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关羽之谁与争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抬手为曹操斟上茶水。

    “哈哈哈哈,云长何须请辞,曹某略有薄产,汝若不弃,自当养你一世。”忧虑既消,曹操也是放松了不少,竟是同关羽开起玩笑来。

    “云长厚颜领下,主公日后可不能反悔。”关羽挑眉,语气却颇为正经。似是玩笑,却也极为认真。

    “吾得云长,侥天之幸也。”此时曹操看关羽已是不同,乃是真正把他当成自己人了,比之日后夏侯曹氏等同族之人也犹有过之。

    吕伯奢打酒归来,听得屋内朗笑,推门而入:“阿瞒有何好事,可与老夫分享?老夫带酒来了!”

    “吾得一良友,岂不可喜?”曹操称其为良友而非良将,其中意味,昭然可知,关羽闻言也是大喜。

    一时间,酒菜具齐,三人推杯换盏,好不畅快!

    。。。。。。。。。。。。。。。。。。。。。。。。。。。。。。。。。。。。。。。。。。。。。。。。。。。。。。。。。。。。。。。。。。。。。。。。。。。。。。。。。。。。。。。。。。。。。。。。。。。。。。。。。。。。。。。。。。。。。。。。。。。。。。。。。。。。。。。。。。。。。。。。。。。。。。。。。。。。。。。。。。。。。。。。。。。。。。。。。。。。。。。。。。。。。。。。。。。。。。。。。。。。。。。。。。。。。。。。。。。。。。。。。。。。。。。。。。。。。。。。。。。。

    次日,二人拜别吕伯奢。

    “天下将乱,叔父不若举家迁至陈留,也好安身,父亲若知晓叔父前去,必定扫榻相迎。”临走,曹操邀吕伯奢前往陈留。

    “这。。。。。。也罢,我与汝父也是许久未见了,过几日收拾便去往陈留。”吕伯奢略一思索便应了下来,“你二人切记一路小心。”

    二人一路急行,星夜赶回陈留。曹操见到了父亲曹嵩,备说前事,欲散家资,招募义兵。曹嵩将家中产业变卖,所得资金全数给了曹操。

    曹操拿了钱财,却没有立时行动,关羽有些疑惑:“主公何事烦忧?”

    “我欲起兵,苦师出无名尔。”

    关羽略一沉吟,笑道:“主公离开洛阳时,曾得天子诏书,召天下诸侯讨董,眼下莫不是忘了?”

    曹操听得此言,愣了一下:“我何曾见过……”话到一半忽的停住:“哈哈哈哈,多亏云长提醒,我差点忘了,着实该打。”

    言毕走到桌前,取出一纸绢帛,提笔挥毫,不过片刻。

    曹操将手中绢帛递至关羽面前:“云长,汝观这天子诏书可有不妥之处?”

    一番做态,看得关羽眼角直抽抽。

    “咳,妥与不妥并无大碍,端是要师出有名,至于这诏书如何,又有几人看得到?”

    “哈哈哈哈,还是云长知我!”

    关羽看着手中绢帛,忽的想起一事来,道:“袁本初欲召天下诸侯讨董,就差这一纸诏书,主公何不卖他个人情?”

    曹操闻言沉思,袁家四世三公,其召力远不是自己可比的,便是自己硬要出面也坐不得那盟主之位,如此一来,倒不如卖他个人情。想罢,不禁盯着关羽又多看了几眼,啧,这人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好在关羽一心研究诏书,不曾注意。

    只见他取出一只干净毛笔,蘸上朱砂,就着镇纸一阵图画。

    “咔。”画完直接拿着镇纸在绢帛上盖了个戳。

    曹操倒是被这声音惊了一跳:“云长这是做甚?”曹操倒不怕是他弄污诏书什么的,脏了的话,横竖重写一份就是了,也费不了多大事情。

    凑上前来,曹操方才看清,“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你你你……”曹操一把夺过绢帛,惊得说不出话来。

    “怎样,像不像?”关羽挑眉,古人承受能力还真是一般。

    半晌,曹操才终于平复下来:“像,少说也是像了九成的,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像便成了,吾幼时在一老头那儿见过,觉得好便记下了,如今倒是派上用场了。”

    曹操就是随口一问,也不去深究,派一妥善之人将诏书送与袁绍,便竖起义旗,招兵买马,一时间应者云集。

    其间又有孝廉卫弘尽出家财,置办一应衣甲帆旗,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更有李典和乐进来投,曹操皆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郡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行于外,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皆曹操同族兄弟。

    不过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娴熟,精通武艺。曹操见之大喜,各令其训练兵马,整装待发。

    如此种种,看得关羽暗自咋舌。不禁感叹,曹家和夏侯家基因真好啊!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搁曹操这都是一溜一溜的,不止有名将来投,还自带人马。这般论起来,那刘玄德根本就没得比嘛,果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一时之间,曹操麾下武将云集,平日练兵之余,众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相处很是和睦。

    此外,关羽的盔甲也都在中,曹操亲自监制,品质不凡。乃是一套狮王锁心铠,通体呈青金二色,防御力自是不必说,难得的是跟关羽的赤面长髯极为相称。的,、、,,、、

第六章 诸侯会盟() 
这日,关羽与曹操在厅中饮酒,只见门外进来一人,回禀道:“门外来一青年,直言要见主公,小人观其形貌不凡,不敢怠慢,特来回禀。”

    二人对视一眼,关羽道:“孟德御下有道,这仆人倒像是有些眼光的。”

    “有没有眼光暂且不提,只别是收了人好处就成。”曹操不以为意道。

    那仆人连道不敢。

    “是与不是,云长随我一观便知。”

    二人行至前院,见一青年立于门口,身长八尺,剑眉星目,阔面重颐,手持一杆银枪,通身气势不凡。曹操立时便迎了上去,关羽却是落在后面并不上前。

    那青年自然便是赵云,不过他只说要见曹操,只字不提自己,想来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关羽也不上前添乱,就这么远远望着。

    赵云见得关羽,心下松了一口气,也不急着与曹操搭话。

    双方打量一番,只听曹操问道:“阁下如何称呼?”

    “常山赵子龙。”赵云仍旧不动声色。

    看得曹操暗自点头,此人下盘极稳,必是常年习武之人;他不去军营反倒来此,想来是心气颇高;视其行为举止,进退有度,必是守礼之人;沉着冷静,不骄不躁,可见其性格沉稳;观其形貌并不似寻常武夫,若通兵法,必是难得的帅才!

    “来者是客,子龙请进。”曹操侧身,欲请赵云入内详谈。

    赵云不动,“我若入此门,汝当以何位待我!”

    见赵云如此,曹操不恼反喜:“以汝为一军将帅,何如?”

    曹操神情严肃,赵云也看得出他并非玩笑,却仍旧不动。

    “如何为将,如何为帅?!”

    “识大局、知大体、懂进退、精通兵法,方可为帅;不通则为将!”

    见曹操如此笃定,赵云眉毛一挑,又道:“曹公为何如此信我,不怕赵某是招摇撞骗之人?”

    曹操朗声大笑,枭雄之姿尽显:“某非信你,但自信耳!”

    赵云心下认可,倒头便拜:“主公在上,受赵云一拜。”

    曹操大喜,赶忙将赵云扶起:“哈哈哈哈,子龙这般轻信于我,不怕曹某是那等奸邪狡诈之徒?”言罢直视赵云,颇有考教之意,端看赵云如何回答。

    若是旁人,恐怕要歌功颂德一番,奈何赵云并非常人,也学着曹操先前说法,道:“某非自信,但信兄长耳!”

    曹操待要问他兄长是何人,关羽已然上前:“子龙大谬,此人酒色之徒耳!汝自误矣!”

    “兄长!”

    曹操知其玩笑,也不见怪,只惊讶关羽与赵云竟是熟识,倒是对赵云的能力更为信任。

    一时间,兄弟相见,将遇明主,皆大欢喜。

    晚间,曹府夜宴,一众武将皆至。席间,曹操令赵云主管军事,为一军主帅,权力尚在众人之上,也算是兑现先前承诺。

    赵云却推辞不受,直言夏侯等人皆是良将,才能自己之下,自己资历尚浅,日后再独自领兵不迟,如今却是不必。

    夏侯惇等人都是心高气傲之辈,见赵云年轻,都不甘居于其下。如今见赵云主动请辞,具都心生好感,又见曹操对其看重,料其不凡,也不因年龄之故小觑于他,一时间倒是相处融洽。

    曹操见赵云知进退,识大体,不骄不躁,更加看重,也不强求,着其与夏侯等人一同训练士兵,日后再做打算。

    关羽旁观赵云行事,进退有度不说,更兼三言两语间便博得了众将好感,面上虽然不显,心中却很是快慰。

    。。。。。。。。。。。。。。。。。。。。。。。。。。。。。。。。。。。。。。。。。。。。。。。。。。。。。。。。。。。。。。。。。。。。。。。。。。。。。。。。。。。。。。。。。。。。。。。。。。。。。。。。。。。。。。。。。。。。。。。。。。。。。。。。。。。。。。。。。。。。。。。。。。。。。。。。。。。。。。。。。。。。。。。。。。。。。。。。。。。。。。。。。。。。。。。。。。。。。。。。。。。。。。。。。。。。。。。。。。。。。。。。。。。。。。。。。。。。。。。。。。。。

    彼时,袁绍得曹操矫诏,大喜过望,聚集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

    曹操作檄文传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发出之后,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其中又有公孙瓒率兵前往洛阳,途径平原,遇刘备、张飞,故携之同往。

    再说曹操这边,一行两万余人,浩浩荡荡抵达会盟之地,各路诸侯也都陆续而至,各自安营扎寨,接连二百余里。

    晚宴时分,诸侯齐聚,商议进兵之策。河内太守王匡道:“今日会盟,当先立盟主,再议进兵之事。”

    “该当如此。”曹操原本就已做好打算,如今见有人提出,便出声附和。

    “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汉朝名相之后,当为盟主,诸位以为然否?”横竖已经决定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便主动提出,也算是卖袁绍一个人情。

    袁绍故作推辞,众人皆曰非其不可,方才应允,欣喜之情毫不掩饰,端看他笑得见牙不见眼就知道了。

    次日,登台祭祀,歃血为盟。

    仪式完毕后,袁绍升帐议事,径自坐了主位,两边众人依爵位年齿分列坐定。

    “绍虽不才,添为盟主,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反。”又任命袁术监督粮草。长沙太守孙坚自请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