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慕南枝-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太后不能不防。

    更不愿意分出心来看管宋娴仪。

    索性以绝后患。

    宋娴仪两世为人,最终还是落得了一样的下场。

    不过前世她无名无份,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今生能凭着赵翌庶长子生母的名份因为生育功而葬到皇家墓地,也算有了祭祀香火,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如果有来世,不知道宋娴仪会不会后悔这样的选择。

    姜宪轻叹。

    赵翌很快就给方氏新生的孩子取名“玺”,上了玉牒,记在了宋娴仪的名下,封了宋娴仪品阶最低的“淑女”,并以淑女的待遇下葬,并且把这个孩子养在了万寿山曹太后膝下。

    宋娴仪的死如水过无痕。

    宫里人议论她两天就无人再提起。

    看来,曹太后比她更了解赵翌。

    宋娴仪死得不明不白,赵翌不仅没有追究,反而让所有的事情都顺着曹太后的意愿而行。

    姜宪也开始反思自己和曹太后之间的差距。

    前世她被人毒杀,是不是因为她还没能像曹太后这样的果断呢?

    姜宪有段时间情绪非常的低落,还好白愫写了信给她,告诉她自己回府后一切都好,北定侯夫人甚至把她从前一年也住不上几天却一直保留着的宅子重要修缮了一番,可能是想着木已成舟,就算是这个时候北定侯夫人再不愿意,白愫也不可能和曹宣脱了干系,也不再抱怨曹宣和曹家,唯一的烦恼就是曹太后指派了一个从宫里出来的教习嬷嬷,总是挑衅她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要不是她在慈宁宫里住了这么多年,又熟悉宫规,早就把那个教习嬷嬷打击的抬不起头来了。

    白愫觉得自己以后嫁到承恩公府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姜宪哈哈大笑。

    她知道白愫的性格。

    前世她嫁到晋安侯府的时候那么艰难也把自己照顾的好好的,更何况她这辈子遇到的曹宣——在姜宪看来,曹宣就是再坏,也不可以宠妾灭妻。有了这点体面,白愫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

    姜宪给白愫回信,让她一脚踹了那教习嬷嬷,提前给曹家点颜色看看。反正曹家不可能退亲。

    白愫来信说,让她不要担心,她现在每天都“请教”那个教习嬷嬷宫规,那教习嬷嬷现在和她开口说话都战战兢兢的。

    两个人嘻嘻哈哈,日子很就到了二月中旬。

    朝廷不时有新的任命下来。

    几家欢喜几家忧。

    据说京城里那些专门借贷给新上任官吏请客送礼的银楼生意都好了很多。

    白愫和姜宪开玩笑,道:“我成亲之后专门做这生意好了。凭着承恩公府这块招牌,没人敢欠债不还。”

    姜宪回她道:“凭着承恩公府这块招牌,只怕是没人敢借。”

    怕和曹宣、曹太后扯上关系。

    白愫讪然。

    姜宪却有些苦恼。

    赵啸在第五次递上请求觐见太皇太后的折子之后,太皇太后终于不忍心请了他来慈宁宫做客。

    天气还有些冷,赵啸却已换上了春天穿的夹袍。

    宝蓝色五福捧云团花锦袍,和田玉的白色簪子,大红色刻丝宝相纹的斗篷,衬托着赵啸越发的气质温润,矜贵雍容,让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不住地点头。

    他送给太皇太后的礼物是一串十八字的楠木佛珠,是福建法海寺主持开过光的。送给太皇太妃的是本《阿弥陀佛》经,是用头发丝绣的。送给姜宪的是块小小的雕着枚四季豆寓意着四季平安的翡翠花件,碧绿的豆子上都有一个小白点,看上去就好像成熟的马上要裂开了似的。

    东西都不算贵重,却胜在用心。

    太皇太后对赵啸的印象极好。加上赵啸见了太皇太后之后闭口不谈朝政,只说他第一次见到姜宪是什么时候,都说了些什么话,后来再见姜宪是什么时候,姜宪穿了什么衣裳,戴了什么首饰……最后问起太皇太后京城什么地方好玩,皇上想让他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他可能会在京城里呆上五、六年。

    赵啸的来意已经非常的明显。

    太皇太后眯着眼睛笑,看赵啸的目光变得慈爱而欣慰起来。

    不管她如何地为姜宪筹谋,也不过是想让姜宪嫁个如意郎君。而最如意的郎君就是能倾心于姜宪。

    赵啸的主动,让太皇太后有了“一家有女百家求”与有荣焉。

    所以不管这门亲事最终如何,赵啸已被太皇太后列在了后选人名单的第一个位置上。

    太皇太后派了刘小满去打听赵啸的事,其中就包括了赵啸是否有通房,什么时候知的人事等等。

    刘小满知道了这件事就等于刘冬月知道了。

    他这些日子都在帮姜宪跑腿,已隐隐觉查到了姜宪的与众不同,他明明知道姜宪出阁的时候没有资格把他带在身边,但他还是对姜宪很是忌惮,这种忌惮有的是因为姜宪的肆无忌惮,也有的是因为姜宪那未卜先知般的淡定从容。

    刘冬月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把太皇太后的用意透露给了姜宪。

    姜宪这才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婚事。

    他让刘冬月把太皇太后中意的人都写给他,并叮嘱他:“那些人品行到底怎样,太皇太后那边有了消息,你记得及时告诉我一声。“

    ※

    亲们,月票2050加更!

    PS:单位网络不稳定,总也连不上去,更新晚了几分钟。

    抱歉!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能() 
姜宪并不觉得自己就比太皇太后更有眼光。

    与其她自己抓瞎,还不如在太皇太后给的范围内挑一个。

    说不定赵啸也是个不错的人选。

    她想到前世赵啸那似乎于呆板的冷峻和刚才在慈宁宫东暖阁见到的风趣健谈……这也是个她不了解的人。

    李谦看似和谁都交朋友,可实际上他的心却被一层硬硬的壳包裹着,你根本就打不开。

    赵啸看似和谁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可实际上?

    姜宪低头哂笑。

    看着难得一个晴天,把自己养得几盆兰花都搬了出来晒太阳。

    情客在一旁帮着摆盆,百结则指使着司寝司的宫女们在院子晒被子。

    姜宪问情客:“清蕙乡君的的日子还没有定下来吗?”

    “还没有。”情客笑道,“太后娘娘说九月初十是个好日子,可北定侯夫人说九月太匆忙了,家具都来不及置办齐整,要推到明年的三月。太后娘娘不答应,请了钦天监的人看日子,最后定了十月二十二,十一月初六,十二月十四,就看两家怎么选了!”

    姜宪点头,想着自己前世就是三月初十嫁的,可见在钦天监的眼里,三月初十是个好日子。

    她决定把放在正殿里的那株迎客松也搬出来晒晒太阳。

    管花木的小内侍心里直抽抽。

    虽说今天放了睛,可这天气不比前几天暖和,这花木被郡主这么一进一出的搬来搬去,一个不小心就会全都死掉。可郡主难得有这样的兴致,谁又敢去拦着她呢?

    小内侍心里吐血,想着得想办法弄个和姜宪屋里差不多的迎客松备用着。

    万一姜宪屋里的这个死了,还有李代桃僵的。

    姜宪只是喜欢莳弄花草,至于养植,那是宫里内侍宫女的事,与她无关。

    她给那迎客松浇着水,还知道大概不能浇得太多,只是把盆里的土打湿了就放了水壶。

    小内侍感激的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有小宫女快步走了过来,说是珍宝阁的刘公公求见。

    可能是李谦有什么事让他带话给自己。

    姜宪想着就接过了宫女递过来的热帕子擦了擦手,去了正殿。

    刘清明还是老样子,恭敬地给她行了礼,道:“奴婢前几日出宫去逛古玩铺子,看见个雕红漆的方形匣子,匣子上面雕的全是些花鸟,小巧精致,想着郡主肯定喜欢,特拿来孝敬郡主。”

    姜宪收了匣子,和他客气了几句,端茶送客。

    刘清明利索地退了下去。

    姜宪不得不承认李谦颇有些知人善用的本事,这刘清明睁着眼睛和自己说瞎话居然一点也不怵,弄得像真的似的,不说别的,就凭这一点,已经算得上是个人物了。

    她打开匣子,面里是空的。

    姜宪想了想,把匣子举到空中四处敲叩。

    匣子底部发出“叩叩”的空响。

    她用剪刀尖撬起了匣子的底部,里面放着一封信。

    姜宪笑了起来,颇有些寻到宝藏的趣味。

    信是李谦写给她的。说这几天都忙着和他父亲应酬,没有时间来探望她,问她这些日子可好?还告诉她,他们定于四月初十离京。他想在离京之前和姜宪见上一面,感谢她对他这大半年的支持与厚爱。

    姜宪觉得两人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好说了。给他回信说自己诸事顺利,她出宫一趟不容易,就不去见他了。让他一路上保重。等到了山西安顿好了,记得给她报一声平安。然后在信里提到了杨文英,说曾经听人说起过这个人,英勇擅战,只是不知道这人人品怎样,让他去了山西试着打听一下这个人,如果能用,就接触,如果不能用,就当她没有提云云……

    不过是几件事,她写完才发现自己写了四五页纸。

    姜宪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字,决定还是应该抽出时间来练练字贴。

    总不能写信也让人代笔吧?

    虽然前世给她代笔的是孟芳苓。

    姜宪封了信,把信装到了那个雕红雕的匣子里,让情客送去给刘清明:“就说这匣子我挺喜欢的,好事成双,让他照着再给我买一个回来。”

    因宫里不管是太监还是宫女,出了自己屋就得两人同行。情客叫了个小宫女作伴,去了珍宝阁。

    慈宁宫东暖阁的大宫女来请姜宪,说太皇太后请她过去。

    姜宪换了件衣裳,重新梳洗了一遍,去了东暖阁。

    东暖阁里除了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还有安陆侯夫人。

    安陆侯夫人看着姜宪就眼睛一亮,笑着对太皇太后道:“我们的嘉南真是女大十八变,越长越漂亮了!这过完了年我看着好像又长高了些。”

    “可不是。”太皇太后笑着拉了姜宪的手道,“还好去年做春衫的时候让人放了些尺寸,不然这衣服还没有上身只怕就小了要重做了。”

    姜宪是典型的北方女孩子的个子,最后长到了齐姜律的耳根,在女子里面个子算是高的。有段时间赵翌还担心她会继续长下去,长得比他自己还高,两个人去天坛祭天或是地坛农桑的时候看上去太不般配。

    不过现在好了,她不管是嫁给谁,都是高挑的个子,就算是在她面前从来没有挺直过腰身的邓成禄也和姜律差不多高。

    太皇太后几个就在那里围绕着姜宪的变化说了半天,安陆侯夫人这才找到机会说起自己的来意:“……我那女儿被我和她爹娇宠惯了,什么也不懂。她爹就说,也不求她能嫁入高门大户,帮衬她哥哥一下,只要她能嫁个人品端方的女婿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姜家和王家都认识不少行伍出身的人家,我就想请镇国公夫人和亲恩伯夫人帮着我们家那傻丫头做个媒。”

    这种事完全可以直接跟房氏说,为什么还要太皇太后从中传话呢?

    姜宪很是意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