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后世某支军队要新式整军?为什么要进行述苦?因为它们激发出来的是愤怒和仇恨。快意恩仇才是最令人致命的。
在人的情感中,仇恨这东西,有时候只有人死才仇消,血流才恨灭。
如果在这片土地上有第一强军的话,那么在东自己的心目中,它绝对是后世战斗在眼下称为高丽的那只军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自己的武器和对手相差多么大,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候下,即使身穿单衣也决死进攻。哪怕对手的炮火再怎么铺天盖地,哪怕他们承受的是联合**平均每秒五发炮弹的打击,他们也依然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阵地,绝不屈服。那是一只什么样的军队?他们同样是由一群农夫组成。如果自己眼下的军队有一半那样的jing神,蒙古人的铁骑又算什么呢。
何况,蒙古军队就真的是不可战胜的吗?就是这个所谓的懦弱大宋,蒙古人也花费了50多年的时间,而且还搭上了他们的一个大汗。
有些东西该变变了。
帝国的朝堂又多了一个人,他就是帝国太后的弟弟杨亮节。杨淑妃对弟弟的担忧,致使东暗中指示杜浒,在安排人向福建沿海渗透时,顺便寻访一下。无论怎么说,他也是端宗皇帝即位的功臣,又是国舅,如果自己漠不关心,那不太符合人之常情。
好在杨亮节以教书先生的名义,就躲在福州郊外的一户人家哪里,找到他到也没有花费太多的周折。但这位国舅爷到了琼州,仗着太后和帝国君主的关系,就又有点露出喜欢揽权的味道。他当时就是因为这,被陈宜中等人一起借着筹粮款的由头给排挤出朝堂的。而让东更头痛的是,这家伙还指点东要加强对宋军的控制,实际上是他想掌握监军的大权。
在琼州的行朝,现在名义上是个朝廷,其实也就是架子,根本就不正规。陆秀夫负责朝政,管的也就是琼州这点地方,他又是帝师,杨亮节总不太好抢他的位子吧?那么另一块就是军事,文天祥虽然是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张世杰一起主管军事,但按宋代规矩,军队出征总是派有监军的,由于监军通常是皇帝指派的,因此他是有实权的。按杨亮节的想法,皇帝年纪还小,把这个交给“自家人”还不是应该的吗?
当杨亮节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东笑了笑没有说话。太后还在那里,面子还是要给地。但心里面,他早就有其它想法了,只是这更刺激了他的步伐而已。
军队的基础您有了以后,另一件同样重要的事就是军队的组成和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看,唐代重武,却导致后来武人乱政,许多军事科技落入游牧民族之手。明军武器极为先进,但放任边军形成家族派系,最后一旦边军投敌,华夏大地就此沉沦。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中国历朝历代始终没有建成一个与zhong yang文官政治相称的军事制度。
东要改变的东西很多,但他也不过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废才,他所能做也就是借鉴后代的军事制度,毕竟哪些要更合理和科学。
东回过头来,对文天祥说道:“文相,我们大宋的军队应该变一变了。将士们在疆场上拼命,待遇低了可不行啊,先贤可是告诉过我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有军械也要改进,训练更要加强。”讲到这,他看了看文帅哥。这大半年在军中待下来,文天祥身上已经有了点军人的东西,英气多了点,嘿嘿,更帅了点。
“另外就是将士们的地位,文相,虽然您说了要为朕扫平胡虏,但朕不想见到您因为身在军中,就此在朝中低于其他人。”您看看,拉拢文帅哥了啊。先把你的地位提高,军人的地位自然就可以水涨船高。
就算不想超越别人,这个世上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同等条件下,自己的地位低于别人。文天祥作为一代文魁,不说其眼高于顶,放眼天下,也不是什么人他都高看一眼的,委屈他低人一等,他心里会没疙瘩?更何况,不为他自己,他也要为那些跟着他的部下着想,别人都跟着他低人一等?听了陛下的话,他心里大为感动:“陛下眷顾,臣没齿难忘。”
东摆了摆手:“文相,朕决定成立军械装备司,恢复禁军武学,建武学院,他们都将由您负责。”
宋代的确是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它有很多举措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皇帝鉴于边关军事形势吃紧,在施行庆历新政的同时,于东京成立了历代都没有的“武学”,从而开创了中**事教育的先河,但可惜只办了三个月。
三十年后,宋神宗熙宁变法期间,又再度恢复了武学,定学制为三年,每期只选收学生百人。学习内容主要是历代兵法,即包括《六韬》、《孙子》等在内的武经七书,以及弓矢、骑she技术等。武学里教授们还“篡次历代用兵成败次第及前世士大夫忠义之节足以训者”(《宋会要辑稿》),向学生们讲解。同时,学生还可以学列阵、cao练,并有一定的兵士进行实兵演习。
东京武学和太学一样,都实行三舍三等,三年后考试,决定升迁。上舍生优异者,由枢密院审查合格后录用,按其出身、经历、才能委任武职。考试不及格的,留学一年再试。后外舍生改称武选士,内舍生改称武俊士。
宋史志第一百十选举三:神宗熙宁五年,枢密请建武学于武成王庙,以尚书兵部郎中韩缜判学,内藏库副使郭固同判,赐食本钱万缗。生员以百人为额,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使臣未参班与门荫、草泽人召京官保任,人材弓马应格,听入学,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足以训者,讲释之。愿试阵队者,量给兵伍。在学三年,具艺业考试等第推恩,未及格者,逾年再试。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实战上,还是从忠义思想教育方面、人才的选拔上看,宋代的武学制度都是相当完善的。宋室南迁后,迫于形势的需要,再度恢复建立了武学,并一如北宋旧制。
现在这个穿越者的心思已经明了,他一是要建立总装备部,二是要建黄埔军校。nainai的,要想建立自己的嫡系武装,不建黄埔军校,也要建琼州军校,用人还要用像文帅哥这样的忠义人士。武器越是先进,后勤供给就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控制了装备就控制了军队。
文帅哥这样的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臣谢陛下信任。”
东没有含糊,立刻补充道:“文相记住,军械您可以和老师协调,但朝中大臣没有人可以指使你,朕也绝对不会允许。”
现在东的意思已经明确,他要直接控制军队了,但另一方面,文天祥的地位也就无形中提高了,因为在军政两大块中,他肯定是军中的首席大臣了,而且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即使是陆秀夫和他之间,也是协商,不能指挥他,这当然和以前不一样,他会反对吗?
景炎四年二月下旬,帝国君主颁布诏书,任命文天祥为兵部尚书。这并没有什么特殊,因为在德佑元年七月,朝廷用人之际,早就提拔过文天祥任兵部尚书。但在和朝廷几个核心大臣极秘密的朝会里,帝国小皇帝却告诉他们:
一、军事以后全部由兵部负责,朝臣除了陆秀夫外,其他的人不能过问。张士杰为步军大臣,统管所有步军;刘师勇为水军大臣,统管所有水军。国防部建立了啊。
二、兵部下设全军指挥系统,为此枢密院改组,帝国陛下给它重新定了个名称,参谋院;所有宋军的行动,必须经过它的策划,报陛下批准,方可统一协调行动。并任命张士杰为参谋总使,刘师勇为参谋副使。总参也来了。
三、兵部下设装备司、军情司、武学院、督军司。文天祥主管装备司和武学院;军情司仍由杜浒负责;督军司由苏刘义负责,同时他和文帅哥一样,还担任武学院的总教习。不过无耻的帝国陛下虽然自己对军事也狗屁不通,但自封了自己为武学院的院长。
这实际上已隐形地提高了军中将领的地位,因为他们已经直接受帝国陛下的管辖,而不是再受文官的约束。其他人当然没有多少意见,陛下已经和张弘正打了赌,这要是输了,面子可就丢大了,甭管了,先做吧。可是陆秀夫和苏刘义却有疑问了。
(哈哈,有点瞎搞了,实在是令人见笑)
………………………………
第四十四章 水陆之争
( )陆秀夫现在的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陛下这次所谓的改变,动静实在不小,但还好,不是不可以接受。在他看来,宋军实际上还是由文人掌控,文天祥可是正而八经的文士,因此文人在朝中的地位并没有下降。
陆秀夫本人并不是一个喜欢揽权的人,这从宋史中就能看出。他在李庭芝幕府中时:“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xing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ri,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
即使是历史上行朝的后期,他实际当政,他也让着张士杰,当然他也不会高尚到把自己的位子给让出来。关于文天祥在朝廷中的地位问题,他曾经向帝国君主建议,恢复宋瑞的右丞相职位,但他的“好学生”当时只是笑笑,说了句:“先等等吧”。他也以为是因为宋瑞江西兵败的缘故,现在看来,哼哼,他的宝贝学生很有点蓄谋已久的味道,直接就将军事大权放给了宋瑞。朝中现在也算是两巨头了,自己的权力也等于是被分走了部分,这个人小鬼大的皇帝用心,可是够坏的啊。
其实让宋瑞管兵部也没什么,宋瑞是真正的忠义之士,他在兵部还是令人放心的。只是小皇上越来越过分了,竟然将祖宗的监军都给整没了,那可是历代和本朝管束和压制武人的重要举措之一,五代武人乱政的教训可不能忘,这可不行。还有哪个苏刘义的什么督军司,它又是干什么的呢?虽然他大概也能猜到点两者的关系,但还是问清楚的好。
他开口问到:“陛下,刘义的督军司是干什么的呢?”这也是苏刘义心里的疑问。
东正正经经地说道:“老师,朕听了您的教诲,又看了《资治通鉴》的记载,您说得对,这个武人干政是绝对不允许的,军人的职责就是时刻准备打仗,别的不要管,也不允许去管,治理天下的事应该让文官们去做。各位将军务必记住朕定的这个规矩。”
多么的大义凛然,其实满脑子的不怀好意。文帅哥当即就明白了,这是陛下让他也同样不要干涉朝政。至于张士杰和刘师勇,本来就是武官,这么多年下来,早就明白帝国朝堂的这个道理。杜浒就更不要说了,他现在的职位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转眼之间已是帝国朝廷里核心的人物,他根本不想再管其它的事,也没时间管。
“朕觉得历朝历代设立监军是有道理的,”陆秀夫听了松了一口气,可是陛下后面的话又让他的心提了起来。“不过,它不好。”所有人又都望着这个小皇帝。
众目睽睽之下,咱也是不太好意思滴。东抓了抓脑袋:“这个,这个,过去的监军很混乱。”
这是实话,皇帝派出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