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这样昏君-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褚贵妃也看见了朕。
朕琢磨着冷宫妃子终于再见到皇帝,会不会扑上来抱住朕的大腿两眼泪汪汪?
朕小心戒备着以防被突然袭胸。
但是褚贵妃并没有扑上来。
褚贵妃不慌不忙地把簸箩里的黄豆放在门口太阳下晒着,然后才向朕款款地走过来。
朕好像还看见她微不可觉地翻了个白眼。
褚贵妃走到朕面前跪下说:“臣妾已经不是贵妃了。”
说得朕甚是愧疚。
褚贵妃比朕大一岁,是和皇后一起嫁进宫来的后宫骨灰级元老。
贵妃是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可见朕当初还是很宠爱她的。
但是朕这种连十六岁的秀女都嫌太老、爱尝鲜的花心风流渣男,肯定专情不了多久。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褚贵妃经常劝诫朕勤政,忠言逆耳朕不爱听,一言不合就把她降为嫔,贬到冷宫里来了。
朕不但贬了褚贵妃,还贬了卫昭容蒋婕妤韩美人杨才人……
朕宠幸过又抛弃的妃子宫女实在太多了。
难怪冷宫里人气旺得都快住不下了。
朕把褚贵妃扶起来,指着那簸箩黄豆和花圃里的韭菜大蒜问:“这是怎么回事?”
褚贵妃淡淡地说:“冷宫里日常所供薪米有限,日子总还是要过的。”
原来朕不但喜新厌旧始乱终弃随便抛弃老婆。
朕还抠了吧唧地不给够赡养费!
朕简直渣得惊天动地无可救药啊!
朕色厉内荏地瞪向跟在朕身后的冷宫掌钥太监:“朕的妃子,在朕的皇宫里,竟要像农妇一样为生计所累吗?”
掌钥太监一脸“卧槽明明是你渣男苛待自己老婆关我什么事”的表情。
但朕是皇帝啊,他就算不满也只能忍着,跪下谢罪说:“陛下恕罪!奴婢怎敢怠慢各位娘娘,只是冷宫每月从尚食局领取的柴米用度有限,分到人头上就……”
意思就是朕不但赡养费给得很吝啬,还一个劲地往冷宫里塞人,搞得人均生活费都不够温饱线。
总之都是因为朕太渣。
朕赌咒发誓一定会提高冷宫妃子们的待遇。
褚贵妃反应冷淡,象征性地替其他妃子们谢了恩。
朕觉着她就差在脸上写上“说什么都没用早就看穿你的渣男本质死心了”。
谢完恩,褚贵妃说:“冷宫卑贱腌臜,陛下万乘之尊,实不该到这种地方来。”
朕懂她的潜台词。
看着你就闹心,快滚吧,眼不见为净。
朕叫那个懊恼心痛啊。
朕真想把从前的自己拉出来枪毙五分钟。
朕握着褚贵妃的手刚想检讨自省忆苦思甜弥补感情。
旁边宰相忽然□□来问:“冷宫里有一位姓朱的宫人,不知贵妃可认得?”
褚贵妃面带戒备,说:“冷宫人多口杂,我也未必全都认得,不知道宰相说的朱姓宫人是哪一位。”
宰相笑了笑:“就是带着一个八岁男童的那位。”
皇宫里别的不稀奇,男孩肯定稀奇。
尤其是在朕一个儿子都生不出来的情况下。
褚贵妃冷着脸不作声。
宰相又说:“孩子都八岁了,若再声称他是没入掖庭的罪臣遗子,保不准哪天就被拖去净身充作宦官,届时只怕贵妃也保不住他了吧。”
褚贵妃终于变了脸色。
朕懂了。
后宫里有个宫女养了个孩子。
褚贵妃保着他们,对外声称孩子是宫女被罚没为奴之前跟别人怀的,那么实际上就不是进宫前跟别人怀的。
不是进宫前怀的,那肯定是和宫里的某个男人生的。
一个宫女在皇宫里和某个男人生了个孩子,那除了朕还能是谁呀!
这不就是静静她母上在家看了无数遍、每次都看得哭唧唧还跟着唱的越剧《宫墙柳》的情节吗!
宰相送给朕的这份大大的惊喜果然是超惊喜!
朕平白捡了个儿子!
朕不用为了生儿子和后宫三千佳丽们困觉了!
朕想冲上去给宰相一个大大的涌抱!
不不不,朕并不能给宰相一个大大的涌抱。
那就真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拿错穿一条裤子的关系了。
朕既不想和三千佳丽们困觉。
也不想和宰相困觉。
朕只想和皇……
算了朕还是静静地自己一个人困觉吧。
朱氏和她的孩子很快就被带到朕面前。
朕仔细瞧了瞧这个空降白捡的儿子。
他长得似乎有那么点像朕,似乎又不那么像朕。
朕又瞧了瞧他的母亲朱氏。
前面朕说过,朕很不愿意记得朕从前和妃子们私底下这样这样那样那样的细节。
朕把这些细节选择性地遗忘了。
这个朱氏,就属于遗忘得特别彻底的那种。
朕连她这个人都没印象了。
朕御驾亲临的消息传开,冷宫的妃子们纷纷出来见驾。
其中不乏惊喜交加眼泪汪汪想扑过来抱朕大腿的。
朕看着那些眼泪汪汪的脸,发现好多都没印象了。
朕愈发觉得自己渣到姥姥家了。
朱氏说她原本只是一名粗使宫女,侍于西阁,伺候朕更衣而得幸。
西阁并不是西边的阁楼,而是对建在房屋西侧的厕所的一种委婉雅称。
更衣前面也说过了,就是上厕所。
朕脑补了一下朱氏被朕临幸的这个场景。
顿时觉得无法直视。
幸好朕完全不记得了。
☆、第十一章
朕在冷宫里找回了一个八岁的皇子,这事无异于平地扔下一颗炸弹,不仅后宫天翻地覆,前朝也炸了。
朕有儿子,而且是个已经长大、身体强健的孩子,再立陇西王为皇储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那些站队站了皇叔、一个劲儿替他说好话的大臣们就很尴尬了。
这些人心有不甘,暗搓搓地跑过来试探皇子,发现他虽然长在掖庭冷宫,但在褚贵妃的教导下早已识文断字,而且聪明伶俐,新文默读两三遍便可记诵,智商简直不像朕生出来的孩子。
这么觉得的肯定不止朕一个。
所以免不了有人质疑他的身份。
起居舍人去查档,发现朕确实在八年前的中元节祭祀夜宴后临幸过朱氏,与皇子的出生日期一致。
朱氏从有孕到产子,一直是褚贵妃在旁照顾。
褚贵妃虽然被贬为嫔打入冷宫,毕竟曾经是贵妃,后宫活着的妃嫔里地位最高的人。
她作为见证人当然是可信的。
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俗称鬼节。
古人在这一天也会祭祀拜祖宗,有许多禁忌。
朕看着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在朝堂上正儿八经地讨论查证朕十五岁时在鬼节的夜晚上着厕所一时兴起拉起打扫厕所的宫女来了一发并被一旁围观的起居舍人记录下来这件事的真实性。
朕又想静静了。
总之最后大家达成一致,这孩子确实是朕的亲生儿子。
朕欢欢喜喜地把皇子领回去,迫不及待想立他为太子。
朕琢磨着,皇子这么聪明,显然比朕更靠谱。
这几年先让他好好学习,等他稍微大一点,朕就把皇位禅让给他。
朕舒舒服服地当个太上皇。
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尽情玩耍了!
虽然朕当着皇帝,大多数时候也是随心所欲地尽情玩耍。
但是这个意义不一样。
在位玩耍朕还有点心虚压力,退休后玩耍那就是天经地义了!
太上皇也不一定要呆在深宫里,说不定还能出去游山玩水看遍大好河山呢!
朕满心向往地yy着退休后的幸福生活。
宰相打断朕的浮想联翩,问:“不知陛下打算让哪位妃子抚育皇子?”
皇子的出现虽然暂时压制了皇叔的势头,但也带来了新的争夺。
朝臣们也都看出来了,朕就差把“终于可以撂挑子不干了”写在脸上。
朕这个皇帝肯定干不了多久,不久的未来就是皇子的天下。
皇子在朝中毫无根基。
所以现在绝对是站队抱大腿的绝佳时机啊!晚了被别人抢占就抱不上了!
一堆人抢着当皇子的老师,语文、历史、政治这几门主课被宰相垄断了之后,就抢着教皇子数学、品德、体育、音乐这些副科。
不但前朝争得头破血流,后宫也不闲着。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然是自己亲娘好啊。
朕把朕的想法告诉宰相。
宰相皱起眉头:“皇子的生母出身卑贱,连个名分都没有,恐怕难以担当如此重任。”
出身卑贱算个什么事儿,不就是草根吗?
朕可不像他们古人这么狭隘,搞阶级歧视。
名分就更好办了,朕可以马上册封朱氏为皇后,反正以后也不会再有别的女人给朕生孩子。
皇后亲自抚育自己亲生的太子,这样应该没什么可争议的了吧?
宰相带着一抹难以名状的笑容看着朕。
那表情像在说:“陛下你好单纯好天真哦,和外面那些满肚子小九九的妖艳贱货都不一样。”
宰相说:“皇后母仪天下,这位子可不是随便谁都坐得的。恕臣僭越,陛下觉得假如现在您突然将帝位让给一名贩夫走卒泛泛之辈,他能坐得稳、做得好吗?”
宰相这类比举得太尖锐了。
朕的膝盖好痛。
朕就是一个吃瓜路人突然被拉来当了皇帝。
朕当得是心力交瘁。
朕换位思考一下,让朱氏当皇后,她大概也hold不住。
宰相又说:“臣听闻钱德妃、周淑妃和吴昭仪都已向太后表示想要抚育皇子,太后则有意亲自抚养。”
朕想了想,觉得脑袋疼。
这种乱七八糟多方乱斗的事情还是交给宰相去操心好了。
于是朕把问题抛回去:“此事宰相有何见解?”
宰相说:“德妃、淑妃、昭仪都是陛下的内眷,臣不知其品行,不敢妄议。不过臣以为,皇子的养母,首先得要以身作则教导皇子,不能德行有亏;其次得有与皇子相匹配的威望和地位,才能令人信服;再者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和才智庇护皇子,挡得住暗箭明枪。”
这话说得朕眼皮一跳,闻到了久违的宫斗气息。
朕用傻白甜的目光看着宰相。
宰相微微一叹:“文美人前车之鉴犹在,陛下这么快就忘了吗?”
一部宫斗史往往伴随着一部流产史,这个朕看过很多。
但是要把已经八岁的皇子弄死,这境界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而且这还是朕唯一的儿子。
而且妃子们都明白,朕以后大概是生不出别的儿子了。
不然她们也不会抢着想当皇子的养母。
这样还想把皇子搞死,是打算踢开男人自己当女皇吗?
真要有这样画风清奇腥风血雨神挡杀神的妃子,朕倒还有点小期待嘞……
不不不,朕并不期待腥风血雨。
朕只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什么幺蛾子都不要发生。
宰相哂笑道:“陛下还是太容易相信别人了。”
意思就是朕是个智商捉急的傻白甜。
宰相不厌其烦地分析给朕听:“三月前太后听闻陛下龙体不预,召回陇西王欲备后手,但随后诊出文美人有孕,太医一早便说很可能是男胎。按理陛下有后,陇西王便没有回京的必要了,起码应该等皇嗣生下来是男是女再定,然而行程丝毫未阻,按期抵达京师,立即着手争储,仿佛全然没有过文美人孕育龙胎这回事。陛下仔细想一想,难道不觉得这其中耐人寻味吗?”
细思极恐。
相比于妃子们争宠宫斗害文美人小产,陇西王确实更有理由让朕绝后。
但是一个人有理由做某件事,不代表这事就一定是他做的。
凡事要讲事实、讲证据,不能单凭主观臆断,疑人偷斧。
古人真是没有法治精神。
朕说:“朕觉着皇叔不是这样的人。”
宰相反问:“陛下与陇西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