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施蛰存作品选-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舒作诗三十年,只写了九十余首,论数量是很少的。但是这九十余首所反映的创作历程,正可说明“五四”运动以后第二代诗人是怎样孜孜矻矻地探索着前进的道路。
  在望舒的五本诗集中,我以为《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望舒的诗的特征,是思想性的提高,非但没有妨碍他的艺术手法,反而使他的艺术手法更美好、更深刻地助成了思想性的提高。即使在《灾难的岁月》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像《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这些诗,很有些阿拉贡、爱吕雅的影响。法国诗人说:这是为革命服务的超现实主义。我以为,望舒后期的诗,可以说是左翼的后期象征主义。
  望舒于一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在北京病故。一九五七年四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请艾青选编了一本《戴望舒诗逊。这个集子是从《望舒诗稿》中选录了二十三首,从《灾难的岁月》中选录了二十首,合共四十三首,有艾青的序文。在当时的文艺气候中,这个集子是选得很妥当的,可以看到望舒诗艺的整个历程。这是望舒的第五本诗集,他自己不及见到的。
  一九五七年以后,由于政治波涛的几度腾涌,文艺路线愈“左”愈窄,望舒的诗被冷落、被埋没了几乎二十年。但是,有一位台湾诗人痖弦,却在七十年代编出了一本《戴望舒集》,以应海外读者的需要。可知在这一段时期,望舒的诗不行于大陆,却为海峡彼岸的青年诗人所重视。这是望舒的第六本诗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气象,文艺界也生动活跃起来。有许多新的青年诗人涌出,大胆地突破旧教条的枷锁,写出了现代型的新诗歌。于是就有人想起了戴望舒,要找他的诗集来参考和借鉴,也有不少学者,在搜集他的有关资料,作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
  青年诗人周良沛费了不少精力,搜集望舒的全部诗作,共得九十二首,编为《戴望舒诗集》,保留了艾青为《诗逊写的序文,又请卞之琳写了新序,卷尾有周良沛的《题记》,详细叙述编辑这本诗集的经过情况和校读观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一年一月印行。这是望舒的第七本诗集,可以说是最完全的诗集。可惜的是,此书排字、校对太草率,有许多误字、夺字,甚至有遗漏一整段的。
  一九八三年,香港三联书店希望有一本戴望舒的选集,列入他们的《现代中国作家选集》丛书,委托我和应国靖从事编纂。当时我病住医院,精力不济,无法多动手。因此,除了写一篇《引言》,并提供一些资料之外,所有的工作都是应国靖做的。这是戴望舒的第八本诗集,书名就称《戴望舒》。虽然列入选集丛书,实已收入了全部诗作。
  此书已于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在香港出版,不久将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一个国内版。
  望舒初期的诗,有很浓厚的中国古诗影响。及至他沉浸于法国诗,才渐渐地倾向欧洲现代诗,竭力摆脱中国诗的传统。他一边翻译介绍外国诗,一边从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养料。湖南人民出版社从一九八一年开始编印了一套《诗苑译林》,委托我收集望舒的译诗,编一个集子。我很高兴地接受这个任务,花了一年时间,编出了《戴望舒译诗集》,在一九八三年四月出版。
  从这个译诗集,我们可以看出望舒的译诗工作是和他的创作互为影响的。初期的戴望舒,从翻译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和法国浪漫派诗人雨果开始,他的创作诗也有些道生和雨果的味道。中期的戴望舒,偏爱了法国的象征派诗,他的创作诗就有些保尔·福尔和耶麦的风格。后期的译诗,以西班牙的反法西斯诗人为主,尤其热爱洛尔迦的谣曲,我们也可以在《灾难的岁月》中,看到某些诗篇具有西班牙诗人的情绪和气质。《戴望舒译诗集》首先是研究戴望舒创作诗的参考资料,其次才是作为一本优秀的译诗集,为文艺读者介绍外国诗歌。最近香港报上有人评介这个译诗集,也曾将望舒的译诗和创作进行比较,而认为读了此书,“好像读到了比其他译诗集更多的东西。”①①见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七日香港《星岛晚报》载叶彤作《翻译与表达》。
  戴望舒,作为一位新兴诗人,成名于三十年代初。他的三本诗集也都是出现在三十年代。它们虽然极为文学界所注目和赞扬,它们的风格也确曾影响了许多同时代诗人,但是这几本诗集都只印了一、二千本。四十年代出版的《灾难的岁月》听说只印了五百本。这些诗集如果能够卖完,已经算是新诗集的畅销书了。《戴望舒诗逊出版于一九五七年,正是批判胡适、胡风、《红楼梦》研究的高潮刚才退落,反右的大浪正在涌起,解放前一切文艺作品没有人读的时候,这本诗集却静悄悄地印行了一万八千五百本。一九八一年的四川版《戴望舒诗集》,初版印八千五百本,同年十二月再版,累计到三万八千本。听说后来有三版本,不知印了多少。《译诗集》的初版也印了四千二百二十本。
  这一系列数字,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三十年间,文艺书的一般读者和文学研究工作者,青年诗人,猛增了三四十倍。这岂不是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现象吗?可悲的是,望舒已不能知道,他的诗,非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使他的声誉更盛于生前。
  浙江文艺出版社有一个计划,要为本省诗人印出一系列的“全编”。已出版的第一种《徐志摩诗全编》,获得读书界的高度评价。现在打算将戴望舒的创作诗、译诗和关于诗的一切杂文零札,汇入一编为《戴望舒诗全编》。我以为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对望舒诗的爱好和研究者、图书馆和藏书家,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
 
 
  
《刘大白选集》序 
  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五年七月,我是上海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上海大学是一所新创办的貌不惊人的“弄堂大学”,上海人称为“野鸡大学”。但它的精神却是全国最新的大学。在中国新文学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它都起过重要作用。我在这所大学的非常简陋的教室里,听过当时新涌现的文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讲课。时间仅仅一年,这一群老师的言论、思想、风采,给我以至今忘不掉的印象。
  刘大白先生也在上海大学兼任过教职。他每星期来授课二小时。他讲古诗,提倡做新诗;他讲古文,提倡做白话文。
  这些讲稿,大约就是后来出版的《白屋说诗》和《白屋文话》中的内容。他把桐城派、八股秀才的文章斥为“鬼话文”,但仍很推崇韩、柳、欧、苏等唐宋古文大家。
  从一九一七年《新青年》杂志爆发出来的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各大都市的大中学校的师生。上海大学的教师,如中文系的沈雁冰、田汉、方光焘,社会学系的恽代英、瞿秋白、施存统等,都是第一代的革命思想家,年龄都不满三十岁。
  在学生眼里,他们都是最新的人物。田汉讲雨果的让·华尔让,讲梅里美的嘉尔曼,讲歌德的迷娘。沈雁冰讲希腊戏剧和神话,方光焘讲厨川白村和小泉八云,瞿秋白讲十月革命,恽代英讲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学生都很有兴味。但陈望道讲修辞学,胡朴安讲文字学,邵力子讲中国哲学史,虽然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课,学生却并没有热忱。
  刘大白先生当时已四十五岁,在上海大学教师中,年龄最高,加以刘先生的一头灰白头发,一架深度近视眼镜,一副瘦削枯瘁的仪容,尽管刘先生讲古诗、古文都用新的观点,在学生的印象中,他似乎还是一位冬烘老旧的人物,和上海大学的精神不很相称。
  那几年,刘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新诗,第一本诗集《旧梦》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和胡适的《尝试集》、康白情的《草儿在前集》、俞平伯的《西还》等都属于新文学史上第一代的新诗集。这些诗集的共同特征是还没有完全摆脱旧诗词的牢笼,读起来还是半解放的旧体诗词。在思想性的表现上,一点人生感喟,一点社会批判,还是从旧诗中某些现实主义作品折射出来的悲天悯人观念,没有超越仁道主义。因此,这一代诗人的作品,要不了三五年,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在诗坛上让位给郭沫若的《女神》了。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都以高速度同步发展。每一个新思潮掀起以后,来不及扩大,就被后一个浪潮摧散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间的作家作品,至今多数已不很有人知道。即使鲁迅的小说,也只有文学史家还在钻研。刘大白先生同样也没有人提及了。
  在回忆刘大白先生和第一代新文学前辈作家的时候,我偶尔有一些感想。举个例来说,王、杨、卢、骆,号称“初唐四杰”,但他们的作品,到开元、天宝年间,已经为后辈文人所诋毁。尽管有杜甫出来为他们鸣不平,颂扬他们的作品还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但也不能不承认它们是业已过时的“当时体”。由此可见文学的风尚,不能不随时代为转移。在时代的车轮急剧改辙的时候,一种文学风尚的流行期也极为短促。赵瓯北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用这两句诗,验之于我们的现代文学,似乎已有些夸张了。从一九一七年以来,我们的新文学家不断有新作品问世,蜚声文坛,领袖风骚的,极少有维持到数十年之久的。多数作家,也像运动员或歌星舞女一样,不过占了十年的时运而已。由此又可知,文学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时代和社会。“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又不免为同时代和下代作家的命运感到悲哀。
  萧斌如同志近年来致力于文化史研究资料的纂辑工作,《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是她最初的贡献,对近百年文化史的研究者有很大的帮助。一九八四年,她又编出了一本很详尽的《刘大白研究资料》,使我惊异于刘先生著作方面之广,数量之多。今年她又从刘先生全部著作中选出部分重要作品,编成《刘大白选集》,拿稿本来给我看,要我写一篇序文。这使我重新又回忆起刘先生,他的课堂讲授的姿态历历犹在眼前。一半是由于新文学诗文的风尚转移得太快,一半也由于刘先生过早地病逝,使他的声望和著作没有获得广泛的较长久的流传。萧斌如同志这部选集,不但为新文学史研究者提供一份几乎已经晦迹的重要史料,也可能有人由此而对刘先生在初期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新的评价。我相信这是萧斌如同志又一次卓有成效的贡献。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日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