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投行之路-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公司净利润目前已经接近3000万,蒋一帆明白虽然现在注资已经晚了,但仍是IPO前抢一杯羹的最好时候,多少个“下半场”都得先陪再说。
 刚刚进入金权体系的蒋一帆,确实需要投中几家好企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红水科技他若不上心,第二天肉就被其他的饿狼抢光了。
 这个叫曾志成的老板很特别,除了刚才酒桌上带有文人气息的对话外,下半场的地点选择也是独具特色。
 大约晚上10:30,他们来到了青阳城南旧城区的一家茶馆,旁边就是一片竹林,蒋一帆刚一下车就能闻到清苦的香气。
 茶馆的地盘很阔,馆前用青石板铺了一块三角形地面,两边栽有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的梧桐树。
 茶馆正厅的背景墙上刻着: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
 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
 坐在走廊发呆,直到你眼中乌云
 全部被吹到窗外
 “喜欢这首诗么?”胖胖的曾志成不知何时从里屋走了出来,看着驻足在正厅中央的蒋一帆,不过他没等蒋一帆回答就笑咪咪道:“我也喜欢。”
 进入包间后,身穿白蓝相间青花瓷短袖旗袍的茶艺师,正在给大家滤掉第一泡茶,曾志成又开了口:“这家店原来是个民宿,老板自己喜欢制茶,后来就改成了茶馆。”
 王潮腰杆笔直地坐着,“想必曾总跟这位老板志趣相投。”
 “对,老板是布依族人,没来青阳前是古镇的手工艺者。我跟他都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因为我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这跟我做企业的理念是一样的,我认为病人只是检查,又没挨刀子,是不应该有痛苦的。”
 王潮非常认可地点了点头,“你们真正为消费者想,从优化消费者感受的角度去改良技术,开发产品,成功是早晚的事儿。”
 曾志成呵呵一笑,不过笑容中有点苦,“我们一开始也很难,别人都觉得不靠谱,什么吃颗胶囊就可以看清胃里的环境,大家都觉得我骗钱。”
 王潮闻言笑道,“如果我没记错,马云之前还被人认为是搞传销的。”
 此时眉目清秀的茶艺师已经在煮第二泡茶,跟着大家一同听曾志成感慨:“我其实就是打拼一代,没啥靠山,选择创业后,有无数次都萌生出逃离大城市的念头,你们别看我现在有自己的司机,当年也是在地铁早晚高峰被挤成过肉饼,跟团队一起干到深夜,一抬头就是月亮,我不用学什么天文就知道月亮这一年形状变化规律是什么,我也想逃啊,但是所有的出逃都是枉然,因为这会让以前的所有努力成为沉没成本。”
 “所以是不是每次您想逃的时候,就来了这家店?”
 曾志成闻言愣了一下,而后恍悟道:“王总您不说我都没发现,还真是!怪不得我这么爱来这家店。”说完他看了看年轻的茶艺师,茶艺师也会心一笑,将茶优雅地倒入茶杯,依次分给了众人。
 因为茶水还很烫,蒋一帆只是小啜了一口,便感觉浑身清爽。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这种纯粹而真实的生活似乎可以让时间凝固,带来一室安然。
 青阳市中这样的茶馆,无疑为匆匆过客提供了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享受生命片刻的宁静。
 很滑稽的是饮茶的均是西装革履的商场人士,而非下象棋的老者、手拿糖葫芦的孩子、面色沧桑的漂泊着、长发飘逸的画家……
 “我听说现在IPO虽然提速了,但还是比较难上的,隐形的利润要求不是6000万以上么?是不是借壳比较快?”曾志成突然道。
 王潮放下了茶杯,认真道:“借壳审核没那么严,毕竟是一锤子买卖,不过就是上市公司换个股东,注入新资产而已,一潭死水的公司国家也不喜欢,所以能盘活的话,还是鼓励的。”
 听了王潮客观的回答,曾志成搓了搓手:“那现在壳贵么?都是什么价位?”
第363章 借壳的成本
 提及借壳成本,蒋一帆之前大致做过研究。
 他家的新城钢铁集团虽然颓势已定,但其产品高额的市场占有率暂时不会让这艘巨型战舰沦为一个“壳”。
 尽管客观事实不算太坏,且蒋一帆内心也不情愿,但习惯防患未然的他还是为此调研了下行情。
 借壳成本就是如果我们自己IPO太费劲,想偷懒在二级市场上直接买一个上市公司,需要花多少钱。
 常规借壳方案的成本计算如下:
 交易前,假设咱们想买的壳公司市值50亿元,壳资产利润5亿元。
 交易完成后,壳公司市盈率为50倍,总市值变成5亿乘以50等于250亿,且我方持股65%,那么借壳成本=250亿*(1…65%)=87。5亿元。
 我国每年A股的借壳成本在80亿至100亿的区间内。
 但这只是理论情况,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家公司可以一下拿出80亿至100亿的真金白银去买一个壳呢?
 有这个钱,爷爷我干嘛不直接买股指基金,因为股指基金长期定投,持续五年以上,收益年化也多半超过10%。
 80亿的10%就是8个亿,A股上市公司中净利润超过8个亿的公司不到250家,比如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兴业银行和长江电力等。
 很不幸,这类公司一听名字,就知道及时爷爷我有钱买,他们也不会卖。
 在借壳上市的实际操作中,通常借壳成本在30至40亿之间,超过50亿元的壳就很难卖得动了。
 大家会问,明明刚才你说借壳成本在80亿元以上,怎么突然又变成50亿元以下了呢?
 这不是明显被低估么,壳资源不应该分分钟被炒上去才对么?
 理论上是的,因为80亿至100亿是壳的理论“价值”,但不是壳的“市场价格”,这又回到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供求关系。
 被炒上去的基本条件是:没有足够多的壳卖,但有足够多的人买且有钱买。
 但蒋一帆发现不管IPO,债券业务怎么火,借壳市场就跟个打坐的和尚一样淡定,每年成功交易的数量就几十家,不温不火,没出现过断崖式下跌,也不会有爆发式增长。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限制太多,归纳来看有七点:
 1、上市公司具备壳条件;
 2、壳方股东有交易意愿;
 3、壳方股东交易诉求合理;
 4、借壳方有交易意愿;
 5、借壳方诉求合理;
 6、借壳资产体量够大;
 7、借壳资产符合IPO条件。
 上述七个条件缺一不可,如何判断交易双方是否满足条件,如何筛选借壳标的,就是投资银行、律师和会计师等资本中介的共同工作了。
 市场上每年愿意把自己当成壳给别人借的上市公司有几百家,想借别人壳,自己又符合IPO条件的公司也有几百家,但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意愿磋商、讨价还价、利益平衡后,成功达成交易的概率都在10%以下。
 这跟找对象差不多,要不就是互相看不对眼,要不就是看对眼了三观不合,要不就是只想恋爱不想结婚,或者都已经走到民政局排队了,又临时反悔……
 总之借壳这事儿,强求不得。
 在2017年,除了国家规定创业板公司不能借壳外,其它所有的上市公司理论上都能被借壳,但借壳发生率很低,且市值越大的公司被借壳的概率越小。
 比如,40亿壳被重组的概率可能不及30亿壳的20%,而超过50亿市值的公司,被借壳的概率就已经接近零了。
 实际市场行情造成了借壳市场壳的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从而将理论上的估值体系孤立于市场之外。
 一个情商高的人,总能在说话时设定合适的界限,专注于解决办法而非问题本身。
 如果说智商是基础、情商是套路,那么蒋一帆的师兄王潮也是一个将套路玩得很溜的人。
 他不会跟红水科技的董事长曾志成说:“曾总您脑子能不能清醒一点?贵公司去年就3000万左右的净利润,之前都在亏钱,怎么可能有钱买几十亿的壳?要买也是像天英控股那样财大气粗的企业才买得起。”
 王潮只是非常平和地,将目前市场行情同曾志成介绍了下,曾志成不傻,顿时就明白了自己目前几斤几两,也就打消了买壳的冲动。
 “曾总您放心,目前IPO审核速度大幅提高了,今年有望审核完400家企业,而且审核力度也不紧。”
 王潮话说到这里时,蒋一帆突然感觉一阵反胃,他没来得及跟其他人打招呼就起身冲去了卫生间。
 朝洗手池一阵狂吐后,胃酸混在酒水里一同从食道涌了出来,蒋一帆感觉喉咙酸得发麻。
 吐完后的蒋一帆,依旧跪在地上很久,他没想到自己锻炼了几个月,今晚还喝了茶,最终还是吐了。
 他恨自己身体不争气,也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最开始就不接受三云特钢那几条生产线,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就不用变了。
 蒋一帆知道自己突然离席,无论时王潮还是客户都应该大致明白个所以然,他们会怎么看待自己呢?难道自己真的不是混投资圈的料么?
 新工作的压力其实只是一方面,更棘手的无疑还是新城集团。
 如今集团得尽快想出办法,在减压产能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最主要是提高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否则工人下岗、企业亏损和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但这个目的显然是简单的资产重组无法达到的,难道真的要走到卖壳的地步么?
 蒋一帆想到这里,默默从兜里拿出了钱包,翻开便看到了他想念的王暮雪。
 是的,今日,2017年5月2日,是蒋一帆的生日。
 蒋一帆抽出了王暮雪那五张照片,翻到背面空白的一张,摘下左领口袋的钢笔,写下了他今年的生日愿望。
 蒋一帆笑了,他突然想到了门口的那首诗,他想和照片中的女孩一起虚度时光,不用长,就是今日,仅仅只是今日,24个小时,就够了。
 但是如今陪在蒋一帆身边的,只有他自己。
 离开明和证券后,蒋一帆没有主动联系过王暮雪,也没有再跟她见过面,因为他记得作家三毛曾经说过: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没关系,当你有了想见的人,你便不再是孤身一人了。”蒋一帆内心这么对自己说。
第364章 王立松挂帅
 “情况就是这样。”天英控股券商会议室内,柴胡将企业概况跟王立松总体汇报了一遍。
 王立松双手环抱在胸前,沉思数秒,而后推了推眼镜道:“用劳务外包解决劳务派遣问题,不是一定行不通,主要还是看我们究竟如何认定什么是劳务外包,什么是劳务派遣,监管层最关心的无非也就是认定依据,只要咱们把依据整明白了,一切都好办。”
 “但之前律师看了所有文件,觉得劳务派遣比例确实超标了。”
 听到柴胡这句话,王立松淡淡一笑,“小柴啊,咱们干投行的,不能人与亦云,如果律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还要我们最后把关干嘛?”
 “可是王总,那些文件我们也看过了,确实……”
 王立松不等柴胡说完,就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不管企业给我们什么资料,都是企业自己写的,那些文件之所以这么写,是基于他们的人都这么认识,但如果他们一开始的认知思维就有偏差呢?”
 “啊?”
 见柴胡嘴巴开始张大,王立松不紧不慢地解释道:“之前我记得有家电子公司,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