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铁卫-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雨朝着大殿门口下令:“带上来!”

    荷枪实弹的士兵们押着杨嗣昌、惠世杨等人上殿,按住他们的肩膀,让其跪下。两侧的文武百官看着他们,有人兔死狐悲,有人幸灾乐祸。

    陈雨走到杨嗣昌面前,沉声问:“杨嗣昌,你身为大学士,掌兵部事,深受皇恩,权柄极重,本应辅佐圣上,内讨流贼、外征鞑虏,可你却蛊惑圣上与鞑子议和,悍然挑起内讧,聚集大军对付自己人,把大明带向内战的深渊,罪大恶极!对于本官的说法,你可有异议?”

    杨嗣昌慢慢抬起头,与陈雨对视。

    “本官一直担心武人乱国,今日终于应验。一个统兵大将,不奉旨出征,却领军攻打京师,挟持陛下,还在太和殿上大放厥词,栽赃陷害朝廷重臣……祸乱朝纲的正是你,而不是我!”

    陈雨冷笑一声:“到了现在,还死不认罪,死鸭子嘴硬!”

    杨嗣昌望了望崇祯,试图从皇帝那里寻求支持,可是崇祯低头不语,完全没有庇护他的意思。

    他心里一片冰凉,惨然笑道:“成王败寇,刀柄在你手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是本官绝不认可你的说法:兵部密令大军进入山东,不是为了内讧,而是督促文登营西征;与鞑子议和,并不是为了向蛮夷低头,而是为了腾出手平息西北寇乱。如果不是你打乱我的计划,三年之内,中原群盗可平,五年之内,辽东可收复!”

    陈雨冷冷地说:“三年平寇、五年平辽,这话听着很耳熟,如果任由你折腾下去,无非是第二个袁崇焕罢了。耽误几年时间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明的底子都要被你折腾光,终究会有亡国的那一天。如果你能知人善用、运筹帷幄,又怎么会让卢象升这样的忠臣含恨而死?多尔衮又怎么会肆无忌惮攻打京城,而你却无可奈何?”

    他伸手指着对方,厉声说:“如果不是你的绥靖政策,皇太极怎么会率领十万大军,以议和的幌子,借道山海关轻而易举入关,离京师只有一步之遥?你以为可以借助鞑子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宏图大愿,有没有想过皇太极一代枭雄,怎么可能被你利用?他若是乘虚而入,此刻京城就不仅仅是一夜的动荡了,而是惊天浩劫,城中百姓会被屠戮一空,陛下会死于乱兵之手,你们这些前朝大臣都要殉葬,大明会亡国!”

    杨嗣昌梗着脖子反驳:“危言耸听!皇太极不过是北方苦寒之地偏安一隅的蛮夷首领,哪有取大明而代之的雄心?他来京城也不过是为了助大明平乱,针对的只是你而已……”

    “鼠目寸光!真不知你这样好大喜功的庸才,怎么会混到大学士的位置?”陈雨摇摇头,“皇太极早已称帝,国号崇德,野心早已彰显,亏你还这般自欺欺人。也不用你的脑袋想想:他自立为帝,自诩与大明平起平坐,怎么会甘心供你驱策?几个月前他还派多尔衮、岳托入寇劫掠,杀人越货,怎么会突然良心大发,劳师动众给大明平乱?”

    唐世济站了出来,接上话头:“不过是为了铲除文登营这个最强硬的对手而已,并非皇太极愿意为大明效力。等到文成侯一死,文登营分崩离析,大明靠谁来抵挡鞑子?”

    杨嗣昌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辩驳这个观点。

    陈雨赞许地朝唐世济点点头,然后转身对崇祯说:“陛下,杨嗣昌好大喜功、昏庸无能,招来鞑子大军入寇更是引狼入室、祸国殃民,臣所说铲除奸佞,此人为首。恳请陛下,当庭给杨嗣昌及其党羽治罪,拨乱反正,让朝堂重回正轨。”

    崇祯心知肚明,议和与默认清军入关,都是自己同意的,现在陈雨全部推到杨嗣昌身上,倒是把自己摘出来了,保全了名声。对于陈雨的提议,自己反正没有反抗的能力,还不如顺水推舟,免得自找难堪。

    他惋惜地看了杨嗣昌一眼,轻轻挥挥手:“准了。具体如何处置,由文成侯操办。”

    “陛下圣明!”陈雨拱拱手,然后转身宣布,“杨嗣昌蛊惑陛下、祸乱朝纲、私通鞑虏,罪无可赦,连同其党羽刑部侍郎惠世扬、兵部官吏和御史、给事中等言官,经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堂会审,罪名公告天下,然后斩首示众!”

第五百二十章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陈雨宣布了对杨嗣昌的处置决定后,杨嗣昌怒火攻心,当即晕厥倒地,百官无一人敢求情或反驳,大殿之上雅雀无声,气氛说不出的诡异。

    由一个臣子而不是皇帝宣布处置内阁大学士,这种情形从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即便是皇帝出面,除非此人罪大恶极,否则也只是罢免大学士的身份,而不会通过三司会审来定罪——这种只用来审“大狱重囚”的会审制度,更多用于涉及威胁皇权的谋逆案件,而一天前还是皇帝心腹宠臣的杨嗣昌很显然不属于此列。

    不过百官都心知肚明,这是文成侯手腕的高明之处,用这种政治属性极强的审判方式,从政治上彻底否定杨嗣昌和朝廷在军事方面的决策、路线,也给文登营“清君侧”的行为打上政治正确的标记,同时杀鸡儆猴,震慑群臣,达到立威的目的,可谓一箭三雕。

    陈雨又指着惠世扬等人:“刑部左侍郎惠世扬及兵部官吏、都察御史、兵科给事中若干人,经查为杨嗣昌党羽,沆瀣一气、为虎作伥,也一并交三法司会审。来人,先将他们打入诏狱,等待处置。”

    杨嗣昌昏厥,无法为自己申辩,惠世扬等人也不敢开口,怕惹来杀身之祸——走官面流程无非是罢免官职蹲大狱,性命或许能保住,可是与陈雨争辩,也许下一刻就会被刺死在大殿之外,权衡之下,隐忍才是最好的选择——这些平日口灿莲花的科道言官,此时都像哑巴一样,一言不发。

    一队文登营士兵走进大殿,将一行人押走。目送他们离开后,站立在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偷偷松了一口气,面对所谓的“清君侧”,最后能以牺牲十几人的代价换来朝堂的稳定,还是值得的,想必杀鸡儆猴之后,文成侯的屠刀应该会放下来了,其余人能安全度过这一劫。

    崇祯眼睁睁看着陈雨越俎代庖,当着自己的面处置大臣,却无可奈何,觉得皇权的威严荡然无存,心中的愤懑像一团火在燃烧,胸膛都要炸开一样。

    但他知道,这远远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事情更加难以接受,自己也只能继续忍受煎熬。

    陈雨转身朝崇祯拱拱手:“陛下,奸佞处置完了,接下来该处理朝政了。”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配合对方的演出。

    “诸位爱卿,杨文弱掌管兵部这两年,局势每况日下,朝廷每年花了大笔银子,户部入不敷出,但收效甚微,辽东鞑子和西北流寇仍是心腹之患。朕决定重用文成侯,西北和辽东的战事都交给他打理,为了配合他的计划,朝政的人事也要进行调整……”

    百官打起精神,重头戏来了。

    “朕决定:提拔左都御史唐世济入阁,接替杨文弱的东阁大学士之位;陈新甲仍为兵部尚书,不再安排大学士掌兵部事;宣山东巡抚朱大典入京,任户部尚书;将原山东、登莱两巡抚之职,合二为一,新设山东总督,辖山东与东江镇、朝鲜铁山,由原登莱巡抚陈应元出任;罢免襄城伯李国桢总督京营戎政一职,调任威海卫指挥同知赵梓隆入京,任神枢营总兵官,暂代总督京营戎政事务,司礼监随堂中官方正化,任神枢营提督,协理京营戎政,兼任御马监秉笔……”

    这些人事安排都是陈雨事先和崇祯说好的,不过借崇祯的嘴说出来而已。唐世济和陈新甲作为陈雨的盟友,又在文登营入城的事情上出了大力,一个如愿入阁,一个摆脱掣肘独当一面,也算是对他们的回报;朱大典从登州平叛开始就和陈雨的关系不错,又很有能力,所以陈雨选择让他担任户部尚书,管着朝廷的钱袋子;至于丈人陈应元,则是替他镇守山东大本营的不二人选;赵梓隆破格提拔,以总兵的身份跨级掌管京营,并让方正化协助,同时把御马监也抓在手中,则是为了控制京城。

    大臣们仔细揣摩一番这些人事任命,越想越是心惊,从内阁到六部,从京营到御马监,从中央到地方,几个重要的位置都被陈雨掌控,加上本身就强横的文登营,兵权、财权都收入囊中,文成侯这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但他们没有想到,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安排完了几个重要官职之后,崇祯无奈地望了陈雨一眼,然后问:“既然朕决定倚重陈爱卿,那么文登营指挥使的职位就有些屈尊了,诸位有何建议?”

    陈雨保持微笑,从容不迫。这些小事自有人出面,无须他赤膊上阵。

    刚刚被火速提拔入阁的唐世济志得意满地站了出来,从容地说:“臣提议:给文成侯加大都督衔,可以入朝议政,另为其大将军加尊讳,以大将军之职总督天下兵马!”

    百官闻言有些骚动。文成侯已经如此强势,如果还总督天下兵马,那还得了?再以大都督身份上朝参政,岂不是一手遮天,朝堂之上,谁还敢对他老人家的意见说个不字?

    陈新甲也不甘人后,出列奏道:“陛下,文成侯屡败鞑虏,功勋卓著,如今又铲除朝中奸佞、拨乱反正,功不可没。除了加大都督衔、以大将军总督天下兵马外,臣提议,另封其为文国公,加太子太保,并赐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之特权!”

    话音一落,满朝皆惊,从皇帝到群臣不敢置信地张大了嘴巴,就连唐世济也颇为意外。

    国公是何等殊荣,大明几百年来,也就开国元勋和靖难之役封过,永乐朝之后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个暂且放在一边,“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简直是违背了君臣纲常,要多么疯狂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建议?

    所谓“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汉朝时提出来的。当时的礼仪,大臣为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入朝觐见时要一路小跑,而“入朝不趋”就是可以慢吞吞地走;“赞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的人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剑履上殿”是指可以穿着靴子佩戴宝剑去上朝见皇帝,这些都是大臣极高的荣誉。而事实上,随着皇权的高度集中,这样的所谓荣誉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人存在?历史上拥有这样特权的人极少,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的汉末丞相曹操了。

第五百二十一章 上位() 
这个提议一抛出来,满朝皆惊,就连陈雨本人也有些出乎意料,毕竟他考虑的更多是如何架空崇祯,把朝堂的实权抓在手中,对于这些极具争议性的特权倒不是很在乎。不过仔细想想,反正连皇帝都要架空了,到了这份上,刻意谦卑也没有意义,就算再跋扈一些又何妨?

    他反应过来之后,赞赏地看着陈新甲,心想:此人是个人物,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名人,关键时刻敢于下注,有眼光、有魄力。

    其实对于陈新甲继续出任兵部尚书,陈雨还有些不满意,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将就。虽然他是自己的盟友,又在文登营入城一事上出了力,但毕竟是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