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隋末逐鹿记-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李子通没有能杀死杜伏威,也没有能完全吞并其部属,然而,他却占据了杜伏威的地盘,东海,钟离等郡皆归旗下,自称楚王,兵锋极盛,号称有十万众。
    不能向东,向北和向西,那就向南,可惜盘踞南方的也是一个陈稜惹不起的大人物。
    沈法兴,隋湖州武康(今浙江省。人,世为郡豪强,拥有宗族数千家,杨广在位时,任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郡守。618(隋末恭帝杨义宁二年)以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得精兵六万,攻据余杭(今浙江省余杭县,位杭州。、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位镇江市东南
    江都虽然繁华,城墙高大,物产丰富,然而,现在却是孤城一座,陈稜驻守江都,就像一个穷汉守着一堆金子一样,终有一天会被别人夺去,于是,为了自保,他先是向东都洛阳称臣,王世充篡位登基之后,他又改换门庭,向关中李唐称臣,可惜,李唐和他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并不能对他形成真正的支持。
    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三人都对江都有野心,然而,先动手地却是沈法兴,为了占据江都,他决定先击败李子通,吞并其地盘和部众。
    当时,沈法兴自称梁王,建都毗陵,拥兵十万,占地数郡,自认为长江,淮河以南的地方,他只要用手一挥就能平定,因此,他先挑起了战事,向东海李子通发起了进攻。
    然而,由于他重用宗族,性情残忍,对不是沈家的将领刻薄寡恩,动辄杀戮镇压,将士
    过失,就立即斩首,因此他的部属对他离心离德,心
    这样的军队又怎能打胜仗?
    果然,在和李子通的东海军交锋时,沈家军一败涂地,不但没能攻城略地,反倒将自家的地盘送了不少给李子通,李子通见沈法兴只是纸老虎,于是放下心来,准备攻打江都。
    李子通包围江都之后,陈稜见势不妙,分别送人质给沈法兴和杜伏威,请求他们的援助,他之所以同时向两人求援,是因为他有着自己地打算。
    他地计谋非常简单,就是想用江都为诱饵,吸引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三人在江都城外大战,最好能三败俱伤,这样,他陈稜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最初,他的计划实行得非常顺利,杜伏威和沈法兴都害怕李子通夺下江都之后势力大涨,都派出了大批军队前来援救,其中,江淮军是由杜伏威亲自领兵,沈家军则由沈法兴的长子沈纶率领,兵力足有五万人。
    可是,到了江都城之后,两军却没有会合在一起,共同向东海军发起进攻,而是相隔数十里扎下了营寨,互相观望起来。
    杜伏威驻军在清流,沈纶驻军在扬子。
    杜伏威也好,沈纶也好,都想得到最大地好处,付出最小的代价,为了陈稜去和东海军拼命,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内,何况,两个人对彼此都互有猜疑,都认为自己的盟友靠不住,在战斗时千万不能将后背交给对方。
    再加上,两个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只要自己驻军在此,威胁着李子通的侧翼,李子通自然不敢放心大胆地强攻江都城,时间一长,粮草接济不上,东海军自然只能选择退兵一途。
    的确,杜伏威和沈纶虽然没有向东海军发起进攻,李子通仍然觉得芒刺在背,前有坚城,后有强敌,他一度也有退兵的打算。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首席幕僚毛文深向李子通献计。
    首先,李子通率领大队人马向海陵方向撤离,做出退兵的假象,以此来迷惑杜伏威和沈纶,然后,暗地里用招募而来的长江以南的勇士,伪装成沈纶的军队于深夜袭击杜伏威的军营,让杜伏威对沈纶产生误会,认为沈纶在李子通撤军之后想独自吞并江都,故而向他发起攻击。
    杜伏威是一个非常勇悍的将领,指挥作战也有一套,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在战术的细节上他不是很在行,以往,有他的好兄弟辅公佑在一旁辅助这个缺点倒还不明显,而现在辅公佑留守历阳,杜伏威身边竟是些勇将,缺少谋臣,因此,极有可能会上当。
    待其上当,和沈家军交战之后,我军在突然回师江都,一举攻占江都,那时,江淮军也好,沈家军也好,见大势已去,也只能退兵了事了。
    李子通认为毛文深的计策非常不错,于是,依计行事。
    杜伏威的营寨受到带有江南口音的军队的袭击后,他大怒,认为是沈纶所为,于是,也率领军队向沈纶发起了攻击,逼迫沈纶将大军后移,远离了江都,双方彼此对峙,注意力不再放在江都。
    这时候,李子通突然率领大军西返,回师江都城下,杜伏威和沈纶自顾不暇,不敢轻易转移兵力,害怕被对方突袭,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东海军重新将江都包围。
    八月十八这天,就是东海军重新包围江都的日子,这一日,站在城楼上观察东海军阵营的江都守将陈稜明显地感受到了秋天来临的气息。
    在西北风的猛烈吹拂下,城头的旌旗向着东南方向飘动,陈稜抬头望着南飞的大雁,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喷嚏,身子打了个冷战。
    他叹了一口长气,心灰意冷地下了城楼,很明显,江都即将易主了!
    八月十九午时,李子通集结全部精锐向江都发起了猛攻,黄昏时分,东海军进入了江都,陈稜率领数百亲信逃离江都,投奔了杜伏威。
    攻占江都之后,李子通向沈纶发起了攻击,将其击败,与此同时,杜伏威率领江淮军撤退,返回了历阳郡。
    八月下,李子通在江都登基,国号为吴,年号明政。
    丹阳乐伯通率领部众一万余人投降了李子通,李子通任命其为丹阳总管,让其抵御杜伏威,自己则率领大军南下,讨伐沈法兴。
    九月,杜伏威遣使向关中李唐投降,李渊任命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历阳郡改为和州)总管。李靖军夺取彭城之后,所面临的江南局势就是如此!
    第四集 第八十一章 刘文静之死
     更新时间:2008…9…11 20:18:23 本章字数:3542
    月初三,长安,京兆尹,天牢。
    天字第一号牢房位于天牢的最底层,终年不见阳光,从天牢外要进到里面去,需要经历重重关卡,若是身上带的文书稍有不妥,立刻就会被严密的警备力量格杀勿论。
    甬道两旁的石壁上挂着松油火把,阴暗的火光下,寂静无声,沿着甬道往里走,途中经过三面由精铁铸成,铁链紧锁的大门,来到甬道的最尽头,就是天下第一号牢房,平时,这间牢房里并没有住客,八月时,却住进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时任唐王朝民部尚书的刘文静,罪名竟然是谋反。
    刘文静,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省武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令,与晋阳甚是相得,时常共宿一榻。
    有天晚上,两人饮酒之后共宿一处,裴寂望见城上烽火,仰天叹道:“卑贱到了极点,家遭贫穷,又逢战乱,何处是安身之处啊!”
    刘文静笑道:“世途如此,时局可知。我二,人彼此投合,何必为卑贱发愁呢
    当时,李渊任太原留守,一向和裴寂交好,通过裴寂,刘文静也和李渊成为了好友,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有大志,便深相交结。
    后来,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是亲戚,受到了李密的牵连,被杨广下令监禁在晋阳的大牢里,李世民代表自己地父亲李渊前去探视。就在狱中,两人相谈甚欢,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大致一样,两人都认为,大隋大势已去,此时,挺身而出,当有可能夺取天下。
    随后。李世民将刘文静暗中放出监牢。与裴寂三人共同劝说李渊起兵反隋。李渊意动,却故作不知,暗中纵容李世民和刘文静,裴寂三人接纳敢死之人,密谋起事。
    可以说,李渊在太原顺利起兵,刘文静功不可没。当他起兵建大将军府的时候,就任命刘文静为军司马,刘文静也不负其所望,孤身前往突厥觐见始毕可汗,劝说始毕可汗支持李渊,说是先帝废嫡嗣而传位后主,故而天下大乱。唐国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王室毁灭。故起兵想废黜不当即位者。希望与可汗兵马一同进入京师。百姓、土地归于唐国公,财帛和金宝归于突厥。
    始毕可汗大喜,对他来说。中原自然是越乱越好,于是,立即派遣其将康鞘利率领两千骑兵随刘文静而来,又赠送了李渊马一千匹。
    后来,在西进关中的征途中,刘文静也屡立战功,李渊率兵进入关中时,他在潼关与留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部下桑显和苦战,半日死亡数千人。刘文静估计隋军稍怠之时,暗中派遣奇兵掩袭其后,隋军大败。屈突通的兵马尚有数万,企图逃向东都洛阳。刘文静派兵追击,屈突通兵败被擒。新安县以西全部平定。刘文静转任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义宁二年(618),唐王李渊受隋禅让,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是为唐高祖。高祖任命刘文静为纳言(即侍中)。
    这个时候,李渊曾经说了一句话,他说他能够有今天,多亏秦王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当初在晋阳的努力,因此,
    这三人就算犯罪,也可以免除两次死罪。
    这个时候,刘文静的位置达到了人生地最高峰,与裴寂分掌朝政大权,一派意气风发。
    然而,两人当初地情谊却不复存在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友情这东西显得是多么地无足轻重啊!
    裴寂出身河东的世家大族,因此,他是太子李建成的朝堂上的绝对助力,李建成作为当然的唐王朝继承人,深得关陇,河东等世家大族的支持,而刘文静并非是这两个系统的人,又一向和秦王李世民交好,李建成自然对他心存忌惮,他和裴寂两人所处地阵营不同,友情自然不复存在了。
    李世民并非世子,名声全依仗军功,依附在他阵营的人物除了几个世家大族的庶子之外,大部分是寒族子弟,且多为关东人,投降李唐的瓦岗降将多依附在他的旗下,这些人在朝堂上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刘文静可以说是李世民在朝堂上最大的奥援。
    当初,在第一次浅水原大战中,李世民被薛举击败,刘文静帮他顶了罪,被李渊免职下狱,后来,李世民在第二次浅水原大战时灭了西秦,在李世民的力保下,刘文静被李渊重新起用,只是,官位和权力都远远赶不上以前了,一直在裴寂之下。
    之所以会这
    是李渊故意所为,前朝杨广夺位的前车尚在,怎能不悸,那个时候地杨广,何尝不是像现在地秦王一样英明神武,谁知道他当上皇帝后,会这么快把大好江山拱手让人呢?李渊害怕,在他的儿子中间,也出现骨肉相残的悲剧。
    所以,他要压制刘文静,使其在朝堂上地势力得不到扩充,这样,就会间接地警告秦王,让他不要胡思乱想,谨记兄友弟恭。
    这也是他派遣裴寂领兵河东和定杨军作战,而不是让刚刚才剿灭了西秦,威望正高的李世民出征的原因。
    刘文静对李渊宠信裴寂,打压自己的做法甚为不满,平时在和弟弟刘文起的言谈中,他并没有掩饰自己的这个情绪,甚至说过一定要斩杀裴寂的醉话,当时,刘文起家中不宁,他请了一些巫师在家中做法,偏偏刘文静有个爱妾失宠,便把此事告诉其兄,小妾的兄长遂上告刘文静谋反。
    这就是刘文静下狱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