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拿下漳州城,扫除了这个身后的威胁之后,许夫人没有多加停留,又亲率联军向泉州进发。而在这同时,她的族弟,福建汀、漳诸路巨盗陈吊眼率另一路义军直扑泉州城下。至此,时隔六年之后,泉州城再度被围。
站在泉州城头上的蒲寿庚心有点寒,因为他已经感到,这次别人是来者不善。
自从城外出现贼寇开始,随着他们越来越多,他发现,有很长时间销声匿迹的福建各路贼寇,突然间竟全冒了出来。你像什么汀州的廖得胜,建宁的黄福,泉州的陈七师,兴化的朱三十五,邵武的高ri新,福州的林天成。他们在城外是旌旗招展,耀武扬威。
最令他咬牙切齿的,就是与他曾有过“旧情”的畲民山大王卯大老,公然也拉了个“忠孝军卯”的旗号打了出来。
他同样还注意到,与六年前的乌合之众不同,这次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这些草寇竟然组织有序,这从城外的旗号就可以看出,它们排列的相当齐整。
可最令他害怕的,还是那两个上面分别写有“许”字和“陈”字、看着就令人心惊胆战的红se和墨绿se大旗。前两天在哪下面曾出现过一男一女,他看着他们就心里直哆嗦。
如果在整个福建境内,要说过去有哪个人能在财富上和他相提并论的话,那个女人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因为在她的身后,是陈、许两个庞大的家族。陈家是状元公,朝中重臣,许家为望族,虽官位不及陈家,但司职漕运,与畲民关系极为密切,山里山外的货物,都是经他们之手运进运出。
可这个女人疯了,为了给她的父、兄、丈夫,还有其他家人报仇,她散去了所有家产。
也许落到别人手里,还可以商量,可要是落到这两人的手里,哪宁愿是一场噩梦。
蒲寿庚有点悔意。也许自己早就该走了,海路不安全,至少陆地还是安全的。
但是,既然他受了忽必烈的诏书,先拜昭勇大将军、兵马招讨使,后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怕就不是他说走就能走的了。再说,他的这么多房产、田产和商铺,实在是扔不下,就算要让出去,又有谁能接得下来呢?
蒲寿庚望了望水面海上,哪里有着隐约的船影,显然泉州港早就被封锁。别人更有船只溯晋江而上,不断地在给这些草寇输送物资。
也许只能等哪个人再度前来解围了。
城外的贼寇一直很忙碌,他们已经竖起了十几台投石机,还有几个长长的、看样子黑忽忽的粗管子。莫非他们现在就要攻城?
攻城是不一定的,但别人的确是要弄点动静。投石机将一些“石头“扔了过来,城头上立刻响起了爆炸声。
这不是石头,这是比巨石更可怕的东西。城上所有的人心里,刹那间都变得有些冰冷。
城外的贼寇们却发出了一片欢呼声。
但是,还没有结束。那几个黑忽忽的管子突然也发出了吼声,蒲寿庚的耳边,也再度响起了令他胆战心惊之音。
当硝烟散去时,城墙上的人腿都软了。这下是真的完了,别人把“天雷”都带来了啊。
草寇们的欢呼声更高了。
一个喽罗跑到城下喊道:“城内的人听好了,大王有令,这次兄弟们前来,只与姓蒲的和姓田的算帐,与别人无关。其他的人赶紧投降,降者不杀。”
蒲寿庚杯具了。
城墙上先哆哆嗦嗦地伸出面白旗,接着探出了半个脑袋。“本使,”
哪喽罗不屑一顾地说道:“**的有屁快放,老子还要给大王回话。”
“在下知道,山民生计艰难,颇为不易。其实我等并无仇怨,在下愿多出钱财,权当犒军。请卯将军,哦,不,请大王看在往ri的情分上,放过此地吧。”
中军帐内,卯大老听了喽罗之言,“唰”的一声拔出了刀。
“他nainai的,这个王八蛋在挑拨离间,老子亲自去剁了他。”
他刚起身要离开,就听身旁轻轻地传来了“哼”的一声。
卯大老停下脚步,尴尬地笑了笑:“夫人。”
这是一个秀丽的女子,也许是曝在ri光下多了些,肤se略有点黑。她的身上没有小家碧玉的婉约,但有着大家闺秀的气度。可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她那股英气。
许夫人的原名是陈淑桢,她是原帝国闽广招抚使、参知政事陈文龙之女,因嫁给许汉青为妻,故被世人称为“许夫人”。在这场民族的浩劫当中,她和她的全家均慷慨赴义。
这个堪比梁红玉的巾帼英豪,这个有着更多悲剧se彩的南国英雄,是永远不应该被后人们所忘记的。
当下,许夫人没有理卯大老,而是转向了她边上的一个道士。
陈子敬望了卯大老一眼,微微笑道:“夫人,卯将军,别人送的礼,还是要收的。”
许夫人和卯大老均一楞。
陈老道打了个哈哈。“送上门来的东西,不收怕是不太好。江湖规矩,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只不过蒲寿庚喜欢翻脸,我们就还他个翻脸。陛下有言,这叫对等。”
他看了看卯大老,“你放心,朝廷的承诺,哪是决不会变的。至于怎么做,那是你的事,反正咱们现在是要稳住他。但是,嘿嘿,假如钱收少了,这可与贫道无关哦。”
好么,“淳朴”的人都是这样教坏滴。卯大老的眼睛里面已经不完全是贪婪了啊。
蒲寿庚很快就收到了一个让他真的要吐血的开价:拿到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畲兵就放弃攻城。
这样的价钱是一定会还滴,那就慢慢还吧。当然,喽罗们很忙,他们不断地跑进跑出,传递着双方最新的报价。
当唆都收到泉州急报,漳州失守,泉州被困时,他立刻下令起兵。
唆都和阿里海涯一样,是忽必烈潜邸时的宿卫。他这个时候已晋升为北院参知政事、行省福州,其所部约为两万余人。
顺便再提一个北元实际在江南的兵力不多的例子,它也是与我们以后很相关的。
襄阳战后,伯颜东下前,“伯颜与诸将会于鄂州,议曰:‘鄂襟带江山,江南要区,且兵粮皆备,今江陵、潭、岳皆未下,不以大将镇之,上流一动,则鄂非吾有也。’乃使阿里海涯将兵四万人戍鄂州。”
因此,即使是阿里海涯攻掠广西时,他开始也不过才四万余人。事实上,当时忽必烈一直对阿里海涯孤军守鄂州非常担心。等他得报阿里海涯进攻湖广十分顺利,“世祖喜,大宴三ri,谓左右曰:‘伯颜东下,阿里海涯以孤军戍,朕甚忧这。今荆湖定,吾东兵无后患矣。’”
但唆都所部是元军在江南的jing锐,并且不像阿里海涯和李恒,均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打击。在沿海的这些年,他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未尝受过败绩。宋军又始终“不敢”在福建地区动手,这就养成了他和部下的一种骄横之气。
也许翁州大战中忙兀台和囊家歹的结局,应该能给他一个jing示。但是,任何人被困在那样一个小岛上几个月,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其结局也难以挽回。这种心态,是他最终落入琼州圈套的原因。
-------------------------------
上一章侧重分析,就是想尽量将战争写的简单些,但感觉还是罗嗦了点。情节如有不妥,还请见谅。
前面的章节在做必要的修改,当时还没完全找到感觉,有些用词非常不妥。顺便也是为了理理思路,见笑。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畲汉之间
( )宋景炎八年,实际上由许夫人率领的畲汉联军,围困泉州的过程并不长,可城里城外公开的和私下里的活动,却一直没断过。//访问下载txt小说 //
城外之人公开的架势拉得很大,不仅人数显得众多,还可以看到各种攻城器械不断地在出现,而且他们还经常地弄出点动静sao扰城里。城上的人当然也天天心惊肉跳,神经高度紧张,严加戒备。
至于“私下里”的活动,主要就是蒲寿庚与畲兵的“退兵谈判”。
蒲寿庚如此所为,一方面是在等唆都的到来;另一个目的,就是借谈判挑拨联军之间的关系。他这样做,自然也有历史的原因。
历史上,整个福建地区经济文化达到鼎盛,就是在宋代。金兵对宋帝国的攻击,中原的陷落,使中原之民出现了这块土地上的第三次大规模南迁,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跑到了福建定居。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时,福建人口达到“户一百三十九万五百六十五,口二百八十二万八千八百五十二。”
这些南下的中原人士,不仅带来了北方地区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福建经济的发展,而且使泉州成为当时东方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但另一方面,他们也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矛盾。
《宋史?志第四十二?地理五》有如下描述:“福建路,盖古闽越之地。其地东南际海,西北多峻岭抵江。……有银、铜、葛越之产,茶、盐、海物之饶。民安土乐业,川源浸灌,田畴膏沃,无凶年之忧。而土地迫狭,生籍繁夥;虽硗确之地,耕耨殆尽,亩直浸贵,故多田讼。”
上述这段话在简要地介绍了当时福建地区的地理、物产、风土之后,它的最后一句也说明:由于山多,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即使是贫瘠之地,也全被百姓耕种,福建的田亩价格始终昂贵,因此,哪里关于田地的官司一直很多。
而这种对土地争夺的表现之一,就在畲民和汉民之间。
畲民是原住民,中原的人迁来之后,很快就因土地问题和他们发生了冲突。但后来的汉民强势,其结果就是畲民的土地没少被强取豪夺,因此,畲、汉之间就产生了很多矛盾。蒲寿庚就是利用这点,在第一次的围城中,分化了联军。
卯大老作为一个族群的首领,他是不会、也不能不为他自己的族人考虑的。他响应许夫人的义举,聚众出兵,这里面既看在过去和陈、许两家的关系上,也有许夫人送来大量钱财的原因。
可是,族群之间过去存在的矛盾,下面的人心不齐,再加上组织的松散,甚至还有当时行朝自身的政策不力,等等诸因素,最终使蒲寿庚钻了个空子。
但东是不会再给蒲寿庚另一个机会的。
在翁州之时,东就特意交代即将前往福建的陈子敬:“畲民一直是帝国的子民,朝廷理当一视同仁。你传朕旨意,畲民,包括现在所有义军,均属勤王海上之士,享受琼州之民待遇。”
做人要厚道,你还没到这个时代,别人就已经开始为帝国效力了,虽然出现了点波折,但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卯大老他自己,也已经被逼得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叛乱分子”。
元军进福建后,他们采取的高压政策,他们的种种烧杀yin掠行为,使整个福建的百姓均遭了殃,这就导致了各地百姓不断地起来反抗。《元史》中在这方面就有相应地记载:“唆都在福建,麾下扰民,致南剑等路往往杀长吏叛。”
历史上的卯大老就是在这以后起兵造反,于至元二十六年兵败被杀。
当然,卯大老也面临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