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造车-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这样的工厂生在中国,那一定能混的风生水起。很可惜它却在澳洲,只能沦为国际舞台的配角。”
韩皓考虑问题越发国际化,DSI的缓慢衰亡是可以预见的结局。
国际上主机厂都有自己的自动变速器配套企业合作,DSI游离在主流之外,连中国汽车企业都不考虑使用其产品,足以说明它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挤压。
“澳洲政府很努力,但产业空心化并不是一个人口小国可以阻止。虽然通用、福特、丰田、日产等企业在当地建有工厂,但从他们公布的财报来看,工厂的形势很不妙,亏损是常态。
如果不是澳洲政府补贴,估计这些国际巨头都会关闭工厂用进口策略来替代。”
同行的赵全复作为汽车行业专家,自然对国际动态了若指掌。
在DSI办公大楼会议室,韩皓等人拜会了对方大股东代表迪兰。
得益于互联网,迪兰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关于韩皓的报道。从福布斯杂志列出的中国大陆最有钱的人名单中,韩皓位列首位,身家超过百亿美金。
“真是一个幸运的年轻人,凭借那么简陋的汽车,就能把自己送上首富的宝座!中国这片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能频繁创造出如此多的亿万富翁。”
迪兰粗略看了一遍韩哈的资料后,一个人自言自语道。
如果说之前他对中国人并没有太深刻认识,现在身家百亿美金的字眼深深提醒了他,对韩皓的到访他也开始认真对待起来。
“这次到访,我们想看看能否找到双方合作的机会……”
韩皓为自己此行确定上中下三层策略,上策当然是就合理价格收购DSI达成协议,中策是双方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联合研发AT以及在中国建厂,下策就是只能挖走一些技术人才。
挖人肯定不会放到场面上谈,并购也不会先说,韩皓主要把中策方案提了出来。
一是比较容易接受,二是双方如果达成合作意向,今后反向收购能更加方便。
“合资建厂可以考虑,不过主要零部件还得放在澳洲当地生产,届时到中国进行组建。至于联合研发的话,我们认为现在暂时条件不成熟,光是4AT成熟产品已经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就是贵方直接采购我们的产品用在SUV上面,作为诚意我们将来可以出售6AT这样的先进产品到中国,在价格上我们最大程度给以优惠。”
迪兰明白韩皓的打算,他在不动声色间婉拒了技术泄露的方案,还提出自己最想实现打开销路的办法。
基本上双方这个回合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韩皓希望引进DSI进入突破AT,而迪兰希望中华集团帮忙消化产能,甚至不惜抛出诱饵来让中国人充当6AT的小白鼠。
在4AT还是市场主流的情况下,6AT代表下一轮新技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伴随双方交谈的深入,收购DSI这样的敏感话题也开始出现。
“我们拥有成熟的4AT,还已完成了6AT的成品研发,在CVT、DCT上也有所布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说DSI在国际上属于主流变速器企业。
对这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低于25亿美金报价,我相信董事会成员是不会考虑。”
迪兰报出了一个自己都认为不可能的高价,他们接手DSI时只用了不到4亿美金,现在对中国人报价提高了6倍。
按照市场估值,当前DSI估价也就在6—10亿美金之间,主要值钱的东西就是4AT、6AT的知识产权、18万台变速器的工厂以及一大群研发人才。
万一看上去财大气粗的中国人一口价同意,届时自己该不该脱手呢?
迪兰在心中有些纠结,自己手中的技术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价值千金,但到底对方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获得,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价格高出市场预期太多,我这里有一份第三方对DSI评估售价,在6。5亿美金上下浮动,我想这个价格可以作为贵方参考的依据。
时间还有很长,我们彼此间谈判的大门时刻打开。我承认贵方AT变速器有一定吸引力,但我们中华集团现在已经拥有CVT技术,并非一定要AT不可。
当然,最终决定的还是彼此的诚意,如果在售价上可以达成一致,那么我们很愿意帮忙DSI走出困境。将来我们一家企业就足以全部消化完18万台的AT产能,这将在未来3年内可以实现。”
有过国外并购的经验,韩皓当然不会傻着去当冤大头。DSI到底值多少钱,彼此间心里都有数,狮子大开口是不可能成交。
“我很同意你的话,就是谈判的大门时刻打开。实际上我们并不着急对外出售寻找买家,25亿美金对从零开始研发到6AT成功来说,并不高估多少。要知道往往一款车型,例如福克斯、高尔夫,光换代花费就不下20亿美金。
汽车行业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领域,有时候一时的吃亏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众所周知,AT技术已经被公认为下一代自动变速器的门面,CVT、DCT很可能就此被淘汰。
到时再回头寻求AT的帮忙,可能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迪兰为何对持有DSI信心大增,就是看到了未来的行业发展前景。
收购采埃孚CVT花了5。2亿,因此对DSI的AT,韩皓心里价位在8—10亿美金可以接受为整体百分百收购的代价。但对方大股东出售的意愿并不强烈,还想待价而沽,估计这项交易暂时是无法达成。
看来,当前之策最可能就是开始搜罗从DSI离职的技术人员,协助开发自己的4AT产品。
“让老徐他们行动起来吧,奇瑞能给的条件我们也能给,只要他认为对研发4AT有用的人才都可以签下。”
在离开DSI总部大楼后,韩皓如此吩咐道。
第一百八十七章 落户中部
留下赵全复和徐红兵在澳洲招人,韩皓先行乘坐私人飞机返回了国内。
当一个池塘的水日渐干涸,率先跳出死水奔向自由远方大河的往往都是强壮有力的大鱼。
因为它们的嗅觉更强,危机感也更深,一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
DSI尽管生产线只暂停了一半依旧在维持运转,但是研发工作完全陷入了停顿。
跟采埃孚、爱信这些巨头开始向8AT大规模投资进军之际,DSI暂时无力投入对下一代的新产品进行研发。
4AT技术成熟,6AT完成测试,8AT遥遥无期,这就是DSI的现状。
内部员工最能感受到公司的变化,当公司传出要优化研发团队之时,许多有能力的研发人才纷纷开始寻找下家,不愿意耗费生命浪费在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上。
他们惊奇地发现,雇主中出手最大方、招聘人数最多的都是来自中国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家中国企业委托中介招募自动变速器相关的人才,显示出中国对汽车核心技术的渴望。
“不少岗位要求到中国工作,虽然给的钱很高,但要离开澳洲这就是我婉拒对方的理由。我的家庭都在这里,要到中国工作的话,再多的钱都没有意义。真不行,我可以考虑换行去当一位汽车维修工。”
许多离职的DSI人才都表露了不想离开澳洲的意愿,为此他们甚至愿意改行。毕竟当一个修理工也能养活自己,因为澳洲的工资水平行业间相对均衡。
对人才的渴望超过了对成本的控制,奇瑞率先更改策略,他们在澳洲组建了变速器工作室,吸引技术人员不用离开国门就能为自己工作。
“国际化配置资源是中国汽车工业追赶的一条康庄大道,有了中华集团成功弄出CVT的例子在前,我们奇瑞也可以借助外力来实现新突破。技术奇瑞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口号,靠技术驱动才能变大变强。
这次在澳洲成立工作室,将会极大提升我们自主研发团队的实力。”
奇瑞新老总尹跃飞力排众议在澳洲设点,就为了尽快把自己的自动变速器搞出来。
由于下手早,奇瑞已经成功斩获了一个小团队,他们正是DSI公司里面对CVT进行规划研究的项目组。DSI公司优化裁减部门,作为CVT这样战略储备的项目组,被列入了裁撤之列。
奇瑞的适时出现,让他们找到了下一个栖身之所,便集体跳槽离开。
紧接着,中华集团也赶到了澳洲,宣布成立自己的澳洲研发分部,主要招募AT变速器人才。
跟奇瑞相比,中华集团给出的薪酬水平提高了15%,尤其从事过研发6AT的人才待遇更高。
“从互联网搜索到的信息来看,中华集团属于中国汽车业中的强者,销量接近百万辆。而奇瑞销量不到20万,发展前景跟前者没法相比。
为了不再遭受第二次裁员,我建议还是选择中华集团更好,毕竟他们看上去更有钱一些。
能把采埃孚CVT拿下的企业,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很明显,同属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当地设点招募,从DSI出来的技术人才经两家公司对比后,多数人选择了实力强劲的中华集团。
他们为中华集团工作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协助搞出4AT。
能让韩皓赶回国内的原因,就是他得到鄂北省会武江市出席招商签约仪式。
苗于玮就任武江市高官后,除了首要目标是协助二汽走出大山,落户省会实现平稳过渡外,还有就是继续发挥老本行为武江市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汽车无疑是鄂北省的工业支柱,但光靠二汽一家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苗于玮打算把其他汽车企业也引入有九省通衢美称的武江市。
在沪江市举办的“武江市经济推介会”上,通用汽车表达了有意到武江建厂的意向,这让苗于玮有了新收获。
2005年通用汽车在美国本土表现很不如人意,跟老伙伴福特一样,通用也爆出了半年巨额亏损的消息。不过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凭借别克品牌的先入为主,销量节节攀升。
为了长期的中国战略,通用汽车打算布局中国中部,为下一个10年做好竞争准备。
“中国是通用全球市场中唯一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的地区,我们调高了对中国市场的期望,这里很可能超越美国本土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通用中国公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公司,美国本土销量不佳并不会影响到我们,光是凭借上汽通用中的分红就能让我们有能力继续在中国追加投资。”
跟美国汽车工会达成的新协议,极大增加了通用、福特乃至克莱斯勒公司的经营成本,他们在日系品牌的步步紧逼竞争中渐渐落队。
不过通用中国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将会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美国总部糟糕的情况并不会蔓延到中国。
韩皓跟苗于玮是多年老朋友,对方热情邀请自己去武江市投资,并承诺大笔优惠条件,他经过周详考察后最终决定落户。
按照当前国际标准,要杀入全球汽车业10强,年销售300万辆是一大门槛。伴随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门槛在未来几年很可能提高到500万辆。这对立志进入前球前十的中华集团来说,面临着年增长率超过60%的巨大压力。除了国内市场要力拔头筹,还得在国外市场有所作为。
现在整个中华集团把还在建设中的产能都算上,国内一共只有150万辆的总产能,毫无疑问得新建基地继续扩大生产能力。
到2008年底,中华集团要实现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