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了看哪些宝钞,李将官暗中咧了咧嘴,但他却对范文虎言道:“大帅,这次出征,军中粮草实在不足,末将粗人,根本不知筹划,如果让兄弟们自己征集,又怕抢了百姓引起民变,所以末将想请郑先生随军前往,代为筹措,还请大帅恩准。”范文虎一听,看了郑师爷一眼,得,主意是你出的,摊子也就由你来收拾吧。

    出兵定海,人马本应该过钱江向东,但由于琼州水师就在江面上游荡,从临安过江太危险。因此李将官让手下反过来顺江向西,准备从钱江上游某处渡江。但离开临安行了没多远,他就安营扎寨,并召集手下心腹将校议了事。在大帐中,为了使下面的兄弟们宽心,他按照事先和郑师爷所议,给此次进兵定下了两个字的基调,“稳妥”。下面的兄弟们其实现在兵无战意,他焉能不知?

    按李将官所言,这次出兵,由于军中粮草不足,所以首先要多在民间征集粮草。但既然这样,那么第一,水边上不能走。这容易遇到宋军水师,找这个不自在干吗。第二,宋军到过的地方也不能走。人家该征的都征过了,你还折腾个什么劲?要去当然应该是别人还没有到过的地方。

    不过在最后,李将官杀气腾腾地说道:“将士在外,不可扰民,粮草的征集,一律按郑先生的意思来办,如果有抗命者,本将杀无赦。”好家伙,这当即就将某些人抢一把的念头给灭了。

    在如蜗牛般的走了三天之后,第四天的夜里,李将官终于等来了他望眼yu穿之人,他的心腹把弟周大宝领着几个人悄悄地进了中军大帐,这其中就有陈子敬。陈老道见了那两人之后,一脸的笑容:“李将军,郑先生,苏先生闻听二位要去定海,特要贫道前来相告,他自会在定海恭候,必不会让两位失望。”

    闻言,大帐里面的人个个脸上表情都和狐狸攀上了点亲。“哪里,哪里,苏先生的仗义,小弟绝不敢忘。”李将官抢先一抱拳言道。

    陈子敬这个假老道做了一个揖,然后又说道:“苏先生有书信一封,让贫道带给两位。”随即他从道袍之中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了那两人。在他们看了之后,又言道:“两位的意思,苏先生已经明白,但因为过于匆忙,贫道遵从苏先生的意思,先送来点东西,以表苏先生的诚意,其余到时自会明了,还请二位海涵。”

    郑师爷和李将官均露出了喜出望外之se,郑师爷言道:“苏先生和道长如此费心,在下感激不尽,还请转告苏先生,我等必然按规矩办。”

    待哪个假老道告辞之后,周大宝和几个亲兵将推进来的车子上的两口箱子打开,这里面装满了龙币。看着这些铜钱,所有人眼中均放了光。李将官忍不住在帐内转了几圈,然后他用探询的眼光看了看郑师爷,郑师爷脸上露出了决然的神se:“将这些铜钱和所有的宝钞全部换成粮食,如有布帛和铁器,也一并带走。”

    看着周围几个微微有些发愣的眼神,他认真地说道:“只有更多的东西,才能换回更多的龙币,也只有龙币,将来才能兑换凤宝。”

    他摸出一张宝钞,将它放在了铜钱边上,然后问帐内之人:“如果要你们选,你们会选哪个?”

    大帐里的人均露出了“你这不是废话吗”的表情,郑师爷叹口气说道:“这些宝钞,只会是废纸啊。”

    郑师爷无疑是有点远见的,但帝国的货币制度最终过渡到银本位制,那也是近百年之后的事了。

    听了郑先生的话,帐内之人全都默然,李将官一挥手:“就这样办。”他看向周大宝:“你带着人跟着郑先生,务必按他所说把事情办妥了。”

    周大宝一拍胸脯:“兄长放心。”

    周大宝最近可没少被臭骂,因为当初联系翁州那边,是由他出面cao办的。在见了李将官拿回来的凤宝,以及听了转述的苏先生的话之后,他当时就抄家伙要砍了那帮jian商。但李将官将他骂了回来:“要收拾那帮混蛋,还怕以后找不到机会?你小子就没有脑子,尽他妈的乱来。”

    苏刘义走后,李将官是在茶坊又和郑师爷细细地商议了一会才离开的。他这个人其实很上道,如果不是如此,怕是苏黑手也懒得理他。在他的好说歹说下,郑师爷又拿了一百凤宝。但对于剩下的银币,李将官交代周大宝:“这九百凤宝由你派发给先前上山的兄弟们,告诉他们,嘴把严点。”开始去宝成寺的五百兵丁实际上都是李将官的亲兵,因此他是不会太吝啬的,更何况现在他的体温也有点高。

    当时周大宝一迭声地应道:“兄长你放心。”

    但李将官显然还觉得有点不踏实,他告诉周大宝:“苏先生仗义,可我总觉得咱们不能没有表示。”光山上山下跑了几趟,就拿了这么多钱,这在江湖上说不过去啊,以后别人知道了,你在道上还怎么立足?

    周大宝的肠子早已经悔青了也就不说了,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可是江湖中的规矩,他心中也早有了自效之心。这两人为了报答“仗义的苏先生”,就把目光盯向了泰宁寺的僧人宗允。宗恺是被吊了起来,但宗允却早早地躲了起来,他根本就没进临安。

    李将官咬牙切齿地下令:“你马上亲自带人,把哪个盗陵的混蛋给老子找出来做了。”这可是里子面子都有的事,任谁也不能说什么,只怕私下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啊。

    如果军情司的人还需要暗中查找,那新附军就没有什么可顾及的了,更何况他们人多。两方都在找他,宗允的ri子自然也就到了头。

    陈老道走后的第二天,新附军就“安然”地渡了江,向东行去。他们的行程的确很慢,这主要是因为先要征粮。当然这个“征”,说成是“购”似乎更妥当,只不过多少有点强买强卖的意思。

    郑师爷的远见就在于,他知道如果仅仅是为了打一仗,“征”一把也就算了,但要是想长期做生意,这么干是不行的。人家要的是买卖,不是玩一把的贼人。现在有李将官保驾,对方又敞开了大门,这个生意还不知道怎么做?买卖,买卖,先买后卖,这个道理,咱们还是懂滴。

    等范文虎预支的月钱,陈老道送来的铜钱,通通变成了粮食等物资,李将官这才意气风发地下令加快行军速度,直扑定海。

    新附军是在这一年的年底收复定海的,其过程当然比较惊心动魄。由于李将官过于墨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中格言,结果前军周大宝直接将粮车先推进了定海城,与对方形成对峙。琼州兵见了如此怪异的战法,全军大震,在经过一番说不清、道不明的乱战之后,他们抢了粮车立刻鼠窜而去。因为过于慌乱,在已经空空如野的县衙里,他们还遗留下了好些装满铜钱的箱子,新附军就此一举占领了定海。

    在随后的战报中,有郑师爷这个妙笔在,它自然成为了战况惨烈、将士奋勇、前所未有的“大捷”。

    范文虎的下巴差点掉到了地上,这和他当初的猜想实在是差距太大了。但您千万不要以为范大帅笨,人家是“难得糊涂”。这年头撒出去的兵,也就像泼出去的水,你要是逼急了,别人立马翻脸让你后悔。这中间有没有猫腻另说,但至少让他能向老忽交代。再说,有猫腻的人多了去了,范大帅他自己就没有猫腻?

    使范大帅真正舒了一口气的是,在占领了定海之后不久,宋军水师果然就撤离了杭州湾,很快商人们就开始流入临安。只不过这些可怜的商人在进入杭州湾之前,还要到翁州宋军哪里交点“关税”。

    帝国朝廷的大臣们那是绝对会算计的,临安地区已经“征”过一把,现在再“征”,油水就不大了,但咱放那些商人来,为什么不收税呢?水师的贼配军既然在翁州卡住了杭州湾,那么就让那些进出临安的jian商交点小鬼头所说的“保护费”吧。

    当然,苏刘义也是洋洋得意,他的使命就是协助杜浒建立流向琼州的人员、物资通道,李将官和郑师爷这里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他到翁州之后,和刘师勇、杜浒曾商议过,宋军水师只要驻军在杭州湾外,其实也同样能达到兵压临安的目的。因为从翁州到临安实在是太近了,即使宋军离开钱塘江,但只要不断地在杭州湾活动,范文虎根本不敢放松临安的守御。宋军完全应该更深入长江,将更多的力量放在向北的沿海地区,哪里的“油水”更多。

    随着宋军翁州基地的建设ri趋完善,再加上不断有新的战船加入,他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特别是当他们的水师在长江上已越过江yin接近建康,而北边更到达盐城之时,北元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

    (事情多,还要外出,七ri内无法更新,见谅。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下之议

    ( )“弘略,依你所见,出兵翁州、琼州如何?”

    当大汗的声音在皇宫中响起之时,张弘略的内心并不轻松。他明白,从某种程度上讲,忽必烈发问的对象,是另一个人。但这个人的回话,却要通过他的嘴说出来。他定了定神,缓缓言道:“臣以为,暂时不宜。”

    听了他的话,忽必烈的面容很平静,但他看着张弘略。张弘略躬身言道:“大汗,臣在海边看到,海上与江河的最大不同,在于其风浪,非长年海上之人,难以在船上立足,故臣弟有言,新的舟师非三年不可。”

    “臣不敢欺瞒圣上,臣虽未jing通水师,但亦认为,舟师难以速成。士未练不可为兵,械未jing难以成军,军未成则不可出战。”

    大殿里很静,忽必烈依然没有说话。

    张弘略按照张弘范的遗言,和张?一起护送他的灵柩回到北方后,忽必烈追授张弘范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烈。他除了厚赏张家外,还命他们为张弘范大办丧事。张家从张柔开始,为帝国拼杀了两代人,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应该体现帝国对功臣的恩意。

    但眼下的张弘略,他的心思也有了细微的改变。如果开始他还有点疑虑的话,那么宋军一度拿下临安的消息传来,已经使得他对自己兄弟临终的预言深信不疑。他以办丧为名,就此留在了燕地。老忽在这方面并没有苛求,这点顺水人情,帝国的确不该吝啬。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元私下里的动作其实也很多。为了更好的了解琼州的宋室残余,北元从江南“征召”了许多过去的宋臣,比如说原帝国的重臣叶李、帝国的宗室赵孟?、赵与薰、赵大讷等。

    因为从各地奏报的情况中,忽必烈已经发现了残宋的变化。也许更出于其本能,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一个大敌正在出现,这迫使他急于更多的了解对方的情况。他不仅多次召见了哪些所谓的“江南遗逸”,就是先前归顺的留梦炎等人,也被他多次询问。

    但在哪些人的嘴里,老忽并没有得到多少赵?小儿的情况。哪是,一个当年七、八岁的小屁孩,就算他是帝国皇位的继承人之一,年纪也太小了点,他人又在**之中,这些人能知道多少?给他个“英明睿智”之誉,那你就忽悠的太过了。

    杨淑妃一个妇道人家,她懂什么?张世杰?武夫而已,更是提也不要提。其他人?咱自己都不觉得他们有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