、三两银三种,蜂窝煤定价千斤一两八分银,顺天地界原有的煤商,陈沐直接把制煤方法告诉他们,他们则在蜂窝煤与煤炉印上合兴盛三字,每卖出一千斤,万全都司抽六分银。
  “你不怕他们黑你的钱?”
  镇朔将军府邸外临街观灯楼上,徐爵小声笑道:“你怎么知道他们能卖多少煤?”
  “那是内官的事,陈某只需要相信内官能拿到顺天各个城池、交通要道运煤驴马车的进出登记,这事倘若徐兄去办也是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