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铁卫-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局限性太大,而且这些人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称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兵,都是将来扩军的骨干,用来做炮兵有些浪费。
说来说去,在这个时代,人力资源才是扩充势力的基础啊!陈雨一边感叹,一边穿过回廊,往顾大锤的书房走去。关于招人的事情,他有一个计划,但是细节部分还需要咨询顾大锤这个老资格千户,并寻求他的协助。
说曹操曹操就到,顾大锤在回廊的拐角处与陈雨迎面碰上,他笑眯眯地问:“陈百户,怎么样,这些夷人对吃穿用度是否满意?”
“呵呵,千户大人说哪里话,顾府这样的条件,夷人怎么可能不满意?他们的国家,又怎么能和大明相比?”陈雨同样笑容满面,“正巧了,下官有件事想请教您,不知方不方便?”
顾大锤连连点头:“方便方便,那就去书房谈。”
两人再次在书房面对面坐定后,顾大锤颇为感概。
陈雨第一次到这里,还是个无官无职的白身军户,小心翼翼地兜售那套利用私盐发财的计划。第二次,则是自己想利用他摆脱杨同知、许佥事对顾影的觊觎,那时他即便得知自己的用意,也不敢明着反对。而现在,虽然明面上还是自己手下一名百户,可是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经历了平叛之战后,陈雨坐拥耀眼的军功,还与巡抚搭上了关系,平步青云只是早晚的事。加上通过缉查私盐,以利益捆绑的方式,把千户所的青壮都拉拢了过去,自己说话未必有他管用。现在陈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晋升在望,自己万万不敢在他面前拿上官的架子,只能尽力迎合。
不过顾大锤也算拿得起放得下,没有因为纠结双方地位的转变而心生怨恨。他只是一个卫所的世袭武官,缺乏晋升的渠道和机会,如果不是陈雨的出现,也许一辈子就窝在这千户所做个富家翁了。更何况,发生上官逼婚之事后,仅凭他一人之力,除非把亲生女儿送入虎口,否则就要面临灭顶之灾,连做个富家翁也是奢望。现在陈雨挽救了他的官位和全家的命运,还有可能继续发展上升让他沾光,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陈雨并不知道短短的时间内,顾大锤会有这么丰富的内心活动。他对顾大锤说:“千户大人,下官之前地位卑微,卫所的很多事情不是太懂,所以想请教您:卫所兵员严重不足,逃籍者众,朝廷是如何清查逃兵,补充兵员呢?”
以顾大锤的老练,怎么会听不出陈雨的弦外之音?他反问:“你是不是想通过官面上的手段,弥补本所兵员不足的困境?”
陈雨笑了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一点就透。
“什么都瞒不过千户大人您,的确如此。本所已经把所有的军余都拉出来了,青壮也就四百余人,这次登州一役,战死五六十人,余下还有近百伤兵,损失颇重,如果没有补充,打几仗就把人都拼光了。这些兵都是我手中的本钱,没有了兵,简直寸步难行,所以,无论用何种手段,都要补充甚至扩充兵力。”
顾大锤心中有些得意,陈雨无论赚钱、练兵、打仗都出类拔萃,可是在这方面还是要倚靠自己。他坐直了身体,抚须道:“如果本千户所不是出了你这样一个不世出的人物,原本这个问题根本无人提起——朝廷养活现有的正军都困难,哪有余力弥补兵员。你算是问对人了,这千户所,也只有我明白这其中的门道。”
陈雨拱手道:“愿闻其详,请千户大人不吝赐教。”
顾大锤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卫所的军户逃籍,在洪武年间就有了,越到后面越严重。到了本朝,全国的卫所正军几乎都是十不存一,军士们想着花样逃籍,至于原因嘛……咳咳,这原因有很多种,不足为道。”说到这里,他脸色颇有些尴尬。
原因?除了地位低下,生存不下去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了。像顾大锤这样盘剥军户,一边侵占本属于军户耕种的良田、侵吞朝廷拨付的月粮和饷银,一边驱使军户给自己种地,把军户视为牛马,就是整个卫所黑暗面的缩影,陈雨心想。不过这种不合时宜的话,自然不会当着顾大锤的面说,免得让他难堪。
顾大锤跳过了军户逃籍的缘由,直接往下说:“……这个,朝廷为了惩治逃亡、弥补缺伍,就设立了清勾制度,旨在清理军伍、勾补军士,以保证有兵可用。”
“清勾?”陈雨知道历朝历代都有追查逃兵的方法,明朝自然也不例外,但这种制度正式的名称还是第一次听说。
“没错,清勾。”顾大锤解释,“所谓清,就是清军,即根据军籍黄册清核军伍,以防范军伍空虚和军籍混乱;所谓勾,就是勾军,在役正军老疾或者逃亡时,到其原籍勾取继丁补役或者追捕逃籍的正军。两者一为因,一为果,并称为‘清勾’。”
第一百章 事在人为()
“原来如此。”听了顾大锤的解释,陈雨大致明白了这种制度的意思,只是对于其手段略有不解,“为何说要到原籍勾取继丁?还有,既然能勾取继丁,为何还要追捕逃籍的正军,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顾大锤说:“问得好,勾军本就分为提本军和家丁两种,前谓之跟捕,后者谓之勾补。跟捕就是追捕逃匿的本军,难度要大的多,相比之下,到本军原籍勾取继丁不仅容易,而且有利可图,所以,本朝的勾军一般都是指勾补家丁。军户如果没有挣下官身,那么世代为军,不得脱籍。每户除出一名正军之外,必须留一名余丁作为备用,勾丁的对象就是这种余丁。”
陈雨心想,所谓勾取继丁有利可图,大概就是负责清勾的官员讹诈军户,用银子买平安,换取免于被勾补的机会。相比之下,追捕逃匿的本军确实难度大得多,人都跑了,这年代有没有网络和户籍,上哪找去?
顾大锤继续说:“至于为何要到原籍勾丁嘛,则要从卫所军的渊源说起。卫所军的来源一般分为从征、归附、垛集、谪发四种。除了从征是太祖起兵时自愿从军之外,其余几种都是被强迫从军。从征军凭着功劳,可以挣个出身,而且官职可以世袭,归附、垛集则注定只能为军士,能做官的属凤毛麟角,以罪谪发的‘恩军’地位最低,一人获罪,罚及子嗣。而入军后,多半会被调到外地卫所,军户的原籍未必就在卫所本地,所以必须要凭借军籍黄册赶赴正军原籍所在地勾丁。”
“我明白了,所谓清勾,就是拿着军籍黄册按图索骥,挨家挨户把余丁抓去补役,如果需要的话,还要赶赴外地找到原籍?”陈雨问道。
“正是如此。”
陈雨点了点头,然后问到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那么清勾的职权由哪一级官府行使,具体由何人操持此事?”
顾大锤叹了口气:“原本朝廷派出了清军御史,主持各省清勾事宜,各地卫所、州、县委任专人负责。可是卫所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打仗都靠募兵了,谁还记得卫所军?朝廷也许多年没有拨付专款用于清勾,从天启年间开始,清勾已经名存实亡,无人问津了。你想靠这个办法勾补军士,只怕是有心无力。”
陈雨并不这么认为,只要朝廷有这种制度,能提供名义就行。至于无人推动也无须担心,只要经费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在现代坐机关那会,不管什么狗屁倒灶的工作,也不管以往怎么无人问津,只要领导重视,交代下来,再拨下专项工作经费,下面的人呼啦啦就动起来了。体制内的事情,只怕没有哪个穿越者比陈雨更明白。现在他有银子,而且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动用,这件事情,并没有顾大锤想象的那么难。
他没有回答顾大锤的疑问,直接问:“卫所、州、县委任专人负责?那么是不是找到卫所就行了?”
顾大锤有些惊讶:“问一问也就算了,你还打算真的做?一般来说,流程是这样的:卫所核实军籍黄册,然后交由原籍所在州县官府执行,每勾补一人如实填写黄册,完成勾补之后交由卫所再度核实,最后层层报清军御史。现在朝廷根本没有派清军御史来山东,谁来推动此事?卫所也好、州县也罢,谁会理你?再说本千户所的军户原籍在附近州县的并不多,有些是江浙、福建的,还有的是陕西、甘肃的,难道你还打算为了勾补几个继丁奔赴各省?简直是疯了……”
“了解了。”陈雨弄清楚具体的流程之后,信心满满地站了起来,“事在人为,此事是否能成,千户大人拭目以待吧。下官就先告辞了,等勾补的军士来到所内后,还要请您帮忙总揽大局呢。”
身在卫所,虽然比起营兵有很多缺陷,但是这种补员的制度是营兵所没有的,大可以好好利用,扩充队伍。陈雨弄清了清勾制度的来龙去脉,自然会不遗余力地推动。
看着陈雨的背影,顾大锤有些愕然,到底是自己听错了还是他疯了,没有清军御史调度的情况下,这种自下而上推动的所谓清勾能成功吗?
回到家中,陈雨叫来张富贵,问:“猴子,这个月的流水都收上了吗?”
张富贵知道他问的是什么,点头道:“牟老中这个月送来了二千两,据说是登州的叛乱影响了那边的私盐贩卖,所以比上个月少了一千两。三大盐课司的三千两倒是早早交来了。”
“恩,牟老中这个理由倒是合情合理,登州那边都在打仗,私盐过不去,不过现在已经平定下来了,从下个月开始应该就会恢复正常了。你把这个月的流水留一半,其余的藏进地窖。然后带五百两银子明日跟我出一趟门。”陈雨吩咐了几句,然后准备让张富贵下去做事。
这时他想到在黄县被李应元暴起袭击的那一幕,迟疑了一下,说,“叫上几个身手好的弟兄——身上有银子,怕路上有人不开眼。”虽然卫城离千户所不远,而且这一带都是军事化区域,很少有拦路劫财的蟊贼,但是小心使得万年船。万一有人动坏心眼,多几个人就多层保障。
张富贵应下来,顺口问:“要不要叫上顾小姐?”
陈雨没好气地说:“她又不是我的保镖护院,好歹也是上官的女儿,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成何体统?再说了,咱们的事情,少让她掺和。对了,说起来,她潜入军中你隐瞒不报的事情还没找你算账呢!”
张富贵脖子一缩,赶紧替他披上外衫,忙不迭地说:“十月天气有些凉了,莫着凉。俺的错,先记着,以后慢慢算账也不迟。现在要跟着你去办正事呢,要是打俺几军棍,走不了路,俺痛几天是小事,可你身边没人使唤怎么行?”
陈雨气得笑了,提脚踹了过去:“瞧你这惫懒样,别以为你犯错就不会打军棍,下次再犯,新账老账一起算,不打折腿不算完!”
“记住了记住了。”
第一百零一章 运作()
第二天清晨,陈雨带着张富贵和几个军户,往卫城赶去。
再次来到卫城,陈雨自然是为了清勾一事而来,这件事的起点在卫所,所以卫指挥使司是无法绕过的一环。
得益于顾大锤的照顾和引荐,他对卫指挥使司的几个大佬的办公地点了如指掌。他熟门熟路地找到地方,先拜访了卫指挥使谭一伦,谭指挥使招牌式的大嗓门依然还是那么洪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