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择-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林封谨早就注意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崔家庄惨案事发之前,这郡中却是从未出现过整个村庄都要被灭绝的祸寨瘟!

    而三年来,随后的祸寨瘟一共出现了八起,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硐人的村寨遭殃!而这八起祸寨瘟当中,有整整四起是在去年的十月到今年的一月里面出现的。

    若是这背后有人操控,那么不消说,祸寨瘟的目标针对硐人,便是瞄准了当地官吏甚至是整个朝廷歧视硐人的死角。

    若是有汉人的村落连续发生烈性瘟疫,不要说八起,就是连续两起地方官都会立即重视起来,连郡守也必须优先处置。而硐人的死活,县令却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自家私下调查,绝对不会上报去影响自己的考绩,并且郡守也不会重视。

    这里就有一个十分诡异的问题了,幕后的黑手既然知道其中的厉害,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崔家庄…准确的说,是崔时节这个庄主一家下手呢?为什么崔家庄惨案之后,便只针对硐人?

    仔细一想,便可以推论出,崔时节一家处,一定有幕后黑手想要获得的某种东西,所以,他才会不顾会引起官府的注意力而悍然下手。而他得到了某种东西以后,便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就只对硐人村落下手了。

    崔家村惨案其实从头到尾,也大概只死了二十来人,剩余的村民都在恐惧当中星散了,要么投亲,要么是融入其余的村落里面去,林封谨已经暗中派人调查过,从他们身上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东西。

    所以他派遣付道士去特地寻找的人,便是崔家的大女儿。

    虽然崔家的大女儿早在两年前就出嫁了,但是,她毕竟是在崔家庄里面生活了十几年,本案的关键人物崔时节是她的父亲,还有那两个侍奉了傝神庙以后突然行为诡异,吃生肉的女人是她的妹妹。

    那么,她就是目前还活在世界上,对他们了解最深刻的人!因此,林封谨觉得从这个大女儿的身上,至少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崔家庄的大致情况,这很可能就会成为很关键的突破口!

    林封谨的猜测是对的,付道士虽然行事猥琐,会的都是一些偷鸡摸狗的下三滥手段,看起来极上不得台面,用在这方面却是无往而不利!

    他假扮了一个游方道士………或者也可以是本色演出,便跑到了崔家大女儿出嫁的村落去,拾起了算命老本行,挑起来了一面“铁口直断,超度冤孽”的旗帜便开始装神弄鬼。

    因为付道士有林封谨的财力,加上他自己还是会一点半吊子的茅山术,一来是价廉,二来装神弄鬼也是像模像样,所以很快的就取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

    这老油条本来就是有备而来,将崔家大女儿的事情调查得清清楚楚,然后一阵糊弄,便将她说得头晕目眩,说她死去的老头和两个妹子在阴间受苦。

    崔家大女儿立即就大哭了起来,然后求付道士超度冤孽,付道士便在她的家中摆设了个灵堂,趁其半夜跪拜睡意朦胧的时候,便点燃了一支特制的香。

    这种**香的本来用途十分龌蹉,却是这贱人是用来迷昏房屋的主人,然后做贼用的,顺带奸骗妇女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干过,此时却是只给这崔家大女儿吸了少许她处于一种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类似于酒醉了以后意识不清楚的状态。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猥琐付再施展了**术双管齐下,在崔家大女儿的眼中,便是城隍老爷一般的存在,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于是从她的口中,果然是探问出来了一些崔家不同寻常的地方!

    ***

    “崔家每年在祭祀的时候,祖宗牌位上面,竟然都还会额外放上一尊塑像?”林封谨皱起来了眉头,拿笔记录下来了这一点。“你。”

    猥琐付在其余的人面前十分油滑奸诈,但是在林封谨的面前,却是显得十分的老实,立即就道:

    “崔家每年都会过两次年节,一次是明着过,便是汉族人的大年三十,但另外一次,却是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背地里关起门来过,却是要吃坨坨肉,喝杆杆酒。”

    “什么!!”林封谨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一下子就吃惊的站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猥琐付提到的吃坨坨肉,喝杆杆酒正是当地硐族人过他们的新年的时候的习俗,就像是汉族新年的放爆竹,贴春联一般!

    他的脑海里面迅速旋转了起来,这就是说,崔家,至少崔时节一家人,很可能并非是汉族人啊,至少,他们虽然表面像是汉族人那样的生活着,其实骨子里面依然没有忘记自家的硐族人的身份!

    从周围人完全不知道崔时节一家人乃是硐族人身份上可以看出,崔时节这一房人加入汉族的时间,至少也是超过了三代人,接近百年,才会遗忘到这种程度,连官府都没有明文记载。

    此时要想改换民族却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不是说硐族人想要汉化,那么你就是汉族人了,而必须是由统治者来进行封赏恩赐!这一点,就连少数民族本身,也是觉得理所当然。

    比如历史上宋朝的时候,某个西夏的部族首领投靠宋朝,皇帝赵项大喜之下,便给这个部族首领赐姓何,表示你们从此就是汉姓人了,再努把力,那么就可以成为光荣的汉族人,不过这个部族首领却是仰慕包青天,所以请求改赐姓包,被皇帝准许了………想要和皇帝一样被赐姓赵,至少也得是西夏的皇族!

    ***

    给大家通知一下,因为每天一过凌晨更新的话,很多同学说不方便看,所以以后就统一定在了下午的六点更新。

    今天的第二章和三百六十票的加更就今天下午六点的时候放出来了。

    谢谢大家的。

第三十一章 彼其娘之。。。。() 
又比如清朝的时候,汉人想要成为旗人,则是必须“抬旗”,这个典故大概可以从铺天盖地的清宫戏里面得知,那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事情,当时被“抬旗”的人,也会将其视为极大的荣耀,便是从奴才变成了主子。。。。。。。

    所以,崔时节这一支硐族人成为汉人,必然也是经过了这么一个“恩赏”的过程,虽然时间的跨度可能达到了数百年,但是一定在府县志上也是有迹可寻的大事!!

    纵然这期间曾经历了大卫朝分析崩溃的乱世,文化典籍在兵火当中损失极大,可像是房康郡这种中原的边角地带,反而应该是被摧残蹂躏得较轻的地区。所以林封谨很有信心找到数百年前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尤其他此时还是在天常书院当中,这里的藏书之丰富,估计便是州郡当中也是远远不如的吧。

    ***

    于是接下来的好几天,林封谨虽然是身处闲言蜚语的漩涡当中,却是颇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频繁的在讲堂和图书馆里面往返,旁人说什么,只当放屁。

    这样一来,还真的让人觉得干瞪眼,拿他真是老鼠拉龟无处下口。因为要打击一个人,最好的就是针对他最在乎的东西,这些书生讲究的都是君子绝交不出恶语,顶多就把席子割一条缝隙都是很严重的事情了。

    书生就算是要在强烈的愤慨下想要来一句国骂,都是得文言文话的“彼其娘之”,这样对林封谨有什么杀伤力?

    再说林封谨吃饭也不去饭堂,自然有家人送来大鱼大肉,住自然回自己的大宅子消受锦缎厚被,更不会和人去挤大通铺。旁人想要阴他又有什么机会,难道是在学堂里面吗?

    此时便必须要感谢天常书院的山长申到了,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为书院收集书籍,在第七天的时候,林封谨终于从一册四十七年前的诗文集《揽霞园诗会》当中,找到了一条相关的线索。

    这个文集《揽霞园诗会》可以说是一群附庸风雅的老头子在相互唱和的作品,其中几乎全部都是平庸之作。看上去也不知多久没人看了,拿出来都是灰尘混合纸屑纷纷而落。

    林封谨好容易耐住了性子,终于在一首诗里面看到这样的句子: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崔将军!

    这个文集便是当地的一群老头子所办,这帮人当中,官职最大的也就是做到了一个县的吏目而已,在这首诗里面用了一个“崔将军”的典故。便是要在场的大部分人都看得懂,否则的话,岂不是对牛弹琴?

    那么,这崔将军对这些学问做得一塌糊涂的老头子来说,这就应该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就仿佛我们现在一说周天王,肯定第一印象就是周杰伦。不是周星驰/周传雄/周华健/周渝民等周某某……

    可是林封谨之前就查遍了史料,历朝历代能够十分著名,流传青史的崔将军,还真的是没有!只有李广李将军。狄青狄将军!

    那就只有一个推论可以成立,这位崔将军便应该是本地人,或者长期在本地呆过,所以只是在一个地方有名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就寥寥了。

    这就类似于四川的谐星刘德一,沈伐。李伯清之类的,在四川内的名气极大,只是放在了全国就是名声不显。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一共出现了状元几百名,但去成都市新都区一说状元公,便必然是当地的才子,明代杨升庵。

    “哼哼,崔将军。。。。。。。崔家庄!还有崔时节在每次祭祖的时候,都会将一个雕像放在祖宗牌位之上!”林封谨很轻易的就将这几条线索给串联了起来。

    他拿到了线索以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重新将这本已经破破烂烂的归还回了上,就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忽然怔了怔,又深深的回头望了望,若有所思。

    ***

    林封谨接下来便针对“崔将军”开始进行调查,很快的,此人的生平就渐渐的浮现。

    此人叫做崔抗,原名叫做纳玛林松,便是苍桂县本地的人,虽然是硐人的身份却是难得的秀才,也算得上是极有才华的了。

    当年一场大旱席卷了整个南方,加上又是蝗灾接踵而至,可以说是荼毒人间,加上还遇到了贪官污吏吞没救灾的粮食,便有一个叫做达波的少数民族首领揭竿而起,裹挟灾民迅速的席卷了开来,恰如燎原之火,瞬间就席卷了整个房康郡。

    大卫朝当时也是吏治**,派遣出来了数支军马也被打败。就在整个时候,本来是在外地应试的崔抗听说家乡遭受荼毒,很多寨子都被叛乱席卷屠戮,愤然投笔从戎,最终依靠他的名气召硐人,成功平息了这一场“南乱”。

    崔抗因此建功,被卫帝赐姓崔,乃是当时皇后的姓氏,也是十分荣耀。崔抗一生也是东征西讨,最后在四十七岁的时候因为生病而致仕,回归家乡苍桂县以后,在五十一岁的时候因为瘟疫而病逝,那瘟疫十分烈性,所以崔抗全家人都是全部都没能活下来,自然也是无后。

    令林封谨注意的是,往往这种地方上的名人都会被当地人长期怀念,凭吊。当然,怀念肯定是要有一个依据的,要么是他的故居,要么就是他的坟墓,尤其是以后者居多。

    诡异的是,林封谨查遍了资料,却都没能找到这位崔将军的坟墓在什么地方!这就有些诡异了,就算是因为烈性的瘟疫致死,那么火化后的骨灰应该有吧!退一万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