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贵女反穿日常-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连城门附近的布告栏上也张贴了崭新的公告,旁边有识字的差役负责诵读,详细告知众百姓:亲爱滴乡亲们,远在京城的皇帝陛下英明神武,知道咱乌撒没有父母官,百姓们受苦了,特意降下隆恩,给咱们派了位爱民如子的绝世好官齐县令。大家若是有什么冤屈,或是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去县衙求齐大人做主,云云!

布告栏前,围聚的百姓越来越多,渐渐的,原本寂寥、空旷的街道上也有了人声。

齐谨之骑马领着十来个护卫行至城门前,看到这些,不由得笑道:“周先生的法子果然好用。等咱们从乌蒙回来,县城里定然会变得愈发热闹。”

没准儿县衙门口会涌来许多告状的‘苦主’咧,齐谨之坚信,马仲泰(或者说他背后的马家)

定不会轻易罢手的。不给齐县令找点儿麻烦,根本不符合他们地头蛇的身份啊!

“是呀,小的听说,待县衙里的事情都安顿下来后,周先生还想找几个嗓门大的兄弟,从县城出发,围着周遭的村镇、寨子,一路宣传下去呢。”

穿着普通护卫服饰的齐大勇笑呵呵的说道:“周先生说了,他定要让治下的百姓全都知道大爷您的名号,也要让那些盘踞山林的蛮夷们知道县衙已经有了正经的主官。”

“这个法子不错。”齐谨之笑道,“只是到时候,连四处流窜的梁逆也会知道。”

就算小梁王不知道,乌撒的某些豪强也会主动将消息透漏出去。

哦,对了,不止小梁王,还有那位安南王!

“知道了更好。小的的刀好久都没有沾血了。正想拿出来磨一磨呢,”齐大勇说得豪气,眼中更是泛着嗜血的光。“那些鞑子不来还好,若是真有胆子前来,小的定会让他们有来无回!”

齐谨之笑了笑,没说什么。磕了下马镫子,“时辰不早了。咱们还是早些出城吧。”

他要去乌蒙拜见上官,路上不好走,他们须得加快速度。

“是!”齐大勇等人应了一声,策马紧跟上去。

十余骑马飞快的出了城门。一路朝乌蒙而去,马蹄踏踏,留下一片飞扬的黄尘。

城门口一个身着宽阔衣裤民族服饰的男子小心翼翼的探出脑袋。待齐谨之等人离开后,他忙撒开脚丫子。直奔后衙街而去。

“齐谨之出城了?一共带了多少人马?”马仲泰急切的问道。

他早就知道齐谨之会去拜见知府,所以提前命人去城门口盯着。如今有了确实的消息,他定要好好安排,给齐谨之来个真正的下马威。

“没错,小的亲眼看着他出去的。一共带了十来个护卫,腰间佩着宝刀,个个身上透着一股子煞气,应该不是什么善类。”

屋外廊下跪着一人,低着头,恭敬的回道。

“只有十来个人?他竟这般托大?”

马仲泰皱起了眉头,有些不对劲,齐谨之不像是个没脑子的人,他刚刚得罪了马家,正是该戒备的时候,怎么会忽然这般‘大意’?

只带了十来个人,他就敢出城?

要知道,前些日子小梁王刚刚突袭了乌蒙治下的三个县城,其中一个恰巧就在乌撒与乌蒙中间。

从乌撒前往乌蒙,必然经过小梁王的势力范围,齐谨之就不怕被那些鞑子‘收拾’了?!

还有,就算小梁王的人不动手,沿途还有好几个寨子咧,那些寨民吃了不少山下汉人的苦头,对官府、对汉人,没什么好感。

倘或寨民们知道齐谨之是朝廷派来的狗官,定会有所行动!

马仲泰可不信齐谨之不知道这些情况。

但他偏偏就这么做了,不正常,很不正常!

“哼,有什么不正常的,那个姓齐的汉人,自觉比旁人有本事,就想趁机表现一下。他带去的人少了,岂不是更方便咱们行事?啐,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也值得你们这般忌惮?”

马家二叔不耐烦的拍了拍椅子扶手,催促道:“干脆点儿,到底干不干?”

真是墨迹,要么直接派人去设伏,要么就都回家睡觉,罗哩罗嗦、磨磨唧唧的,堂堂苗家汉子,竟跟个女人一样!

马仲泰暗自翻了个白眼,难怪同是阿公的儿子,阿爹宁肯重用三叔,也不愿提拔二叔咧。

县城又不是山寨,寨子里的那些规矩,在这里根本不适用。

倒是坐在诸位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缓缓说道:“老二这话虽有些糙了,但也不是没有道理。齐谨之此人,我也听说过,年少有才,颇有些傲气。这两日他事事顺心,难免生出了‘乌撒不过如此’的想法,轻敌之下,有可能会疏忽大意。”

“阿爹,我担心此事有诈,”马仲泰语气恭敬了许多,犹豫着说:“齐谨之是前西南大将军之子,数次进深山驱赶无辜山民,最是个奸诈狡猾的人。汉人行兵打仗,又讲究个‘兵不厌诈’,万一这是齐谨之的一个计策,故意引咱们上钩,那又该如何是好?”

他们马家只是想在乌撒繁衍、发展,而不是想要造反。

如果派私兵劫杀齐谨之的时候,被他抓到了证据……水西大营的几千精兵可不是摆设啊。

安南王府也不会坐视不管,更不用说还有千里之外的京城。

惹怒了皇宫里的皇帝,慢说他们一个马家,就是整个西南,都能被荡平!

马仲泰自幼在县城长大。接受的是汉家文化,享受着华服美食,他可不不想像先辈们那样,再逃回深山里做个‘山民’。

“堂兄多虑了,”马二叔的长子,马仲泰的堂弟沉声说道:“照我看来,齐谨之带十来个人出城。有可能是无奈之举。诸位想一想。齐谨之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偏他还想掌控县城。如此的话,不管是前衙、后衙,还是街道、城门,都需要充足的人手。齐谨之统共就带了七八十人。除开填充县衙空缺的十几个人,再减去宿卫的人手。也剩不下多少人了。”

不得不说,马堂弟的这番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

马家家主听闻此言,思索良久,才点了下头。“有道理,这样吧,不管是不是齐谨之的计谋。我们都要出手教训他一下,否则。日后这乌撒就要改姓齐了。”而他们马家,则会成为齐谨之立威的筏子,最后干脆被踩到脚底下。

马二叔大声赞同:“没错没错,我这就点齐两百壮士,在乌峰山设伏,狠狠揍那姓齐的一顿!”

堂内的众人纷纷应和。

两位长辈都发话了,马仲泰不好再说什么丧气的话,点了下头表示赞同。然后便开始详细策划起来。

……

且说齐谨之一行人,快马疾驰一个时辰,便抵达了乌蒙。

进了城,寻到府衙,齐大勇纵身跳下马背,跑到门前递上齐谨之的拜帖。

府衙的衙役听闻乌撒的新县令求见府尊,惊讶的眼睛都瞪圆了,还是齐大勇不耐烦,连连催促,衙役才回过神儿来,一溜小跑进了衙门。

不多时,衙役又气喘吁吁的跑了来,恭敬的说道:“府尊有请齐县令。”

乌蒙的知府姓梁,两榜进士,寒门出身,在乌蒙已经待了十多年。

齐谨之没有见过梁知府,却也打听了一些他的情况。

梁知府今年五十岁了,关中人,自幼聪慧好学,年纪轻轻便考取了功名。

只可惜,梁知府善读书,却不善做官,性情耿直,不知变通,接连得罪上官,最后干脆被发配到云南这种荒蛮之地做主官,一做就是十几年,连个升迁、调离的机会都没有。

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梁知府最让人同情的是,哪怕是在偏远、贫瘠的西南做个知府,他也不能真正的当家作主。

乌蒙六部,治下的面积貌似很大,然而土地贫瘠、官道不通,各民族混居,土司、豪族纷纷抢占势力范围,山民、流寇、前朝余孽等等轮番来找麻烦。

梁知府做了这些年的官儿,基本上就没有一日安稳过。

就在前不久,小梁王又带领数千乱兵劫掠县城,将乌蒙治下的三个县祸害得不行,那些地方的豪绅们齐齐跑到府衙,找梁知府要‘说法’。

说法?

什么说法?

老子这儿还一肚子的苦水、满腔的委屈无处倾倒呢。

梁知府疯狂的吐槽着——

还有,你们这些粗鄙的蛮夷,平日里交税、纳粮、服徭役的时候,个个跑得比兔子都快,更不把本府放在眼里。

哦,如今遭了祸,就想起本府来了。

直娘的,你们当老子是什么?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丢一边?!

齐谨之来的时候,梁知府刚刚送走了一批前来‘哭诉’的豪绅,正暗搓搓的骂娘,忽的听闻乌撒县令来了,他不禁愣怔了下。

还是身边的幕友提醒了两句,梁知府这才记起几个月前吏部发来的公文。

“让他去书房吧,”梁知府叹了口气,心说话:嘿,又来了一个倒霉蛋,只是不知这乌撒县令得罪了哪位贵人。

幕友看到梁知府那杂糅着幸灾乐祸、同病相怜等情绪的复杂眼神,忍不住摇了摇头,之前他还觉得梁知府虽然不通庶务,但到底是个耿直、公正的好官。

但……唉,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年那个敢梗着脖子和上官据理力争的‘梁铁头’,如今竟变成了这副模样。

“下官齐谨之,拜见府尊大人。”齐谨之深深一揖。

“齐县令无须多礼,”梁知府坐在书案后。上下打量着齐谨之。

见他面皮白皙、五官俊美、身姿挺拔,目光清亮,行动间带着隐隐的文气,站立时又透着一股子武者的彪悍。

单看这幅相貌,竟是个英俊年少、文武双全的好男儿呢。

梁知府先是惊艳,旋即心中又生出丝丝妒忌,同样是年少英才。他梁某人坎坷半生。如今更形同流放。反观这齐家二郎,家中被抄没,家族几近败落。可还能捞到个七品的县令。

好吧,乌撒的县令不当也罢。

可齐谨之的气色太好了,半点没有沦落边陲小县的沮丧、绝望,非但没有。反而有种少年人特有的锐气和勇往直前的果决,让人看了也能感到莫名的激情。

曾经。他梁某人也有这样激情洋溢、热血沸腾的时候啊。

而现在,棱角早已被现实磨平,精神头儿也被一年年的等待、绝望消磨光了。

年方五十,却已像个六七十岁的老翁。如今看到一个朝气蓬勃的俊美青年,他、他竟有种难以抑制的羡慕嫉妒恨!

梁知府在打量齐谨之,齐谨之也在不招痕迹的打量他。

“咦。这梁知府不是探花出身吗,想来应是个姿容秀美、文采斐然的翩翩美男子啊。即便是年华逝去,美男子也当变成美中年,或者美老头儿,而绝非眼前这般充满暮气的糟老头子啊。”

齐谨之暗暗嘀咕着,心说话,早就听说梁知府不会做官,不通人情世故,把自己的仕途弄得一塌糊涂,当时他还觉得传言不可信。

如今见了真人,齐谨之不得不点头:相由心生,估计梁知府十几年的宦海生涯过得太憋屈了,体现到外貌上,也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梁知府原本还想跟‘沦落人’聊几句家常,顺便传授一些在云南为官的经验,但齐谨之的模样儿让他深受刺激,这会儿他半点闲谈的心思都没有,简单的问了问路途可还顺利、县衙可还好、家眷都还好之类的问题,然后有官样十足的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草草的打发齐谨之出去了。

齐谨之一一回答了,见梁知府意兴阑珊,却没有丝毫掩饰,心里不由得再次肯定:这位府尊大人,确实不会做官啊,连官场起码的常识都没有,瞧着城府,还不如一个新晋官场的菜鸟呢。

反倒是梁知府身边的幕友,颇为和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