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海亦可平-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征一把捏住七寸,蛇登时毙命,无力垂下了头尾,方征将它提住头部,腹面向上,用牙齿咬开柔软的腹部前部,然后伸手进去掏出了鸽卵大小的蛇胆,翠绿色的,胆汁十分饱满,大抵由于它死前正在发怒。蟒蛇胆是上品,方征捏紧胆囊的气口,屏住呼吸一口吞下。
即便囫囵吞下,还是苦得方征舌头发麻,但麻过之后胆汁还有一丝丝回甜。不久后蛇胆入胃,仿如黏稠冰玉带来清凉,方征被那感觉激得浑身激灵,双目也愈发清明。
方征闻到空气中腥味浓重,这里有如此大的巨蛇,洞穴外谁知道是什么,他提高警惕,注意力万分集中,只闻得到外面血腥味越来越浓……却依然静悄悄的。
方征小心地从洞口探出兕角,如果周遭有野兽,应该就会前来攻击。他就可以引之入洞,逐个解决。但是过了一会儿都毫无动静。
方征警惕地伸头出去,他几乎可以闻道近在咫尺的血腥,也看到了不远处躺在地上的长蛇,目力所见,起码有十几条。洞穴口有一小片树丛,本来在方征估计,那些蛇大概三三两两盘在树上酣眠,或卧或醒……
绝不是现在这副,几十条蛇伸直了身子瘫在地上,有的肚腹朝上,有的侧鳞张开——它们已经全部死了。
方征震惊地爬出洞口,他刚才捏死一只蟒蛇的七寸,并不太费劲。可是眼下外面死了几十条蟒蛇,看痕迹,它们甚至是在没怎么挣扎的情况下死去的。和捏死七寸不同,它们都是被斩断的,有的斩头,有的拦腰砍,伤痕都似出自同一把器械。血腥味还很新鲜,方征伸手去蛇腹里摸,蛇胆都还是温热的,并没有被取走。
方征一边挨个把蛇胆掏出来吞掉,一边若有所思看着自己携带的断截兕角。新鲜的兕角断口令他想到的是一柄淬冷的锋利武器,眼下横七竖八的蟒蛇尸体却仿佛让他看见一个独战群蛇、瞬息制敌、游刃有余的背影。相似的锋锐伤口让两幅画面重叠在一起:断其角却不杀死兕,斩群蛇也不取胆,就仿佛这些猛兽盘踞拦路,碍了那人的匆匆步伐,而被信手挥除。
先断兕角,再斩群蛇,方征心中的好奇愈重,是一个人所为吗?如果是,那究竟是多锋利的兵器,又该是多迅猛的身手?这个时代竟有那么先进的冶炼术,那么勇俦无匹的人么?
路上死蛇越来越多,方征目力所及的草丛边,一路上蛇的尸体足有成百条,最粗的超过水桶粗细。方征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蛇,粗略看去,颜色有黑白的、花斑的、黄黑的、青红的、纹路有条状、环状、带状、品种有细鳞、蚺、蟒……
全都被砍成两截。
这片长满果实的树林,本该是蛇的天堂乐园,眼下却似被翻了老巢似的,变成了地狱。
除了制造这血腥景象的家伙身份是谁之外,方征疑惑的还有一点:按照食物链能量消耗层级来看,这种蛇,随便一条,都是处于食物链端凶残食肉者,食物链的能量转化率非常低。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真正原因是,一座山头的能量才够供应一只老虎。群居的狮子,生活在宽阔草原上,群体数量也有上限。几百条巨蟒挤在一片树林中实在不科学……
除非这种果实对于蛇来说就像鸦片一样,可以不顾一切地吸食,甚至违背了它们本性。可是果树林生长得这么密集看上去也很不自然。
方征又走了几步,倒吸一口冷气。
在果林正中间是一块风剥蚀的碑。上古时代是没有碑的,今人所说的碑,直到汉朝才出现。严格来说,这只是块巨大的石头,被磨平两侧,上面有人凿刻的痕迹。方征自动把它理解为碑。
碑面一侧花纹已经被磨损,仍然看得出来曾经雕刻着精美浮雕。浮雕形状是一条盘绕的巨蛇,它身后拱卫着日月星辰、下方臣民驯拜、枪戟守护。
这绝非自然之力。
方征心中阵阵冒寒气:原来,这是人为密集种植的果树林……在密林深处,养这些能吞人的终极巨蟒,到底想要做什么?
刺激
方征绕着那块石碑走了一圈,它的正面是浮雕,后面则是一些炭画的图像和花纹。
上部的花纹画的是两条蛇,像烟一样交缠着,其实画得十分粗糙,但莫名给人一种森然的仪式感。
下部的花纹则是一群小人,他们手中握着两条蛇,耳朵上也戴着两条蛇,脚下踏着两条蛇。
中间的一张炭画图像,承担了记叙功能,画上的一堆小人伏拜在地,围绕着一条巨大的蛇,蛇头顶站着一个人,那人手中有一根链子,系在蛇的脖颈位置。
但是那条蛇实在是太大了,它的身躯延伸到画的边缘,估计是画不下了,如果画面上的比例没有夸张,它的头顶简直够建个篮球场,蛇头在画面上还小于蛇身宽度。画得还挺写实,因为大部分蛇类的头颅都小于身粗。
这些花纹和图像,让方征回忆起了蛇在《山海经》中的大量记载,和父亲对此的见解。
“上古时代,先民主要崇拜动物,并将动物神化。而氏族中的优越者,往往借助于沟通或击败动物来获得权势、地位。”
那个站在大蛇头顶的“人”,让方征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别说是人,就是一条狗,一只苍蝇,要是能站在那篮球场大小的蛇头上面,牵着绕脖链,估计都要被奉为神。这种极端体型的蛇,是神秘自然力量的终极象征,而若有人能把它驯服,当然会获得凌驾自然万物之上的象征地位。
方征以为刚才自己捏死的蟒蛇已经很大了,但和画上相比,就跟藏獒和玩具狗的对比似的。该是蛇的老祖宗吧,看这炭画已经有年头了,希望它老人家已经寿终正寝……
方征回忆着,《山海经》里的蛇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父亲对此有过评价:
“《山海经》中记载得最多的动物,就是蛇,这是说的是广义的蛇,包括从蛇神化的龙。仅是动物的蛇类,就有蝮虫、大蛇、水蛇、木蛇、巴蛇等等数十余种;从蛇衍生而出的有应龙、羽龙、琴虫、龟龙等;而人面蛇身、人面龙身的神,更是着墨甚多。许多有名姓的神祇都是蛇身形象。烛阴、相柳、贰负、延维等神怪无不以“蛇”因素为主,兼具人的形象特征。他们把蛇佩戴在耳朵上(珥蛇),把玩蛇(操蛇)、脚踏蛇(践蛇)……”
就和石碑下方的花纹一样。
方征思绪不受控制,想到了父亲对此衍生出去的很多见解,当时他还小,没听懂,却记住了。
“‘蛇’在古先民心目中的神性,不止是华夏民族独此一份,许多国外原始文明中,也遍布着蛇崇拜的痕迹: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玛雅文明、圣经里的巨蛇、北欧神话……蛇这种生物深刻地烙在原始人类的文明印记中。”
“为什么‘蛇’获得了如此多古代文明的崇拜?我个人赞同这样的见解:蛇这种生物,水陆双生、无足却能迅速移动、凶猛强大的攻击性,蜕皮的重生特质,使得它特异而神秘,由此获得了先民的青睐。在人与蛇多年的交锋中,对动物的崇拜逐渐向英雄击败动物流变,蛇也在流变中逐渐远离人的生活,幻化为龙形。”
方征重新回想,终于理解了当时父亲的意思——那些与“蛇”相关的神的形象被塑造出来,表达了先民们一面恐惧蛇,一面又想成为蛇的矛盾心理。
而这里豢养群蛇的部族,方征心想,真是了不得。能养这么多蛇,代表这些蛇的习性曾被掌握,继而被豢养,成为伙伴或工具,进入了人的生活。
这就是藤茅和绩六她们的“宗主国”巴甸做的吧。方征想起来路上,藤茅会撒雄黄粉来避蛇,说宗主国不准走其他的路,还说西边禁。忌森林有人看守。
搞了半天,是巴甸国的大型蛇养殖基地吧。他们把蛇养殖在生产部落周边的森林深处,以此威慑这些部落。要是他们不听话了,就放蛇去咬人。把绩六她们吓得一点反抗念头都不敢有。
方征忽然间对那位昏迷的玄思长老产生了更多好奇,那个神秘的老东西是凭什么“有办法和宗主国斗?”蛇这种生物位于食物链终极,到了现代依然如此,南美洲的亚马孙蚺就是原始森林里最恐怖的终极猎食者,没有动物可以匹敌它。
方征置身于这满地蛇尸中,忽然醒悟过来,升起了从未有过的敬意和凉意——
唯有人可以。
这满地的证据,无论是豢养蛇、还是杀戮蛇,都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技术。
方征已经改变了看法,这个世界存在的国家,绝非生产力落后的原始部落。
然而方征还没有进一步思考到更深一层,忽然觉得脑后一阵凉风。方征刚才吃过太岁肉,感官变得非常敏锐,连偌大一条蟒蛇的攻势都觉得“慢吞吞”,脑后这阵凉风传来的同时,他忽觉得脑后蔓延了一点痛意。
方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前扑倒,脑后那阵凉风带来的痛意并没有加深,幸亏他动作迅捷了许多,躲开了杀招的第一击。
可是在方征往前扑倒的同时,身后也被另一股力量袭击,稳稳地点在他后脊椎骨位置。如果方征扑得慢一瞬,他的脊椎估计立刻就要粉碎,不死也要瘫痪。
一切只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方征甚至连身后敌人的脸都没看到,扑倒避险的动作,已经千钧一发地躲过了两波必死杀招。先是砸他后脑勺,被躲开了,再是击他脊椎骨,也被躲开了。
方征扑倒同时以为死神降临,因为身后敌人几乎是同步覆上来,死死压在了方征身上,一只手卡在后脖颈,对方膝盖一瞬间碾住他腿腹。上下两路堵死。这是在前两招没得手后,又瞬间同时完成的动作。
这不是致死,而是生擒的姿势。显然,方征躲过了那前两击,让身后敌人变换了策略——或者说分明有余力第三次使出杀招,甚至对方只需要扼死后颈就能掐死方征。但是对方刹那间改了主意,决定活捉他。
按道理来说,方征伤势虽然没有完全恢复,但他吃了太岁肉,那玩意带来的增益,在他徒手捏死蟒蛇时已经很可观了。他的五感都灵敏不少,可是刚才不但完全没有听闻到近在咫尺的敌人,味道、声音、异响、呼吸全都没有感觉,而且根本来不及反击就被摁倒,感觉身上压了座泰山,全身上下一个地方都动不了。
方征预料中的死神没有降临,他刚想扭动头,就被按住后颈脖的那只手重重扭回去,
对方的手烫得惊人,呼吸喷出的热度一股股地钻进他的后脖颈,简直像个火炉。
方征同时还听到沙哑粗重的喘息声,简直像一头野兽。
攥住方征后颈的手猛然收紧,方征发出吃力的痛呼,然而好像刺激了身后的人,他只觉得颈椎一痛,那人的手掐得更紧。
方征被彻底激怒了,但是他根本转不过头,那人力气简直堪比人猿泰山,方征的差点就要闷在土里。
那只手掐住他的脖子,把他往土里按得更深。
方征简直要疯了,刚才扑倒时候他在刹那间就推测出来了——这满地的蛇尸当然是人杀的,这个人显而易见代表了和巴甸国势不两立的力量。搞不好是东方那个超大共主国派来的。而自己穿着生产部落缝制的麻衣,样式是巴甸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