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造车-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扩张之旅。光做摩托车不行,企业得多元化发展,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一时之间拥有一百多家各级子公司。嘉陵集团以113万销量紧随其后,对比去年几乎没有增长,利润也大幅下降到不足0。9亿。最悲催是建设集团,1996年只卖出62万辆,同比减少了40万辆,企业也迎来大幅度亏损3。2亿。去年还盈利4。5亿,今年就巨额亏损,短短一年时间建设摩托经历了冰火两重天。面临工资发不出的境地,他们只好紧急想当地政府求助。在政府斡旋下,银行提前放贷才筹到钱给职工在过年前发放了拖欠的工资。
明显可以看到,市场上投放新车型新技术的企业,开始蚕食老牌国有摩托车企业的市场。以华夏、力帆等民营摩托车企业利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大力发展自主技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1996年华夏摩托一共卖出去了58万台,推出了4款新车型,勉强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但是盈利却只有5。3亿,同比下降了将近60%,和去年的辉煌无法相比。不过相对其他摩托车厂家,还算属于盈利水平强,活得潇洒的企业。中国摩托车市场高速增长的红利即将消失,在面临内外交困的经济难局情况下,预计1997年将会有不少摩托车企业倒闭。华夏厂的盈利情况肯定会继续下降,原本还想寄希望于越南市场能发力,但东南亚经济已经开始动荡迹象,韩皓对未来形势并不乐观。
华夏厂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微面就是他近期寄予厚望的领域。中国已经进入了摩托车时代,接下来必将是汽车时代。汽车将会有一大段例如摩托车产业的红利期,尤其汽车业门槛很高,竞争对手有限,届时华夏厂就能凭借市场红利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万一将来摩托车不再挣钱,华夏厂就放弃摩托车业务,专心在汽车领域发展。
现在国内大城市纷纷提出了禁摩的口号,摩托车在大市场例如天京、沪江等一线城市销量大跌,只能向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发展。厂里有人提出这是一个机会,因为摩托车不让普通市民骑了,公交车并不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小车太贵自行车太慢太落后,这其中还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他们提出政府以污染大为名禁止限制摩托车,那我们可以生产电动车嘛。利用电池出行的自行车已经在工业展览会上现身,我们可以把踏板车的汽油发动机改成电机驱动,这样不就能在禁令中找到漏洞继续留在大城市了。
现在轻型电动自行车已经有不少企业在研究,许多自行车厂都推出了自己的概念性产品,不过都处于研制试用阶段。沪江市千纸鹤公司的电动自行车是最先进入这个新兴市场的产品,他们在电机、电池、充电器和控制器关键技术有了一定积累。样车采用普通自行车的外形结构,在前轮上安上180瓦的轮毂电机,后座上加装24伏,7安培的铅酸电池,再在车把手处安上一个简单的电子控制器。经过测试,能达到40公里巡航,电池反复充电200次,可靠性在三个月时间。
跟汽油内燃机通过燃烧驱动活塞不同,电动车是通过电池储存的电力驱动马达,从而实现轮子的转动。在1997年初,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尽管大家都公认石油资源有一天会消耗完毕,未来是电力替代燃料,但何时能够技术成熟还是未知数。
在摩托车将来受限的前提下,除了微面,韩皓考虑是否需要投入电动车的研究领域发展。电动车安全环保节能,属于高新科技范畴,容易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韩厂长,未雨绸缪永远都不晚。咱们厂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果电池电机技术成熟,把电动系统装在我们的踏板车上,将很快实现量产。大城市拒绝了摩托车,作为高新技术的电动车,肯定会大受欢迎!”
一位余航招进来的动力专家亲自到韩皓的办公室进谏道。在他看来,汽油发动机我们已经远远落后在国际摩托厂家身后,但是电发动机却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如果我们能在摩托车改电发动机有所作为,那么设想一下我们也可以把电发动机用在汽车身上,造出一辆真正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的说法真正打动了韩皓。
现在国外汽车巨头都在研究电动汽车,但很多都是概念样品,没能走得出实验室。因为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等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就,电动汽车想要进入普通家庭依旧长路漫漫。可以说,在电动汽车领域,全球的汽车巨头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最多他们已经抢跑领先了半个身位。如果我们想要追赶的话,应该很容易就赶上他们,跟内燃机相比,电动机没有太多技术壁垒。
就这样,韩皓在1997年决定进入电动自行车领域,他想到的第一步就是并购沪江的千纸鹤公司。据他所知,千纸鹤公司一直入不敷出,本以为市场很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应声寥寥。摩托车不让骑了,自行车又费力落后,电动自行车应该说是许多人都看到的市场切入点。只不过现在电动车技术还不成熟,电池电机都不耐用,大规模市场化生产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千纸鹤公司能勉强维持,除了自由资金外,还多亏了沪江市政府针对高科技创新企业的补贴。但是现在一直烧钱,看不到何时是个尽头,有股东已经想要退出这个看不见前景的企业。
电单车听起来高大上,可总不能一直亏钱,毕竟投资都要讲究回报。这个时候华夏厂出现了,韩皓准备全资收购这个千纸鹤公司,他看中对方拥有的电动技术储备。
“韩总,华夏厂是摩托车行业的佼佼者,而我们企业是一群对未来技术充满畅想的伙伴联合而成。坦白地说,我们是很缺钱,但就算要卖,我们也希望卖给跟我们有共同理想的同行者。”
经过接触,韩皓发现了这家千纸鹤公司是一群大学同学集体创业的公司,怪不得能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
“你们的工作成果我很惊讶,坦率而言,我很喜欢你们的工作氛围。我们公司一向来注重技术研究,此次想并购你们企业就是为了将来的技术储备。在目前看来,距离商用电池技术成熟还有一大段时间,你们光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只能说,我们公司有实力也有耐心等待这个市场的成熟,决定我并购你们企业的关键原因就是看中你们的技术和成熟团队。”
最终,经过几次谈判以及到华夏厂现场参观,千纸鹤公司团队终于答应了华夏厂的并购请求。用2000万购买了90%的股权,有一些股东选择了拿钱退出,原始创业团队保留了10%的股份。他们将继续留在新公司,得到更多的资源进行电动车的研究,尤其是力争早日攻克电池耐用技术,把电动踏板车早日商用普及。
第一百一十七章 合伙投资
委托台湾福茂公司设计生产的仿制铃木wagon…r底盘和车身模具已经运抵虎山,跟欧美日传统工业强国比起来,台湾企业更像是二道技术贩子。对从欧美日国家流出来的淘汰技术做一些改进,争夺低端市场。好比,华夏厂委托其开发仿制的底盘、车身模具,费用只有德国报价的六分之一。
韩皓当然知道德国货好,但如果采购对方的产品,成本会大为提高。以目前华夏厂的家底,暂时经不起折腾。华夏之光的整条生产线都外包给了台湾企业联合体,从冲压、焊接、喷涂到总装,虽然不是国际一流水平,但过及格线还是没问题。一分钱一分货,全套生产线花费将近1。1亿,华夏之光的定位决定了其前期投资无法太多,不然单凭年销量刚过万,光成本投入产生的利息都是沉重的负担。这还是台湾企业联合为了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而降价后成交,在华夏厂新开工的摩托车生产线就是台湾人帮忙升级完善。
台湾企业也和日系企业一样,习惯抱团一起,有生意互相照顾。缺点就是太过封闭,不过这不是韩皓关心的问题,只要他们能够按时按质交货就行。
为了这底盘和车身,凌云智带着他的团队一直呆在台湾现场监控,同时暗中学习对方的开发过程,就连过年都是在台湾度过。当模具试验压制出第一副未喷托的白色车身时,这个久未落泪的汉子差点热泪盈眶,他抛弃一切来到华夏厂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底盘仿制其实技术含量不高,因为只需要利用高科技测量仪器就能把底盘复制出来,反倒是车身凝结了华夏人的心血。他们针对wagon…r的外形做了本土化的改进,尤其车头进气格栅位置运用了中国古代明光铠的造型。左右两格好比铠甲上的板状护胸,符合我们国人的审美。中华文明延续上下五千年,艺术成就凝结在历史长河中,韩皓喜欢让设计师们从民族文化中寻找灵感。
微面相比摩托车需要的零部件更多,幸好华夏厂有资本挥舞着支票,说动了国内微面零部件生产企业开模供货。当然其中还有不少是为摩托车零部件供货的企业,他们随着华夏摩托的发展而壮大,现在听闻华夏厂要造微面,也第一时间跟进。配件厂需要就近设厂供应,这才能降低车辆的成本。为此,华夏厂还跟一些主要零件供应商签署了意向合同,待华夏厂的销量达到一定数字,他们必须要在虎山汽车工业园设厂,不然就淘汰出局不再下订单采购。得益于摩托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和技术积累,小商家们转行生产微面所需的零部件顺利了许多。跟海州乃至虎山主政领导想法一致,将来华夏厂附近要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如此才能降低成本和方便技术改进。
随着微面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了韩皓面前。本来打算从摩托车生产线抽调员工到微面生产线,但大家都没有动力。因为现在摩托车生产线多劳多得,收入一直在提升。反倒去了微面那边,工人们害怕收入会降低,所以迟迟招不满人。现在华夏厂的熟练工,一个月收入能达到千元,远远高于机关单位职工,属于率先富起来的高薪技术工人。
“老魏,厂里让大家报名去汽车车间,我有点想去。造汽车比摩托车听上去比较高级!”
“你傻啊,厂里的微面是新产品,到时卖不卖得出去都是问号。如果天天休假不上工就惨了,现在摩托车这边生产红火,有钱不赚是傻子!”
……
底下工人们的小心思被反馈到了韩皓桌面。说到底还是收入问题,在韩皓看来造汽车可比摩托车复杂多了,要求技术水平和工人素质更高,但他也不能硬压人换岗,只能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于是新的招募公告出来了,但凡去汽车生产线的工人工资标准一律比照摩托车生产线收入水平,保证个人收入不降低,并且年底还有浮动奖金,就高不就低,为期三年时间。
“这条件还不错,到时车卖得少干活不累,还能拿和摩托车生产线一样的钱,学到的东西也多,这笔买卖还是挺划算。”
“老魏,上次你说不去,这次怎么就想过去了?”
“此一时彼一时,咱们打工的要随机应变。走,跟上时代潮流一起报名去!”
在新政策的召唤下,汽车生产线上很快招满了有过摩托车生产经验的工人,他们还需要在跳槽来到华夏厂的有过汽车生产经验小组长带领下,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直到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上岗。
在东安公司订购的第一批2000套发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