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福建的战事基本没有,可“苏先生”的访客始终不少。

    苏刘义将这些情况密报陛下,而陛下给他回复则是:

    “不妨明言,朝廷除范文虎等极少数人外,一律不杀,但所有人必须交出队伍,由朝廷重新整编。新附军的将领中如有刘义将军认为可用之人,可以留用,不可用的,让他们回家做田家翁。”

    有了如此“圣旨”,苏黑手的门自然就开得更大了。而另一方面,通常伴随这类事情所惯有的礼金也就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他的面前。

    咹,国人的有些陋习恐怕怪不到百姓头上吧?历代以来,他们手里有几个钱?要查根,怕还是要问士大夫。

    苏刘义很头痛。

    不收吧,别人看他的眼神,仿佛他前面说的全是在敷衍,这不利于分化瓦解新附军的大计。而收下,这不仅严重违反军中的军纪,且陛下还对此类事情极为厌恶,搞不好他真的将你送上军事法庭。

    他当然清楚,如今这位“圣上”是非常狡诈的,张达、方兴之事早已表明,他就是对你再好,再想用你,也不会给你来什么法外开恩。只要军事法**众人议定,他立刻就照本宣科,反正是其他人的公议,“对”与“错”他全都置身事外。

    为了这种事上军事法庭,像苏刘义这样的人,他伤不起这种面子,这比当众杀了他还要难堪。

    而另一方面,他现在也真的看不上这些礼金。朝廷已定的补偿不提,仅一场翁州战事下来,摊到他这个守城主将身上的军功都很大。

    这家伙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于是就忽悠送礼的人将礼金存入宝行。

    “军中规矩大,即使陛下自己都说,他也不可不守。恕在下职责所在,不能接受。”

    别人的心里刚一沉,就见这位大权在握的端宗皇帝爱将又笑咪咪地说道:

    “但在下可以指点一条明路。宝行乃陛下亲自谋划,虽然眼下还在试行,但假如你们能把钱放在里面,这不仅表明自己早已在奉旨,陛下和朝廷更会记在心上。更何况,朝廷一段时间之后还会给利钱。即使真有急用,也可随时取出。如此美事,万不可不查啊。”

    苏刘义“语重心长”的一说,好家伙,随后很快就有很多人从他那里请了手札,将铜钱、乃至于金、银存放到泉州的帝国宝行,甚至不惜从别处运来存放。

    事实上,所有存钱的人根本没想什么利钱,甚至连放进去的钱也没准备拿回来,因为他们都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了这个事情:这是在以钱换命。

    当然,等他们真的理解这件事,那是后话了。

    如此一来的后果是,当不断地有人进入宝行,显然还是携带“重金”进入时,这就给其它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又有人也开始进去了,而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敢吃螃蟹的人多了,才会人人都来吃,并且随后各个交口称赞它是美味。

    早已是“老江湖”的苏黑手,将这些事情都原原本本奏报了陛下。

    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奏报,从另一个方面促使帝国陛下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帝国兵部,作战室。

    高桂正在为陛下、文天祥、刘师勇、茅湘和其它一干将领在地图上解说。

    “……沿江各镇,均在我水师的威胁、控制之下,禁军拿下江南东路和两浙路,已是囊中取物。现荆湖南路的战事已基本平息,所以参谋院认为,禁军东下的时机已到。”

    “根据的陛下意思,兵部和参谋院拟划如下:鉴于荆湖地区地处大江中游,位置极为重要,兵部将以江淮军为主力,组成荆湖都督府。另以第一师为基,组成新的东南都督府。”

    “新东南都督府的首要目标是,在拿下整个东南之地后,以建康(南京)为中心,全力巩固沿江的防卫,确保江东和两浙之地的安全。”

    “为配合此一目的,水师的部分战船将直接进驻建康府和镇江府。在此之后,则视机夺取江北重镇扬州,重新控制淮南东路,进而囊括整个两淮地区。”

    ……

    苏刘义的眼中已经有jing光在闪烁,陛下此次令他回来的意思他已完全明了。

    果然,当高桂解说完毕后,帝国陛下微笑着对他说道:“刘义将军,朕决意,任命你为东南都督府都督,兼督军指挥使。凌震将军为副都督。”

    当帝国陛下宣布他的圣喻时,文天祥很平静,因为这个任命,陛下和他在事前就已认真商议过。

    江南的元军实际上大多数是过去的宋军,也就是新附军,如果能处理好这部分人,整个东南地区将很快就被拿下。而解决新附军的最佳人选,无疑就是与过去的吕氏有很深关系的苏刘义,这就是陛下和他最终决定由苏刘义担任东南都督府都督一职的原因。

    但宋瑞更清楚这个任命里面陛下对苏刘义的信任,因为这个任命,实际上违背了帝国目前的军中体制,苏刘义一人就兼了都督和督军两个重任。而兵部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苏刘义一人两次得到了这个任命,另一次就在翁州,除了作为督军,他还兼了主将一职。

    宋瑞知道,这个任命,其实还有苏刘义是护卫陛下的老人因素在内。

    他相信,苏刘义是很明白这点的。

    陛下的话音刚落,苏刘义立刻起身。

    “臣定将不负陛下重托。”

    虽然关系再亲厚,帝国陛下面上仍然露出了慎重:“刘义将军,东南之地百姓的安危,将来就都系在你身上了。”

    苏刘义再度挺身:“陛下放心,臣明白。”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国策之弊

    ( )苏刘义离开广州时,帝国陛下和陆秀夫、文天祥曾亲赴港口送行。// //

    这个时候,陛下已正式向兵部下发诏令:任命苏刘义、左大、陈吊眼三人分别为新东南都督府、荆湖都督府和广南都督府的都督。'。。'

    随后,此令与另一道密信还被他派专人送往目前仍坐镇荆湖南路的张世杰处。

    苏刘义面对陛下和两位朝廷重臣,没有多言语,在肃然行了一个军礼后,转身登上了送他回福建的水师战船。

    望着他的背影,不同于踌躇满志的帝国陛下,陆秀夫的心情真的很复杂。

    刘义是帝国的“老人”了,他的此次挥军东下,是行朝上岸以后第一个扩展步骤,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其重要xing都是不言而喻的,为其“壮行”实为理所应当。

    但从另一方面说,他即将掌控的地方也实在是太大、也太重要了。

    因为陆秀夫知道,整个东南地区在帝国的经济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举足轻重地位。

    当然,此时的他也不可能清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宋帝国南渡之后,东南地区的这个地位已经完全确立,并在其后保持了千年。

    而如此重要的地区,他的好学生却设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军镇”,这就不能不使他这个朝廷的首席大臣内心里忐忑不安。

    事实上,当这个原先还有点不清不楚的“都督府”举措,最终大白于朝臣面前时,尽管陛下已有“文官不能过问兵部之事”的旨意,可他们仍在朝堂上表达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

    而帝国陛下接下来的举动,是又任命了刘黼为“东南节度”,坐镇临安,代表朝廷掌管整个地区战时的民政。苏景瞻作为同被派到哪里的户部“专使”,专门管辖朝廷新币、国债和宝行的推行,同时全面掌控过去所有的市舶司,将它们全改为所谓的“海关”。

    然而,他的这个“安慰”之举并没有平息朝堂内的非议。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朝臣们已经没有多少人还不明白,经过多年包藏祸心的折腾,这个狡诈的帝国陛下终将武人抬到了和文官“平起平坐”的地位。

    但是,反对也好,非议也罢,帝国陛下的态度却是绝对不容置疑。

    帝国陛下如此“专行”,其结果是造成朝堂上的压力转到了陆秀夫身上,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由这个举措而轻易地推断:自唐后期以来、给天下带来杀戮、流血的藩镇又将死灰复燃。

    一旦将来因此天下而动荡,他会背负世人怎样的骂名呢?

    陆秀夫还清楚,虽然“新田赋之制”在朝堂上对付了过去,可自“新兵役之制”制定以来,朝中早已有许多人对他极为不满。

    本朝、以及历代以来始终给予士大夫的优免被剥夺,他这个当朝帝师、朝廷的首席大臣不担责任,谁来担?更何况他自己就是士大夫。

    只不过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此时还有另外一个人同样也应该受到指责,甚至比陆秀夫应付的责任还要大,因为他更可能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棋局再度摆上了。

    如果“象弈”能让人暂时忘却其它的烦恼,又或能使双方的交流更随和一些,它并不会让人觉得排斥。

    屋子里没人说话,有的只是移动棋子的声音,对弈的双方均垂首盯在棋盘上。

    随着时光的流失,终于有人抬起头来,停止了移动棋子。而他的对手却似乎意犹未尽,仍恋恋不舍地看着棋盘。

    又看了一眼棋局,在下意识地拈起一枚棋子后,弃局之人似乎随意般地说道:“刘义此次怕是要长驻建康了。”

    “不会的,他真正的职责并不在哪里。”对面之人淡淡地回道。

    在这个人的眼里,对方拈着棋子的手,略微停滞了一下。

    他抬起头来,狡黠地一笑:“汝心不静,故有今ri一败。”

    也许别人为什么忽然愿意陪他“弈”,他早已心知肚明。

    对方翻了他一眼,立刻反击:“汝躲在兵部,双耳不闻它事,有事推得干净,现也无人能奈何了汝,自然心静。”

    苦笑,低声下气的苦笑。

    “汝又岂能不知,刘义拿下东南之际,即是在下西进之时,此时焉有心再问它事?”

    对方瞪了他一眼,火气仿佛消了点,停了停,却仍然不平地言道:“时至今ri,在下忽然觉得,这个丞相之位由汝来当更为妥当,都督府之议,可是汝当初提出来的。”

    再度盯了对面之人一眼后,他接着说道:“汝知否,已有多人上书,说此举误国,更有人直接弹劾你与兵部。”

    再度的苦笑。对方的心情和承受的压力他自然很明白,可从他嘴里问出来的,却是:

    “不知他对此是如何回复?”

    对方先“哼”了一声,随即回曰:“他倒是简单,所有上书、弹劾均驳回,且上面就批两个字:妄言。”

    闻听此言,这人叹了口气:“他批的并没有错,即使是在下现在也觉得,那份奏疏,当年孟浪了。”

    别人的眼睛已经又瞪了起来。好么,事情是你惹出来的,现在你竟然又说当年孟浪了。

    他摆了摆手。

    “在下并不讳言,吾一直以为,朝廷过去重京畿,轻边地的做法,弊端实在太大,不可不改。”

    这俩人自然就是宋瑞和陆秀夫。

    现在让我们来解释前面已几次提到的、文天祥那份奏疏的真正含义。

    宋代在全**力的部署上,开国的时候主要为“内外相制”,也就是驻扎在京师的兵力,大致与各地的兵力相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