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慕南枝-第5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结果王廷已隐隐猜测到,此时听来并不十分的诧异。他也沉默了片刻,正色地道:“姑母年纪大了,保宁又不在身边,身边更是得有晚辈照顾。若是姑母不走,我也不走!与其客居金陵,不如老死京城。”

    他知道自己不是什么聪明人,这么多年来能平平安安,除了太皇太后的庇护,再就是镇国公府的照拂。失去了这两个人的指点,他根本不是那些功勋世家对手,他还不如就呆在太皇太后的身边。

    太皇太后也知道。

    她叹气道:“也好!你就留下来吧!等以后皇上大婚了,王家也该泯于众人了!”

    王廷不住地点头。

    回到家的曹宣也正和白愫商量这件事:“……昨天大朝会吵了一天,今天又召开大朝会,又吵了一天,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不过,汪几道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又有靖海侯在后面推波遂澜,迁都是迟迟早早的事。我们也要早做打算才是。”

    白愫正在喂大妞儿吃米糊。

    因要和曹宣说正说,她给大妞儿擦了擦嘴边的糊糊,就把碗递给了大妞儿的乳娘,示意大妞儿身边服侍的把大妞儿带下去,然后又亲手给曹宣续了杯茶,这才坐到了曹宣对面的大炕上,温声道:“国公爷是个什么意思?我去哪里都可以!”

    虽说京城离姜宪更近,可她还要照顾曹宣。

    曹宣犹豫了一会,这才道:“我想留在京城!”

    白愫稍一思忖就明白过来了。

    若是迁都,肯定有人会跟着去金陵,也必须有人留下来。

    姜宪走后,曹宣在公务上干得并不舒服。有一部分原因是别人觉得曹宣是姜宪的人,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曹宣是曹太后的侄儿。汪几道等人不说,却十分的忌憧曹宣。今年年初就弄了个人到五城兵马司任了副都指挥使。

    从前可没有这个职务。

    明眼人一看就是来和曹宣争权夺利的。

    人来了之后也没少找曹宣的麻烦。

    曹宣这是怕他不跟着去金陵,也就个闲散的差事等着他了。甚至从此与仕途绝缘,怕她嫌弃他没本事。

    从前的承恩公曹大公子,什么时候会顾忌有人嫌弃他了?

    白愫抿了嘴笑,心里泛起点快活来,道:“还好我出身北定侯府,我爹也好,我祖父也好,我弟弟也好,都多半的时候闲赋在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曹宣听了眼睛一亮,磕磕巴巴地说了一声“是吗”,就没再言语了。

    白愫继续去给大妞喂食。

    曹宣望着窗外盛开的石榴树,低低地笑了一声。

    到了八月底,江南大雨不止,长江水患,高邮等地尽量淹没。

    京城粮价再涨。

    ※

    亲们,三更送上!

    PS: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后台总是不顺利,发文的时候又登不上去了,只好一边看资料一边等,终于等到能发布了……

第九百零四章 落定() 
迁都的事再次被大臣们提起。

    远在西安的姜宪却吃着甜瓜看着热闹。

    她已经带着孩子回甜水井。

    因九月二十二是她的生辰,虽因有长辈在不能大肆庆贺,加上姜宪也不想去应酬别人,那天家里还是要吃长寿面的。

    李谦很早就把手中的事都推了,准备陪姜宪一整天。

    姜宪却和董珊瑚商量着冬天在暖棚里种些小黄瓜和青菜的事:“……从前还是种得太少,你们自己家都不够吃,更不要说送人了。今年你们多种点好了。”

    董珊瑚笑道:“那我们再搭个暖棚好了。家里的今年种了很多的花,准备春节的时候各家都送一些。”

    董家的暖棚很有名,当初他们也是因为这样才和姜宪搭上话的。

    姜宪就寻思着要不要给白愫送点,道:“这瓜果蔬菜的,容易保存吗?”

    董珊瑚想了想,道:“不太容易保存!”

    姜宪就给她出主意:“你们家不如做这生意吧!在京城附近弄一个,生意肯定很好。还可以接受定单。像我这样的,就想给承恩公夫人也送点就好。”

    郡主是不知道这温棚里种出来的蔬果有多贵吧?

    就算是功勋世家,也不会可着劲儿吃的。

    不过,郡主这主意了还是不错。

    他们不缺那点银子,若是在京城附近弄个温棚,到时候就用这个做年节礼,又体面又讨喜……

    董珊瑚的脑子飞快地转着,不由就说起了这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迁都之事:“您说,这件事能成吗?”

    “这天下有什么事是下了决心成不了的!”姜宪倒挺希望赵玺搬到江南去的,到时候他就知道什么叫厉害了。

    江南饭,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那些士子肚子里的弯弯曲曲多着呢,别说是赵玺了,就是简王,也未必能讨了好去。

    董珊瑚道:“那我们还在京城附近弄温棚吗?”

    “功勋世家里面应该大部分都不会走。”姜宪笑道,“要走的,也是年轻的一辈。到时候京城没了皇帝,就更宽松了,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

    董珊瑚若有所思地点头。

    李谦回来了。

    董珊瑚忙起身告辞。

    李谦更了衣出来,和姜宪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喝茶,笑着问她:“和董氏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自两人上次好好地谈了谈心,姜宪的心情又变得开朗了。

    李谦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从前陪姜宪太少的缘故,如今他不管多晚回来,都要和姜宪说会话。不像从前,只想着怎样把姜宪拉上床。当然,也不是说现在这种晚间的运动就少了,不过是不像从前那样猴急了。

    想到这里,李谦不由在心底自嘲自己。

    “猴急”这个词还真挺适合他的。

    他笑道:“马上要到你生辰了,可有想去玩的地方或是想做的事?”

    “就想好好在家里呆着。”姜宪越来越不喜欢出门了,她笑道,“那时候天气应该比现在还冷了,若是天气好,我们一家去划船吧!到外面去划船。”

    家里虽然有个湖,和昆明湖相比,还是太小。

    李谦笑咪咪地点头,眉宇间露出几分迟疑。

    姜宪笑道:“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那天有事,不能亲自陪我,让谁谁谁跟我一道去。”

    这是李谦惯用的手段。

    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年大家好像都越来越怕李谦了,他在场除了她和慎哥儿以后,就没有一个神色自然的。没有李谦在场,有时候更好玩。姜宪也就没有强求。

    “那倒不是!”李谦笑着,叹了口气,道,“皇上下了圣旨,同意迁都!”

    闹了大半年的事,终于落了定,姜宪扬眉,道:“怎么一回事?皇上想通了?谁承办这件事?不会又要加税吧?今年处处年成都不好,他们就不怕逼得民反?”

    李谦道:“汪几道估计了知道朝廷没银子,他们准备先只是让皇上下江南,去金陵避祸。六部三院的官员随行,都成还是定在京城,之后再慢慢谋划。事情是苏佩文提出来的,皇上将这件事交给了苏佩文。还好苏佩文没有糊涂,他找了梅城商量下江南的费用,梅城给他出了个主意,站他找径阳书院的。”

    说到这里,李谦的嘴角抽了抽,好像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嘴里也有了几分笑意,道:“径阳书院不是主张迁都吗?他们又在扬州。扬州什么最多?盐商最多!梅城让苏佩文想办法打那些盐商的主意。让他们出银了。现在径阳书院的人肯定已经得了消息,做主正抓着脑袋发愁呢!”

    姜宪哈哈大笑,心里很痛快。

    前世,径阳书院的人就找了她不少麻烦。

    靖海侯能得有朝臣支持,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和径阳书院的人交好。

    李谦啧啧地道:“梅城这个人很有意思,可惜他是户部尚书,要是能为我所用就好了。”

    前世他就在姜宪手下做事,姜宪倒不觉得这件事难事。

    她道:“找机会吧!总有一天能遇上的。”

    比如说,梅城致仕之后……

    姜宪问起京城的防卫:“知道交给谁了吗?”

    “现在还没有动静。”李谦道,“众人都在谋求金陵的差事,京城那边反而没什么举动。不过,有消息说,高岭想留在京城。我估摸着他要是提出来,朝廷十之八|九会让高岭驻守京城。”

    姜镇元去了辽东之后,最有资历接他手的就是高岭了。

    赵玺能顺利地登基,与高岭与有很大的关系,算得上是有从龙之功了。

    只是高岭做了很多年的禁卫军,习惯行事低调罢了。

    李谦说到这里,笑道:“你猜猜我今天接到了谁的来信?”

    姜宪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

    李谦告诉他:“我收到了杨俊的信。”

    姜宪非常的意外,道:“他免职之后回了老家吧?他给你写信做什么?难道想复出?可这时间也太短了,就算是你有心为他谋划,今年肯定是不行的。但六部三院迁到金陵之后,京城又要留人,朝中肯定要大换血。这个时候去找谁,谁也不敢拍着胸保证一定能让他起复啊!”

    “他倒没提这些事。”李谦笑道,“他给我的信里写的全是抗倭的战略战术,还有倭寇这几年的动态。看得出来,他是花了下力气的。”

    ※

    亲们,今天的更新,求月票!

第九百零五章 肥肉() 
这种事不是应该跟赵啸说吗?

    姜宪问:“很有价值吗?”

    就算是她自私好了。

    如果有价值,还是别落在赵啸手里的好。

    朝廷南迁,于赵啸有利,若是他在海上还战无不胜,他们就会变得很被动,特别是天下税赋多来于江南,赵啸兵强马壮的,就更不容易对待了。偏居一隅,时间长了,总是会被淘汰的。

    “很有价值!”李谦叹道,“让我都大开眼界。可惜了!不然有杨俊和李政驻守闽南和江南,何愁倭寇不除!”

    姜宪握了李谦的手,温声道:“有些事情,也要看时机的。此时不是时候?”

    李谦点头。

    姜宪问他:“你给他回信了吗?”

    “回了!”李谦淡淡地道,手里却没有停,细累地摩挲着她细白的手指,慢慢地道,“我问他需不需要我把信转呈给李瑶。”

    如今李瑶依旧是兵部尚书,若是得了李瑶的青睐,杨俊等这风头过去了,肯定能起复。

    谁知道过了几天李谦收到杨俊的信,却说不用。并在信中道,他入朝为官不过是为了争一口气。可去了江南之后,看到那些倭寇上岸烧杀抢掠,他突然觉得自己从前很幼稚。他已决定不再为朝入关,并和李政说好了,利用这两年的时候大江南北的走一走,看看这天下之大,能否有一处桃花源。等他倦了,决定写本年鉴,把自己这些年来所经历的事都写下来。

    他在信的最后提醒李谦,不要小瞧赵啸。

    赵啸的野心大着。

    这次南迁,得利的人只有他一个。

    如果李谦能阻止,还阻止的好。

    这时离姜宪的生辰不过两、三天了,董珊瑚闹着要请了杜慧君到家里来唱堂戏。

    杜慧君这两年除了应酬像姜宪这样客人,几乎已经不登台唱戏了。

    陆氏掌击赞同。

    加上甘州那边写了信过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