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红妆-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
  随着这股子臭味儿一起传来的,是更多的尸臭味道。
  两名随从也打开了那口精致绝伦的朱漆箱子,那里面赫然也是人头。
  一、二、三、四、五,整整五颗人头。
  和前面的人头一样,这五颗人头也是女人。
  显然,这些人头的硝制手艺还比不上前面那颗,尸臭味道更大,有的人头脸上还泛着黄水。
  从这些人头的发型来看,有老有少,想来这就是假郡主的随从了。
  什么假郡主,苏家说那是假郡主就是假郡主了?
  问问京城里,有谁见过钟陵县主?
  所以说,飞鱼卫找到的尸体不一定就是真的,现在捧上来的六颗人头也不一定就是假的。
  人头当然是真的,真真正正的人头!
  惊呼声、呕吐声、斥责声,还有高声呼喊菩萨保佑的,声声入耳,声声震憾!


第159章 少了一个
  “来人,把这个惊扰圣驾的恶徒带出去,乱棍打死!”
  杨锋站起身来,指着一清道人,头上的白发自发根处根根立起,虽已老迈,但依然声若洪钟。
  朝堂上的年轻一辈没有见过这样的杨锋,但是老一辈的都见过。
  当年那个率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杨大将军,就是这样的。
  廉颇老矣,威仪尚在!
  两名侍卫上前,正要伸手,一清道人带来的两名随从忽然上面,手中厢子向前一横,用那些人头硬生生地将侍卫和一清道人格开。
  被护在中间的一清道人冷冷一笑:“杨老国公,贫道是秦王爷派来的礼官,礼品是秦王爷孝敬给皇上和太皇太后的,于公,皇上和太皇太后是君,秦王爷是臣;于私,太皇太后是母,秦王爷是子,贫道一问杨老国公,于公于私,您为何要乱棍打死贫道?再者,您尚未问过这些人头的来历,就要将贫道处死,未给贫道言明的机会,贫道二问杨老国公,您是不想让贫道说出来呢,还是您对这些人头的来历心知肚明?且,万岁已经晕厥,太皇太后尚未亲眼得见秦王爷的大礼,贫道三问杨老国公,您在此时此刻将贫道处死,眼中有没有皇上和太皇太后?”
  一问、二问、三问!
  广和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屏住呼吸,不可置信地昂道挺立,宛若谪仙下凡的道人。
  这辈子,除了殡天的太祖皇帝,还没有人会这样质问杨老国公了吧。
  太皇太后和皇帝不会,其他人不敢。
  而这个扯着秦王大旗,实则不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野道士却敢,而且声色俱厉、咄咄逼人。
  杨锋杨老国公虽然威仪,但是他毕竟已年过花甲,这个年纪的老人,今晚脱下的鞋子,明早还不知能不能穿上,说不定被道人气上一气,一下子背过气去再也醒不过来了呢。
  杨锋微微眯起眼睛,如鹰隼般的眼睛里寒光一闪,但是很快,他就恢复如常。
  他用眼色制止住正要出声的杨敏和毛元玖,转过身去,冲着龙椅的方向深深一礼:“万岁、太皇太后,老臣逾越,实乃担心万岁和太皇太后受到惊吓所致,还请万岁和太皇太后恕臣无状之罪。”
  京泽随身带着鼻烟儿,这会儿崇文帝已经苏醒,一清道人质问杨锋的那番话他全都听到了,可是他不睁开眼睛。一旦睁开眼睛,他就要看到那些恶心之极的人头,就要面对杨锋和满朝文武,明明做主的不是他,可是他却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他惹不起太皇太后,惹不起杨家,他也惹不起秦王,他谁也惹不起。
  杨锋说完,众人一起看向龙椅,这才发现小皇帝还闭着眼睛,只不过换了个姿势,很明显,小皇帝已经醒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没有睁开眼睛。
  说来好笑,从崇文帝晕倒,直到现在他醒过后假装昏迷,无论是满朝文武,还是那些太监内侍,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去请太医。
  杨锋离得近,一眼看到崇文帝的身子不耐烦地动了动,显然是那个姿势不太舒服,杨锋冷哼,朗声道:“老臣还请太皇太后明断。”
  虽然隔着珠帘,但是大殿上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传进去,即使不用亲眼去看,太皇太后也能知道那些人头有多么可怖。
  大殿之上依然寂静,良久,珠帘后传来太皇太后的声音:“既然秦王千里迢迢将匪人的人头送过来,那你们还愣着做甚,刑部的人呢?”
  刑部尚书连同两位侍郎连忙走出来:“臣在!”
  “匪人的人头已经送到了,这个案子就交由你们处置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退朝!”隔着珠帘,太皇太后的声音有些飘忽,不似平时的抑扬顿挫。
  龙椅上的崇文帝也在这个时候睁开了眼睛,退朝了,今天又混过去了。
  满朝文武正在山呼万岁,没有人注意到万岁爷已经“苏醒”了。
  崇文帝对这种情况早就司空见惯,所以他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苏醒”。
  有时候崇文帝常常会想,从五岁登基到现在,长达十年的岁月里,他练就的唯一本事就是会演戏,演木偶,演泥像,装生病装昏迷。
  崇文帝得意地翘起嘴角,可是那丝得意很快就僵在了脸上。
  他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亮如晨星的眼睛。
  那个道人正在看着他,如同看着一只供人取乐的猴子。
  刹那之间,崇文帝又想要装晕了,好在这个时候,那道人已经转过身去,连同那名小道童一起,带着两名随从大步向殿外走去。
  六颗人头被他们搁在地上,刑部尚书和两名侍郎站在人头旁边,一脸地嫌弃和为难,他们进殿上朝当然不能带随从,此时随从们都在宫外候着,若是别的东西还能让宫里的太监或者侍卫帮着拿出去,可是这些人头……
  一个时辰后,朝阳宫。
  满室珠光中,太皇太后的脸色更显阴郁。
  杨锋坐在下首,他的脸色也不比太皇太后好上几分。
  去西安行刺的人有七个,秦王送来的人头只有六个。
  还差一个人!
  除非这个人跑了,否则她就在秦王手里。
  那次的事件还有活口,有活口。
  太皇太后冷笑道:“哀家算是明白了,他送来这些人头并非只是要给哀家难看,还是来向哀家示威,他要告诉哀家,他有人证!”
  杨锋道:“有人证又如何,即使这些人全都活着,也不地是冒充钟陵县主的匪人,您派去的人是钟陵县主,而并非这些匪人,事到如今,太皇太后难道还怕他让那人来对质吗?”
  太皇太后当然不怕,那人也没有机会对质,正如杨锋所说,那人只是匪人,只要苏家一口咬定钟陵县主是被李代桃僵,那么即使有一堆人证也没有用。
  太后太后磨搓着指甲套上丹凤朝阳的花纹,幽幽说道:“那个孽子不是拒了世子的封号吗?哀家就再赐个更好的封号给他,哀家记得他只有一子一女了吧,女儿多大了?”


第160章 寻人
  与朝阳宫的气氛不同,千里之外的西安城里,书院街的宅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阿治回来了。
  “榆林很繁华,丝毫不逊西安,而且因是九边,街上不但有汗人,还有鞑子,也有高鼻碧眼的西域人。”
  芳菲听得好奇起来,问道:“高鼻碧眼?是绿眼睛吗?那不是和猫一样?”
  说着,她还举起怀里的桔子晃了晃,桔子是黄眼睛,不是绿的。
  “对啊,这些人都是来大齐做生意的,是从丝绸之路来的,因此榆林街上有很多卖西域货的铺子。”
  阿治说着,打开带回的箱笼,从里面取出两只精致的银色小圆盒,一只盒子上镶着盒子上镶着云母和珍珠,另一只盒子略小一点,镶着一朵砝琅小花。
  镶着珍珠云母的是给沈彤的,镶着小花的是给芳菲的。
  另外还有带给黄氏和欣妩的礼物,黄氏的是一方织锦的头巾,这是榆林时兴的,据说是从西域女人那里学来的。
  给欣妩的是一面精致的西洋耙镜。
  芳菲没有想到阿治还给她带了礼物,兴奋得不成,可是拿着那个小圆盒子却不知道是什么。
  沈彤也在摆弄着自己手上的圆盒,忽然,她不知按了哪里,圆盒啪的一声打开,原来也是一面小小的西洋镜子。
  芳菲有样学样,也找到了机括,同时是一面镜子。
  阿治说道:“欣妩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用耙镜正好,你们两位嘛,当然是用这种了,装在荷包里正合适。”
  话外音,你们两个整日往外跑,送你们耙镜也没有用。
  众人都笑了起来,沈彤让芳菲把头巾和耙镜送到自家院子,片刻后芳菲回来,带回一双鞋和两双袜子,这是黄氏做给阿治的。
  许安让帮佣的婆子去酒楼里订了一桌酒席,黄氏和欣妩不便过来,便另外送了几道菜式给她们送过去,沈彤和芳菲则留在这边,几个人好久没有聚在一起,自是有很多话要说。
  派阿治去榆林的事,沈彤没有瞒着其他几人,因此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时,阿治便讲了这次去榆林的经历。
  “樊少将军让我拿着她的名帖去了衙门,衙门里见到是樊少将军的名帖,非常配合,专门指派了一名书吏帮我查找前些年的户籍名录。我们翻遍了所有簿子,也只找到五家姓蓝的,而且这五家人都还在榆林,并没有如蓝师傅所说那样被灭门的。”
  得知这五家人都在榆林,阿治就挨家去查。他去了卫所,向樊帼英借人,樊帼英二话不说,就把一名樊家的亲随借给了他。
  这名亲随早在樊老将军派驻榆林时,就跟着一起来了,不但对榆林很熟,就连榆林附近的地方也很熟悉。
  有他帮忙,阿治很快就查清了那五家人的底细。这五户人家都在榆林住了至少三代,没有一家是从京城迁来的。
  也就是说,这五家人和蓝师傅没有关系。
  阿治不死心,又去榆林的胭脂铺子里打听。
  他在西安是开胭脂铺子的,自是很快就和那些铺子里的伙计搭上话了。
  陕西有很多小铺子里卖的胭脂水粉,都是从榆林进货,因此阿治虽是西安来的,那些铺子里的伙计并没有起疑,还以为他也是来打探行情的。
  其中有个三十多岁的伙计,已经在这一行做了十几年,阿治和他很是聊得来,得知他爱喝几杯,阿治便等到铺子打烊后,就约了他在铺子旁边的小酒馆里喝酒。
  几杯小酒下肚,两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阿治说:“不瞒老哥你说啊,我这次来榆林就是想探探路子,我爹存了点钱,要拿出来给我当本钱。我上一个东家曾经说过,早在十多年前,他来榆林进货,有一家的香粉做得极好,那家的师傅带着一个老仆,好像是姓蓝,老哥你认得不?”
  那伙计喝了口酒,闻言想了想,道:“姓蓝的不多,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我一定记得,可我想不起来了。不过你说的擅做香粉的倒有一个,不过不是姓蓝,而是姓齐,就是咱们大齐这个齐。”
  “姓齐的?他现在是自己干了,还是在哪家铺子里了?”阿治问道。
  伙计摇摇头,道:“你算是问对人了,除了我,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个人了。十多年前,他来过我们铺子,就和你说的那位一样,带着一名老仆,当时铺子里还是老东家在管着,那位齐师傅拿出一盒香粉,就是他做的,老东家是识货的,二话不说就把他们主仆留在了铺子里,还许下了五两银子一个月薪水。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在我们铺子里只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