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化工大唐-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域的事情,朕心里已经有底了,再来说说北地地事情。”李隆基接着道:“北地一战,张守挂帅,这点,朕早就决定了。有了主帅,还需要一位与他合得来的监军,你们说,谁最合适?”
    张守的目光一下子停在陈晚荣身上。姚崇和宋也看着陈晚荣,没有说话。虽然不说,意思非常明白了,监军非陈晚荣莫属。
    李隆基早就想好了,要不然,他是不会把陈晚荣叫来的。
    “陈晚荣,你向朕请战,这监军地就给你了。你这些天和张守在一起,还合得来。朕希望,这一仗,你们两人精诚合作,把突厥彻底灭掉。”李隆基任命监军。
    在上次任命统帅时,陈晚荣就隐隐感觉到他会再当监军,现在,感觉成真,不由得发愣。打吐蕃当监军,是怕火炮给用不好,因为那时,只有少数几个人深知火炮的威力有多大,前线的将领对火炮是一无所知,这监军是不得不为。
    现在重当监军,固然让人高兴,却也让人感觉到责任重大。打吐蕃,开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打到哪里算哪里。打后突厥,李隆基的目标非常清楚,是要出动五十万大军,把后突厥彻底打垮。
    若是不能把后突厥地有生力量消灭在漠南,就要学汉武帝当年,追击到漠北去。这担子太重了,说是千斤重担,一点也不过份。
    陈晚荣想了想道:“皇上厚爱,臣感激不尽。不过,臣恐怕挑不起这副担子。”
    李隆基笑道:“有什么挑不挑得起的?这担子再重,重得过朕肩头的担子?朕肩头可是压着大唐江山呢。”
    虽是在笑,话却有些重,陈晚荣一窒,道:“皇上,朝廷为何在打仗的时候,总是要派监军呢?”
    “监军肯定需要,这是几千年的传统。”李隆基眉头一挑道:“派出监军,虽说对将军们有所牵制,那也是必要的。历朝历代的败亡,往往是因为边将为乱,导致朝廷指挥不畅。要是没有监军,边将还不为所欲为!”
    军队实在是太重要了,一个不好,就会出乱子。正是考虑到这点,几千年的一个传统,就是在打仗的时候派出监军,为的是维持军队地稳定。
    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要是没有监军,将领真的是山高皇帝远,一点顾忌也没有,为所欲为在所难免。只是,监军是临时派人去,有些皇帝更是派出宦官,这些人仗着皇恩乱指挥,瞎指挥,往往是败军覆师。
    陈晚荣一直在想,要是能找到一个办法,既能维持军队的稳定,又不至于扰乱军队的指挥,听了这话,不由得灵光一闪,失声道:“皇上,臣有一策,可以既稳定军队,又不至于牵制将军们指挥。”
    “呵呵!说笑吧?”李隆基不信,笑道:“这是几千年的难题,秦皇汉武都没有解决掉的老问题,你有法子?”
    一个王朝,一个国家没有军队,那是不可想象的。同样的,要是对军队加强控制,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军队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了加强军队的控制,无数人费尽了无数心血,都没有做到这点,要相信陈晚荣能解决几千年地难题,不是难,是很难!
    不要说李隆基不信,就是座中的姚崇他们也是不信。他们想了几十年的办法,都没有一点头绪,仍是在沿用传统的办法:派监军!
    这个难题,陈晚荣想了很久,乍一想到这办法,不由得很是兴奋,不管他们的神态,接着往下说道:“皇上,臣这法子说起来也不算高明。臣是想,何不把监军发展成一套官制,每一级都建立监军,建到旅就可以了。”
    “胡闹,就没有这种事!层层监视,还怎么打仗?”李隆基脸一沉,轻斥起来。
    谁说层层监视不能打仗?只需要权责分明就成。陈晚荣信心十足,道:“皇上,监军可以常设,只需把监军和将军地职责区分开就是了。皇上,您别急,让臣说完,再做评判。”
    李隆基本来还要喝斥,听了这话,打消了喝斥的念头道:“好吧,你说。”
    这主意真要给采纳了,那是中国历史上地一件大事。陈晚荣很是振奋,声调提高了几度:“皇上,历朝历代之所以派出监军,那是为了保持军队的稳定,防止将领坐大,这无可厚非。可是,因为监军不是常设,变动很快,造成地问题是有目共睹的。一是监军一般是皇帝跟前地亲信,不懂打仗,仗着皇宠,乱指挥、瞎指挥,不让将军放手去打,往往是打败仗。”
    这是监军制度的一大弊端,李隆基不由得点头道:“是这样的!”
    陈晚荣接着道:“监军不是常设,派到军队里去,其效用也有限。原因就在于,没有监军的时候,将领就不会有异动么?不一定!要是有心怀叵测的将军安插亲信,谁能知道呢?”
    这是做皇帝最担心的事情,李隆基眉头一轩,眼里精光四射:“你以为该怎么杜绝?”
    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十九章 传授化工
     更新时间:2009…10…11 18:14:48 本章字数:6308
    晚荣的声音依然高亢:“皇上,臣以为就是把监军常不是由朝廷指派,而是从军队中挑选,他们负有稳定军队的作用,同时,他们可对将领提出的人选进行核准。当然,为了避免引起混乱,监军对将领提出的人选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监军不能指派人手。”
    略一停顿,阿晚荣接着道:“皇上请想,一个人的本事再大,可以杀掉一个监军,甚至几个,十几个,却不能把一套常设的监军制度拔除。”
    李隆基一开始不信,以为是乱说,听到这里,不由得眼睛放光。陈晚荣说得没错,历史上那些作乱的将领就是因为无人监督,或者监督不得力。朝廷并非没有派监军,而是监军给他收买了,任由他胡作非为。
    再者,监军的人太少,作用有限,将领可以上下其手。若是设立一套常设的监军制度,会是怎样呢?
    一个人再厉害,要想把一套制度给坏了,还真不容易。李隆基看着姚崇,问道:“你们以为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姚崇沉吟着没有说话,张守率先说话:“皇上,臣以为有道理。陈监军所说,监军来自于军队,那么监军也通兵法,就不至于瞎指挥,这于将领有莫大的便利。”
    现在指派的监军要么文臣,要么亲信,真正懂得军事的不多,这让将领们很是苦恼。正是因为如此,陈晚荣能放手让将军们施展,不瞎指挥,给人的印象深刻,得到将军们地认可。
    张守是带兵地,监军对他造成的不便有多大,他再清楚不过了。
    宋思索着道:“皇上,真要常设一套监军的话,那么军队里每一级都有监军,他们来自于军队,既懂兵法,又能稳定军队,将领要想坐大,也大可能,此事,可议!”
    姚崇接着道:“关键问题是要把职责明确下来。还要给监军以晋升之路。”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要是没有晋升之路。谁愿意去做监军?
    李隆基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站起身来。拧着眉头。开始踱步了。陈晚荣自打和他相识以来。凡有事情。李隆基都是一念而决。如现在这般踱步沉思地事情不多。实在是这事太过重大。这是一个千年难题。无数人费尽无数心血都没有解决地问题。李隆基不得不认真思索。
    时间在无声中流逝。过了老一阵。李隆基击掌:“此事可行。朕看这事就宋担起来。再把王忠嗣调给你。先把监军制度建起来。宋。你兼领兵部尚书。这事办起来就方便多了。”
    宋一代能臣。上战场也许不行。用来做兵部尚书还是没问题。众人对这一任命没有异议。宋领旨道:“遵旨!”
    李隆基重新落座道:“来。我们把这事好好议议。一定要议透。职责区分。晋升办法都要议清楚。”
    于是,四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议如何设立监军一事了。
    经过一番商议,细节就敲定了,一套常设监军体制就要在唐军中推行了。陈晚荣长吁一口气,心想:“要不是因为安史之乱,尽管唐玄宗到时已经沉缅于享乐之中,不太爱理政了,唐朝也不会那般由盛转衰,急转直下,唐朝的繁荣再持续几十年没有问题。有了这套常设监军体制,安禄史想造反,难度大了许多。一是,他能不能安插他的亲信是一个很大地问题。即使他安插了亲信,能不能保密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上,率先发现安禄山要造反的不是别人,是诗仙李白。只是,他是一个文人,谁也不会信他的话。有了这套体制,军队稳定多了。要是连这套体制也防止不了的人,那只能说是天绝,我也无能为力了!”
    这番商议费时极长,等到商议完,天都放亮老大一阵了。
    “一个千年未解地难题,没成想,给陈晚荣解决了,还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完成地,真是万事新呀!可喜!”李隆基有些感慨。
    解决军队的稳定性,就连秦始汉武都束手,他们能够调用军队,能够打胜仗,就是没有找到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军队的法子,现在,终于解决这一问题了,姚崇他们不由得轻松一笑。
    李隆基接着道:“已经到了新的一年,今年和突厥人这一仗,朕估计,会提前到来。默啜一定是在想,大唐一定会对他动手,他必须在大唐动手之前先下手为强,拿下受降三城,因而,这一战等不到春暖花开之时就要开打。张守,过了上元节,你就赶赴军中。”
    张守噌的一下站起身:“皇上,不必等到过了上元节,臣这就走。”
    李隆基一摆手道:“今天是新年,你今天赶去军中,不合适。”
    张守很是坚决道:“皇上,军情似火,臣越早赶去越好。这过年,等臣打了大胜仗,再来过也不迟!”
    李隆基耸然动容,不由得站起身,打量着张守,轻轻击掌,赞道:“好!说得好!有你这豪言,朕这心可以放下了。好吧,朕答应你。你今天赶赴军中,等到天气稍为暖和点,陈晚荣再率领炮兵赶来与你会合。”
    “遵旨!”
    陈晚荣,你刚成亲,按理说,派你出征有些夺人
    ,你这监军做得还不错,至少没有将领弹劾你,声。你和张守又合得来,只好委屈你一回了。”李隆基看着陈晚荣,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没有?”
    “要求?”李隆基不提还好,一提倒是提醒陈晚荣了:“皇上,臣主理军器监,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手,还需要良工。良工,臣打算自己来培养。不过,皇上要是准许臣在国子监开设一些功课,专门为军器监培养人才地话,那再好不过了。”
    “你想到国子监去传授技艺之学?还真是异想天开!”国子监主要是传授四书五经,圣人之道,书学和数学所占份额太少,可以忽略。陈晚荣这一提议还真是大胆,李隆基很是惊奇,想了想道:“自你主理军器监以后,军器监做出地东西很多,样样都有大用处,要是能做出更多地好东西,那就更好了。好,这事,朕准了!”
    陈晚荣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还得展开理论研究,这不是现在军器监的人所能完成地。这需要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还非得把触角伸到国子监不可,毕竟国子监才是唐朝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要是在国子监开设课程,必然会吸引不少人到军器监来,到时,就可以把理论研究开展起来。
    本以为要费一番唇舌,没想到李隆基爽快地答应了,陈晚荣大是高兴:“谢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