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古代的中医-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详细的是不能写的了,薛立斋只是提到,在那年的七月,“余奉侍武庙(朱厚照)汤药”,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劳役过甚),吃饭也没有办法及时(饮食失节),而且还经常惹一肚子气(更兼怒气),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自己就病了。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薛立斋当时狼狈的情景,当值的时候要在皇宫和豹房之间来回奔波,估计刚跑到豹房,开饭的点儿过了,食堂关门了,然后饿着肚子给朱厚照诊脉,一抬头,朱厚照搂着的一个西域美女正跟你眨眼呢。
  总之全乱套了,干活受累还不说,还经常会惹一肚子的气,眼看着自己的患者干的全是与书上的养生方法背道而驰的事情,还没法儿教训患者。
  这么时间一长,我们的薛立斋自己就绷不住了,结果身体出现了毛病,什么毛病呢?他自己说,是阴茎中做痒(茎中作痒),经常流出白色的液体(时出白津),还经常感到疼痛(时或痛甚),这个时候,需要赶快用手捻动才能缓解。
  这个毛病可够难受的了,好在薛立斋自己知道病因,他判断这是气阴两虚,而且还有肝火,因此他就用了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用补中益气丸补脾胃之气,然后在方子里面加上了黄柏、柴胡、山栀子、茯苓、木通。
  其中黄柏是清热的,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尤其是下焦的湿热,用黄柏是最恰当的;柴胡是入肝胆经的,可以疏达肝胆经的气血,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对于情绪不好引起的疾病,柴胡是比较常用的,比如柴胡疏肝丸、逍遥丸等,柴胡都是其中的一味主要的药物;山栀子是清三焦之热的,是一味清热之药,但是山栀子的好处是,它可以把三焦之热从小便给利出去,是走前阴的,所以对前阴同时有症状的特别的适合;茯苓是渗湿的,薛立斋此时一定是判断自己体内是有湿气,所以要把水湿给利掉,水湿去掉以后,脾气才能更好的生发,因此茯苓也是一味升脾气的药材,它的药性特点是先降后升;木通是一味导湿热从小便而出的药物,这个木通各位要注意了,古代所使用的木通,一概是白木通,这是木通科的叫木通的植物,现在广泛使用,后来造成肾衰的是关木通,是马兜铃科的植物,由于关木通便宜,所以全国的药商后来就都把白木通给换成了有毒的关木通,结果造成种植白木通的人都过不下去了(因为白木通的成本高),现在这个白木通就几乎绝迹了,所以药这个东西是救命的,如果你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就会害人。通过这个事情可以看出,古代的人在这个方面还是比较慎重的,强调一个道地药材,至少药商比现在的药商心眼好。
  刚看了一篇文章,说现在的附子为什么中毒的多了,因为附子产地的药农往附子里面加了好多的化学物质,这样泡出来的附子份量能增加好多,反而是按照传统手法炮制附子的人都倒闭了,看了让人不寒而栗。




第158节

  话说回到薛立斋的身上,自从他开始服用六味地黄丸和补中益气丸加味以后,肝胆经郁热之气去掉了,肾阴也补足了,脾气也生发了,身体开始恢复了正常,这个病就好了。
  后来,在经过了几十年以后,薛立斋又因为劳累,这个病犯过一次,还是服用这些汤药好的,不过后来不是跟皇上气的,因为几十年后皇上早就挂了,而是给老百姓看病累的。
  阁老的儿子和孙子
  但是日子也不是那么让人绝望,薛立斋此时的患者也不都是像朱厚照同志那样胡作非为的,其他的人来请他,那还是相当客气的,所以,薛立斋也能够正常地发挥他的技术水平,在他当时的患者中,主要以满朝文武为主,看他的医案,患者涉及到各位阁老,各大部委的主要领导,有时还能涉及到一些中层干部等,总之是患者比较多,我以后会给大家慢慢讲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诸位阁老们的孩子的病吧。
  阁老这个位置大致相当于宰相,是内阁里的人物,这些阁老在各位看过的历史书中,一定都是威风八面,一副高大全的形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做为普通人的一面吧。
  首先是杨阁老,这位杨阁老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廷和,是一位非常老练的政治家,善于用非常稳定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位杨阁老,那么朱厚照那么胡闹,大明王朝早就该乱得鸡飞狗跳了。
  后来,朱厚照挂了,可是由于一直胡闹来着,竟然没有留下个儿子,于是杨廷和就从朱厚照的亲戚里选来了位年轻人,这就是嘉靖皇帝,本来杨廷和帮助嘉靖皇帝治理国家还是那么有条不紊的,可嘉靖皇帝后来竟然因为自己父母的地位问题,和杨廷和拍了桌子,两人闹翻了,于是杨廷和告老还乡,最后死在了家乡。
  在明朝的历史上,杨阁老实在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
  就是这么一位人物,他的儿子病了,也还是让他抓耳挠腮的。
  薛立斋的书里提到杨廷和的儿子在十七岁的时候病了,来请薛立斋,杨廷和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杨慎,一个是杨惇,杨慎曾高中状元,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后来也和嘉靖皇帝闹了别扭,被嘉靖给发配到云南去了,顺路还写下了“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名句。杨慎的年龄和薛立斋几乎一样大,所以在他十七岁的时候,薛立斋还没进太医院的,不大可能去给他看病,所以这次的患者是杨廷和的二儿子杨惇。
  患的是什么病呢,是瘰疬,这是一种在脖子边、腋下等位置长的结核的病证,这些结核大小不等,或多或少,此病类似与现在西医所称的淋巴结结核等病。
  这病比较的难治,只把个杨阁老愁得茶饭不进,怎么办?听说薛立斋还是一个学有专长的人,于是就来请薛立斋到家里给治疗一下。
  薛立斋一听,杨阁老有请,那可得去看看,于是就来到了杨府,在看了杨惇的病情以后,也觉得此证与其他人的不大一样,一般情况下,这个病是需要从肝经论治,疏肝活络、消瘀散结的,可我们的薛立斋同志眼力确实独到,一看,马上就确定了,这个病和别人的不一样,这是肝肾阴虚,需要使用补法。
  用的是什么方子呢?是补阴八珍汤,这个方子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八珍汤,再加上酒炒黄柏、酒炒知母,其中的黄柏是清热燥湿的,我们在前面说过了,可是这里面为什么要用酒炒的呢?原来,中医认为炮制可以使药物的走向发生变化,比如黄柏,生用清热的力量比较强,但是生用则药力是往下走的,可以清除下部的湿热,而酒炒以后则药力上行,可以清上焦的湿热,而且减少了苦寒之性,黄柏还有用盐炒的,可以直入肾经,因为这个病是在脖子旁的疾病,所以薛立斋用了酒炒黄柏;而知母是入肺胃肾经的,可以滋阴降火,它的特点也是,用盐炒则入肾经,用酒炒则上行入肺经,在中医开方子的时候,各位可以发现,知母和黄柏经常同时使用,比如我们常用的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这两味药,为什么它们总是在一起用呢?原来,黄柏偏于清下焦的有形湿热,而知母擅长清下焦的无根虚火,两个在一起配合,效果更好。
  后代好多人总是怀疑薛立斋,说他这个人怎么总是使用成方啊,其实,人家薛立斋就是在分毫之间稍微一变,药力就切中要害了,就好比是武功至高的人,就那么一招儿迎敌,敌人的招法来了,他只要稍微一变化,就变幻莫测,这是高手,你看人家就这么个酒炒,药性就向上面走了,没看出来是您自己的问题,不能随便批评人家。
  这付药服用了五十余付,然后薛立斋看阴血已经补足了,应该加强补气了,就加入了人参和生黄芪,然后又服用了二十付,这个疮口就破溃了,但是还是“脓水清稀”,肌肉也不继续生长,于是就开了新的方子,是以人参、黄芪、当归、白术为主,加上芍药、熟地、麦冬、五味子,这样正气就开始足了,脓水也开始稠了,肌肉也开始生长,然后再服用了一付去瘰疬之毒的必效散,只一付,疮口就开始收敛长合了。
  这个棘手的病就这样好了,其实,各位不应该只看他这个表面的瘰疬,实际上通过这次治疗,杨惇的正气就被补足了,体质也得到了提高,这是一个中医高手调治后额外的收获。
  杨廷和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嘿!小伙子,这么年轻的御医,有两下子啊。
  很快,其他的阁老们也马上就有了同样的感受。




第159节

日期:2008…9…16 16:06:17
  当时还有位毛阁老,叫毛纪,估计您看这个名字会感觉很陌生,但是听了他的传说,您就该想起来了,他的传说在老家山东比较多,最著名的是《聊斋志异》里的《姐妹易嫁》,其中的主人公就是这位毛老大,故事说毛纪年轻时家境贫寒,本来说一个员外的大小姐许配给他了,可这位大小姐看毛纪整个一穷光蛋,房子、马车全没着落,于是就要悔婚,后来,毛纪中了状元,回家后决定考验一下未婚妻,就穿了破衣服,说落第了,要来成婚,这位姐姐一听,恨不能飞起一棒子把他打出去,反正是铁了心要做个落跑新娘,把个老员外急得直用脑袋撞墙,结果她的妹妹,二小姐是个十分仗义的人,一看这位毛纪满腹经络的,心里想怎么能这么对待人家呢,而且这明显是个绩优股啊,于是毅然代替姐姐,就出嫁嫁给了毛纪,结果毛纪把状元的牌匾一亮,整个员外府都傻了,敢情姑爷高中了!后来,人家毛纪还进了国务院,当上了总理一级的大官,大富大贵了,让那个势利眼的姐姐肠子都悔青了(搁谁都受不了这种刺激)。
  老百姓还在后面给加了结尾,说姐姐后来嫁了个浪荡汉,很贫困,妹妹看着可怜,就做了很多的馒头,每个馒头里面塞入个金元宝(这个故事有陷害毛纪的嫌疑),结果姐姐一看妹妹送来了一筐馒头,心想什么破东西,就给扔了,后来才知道,里面都是金元宝,才后悔,我这一生怎么这么倒霉啊?于是就悔恨交加地上吊了。(这个故事用来教育小朋友做人要厚道)
  现在,是这位毛阁老的孙子病了(白马王子和灰姑娘已经有孙子了),他的孙子患得是什么病呢?是天疱疮,这个天疱疮就是多在儿童中传染的一种病,发病后身上起大水泡,也叫脓疱疮,传染性很强,这位毛阁老的孙子才十来岁,在后背上出现了数颗水泡。
  毛阁老很是果断,立刻让人,去太医院把薛立斋给请来。
  本来御医出来看病,是要上奏皇上,经过皇上批准才行的,但是现在找皇上已经很费劲了,皇上正闷在豹房里和美女一起修炼呢,估计毛阁老就顾不上这些了,直接就把薛立斋给请来了。
  薛立斋来了一看,这位毛小朋友“发热脉数”,显然是个热证啊,于是薛立斋就开出了荆防败毒散这个方子,然后再加上黄芩和黄连两味苦寒之药。
  这个荆防败毒散我们得好好地聊聊,这是古方败毒散加上荆芥和防风两味药,这个败毒散是谁创立的呢?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创立六味地黄丸的钱乙,他老人家立的方子,看来人家钱教授对中医的贡献还真大啊,不佩服不行。
  方子的组成是:柴胡、前胡、川芎、枳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