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贵女反穿日常-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仲泰裂开嘴,露出森白的牙齿,阴测测的说道:“我定要让他血债血偿。”
马家的人是那么好杀的?马家的面子是那么好糟蹋的?
马仲泰眼中迸射出怨毒的光,整个人都透着一股子浓浓的戾气。
“那就好,”
朱氏伸手揉了揉丈夫的胳膊,轻声道:“二叔的仇,咱们一定会为他报的。而齐谨之,不但要血债血偿,他还会身败名裂。”
死算得了什么,名声尽毁、祸及家族,她要将齐谨之的精神和肉体一起毁灭。
“王府那边,也都说好了?”
朱氏静默了一会儿,又低声问道。
“嗯。放心吧,大哥在那边全都安排好了,太妃早就等不下去了,”
马仲泰压低了声音,悄悄的说:“再加上前些日子齐谨之接连拔了十几个寨子,那些人明面上是落草为寇的乱民、实则是王爷训练的私兵。两个月前,齐谨之杀了王府二百余私兵。这次更狠。竟是要把王爷多年来的经营毁于一旦,王爷岂能再容忍下去?”
朱氏冷笑一声,“果然应了那句话。自作孽不可活。”
乌蒙的水,深着呢,绝非小小一个齐谨之能肃清的,没看到当年有名的‘梁铁头’如今也变成了憋屈知府?!
齐谨之倒好。自己上赶着结仇,先是得罪马家。接着跟安南王过不去,他这般搅风搅雨,分明就是找死。
“还有小梁王,也都商量妥了。”马仲泰眉眼间满是得意。“小梁王还说,只要王爷真的起事,他就会联合北边草原上的族亲。大家一起动手,到时候南北相应。呵呵,朝廷定然顾此失彼,王爷趁机北上,大事成矣!”
朱氏眼中闪过一抹惊喜,合掌道:“这可真是太好了,北边的鞑子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对他们,可比对咱们重视多了。”
只要朝廷一个松懈,他们成功的几率便会增大。
到时候,即便不能占据整个大齐,只将蜀、滇、黔三地拿下,那也足够了。
夫妻两个越说越兴奋,眼中都泛起了激动的红光。
不过朱氏谨慎些,忽的想起一事,问道:“对了,京里呢?可否有安排?”
太妃早有计划,他们在南边起事,北边朝廷里也有人相迎,安南王趁乱占据西南三地,自立为王。
马仲泰笑道愈发得意,“放心吧,京里也都安排好了。皇帝老儿今年五十寿辰,京城自七月起便开始筹备,待皇帝圣寿那日,京里的贵人便会发动……”
正所谓万事俱备,只待良机!
“如此就更好了。”朱氏终于放下心来,娇媚的面容上绽开灿烂的笑。
与此同时,就在书房的屋顶上,正趴着一个身着黑衣的人,手边放着几块瓦片,耳朵紧紧的贴着屋顶。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六月二十四日。
天色还没有暗下来,县城里便一片喜庆的气氛,不管是哪个民族的人,都开开心心的准备晚上的盛会。
县城东街中心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根青松,高十余米,青松顶端横着一根木棍,棍上挂满了红色的纸花。
青松四周按照宝塔的形状堆起了柴草。
这里便是火把节的集合会场。
一切早已准备就绪,只等夜幕降临。
后衙里,顾伽罗入乡随俗,换了一身彝族贵妇的装扮,头上戴着镶银饰的鸡冠鱼尾帽,身上穿着黑色的宽袖衫,下面着一条黑色曳地长裙,裙摆上绣着红色的纹绣。
颈上、腕子上都带了明晃晃的银饰,腰间也系了一条坠着银流苏的彩绣腰围。
顾伽罗觉得有些新奇,试着走了两步,浑身的银饰晃动,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
“果然别有风情啊。”
顾伽罗越看越觉得有趣儿,晃了晃两个手腕,又摇了摇头,依然是叮叮当当的脆响。
段氏和薛氏也都换了一身彝族的服饰,两人领着侍婢、带着孩子,前来与顾伽罗汇合。
见了顾伽罗这幅装扮,段氏两人纷纷赞了几句。
不多时,朱氏和阿卓也赶了来。见面后,彼此又是一番寒暄。
闲话两句,朱氏便招呼众人一起出去参加庆贺。
顾伽罗走在最前面,阿卓却有些不忿,故意快走几步,抢在了顾伽罗的前头出了院子。
院外,衙役们也应景的扎了火把放在门边,见顾伽罗出来,刘虎赶忙亲自拿了一个火把点上,然后紧紧跟在顾伽罗身边。
此时,已经有许多百姓举着火把走到了街上,夜色渐浓,点点火把在大街小巷中攒动。
趁着旁人不注意,顾伽罗悄悄打开右手,里面不知何时被人塞进一个纸团,打开纸团,上面只写了一个字——火!
ps:二更,求小粉红,求订阅啦。
第038章 乱
顾伽罗不动声色的将纸团重新揉起来,路过一户人家门前的火把时,手指一弹,玉米粒大小的纸团飞入橘红色的光团中,无声无息的化作了灰尘。
“大奶奶,小心脚下,今个儿人估计有很多,难免会有冲撞,”
刘虎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按在腰间,身子对外,异常警戒的看着四周,嘴里却低低的说道:“或许还会有宵小之徒,大奶奶——”
顾伽罗随意的看着街面上越来越多的百姓,淡淡的回道:“你不必担心我,我虽是个妇人,可也不是什么手无缚鸡力的柔弱之人。倒是孟主簿和周先生两家的家小,须得多加看护。”
人是她带出来的,她必须确保人家的安全,尤其两家还带着孩子,更不能有什么闪失。
“……是。”刘虎犹豫了下,大爷交代给他的任务是保护好大奶奶,至于孟、周两家的家眷,自然也要全力保护,但大奶奶的安危却是最要紧的。
不过见顾伽罗如此坚持,刘虎还是瓮声瓮气的应了一句,然后抬起手,给分布在四周的护卫们打了个手势。
朱氏跟着顾伽罗身后,她没有听清顾伽罗和刘虎的对话,却看到了刘虎的小动作。
她眯起眼眸,目光转动,果然在欢庆的百姓中发现了几个精壮的身影,那些人虽也穿着彝族的服侍,但无论是身材还是长相,根本不像夷人。
这、就是齐家赫赫有名的‘齐家军’?
朱氏偏过头,对身侧的侍婢低声说了两句。
侍婢点了下头,而后便悄悄的退了出去,混入两侧举着火把的百姓中。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段氏一手拉着儿子,一手牵着女儿,冷眼瞧着这一幕,脸上浮现出纠结的神色。
“阿娘?”孟家小女儿抬起头,浅浅的眉毛皱在一起,略带委屈的说道:“疼!”
段氏这才发现自己一个走神,竟捏疼了孩子们。
她赶忙松开手。捧着女儿嫩呼呼、肉嘟嘟的小手吹了吹。跟女儿陪着不是:“都是阿娘不好,弄疼囡囡了,阿娘给囡囡吹吹。吹吹就不疼了哦。”
孟家小囡甜甜一笑,点了点小脑袋,软糯糯的说道:“不疼了,真的不疼了。”眼角还挂着两颗大大的泪花儿。
其实她早就不疼了。要的就是母亲的关注和宠溺。
段氏自然也清楚女儿在撒娇,但看到女儿软萌的可爱样子。心早已软成一团,捏了捏女儿肥嘟嘟的苹果脸,她眼中闪过一抹坚毅。
不管如何,她都要守护好她的一双儿女。不许任何人伤害他们!
“嘿~~”
“哟~喔~”
走出衙前街,人越来越多。
正如朱氏所言,火把节这日。不管男女老幼、无论汉人夷人,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手举火把,从家中齐聚到一起。
鲜红的火光不但照亮了黑夜,也映出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欢愉笑脸。
四周鼓乐声声,葫芦笙、四弦琴、竹笛、唢呐各种乐器欢快的响着,还有人忍不住发出呼喝声、欢呼声。
顾伽罗还没有走到主会场,便感觉到了热烈的节日气氛。
“大奶奶,小心!”
刘虎已经将火把交给了身旁的护卫,他扎着两个胳膊,背对着顾伽罗,小心翼翼的守护着。
顾伽罗‘嗯’了一声,环视了下左右,发现东街中心已经围了一堆的人,这些人穿着各色的服侍,彝族、白族、壮族等等好几个少数民族,当然还有许多一起庆贺的汉人。
“孺人,咱们进去吧,仪式马上开始了,前头能看得清楚些。”
朱氏凑上来,扯着嗓子喊道。不能怪她失仪,现在四周全是人,谈话声、说笑声,还有不远处的鼓乐声交织在一起,哪怕是站在近前,声音略小些都听不到。
顾伽罗也大声回了句:“好!”
刘虎表情愈发凝重,一个转身,来到前方为顾伽罗开道。
顾伽罗头一次跟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摩肩擦踵,步子迈得稍大一些便会跟人撞上,她很不适应。
不过四周百姓脸上那毫不掩饰的喜悦感染了她,让她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极力忍着与人挤来挤去,顾伽罗紧跟刘虎,快步穿过人群,来到了会场最中心。
乌撒城内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都到齐了。
马仲泰的父亲,以及曲、罗、颜、杨、安几家的家主早已站在了青松火把前,等待仪式的开始。
而几家的女眷则穿着华美的衣饰站在人群的最前排,她们三五凑在一起,小声的谈论着什么。
顾伽罗的出现,让几人有一刹那的安静。
说起来,齐谨之夫妇到乌撒也有两个月了,她们刚到的第二天,乌撒六大家族的主母便给后衙送了拜帖。
只是顾伽罗出于谨慎,没有立时答应,紧接着齐谨之闹出了‘京观’的事情,大大杀了几大家族的威风。
虽然表面上齐谨之只是跟马家一家结了死仇,但六大家族在乌撒经营几十年,彼此间不能说休戚与共,却也是代表着同一利益团体。
通俗说,他们六家是乌撒的地头蛇,如今马家却被一个京城来的毛小子打了脸,其它几家也跟着没有光彩。
再加上齐谨之很快就带着人下乡‘剿匪’去了,顾伽罗紧闭门户,轻易不外出,更不随便待客。
几大家族的主母意思意思的投了拜帖,被婉拒后,也就撩开手,不再理睬顾伽罗。
今天还是几家主母第一次见顾伽罗,结果却是在这样一个场合下,大家多少有些不自在。
其中一个身体微胖、面容和善的中年妇人,犹豫了下,还是笑着迎了上来。
“这位便是顾孺人吧?妾身杨门冯氏。见过孺人。”中年妇人微微欠身,行了个福礼。
顾伽罗眸光一闪,赶忙伸手虚扶了下,“冯太太客气了,早就听说杨典史家的太太出身益州望族,今日见冯太太这形容模样,果然名不虚传。”
中年妇人。也就是冯氏脸上的笑容一窒。心中暗暗生出几分警觉。这顾氏果然是个厉害人物。
而紧跟在顾伽罗身后的朱氏,眼中也闪过一抹隐晦莫名的光,再次看向顾伽罗的时候。隐隐带着几分冷意。
好个顾伽罗,消息竟这般灵通,连二三十年前的破事儿也能查得出来。
更让朱氏不喜的是,顾伽罗轻飘飘的一句话。就点破了马家和杨家的恩怨。
在对抗外来者的时候,六大家族自然是一致对外。可他们之间却不是和谐如一家。彼此间也有竞争、矛盾乃至是仇怨。
就拿马家和杨家来说,这两家都是乌撒的老牌大族,一个是苗人,一个是汉人。都是在高祖年间发迹、兴盛。
几十年来两家争斗不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二十年前。乌撒还没有眼下这么混乱,杨家因是汉人。与朝廷派来的知县关系莫逆,杨家大少爷杨思明经由知县推荐做了乌撒的典史,成为乌撒县衙的二把手。
一时间,杨家的风头盖过了其它五大家族,马家也被死死的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