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宫升职记-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傻丫头!那是你的嫁妆!没了那个,你以后在婆家怎么立足?”史太君一副恨铁不成纲的棋样。

黛玉笑而不语。

史太君、王氏婆媳再三的说她,她也不松口,逼得急了,黛玉道:“老太太,那些东西加在一起也就一百万两银子,算不得什么的。上回二叔捐的比这多。已是给了人家,玉儿是不会往回要的。您何苦生气?”

一百万两?

那不是没剩什么了?

史太君情急大怒:“那不是你能做主的事儿!你连人都是贾家的。嫁妆自有贾家做主!谁谁许你动那些钱的?快说,究竟给了什么人?不然,找林岳来,让他赔!”

电闪雷鸣,橙乎先撒了……

正文第二百二十五章:打草惊蛇

从侯门千金到公府少妇到宝塔尖儿上的老太君,贾史民一生可以说得上顺遂。

作为一个有修养、有心机、有阅历的贵族女性,史太君平常总是慈祥老祖母的形象示人,少见暴怒,烦躁。然而这一两年,太多的事挑战了她的承受底限。

内有贾赦、王氏“逼宫”之忧,外有贾家日益衰败之患,此次贾元春降位更让她悚然而惊。

史太君跟贾家那些花天酒地的不肖儿孙,王氏邢民这样只知在内宅斗狠的无知主妇不同,她是在贾家鼎盛时期嫁进来的,数十年的人生经历在那儿摆着,她哪里看不出贾家越来越难以支撑?更何况她手里的贾家老本巳动用数次,银子眼见着少了。

史太君心里明镜儿似的。儿孙们胡作非为之时这位年过古稀的老太太处心积虑,力求让贾家的富贵延续下去。

她的努力却是个悲剧。

她最主要的精力,没有放在教养儿孙上。贾宝玉病个一两天,她便心软了,依旧放任他我行我素。总想着贾宝玉还小,日子长着呢。至于其他的儿孙,除了贾兰能让她提提之外,其他人根本连看都不看一眼。史太君的法子,是从姻亲上借力。

四大家族能走到今日,是互相结亲,互相扶持的结果。出年送贾元春进宫是即是依照这个思路,如今还得这么办。

贾敏刚去世那会儿,林如海遭逢丧妻之痛,林黛玉有幼年丧母之悲,正是需要父女相守、互加安慰之时,她便急三火四的打发人接外孙女,固然是因为心疼女儿,移情到外孙女身上,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和林家断了亲戚的意思。

将黛玉与宝玉安排在一处,同吃同睡,史太君打的就是两玉结亲的主意。外孙女做孙子媳妇,不但能全了她的爱女之心也能保证贾家内宅的权力始终掌握在她的手里。当然,林家五代列侯林如海连任数年盐政,家资富饶,也在她考虑之内。

随着林岳崛起,这桩婚事就更加必要了。

恰逢元春遭贬,她表面镇定,心中的急躁苦涩当真是难以言表。

王氏忙着计较那妃位,史太君想得更加深远。

为何是撤去封号、降为嫔?

元儿的封号是“贤”,特地把这个封号去掉,那不摆明了说元儿“不贤”?

元儿何事惹得皇上如此动怒,要下旨说她不贤?

薛宝琴之事?

或者是贾家?

史太君吓得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却要端着园公夫人架子,做处事不惊模样。

她另有一重心事:眼下京城各家怕惹火烧身,无暇多想,一旦回过味儿来,贾家的脸面都丢尽了!贾家的女孩儿还能嫁出去?贾家的男儿还能娶着好媳妇?结不上好姻亲,贾家可就一点儿希望都没了。

所以,史太君急着与林家定亲,林家的势、财、名,都是贾家需要的。有这样一桩婚事转移人们的视线,那封号被撤的影响也就没多大了。

此事本是她多年筹划,眼看便要实现,谁知在节骨眼上,一向喜爱的外孙女给她来了这么一出。

掌权久了,史太君和很多人一样,刚愎自用,偏心虚荣。自称老废物,那是自信之极的表现,实际上决不容别人挑战自己权威的。

心里的急火加上自觉被黛玉忤逆,情急之下,说出那样几句话来,却是心底真实想法。

熏玉脸色大变。

“老太太,这不是玉儿一个女孩儿家能听的话,玉儿告退。”

史太君话一出口,便知自己冒失了,见黛玉颜色更变,心下大悔,忙叫道:“玉儿!”

黛玉停步。

史太君流泪叹道:“是外祖母太急了。只是你这个孩子……唉!也怪我,从小你在家住着,三天两头儿的生病,身子弱得很。我便极少教你家常过日子的门道儿。后来病好了些,又时常不在我身边,想教也教不着。想来你也不知道银子的用处、该怎么花。大家子的小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哪里明白这些呢?”王氏等人跟着打圆场,“老太太一心为着姑娘……”贾家这一场戏,在姚颖心打发人来接黛玉回家之后方才落幕。

林贾两家人,注定这一日都要在思索中度过了。

紫禁城。

三月初二要举行殿试,因此皇帝今年尚未移驾畅春园。

唐果觉得,比起畅春园甚至是自己那温泉庄子来紫禁城真不是个宜君的地兄。不旦夫君大人有公事要忙,她陪着便是。

大虎几只越发的威武雄壮了。

可能是原生态的关系,大虎、二虎比唐果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要大些,威猛些。两只的身长过丈,身高得有一米多。它俩往那儿一站,威风凛凛,百兽臣服。

圈在宫殿里太憋屈,唐果每天都带着它们出去逛。宫里的女人最近安生得很,紫禁城的出行环境得到了很天改善,没那么多人带着香气请安—带着四只猫科动物,基本是无人上前了。唐果终于能边走边看边思考。

第一件事,关于乱性问随。

可怜她这几日撒娇、耍赖、美食、按摩,美人计用了个遍,白白被夫君大人占了许多便宜,愣是没打探出来。

唐果郁闷的发誓,从今天开始,这篇儿揭过去,她不打听了!爱咋咋地!反正即使她干了啥,也是对着自家夫君算那老家伙尽义务,她安心笑纳就是!

第二件自然是林黛玉。黛玉从贾家回去,自己关在屋里一下午,吃晚饭的时候才出来。眼睛哭肿了,之后决口不再提贾家。

唉!幻灭……唐果对史太君的感觉十分复杂。这个老太太,她的确疼爱黛玉,但她更爱宝玉,最看重的是贾家。

她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贾家。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史太君人老成精,若不是她偏心、偏执、虚荣,肯定更难斗。

这次她是被贾元春封号之事给刺激得很了。否则,黛玉那小伎俩逃不过她的眼睛。黛玉的试探也收不到效果。

根据间谍的回报,黛玉走后,史太君很快便察觉到上当了。

黛玉看清她外祖母真面目的同时,也打草惊蛇,让史太君察觉起来。据说贾家的眼线比如黛玉的奶娘王嬷嬷,这几天紧着活动呢。

史太君已暂停了遣媒提亲的计划,倘若贾家不拿着那“契约”逼婚,林岳趁此与贾家一刀两断的计划只怕就得泡汤。林兵事先也许到了。毕竟让黛玉认清现实是最重要的,没了黛子对史太君的深厚情意,林家做事便少了掣肘,贾家的算计亦不足为惧。

用嬷嬷的话说,大侄女还是太嫩了,呵呵……走出第一步就好!

唉!史太君一个后宅老太太就这么难搞定,夫君大人面对那么多老奸巨猾的人物,每天得死多少脑细胞啊?

今天晚饭多做几个健脑的菜,给夫君补补。占便宜啥的就出他的福利吧!

唐果招呼了老虎、豹子,晃着回宫去了。

吃晚饭的时猴,皇帝被老婆出奇的温柔体贴吓一跳。

小没良心的又打啥主意?还是为了下药那事?

“人家才没打你主意!”唐果将鱼肉剔去鱼刺,放进碟子端给他,“只是觉得你很辛苦,要多补脑。”

皇帝十分开心,一顿饭吃得甚是香甜。

等他饭后聊天儿时,得知自己拐弯抹角的沾了史太君的光,失笑不已。心中却是暖暖甜甜,非常受用。史太君不知自己得了这么多重要人物的关注,她正盘算着,怎样才能从那张契约上得到最大的利益。

正文第二百二十六章:几家欢喜

唐果伤了半天脑筋了。

除了证明那契约是假,她实在想不出林岳咋样才能达到和贾家一刀两断的目的。

史太君将契约收藏得特隐秘,到现在也没谁见着那契约的真面目。只能从贾环传出的信息分析,契约上至少明确两点一是将黛玉许给贾宝玉,二是属于林如海的财产作为给黛玉的嫁妆。

关于财产问随,没啥好说的。依清律,在室女只在“户绝”的情况下才有继承权。如今林岳尚在,林家后继有人林黛玉在法律上没有继承权。也就是说,林家所有财产,都属于林岳。林岳愿意,林黛玉才能得着她爹给的财产,否则,一分没有。出嫁时给备份嫁妆就算尽了义务。在这一点上,林黛玉和史湘云是一样的处境。不同之处在于,林如海给她留的财产很多,林岳完全尊重兄长的意愿。

难办的是那个婚约。

贾家只要咬住这个婚约,林黛玉就是人家的未过门媳妇。

贾家那样笃定,那份契约一定是能以假乱真的。怎么才能证明它是假的呢?

闹心!

都没看到是啥样子!

烦恼了一阵子,无果。

唐果决定做些正经事转移注意力。她的药王山野鸡岭这两年收人不少。

鹅绒制品和蛋雕非常畅销,已有许多跟风的人家了。

唐果不在意这些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商业越繁荣越好。还能有更多人受益。

苏金、袁团一干人都有了些小积蓄。

她自己也得了一大笔收入。她没啥花费,钱都存着没处用,想起黛玉那天骗史太君的理由,唐果琢磨着,自己倒可以做做这样的好事。

皇帝下旨在各地开办官学,但僧多粥少,还是有极多没人子弟上不了学的。比较起来,办义学的人终究少了点儿,自己的钱也用来发展教育事业好了。

她是一行动派,想到就做。

拿起笔来给苏全写信,让他在药王山附近找个适合地点,办所义学。除了自家员工之外,也允许别人来教书。

唐果忙着开展自己的慈善大业,各放紧锣密鼓的地下活动也有声有色。

继京中一批官员落马,朝廷又连着挑了几处反贼的窝点,反朝廷势力的首领被杀、被抓若干,且都是上层人物。

有脑子的都知道,这是皇上在报复之前的刺杀行动。于是行事愈加小心。

三月初二,保和殿殿试。

传殿大典上,姚枢成为新科状元,那位黎江仍旧是第二名,榜眼。按照惯例,状元授了翰林院修葺,榜眼,探花授了翰林院的编修。

姚颖心自是分外喜悦,姐弟俩终于算是光宗耀祖了。盘算着回乡祭祖之后,便张罗给弟弟相看媳妇儿。新科榜眼黎江大登科后小登科,撒下请帖,定于四月初七日完婚。

姚枢也接了帖子,打开看时,那黎江的未婚妻却是金陵孽氏,紫微舍人之后,皇商薛家的姑娘。

黛玉闻听此事,笑道:“莫不是薛家的宝姐姐么?”姚颖心见她感兴趣,便问姚枢,那黎江的人品才貌。

姚枢笑回道:“黎兄学问是极好的。品貌俱佳今年二十四岁。因父亲早逝,家境贫家,一直未能娶妻。他家似乎与江苏总督王大人是远房亲威。”

姚颖心道:“也算是般配。他是打算在京城成亲?那薛姑娘只怕会给玉儿发请帖的。”

薛家自然要发请帖,黛玉很快得了帖子。

贾家当然也接到了请帖。

薛家送请帖的婆子笑得脸上开花,先感慨没想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