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择-第6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算下来,林封谨也是很给崔王女面子,至少放了两万多人回去,并且都是战兵这种精锐,只有少部分辅兵,当然,这些人的盔甲啊,武器啊,辎重什么的就不可能还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也不是白放的,郝侍郎在朝堂上说,不花国库一分钱确实是事实,林封谨先前在仁川和之前的交易里面都捞得盆满钵满了,所以他也没打算要再剥削东夏人的钱财!

    那么林封谨要什么呢?却是要木材!

    长白山当中生长几百年,千年的巨大木材!

    这些木材都是用来造船的最佳材料,要知道,南方气候潮湿温暖,而北方严寒,所以同样的树木活到五十岁,必然是北方的比较瘦小,但是木材质量却是更加紧实韧密,这便是因为生长得慢的缘故。

    相同大小的木材,在北方很可能就是两三百年才长成,但是南方可能七八十年就长这么大了。

    南方的造船业都出现了数千年了,而东夏才刚刚起步,所以南方合用的造船木料那可以说是贵到惊人,尤其是适合五桅大船,七桅大船的木材,更是有价无市,林封谨一心要展航运,怎么可能在这方面被人掣肘?吴作城这边的造船作坊早就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了。

    只是一来各家也是防范得十分严密,二来会造船的在南方的待遇也都是极好,要人离乡背井的跑来这里,确实也是有些强人所难,所以进展不快。不过林封谨的思路是先把材料筹备起来再说,准备好材料,到时候实在不行运到江南去加工也成,单是这个环节就要省掉多少麻烦了。

    东夏当中也是不乏有识之士,对吴作城要这些东西来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一直都很是抵制,偏偏这巨大木材又不像是其余的东西,极难偷运,如今逮着这个天赐良机,林封谨怎么可能不大敲一笔竹杠?

    当然,东夏朝廷对郝侍郎的交涉最后也是捏着鼻子认了,人家确实是没花国库一分钱,因为砍伐树木啊,运输啊这些费用都是吴作城自己掏腰包的,甚至伐木的人的工钱都是他们出。

    在东夏朝堂上的这些人的心里面,能换回两万多精锐真的是意外之喜了,虽然是打过败仗的,但是老兵的重要性谁都知道,至于吴作城要造船,那就造呗。顶多也就是疥藓之疾,一看就是胸无大志的,若真有称霸的迹象,那就应该是广纳人口,多造兵器,怎么会将银钱拿来置办商船?

    不过笑得最开心的还是林封谨,因为砍伐回来的木料当真是堆积若山,根据当前江南的行情,这些木头一转手过去的话,估计价值起码都不会少于两千万两白银,更夸张的是,这些木料的成本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啊!

    什么,你说东夏的俘虏也是成本。。。。。。。那些战兵若是不送回给东夏人的话,最后的结果多半就是被坑杀,被坑杀的两万多人算什么成本?反而还会令双方弄成死仇。

    因此总体算下来的话,虽然吴作城外的市场,码头,还有各种设施都被拆毁了,加上打仗这些日子损失的生意,还有战争当中的消耗,抚恤等等也很是亏了一笔钱。

    但是,仔细算一算账的话就知道,从东夏这里搜刮来的木料就能值两三千万两。

    还有缴获的盔甲,武器,都是东夏国君吩咐从武库里面挑选的精品。

    要知道,此时钢铁价格昂贵,一把三十锻的钢刀没有七八两银子是下不来的,最差的皮甲都是要六两银子一件,至于铁甲就更惊人了,最基础的镶皮甲,在心脏等重要部位镶嵌上铁片都要十五两银子,至于文山甲,锁子甲等等,只怕要数百两银子一件。这缴获清点下来至少也是数量惊人。

    东夏人当中也是有骑兵,还有近万头十分优秀的战马,虽然最后被淋了好几天,还被下了药整天拉稀,但最后缴获到手又医治过来的,起码也是五六千头。这可是精挑细选,训练有素的战马!

    在北方,往往是十头马儿里面挑选出来一匹高大剽悍的,然后精心喂养,还要调教一年半载,让它习惯金鼓和喊杀的声音,这才算是合格的。

    在南方,能够有一头高头大马骑乘着在街头招摇,差不多就和现在开着百万豪车招摇过市一样引人注目了。这五六千头战马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直接运到江南去,可以说刚刚下码头肯定就有诸多的管事来到,拍着胸口连价格都不问直接说有多少就要多少。。。。。。。。

    除此以外,还留下了六七千名有手艺的辅兵,在草原上,有手艺的健壮男子牧奴,至少也是要值七八头牛马,甚至还有价无市,这里折算下来的起码又是百万两银子。

    古往今来,战争都是在烧钱,这一战当然也不是例外,不过照这样计算下来的话,吴作城基本上还是赚了一笔,所以就十分低调的闷声大财了。

    而他们这样处理了以后,打完了以后东夏人虽然觉得惨败一场,很是丢了面子,不过吴作城并没有怎么样,既没有叫嚣,也没有打脸,还是很给面子的放人什么的,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风格。关键就在于是你东夏主动去打别人,不是人家吴作城挑衅什么的。

    因此东夏的那些官吏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川流不息的商队又继续在吴作城和东夏的边关当中运作了起来,甚至因为之前还是有些遮遮掩掩,现在干脆就公开了来,可以说比以前还更繁华了。

第四十五章 发展方向() 
阳光灿烂;林封谨带着一干人站在吴作城的高处四顾;一阵阵的青草芬芳传来;更可以见到大海上面白帆点点;十分美丽;在近海更是用篱笆圈出来了不少的滩涂;大量的牧奴都在那里忙碌着;喊着号子用拖网将大量的的绿色植物拽了起来。

    岸边什么水白菜;海带;海菠菜;海莴苣;海条;青苔菜等等都是堆积成山。这些海中菜蔬味道鲜美;产量也是极高;尤其是剁成末以后;混合虾皮为馅儿做成包子;极受欢迎。

    而渔业的开发也是进入到了回馈期;每天被陆续拽回吴作城当中的鱼虾等等海产品甚至都在三五十吨左右;相当有效的补充了吴作城的市场;盘活了经济。这些水产品对于外面前来交易的部族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美味;肯用额外的货物来换取的;所以随着东夏人的木材到达;进一步扩展水产市场几乎是必然的了。

    而此前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依照每一株间隔两米;种植了大量的沙枣;沙蓬草;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红碧桃;香椿;等等灌木也是初见成效;在吴作城的周围形成了大片大片的蓊郁景象;这些习惯于在盐碱地当中艰难成长的植物却是得到了大量的人畜农家肥灌溉;已经初具规模。

    当时在种植的时候;林封谨就考虑过战略的意义问题;所以种植的这些植物都是清一色的灌木树种;完全没有办法用来制作攻城的器具;所以并没有被糟蹋很多;而有这些灌木进行避风和对盐碱地的改良;林封谨已经让人开始在灌木的间隙当中套种特别引种过来的紫花苜蓿;一经种植;便极受欢迎。

    原来这紫花苜蓿首先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有着灌木的遮护。越冬不成问题;一旦种下以后;甚至可以达到七到十年都不用再种了;这是何等的省事?

    其次;嫩的苜蓿大概在七八寸高的时候;是上等蔬菜;味道非常好;目前在吴作城市场一直畅销;相当走红;甚至有人说经常吃都是心情舒畅。浑身轻松。医生说食之可以清理肠胃;散风热;平肝明目。并且其种子;将其在热水中焯过;凉拌即可;味道极佳。

    当然;最重要的是;苜蓿的适口性强;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牛羊马更不说了;其再生性很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普通的青草亩产顶多三千斤。但是紫花苜蓿可以达到四千到五千斤。

    目前的苜蓿种植只能限于灌木一带;加上此时三里部已经不怎么重视畜牧业了;所以已经可以勉强做到自给自足。绕是如此;已经有部族看中了苜蓿做成的青干草和铡刀切出来的草粉;去年就有人愿意拿牛羊来交换的;只是产量不够;不能让他们如愿。

    林封谨又看向了城市附近的沙滩上;这里被拆毁的码头和栈桥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被修筑了起来;并且看得出来;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所以这一次的码头附近建筑会被修建得更加整齐和严密;也更加具有规划性。

    非但如此;在吴作城本来的东夏军军营附近;新的大集市更是在以惊人的速度重生着;因为大集市的修筑就是以大毡包为主体;最麻烦的还是各种排水沟等等设施;而这些规划和简单设施已经被之前的东夏军做了个七八成;所以说做起来也是事半功倍;从林封谨的角度看过去;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大毡包简直就仿佛是雨后的蘑菇那样;迅速的摇曳着身体滋生出来。

    〃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啊。〃林封谨忍不住感慨到;又想到如此生机勃勃的景象都是自己一手缔造出来;更是以一城之力;克一国之军;心中忍不住也是生出了骄傲的情绪来。

    三里部的诸人也都是心潮澎湃;他们从一个几乎濒临危亡;整个部族几乎都在冻饿的边缘快要湮灭的境况下;同着林封谨一步步的走到了现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也就是在寥寥四五年间;回想起前尘往事;当真是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林封谨示意众人跟随自己下去;很随意的漫步到了海边;大家围坐在了青草地上;林封谨便道:

    〃这一次击退了东夏人;我也要先返回北齐去了。〃

    众人自是不舍;但林封谨之前也就是这样的;他们也是早就习惯了;林封谨便接着道:

    〃我走之后;依然是实行蹈光隐晦的策略;大家不要因为击败了东夏的这支军队就洋洋自得;是的;我们确实是以少击多;大败了他们六万人;但是;单单是东夏人;就有足足六十万带甲之士!〃

    〃更不要说是草原上面大家熟知的阿史那部和伯尔斤部;这两支部族的旗下都是有数十万控弦之士;是的;他们打不下吴作坚城;但是不要忘记了咱们是靠贸易活着的;将吴作城一围;商贸路线一困;我们就只能被慢慢的消磨而死。〃

    众人听林封谨分说;都是面色沉凝点头;林封谨接着道:

    〃当然;我也绝对不是要让大家一味退让;因为吴作城这风水宝地偏居一区;地方有限;能够养活;能够容纳下来的人也就是十万人。';!';超过了这个数目;必然会因为供养压力而出现内乱;除非是咱们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种植定居田地不可;所以;目前我们走的;依然只能是精兵路线。只要能在野战当中击溃敌人;那么自然就可以避免田地被糟蹋;市场被焚烧。〃

    〃当我们的勇士都能身穿铁甲;当我们的勇士用上了最好的兵刃和弓箭;当我们拥有最强大的具装甲骑五百骑的时候;就是我们名震草原之时!那时候;我们在草原上才是再无抗手之敌!〃

    一干将领听林封谨话;也都是听得心潮澎湃。无不敬服;接下来林封谨道:

    〃我们这一仗打下来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又多了两三年安全发展的机会;目前主要发展的方向有两个;一是多造船只;大船造不了的话;就造小渔船;可以有效的补充我们吴作城的短板;有敌人来袭的时候;把小渔船往海上一逃也是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