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慕南枝-第6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氏点头。面色非常的苍白。

    赵玺却非常的满意,道:“杨大人也擅长水战。想当初,倭寇上岸,不就是杨大人和原浙江总兵李道联手把人赶下了海吗?人才不是没有,就看怎么发现!怎么用了!”

    ※

    亲们,今天的更新!

一千零八十四章 无人() 
刘皇后唯唯诺诺,不敢再多说一句话,可赵玺依旧失去了和她做戏的兴趣,勉强笑着和她又说了几句话,就借口还有公事,去了御书房。刘氏顿时两腿发软,如瘫了一般由宫女扶着坐在了太师椅,心里反复想着这件事该怎么办?

    她毕竟和赵玺做了两年的夫妻,对赵玺的禀性非常的了解。

    或许和赵玺虽然登基多年却一直没有亲政,又常被韩太后责骂,被韩太后威胁着说要废掉他有关系,他越是恼怒的时候就越温和,越温和的时候就越记仇。

    刚才赵玺就很温和。

    刘氏心里发抖,想写信封给自己的祖父,又怕赵玺派人关注着她这边的动静,直到两日后,她确定赵玺被朝堂上的事迷住了,没有空管她,这才悄悄地给刘府送了封信。

    第二天她的母亲就来看她了。

    刘氏松了口气。

    刘母却忧心忡忡,道:“你祖父说你太糊涂了,这种事怎么能跟皇上说!让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装着不知道就是。”

    刘氏忙道:“所以我想祖父给我出个主意,怎样弥补这件事才好。”

    刘母叹气,道:“你祖父哪里有时间管你。”

    刘氏面色大变。

    刘母道:“皇上要封杨俊为平清侯,阁老们都反对,赵啸原本都要走了,也留了下来,昨天中午还和几位阁老一直劝谏来着。你顾伯父也参加了。皇上雷霆震怒,你祖父正和你几位世伯、世叔一起商量着怎么办呢?”

    赵玺不久之前刚刚封了泾阳书院的创始人顾勋的儿子为金陵祭酒,负责建立金陵太学。

    刘氏不解,道:“祖父不是一直说皇上如此纵容靖海侯,靖海侯那边迟早会出事的吗?现在有了杨俊,就可以制衡靖海侯了,祖父他们为何还要反对皇上重用杨俊?”

    “你这孩子,知道些什么?”刘母苦笑道,“那杨俊虽然会用兵,可朝廷也得有兵给他用才行啊!”

    刘氏声音发颤,失声道:“此话怎讲?”

    刘母道:“你以为养支军队很容易。朝廷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欠着各地的军饷,九边都得自筹粮草,更何况其他的地方。皇上南下的时候,因为军饷的事,丢下了大部分京卫由临潼王节制,身边只带了些禁卫军。汪大人当政的时候,是准备从江南筹备银子,重新组建京卫的。正好可以借此把那些只知道吃空饷的京卫丢给临潼王。可汪大人没有治军的经验,等到了江南才知道,这治军不仅得有银子,还得有会领兵的人。如今会打仗的人不在临潼王麾下就在靖海侯麾下,朝廷一时半会去哪里找这样的人才?

    “之后又有靖海侯拱卫金陵,皇上要修建皇宫,各地水患要安抚百姓,到处都得要银子,户部捉襟见肘,拆了东墙补西墙,这事就拖拖拉拉的,一直到了现在。

    “杨俊有奇谋,领兵清剿水匪的时候用兵如神,的确是难得一求的将帅。

    “可打倭寇……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仅有帅将没有强兵,对敌临阵,谁去冲锋陷阵?

    “这海边,还是得靖海侯镇守。”

    刘氏想到从前那些倭寇上岸,各州府的县令知府全都以身殉职,那难道也是不愿意打失仗?恐怕还是因为手中无兵,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兵败如山。

    她不由胆寒,喃喃道:“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

    “这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怎么会没有办法呢?”刘母道,“可那也得皇帝采纳才行啊!你祖父就建议,既然靖海侯要回福建,那就让他回福建好了,正好可以让他练操水军,让他像临潼王一样,想办法把倭寇打回老巢去,签订个什么协议的,三、五十年不敢再来侵犯。然后再由泾阳书院出面,在扬州抽重税,支持杨俊建个水师营,再慢慢图之。可皇上听不进去,觉得靖海侯不会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杨俊建水师营。

    “还拿了临潼王打比喻。

    “说是临潼王不过是在天津建了个船坞,靖海侯就觉得受了冒犯,非要把临潼王那边的船坞取缔不可?若不是天津卫在北方,靖海侯恐怕早就下旨逼着皇上让靖海侯府接管天津卫的船坞了。

    “与其等到靖海侯上书要求取消水军营,不如就堂堂正正地摆出来。

    “你祖父真是哭笑不得。

    “这朝堂上的事哪一件哪一桩不是妥协和退让的事。皇上却要开门见山。这还不得吃个大亏。

    “现在好了,皇上刚起了封赏杨俊的心思,靖海侯就不服了。

    “如今福建那边还掌握在靖海侯手里,倭寇还依旧猖獗,朝廷哪里敢和靖海侯翻脸。你祖父他们只也能先站在靖海侯这边,等送走了靖海侯,再慢慢想办法。

    “这件事,还是皇上做得太急切了!”

    刘氏却不这么想。

    她总觉得皇上既离不开赵啸,有了机会却又想把赵啸除掉。

    难道韩太后真的是赵玺杀的,而赵啸是帮凶,所以皇上一直以来都想杀人灭口,就像对待简王一样?

    刘氏心底的困惑越来越重。

    她送走了刘母之后心里更加烦躁了。开始关注朝中的动向。

    最终赵玺还是被左以明等人劝阻,加之杨俊上书,说自己功不至伯侯,等他再为赵玺立下汗马功劳,赵玺再赏赐他也不迟,既全了赵玺的面子,也把这件事给圆了过去,赵玺这才罢休。

    不过,这件事估计让赵啸心生警戒。

    赵啸从前常进宫来和赵玺说话的,自从发生了杨俊封赏之事后,赵啸就很快离开了京城。

    照刘氏身边的大太监说,赵啸进宫是不能带刀不能带随从的,皇上要学着嘉南郡主对待辽王似的突然发难,赵啸还不得留在宫里了。赵啸不赶紧回福建还留在金陵做什么?

    刘氏久久没有吭声。

    她觉得那大太监说的很有道理,说不定赵啸就是这么想的。

    之后赵玺虽然没有再提给杨俊加官进爵之事,却让杨俊掌管了一支京卫,这支京卫多会水性,常在长江边上练兵,还曾让人去京城向李谦要船。

    李谦却说刚刚做出来的几艘船都送给郭永固,换了蜀绣、花椒等物。还差人送了半船的蜀绣和香料过来。

    刘氏和贤妃都各分了很多,又赏了一些下去,宫里上上下下都欢天喜地像过年似的。刘氏还常常听到那些宫人议论李谦,说李谦对皇上怎么恭顺,隔得那么远,皇上一纸令下,他也从来不曾推诿,不像靖海侯,皇上要封个人他都忌妒,拦着不让,让皇上不好做人。

    ※

    亲们,今天的更新!

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信() 
话传到刘氏的耳朵里,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安,可若说为什么不安,她又说不出来。倒是赵玺挺高兴的,有一次来刘氏这里吃饭还说起这件事:“当初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没有封姑父为仪宾,现在我倒是想封他,可他已经是郡王了,我封了他反而怕他不自在,我看得赏他点什么才行。”

    刘氏在一旁温顺的笑,恭敬地给赵玺布菜端饭。

    可等赵玺一走,她开始悄悄地打听杨俊的水军营。

    正如她祖父所预料的那样,杨俊虽然有奇谋,又有治军的本事,可手中的兵或是来自于各家推荐,或是由皇上安插,或是江南世家的子弟,据说很不好管理,杨俊做了几个月的都指挥使就蔫了下来,再也没有刚刚组建水师营时的激情,反而和很多官僚一样,开始进出风月场所,应酬同僚,上下关系。

    刘氏说不出来的失望。

    杨俊比刘氏还要失望。

    在他看来,兵源不行没关系,不懂泅水没关系,重要的是赵玺的支持。但赵玺三分钟的热度,说得挺好,一遇到困难就开始退缩,又心思多疑,不管是谁给他出主意,他总是怀疑给他出主意的人别有用心,在心里反复地琢磨一阵子才行。偏偏耳根子又软,他琢磨来琢磨支,好不容易琢磨清楚了,旁边又有说三道四,他又改变主意了。在杨俊看来一件很小的事赵玺都要反复几次才能定下来,别人觉得他是新贵,在皇上面前肯定说话算数,却不知道他被赵玺的拖拉弄得完全没有了脾气,只好先去应酬那些官场上的来往。

    原浙江总兵李道被罢官之后隐居在了周庄,有一天杨俊实在被那些酒肉应酬闹得心焦,跑去拜访李道。

    李道非常的高兴。

    他们是在场战上打出来的交情,是能托付生死的关系,自然比一般的同僚更为亲密。

    杨俊喝了酒絮絮叨叨地抱怨了很多朝堂的陋习,李道却担心着杨俊的前程。等到第二天杨俊酒醒了,他遣了身边服侍的,关了书房和杨俊说话:“皇上明摆着要用你去和赵啸打擂台。赵啸这个人我仔细分析过,虽有些世家子弟脾气,但总得来说,还是能听信谏言的,也能知人善用,加之靖海侯府在福建经营这么多年,就算是朝廷上下全力支持你,你也未必能和靖海侯一争高下,何况我听你说起,皇上根本不通军务,左以明依靠皇恩才得以担任首辅,并不愿意惹皇上不高兴,我就怕到时候皇上和内阁为了安抚靖海侯,把你给推了出去……”

    “我何尝不知道。”杨俊酒醒了,脑子也清醒过来,他有些悲凉地笑道,“我都是快知天命的人了,若不是想着为朝廷、想着为社稷做点事,又何必揽了这差事?只是我当初想的太好了。以为皇上先是受汪几道摆布,后受韩太后压制,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长这么大,说不定会是个中兴之君。谁知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难怪当初嘉南郡主会选择去西安陪伴李谦!恐怕那个时候嘉南郡主就看出皇上不妥了……现在我也有点后悔,当初出山的时候应该写封信去问问嘉南郡主的意思的,也免得弄成像今天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道在江南时常听的江南官场上层提及姜宪,但大家提起她的时候,表面都很是不屑,私底下却半遮半掩一副羡慕的样子。听杨俊这么一说,他不由道:“嘉南郡主是个怎样的人?可惜我当年没有机会见一面。”

    是个怎样的人?

    杨俊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想了半天,道:“是个小姑娘,看着有些倨傲冷清,可行事却比男子还要果断豪爽,不是一般女子,足智多谋,非常的强势,却又不怎么贪念权柄……”说到最后,他颇有赧然地道,“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但你见了她就会觉得她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她说话的时候你最好安静地听着,她要你做什么的时候你最照她的去做……是个我也没有看透的人。”

    说到这里,他突然就兴致勃勃起来,道:“说起来我还是挺佩服李谦的。我看着嘉南郡主的时候心里有点发毛,特别是她不声不响的就干掉了辽王。李谦居然能和嘉南郡主过了这么多年。我要是他,也不敢沾花惹草,眠花宿柳……”

    李道听着不由讥笑了他几句:“就你那胆量,怎比得上李谦?你十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李谦十八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