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药鼎仙途全集-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知秋便大声说道:“如今太子大婚,不知道陛下可记得在冰华宫里还有另外一个皇子!”
这话一说,外国的使节们纷纷窃窃私语起来,这些使节都是各国重臣,耳目众多,多多少少也听过楚国里的一些宫廷之事,魏安脸上露出几分玩味的笑意,没想到在大婚之日还能遇到有趣的事情,也不枉来这楚国一趟。
朝臣们一个个直摇头,尤其是崔易远一脉的,更是冷笑不已,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太多次,只是每次都是以同一个结果终结罢了。
方鸿天冷着脸道:“薛卿家,那是我的儿子,我当然记得。”
薛知秋义正严词的道:“那陛下可记得祖训,今年大皇子殿下刚满16岁,已到该得到封地之时,还请陛下遵从祖训。”
方鸿天淡淡说道:“薛卿家真是辛苦,不仅要为了国家还要为我皇家着想,不过此事我自有分寸,薛卿家就不要多过问了,还是退下去吧。”
见到方鸿天打起太极,薛知秋却不肯退步:“陛下,当年苏贵妃牵涉进谋反一事本来就有众多疑点,如今十六年过去,大皇子殿下也在冷宫中生活了十六年之久,如今按照祖训也到了封王之龄,还请陛下三思!”
他这一跪下来,八九个门生、大学士等包括姚景在内便纷纷走了出来,同时跪了下来,十几个人大声叫道:“请陛下三思!”
方鸿天脸色一冷,沉声道:“好啊,连姚卿家居然也来了,看来你们今天是非得逼我给个答案?”
薛知秋不惧不畏的道:“臣不敢,臣等文臣,无权无势,只有一身肝胆正气!”
见到几人一副死谏的样子,担心的人也不由捏了一把汗,方陵只觉得眼角湿润,天底下为了自己而抛弃生命的人何等之少,但是这些素不相识的臣子却愿意为自己这样做,这是何等的忠义?
他拳头握得紧紧的,更知道今天的事情绝不能以失败告终。
方鸿天冷哼了一声,豁然站了起来,扬声道:“好,好个肝胆正气,那本皇就告诉你,自本皇登基以来,你们这些老臣倚老卖老,我若不是遵从父皇遗训,早就废了你们。今天你既然要本皇一个答案,就别怪本皇将你们全部……”
刚说到这里的时候,却听一个雄浑的声音说道:“陛下,请听臣一言。”
众人扭头一看,见到说话的居然是信义侯。所有的人都窃窃私语起来,谁都知道周乾向来不问朝政,而且一身仁孝传遍天下,可谓是天下第一的孝臣,见到他此时出来说话,都觉得有些奇怪。
方鸿天的脸倒是缓和一些,重新坐回到龙椅上,说道:“周卿你来得正好,你来给本皇评评礼。”
周乾大步的走过来,一下子跪在了薛知秋的身边,大声说道:“臣肯请陛下遵从祖训,赐大皇子殿下封地!”
此话一说,满殿皆惊,宋皇后的脸也微微变了变色,崔易选等人更是如此,谁都没有料到信义侯居然站出来帮薛知秋说话,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怪事,这不就等于站到皇上的对立面了吗?
方鸿天也着实的愣了一愣,朝着周乾质疑道:“周卿,你怎么也跟他们一样犯糊涂?”
周乾一脸正色地说道:“陛下,罪不及子嗣,纵然苏贵妃有谋反之嫌,但是按照祖训,大皇子殿下已经到了封地之年,于情于理都势在必行,如果陛下掩而不答,岂不是有失威严?此事传遍天下,又何言仁德之君?还请陛下三思!”
众人听得暗抽了口气,恐怕在这朝中也只有周乾敢这样直接质问皇上,而他如此直言,更让人觉得事情有些古怪。
方鸿天被说得一怔,微微皱了皱眉头,看着周围外国使节们窃窃私语,轻叹道:“周卿家,这件事情我自有考虑,你就不要在这里参合了吧。”
周乾却更大声地说道:“臣自和陛下相逢,一直深受皇恩浩荡,也深感陛下仁义恩德,然而,臣既然为大皇子殿下说话,便早有决意。”
说吧,他将头上顶冠慢慢接下,放于臂弯之中,毅然而决然的道:“如果陛下避而不答,那臣也没脸在承受皇恩了!”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周乾的大名大地皆知,如果方鸿天真因为这事情而让周乾归田的话,那传出去恐怕真是有失国体,大失民心。
“陛下,你可要三思!”宋皇后大感不好,连忙说道。
方鸿天眉头一挑道:“周卿乃是本皇的救命恩人,莫非你要让我看着他卸甲归田?”
宋皇后眼珠一转,说道:“臣妾不是这个意思,臣妾所担心的是大皇子深居冷宫,无读诗书,文不文,武不武,若是赐其封地,虽合祖训,但若治理不善,岂不有损皇家威严?”
方鸿天微微颔首道:“你考虑得不无道理。”
宋皇后便说道:“依臣妾之见,便把大皇子叫上来,一来也遂了诸位卿家的心愿,二来彰显陛下贤德,三来考其文其武,若是他过关,便可赐其封地,若是不行,那么也好服众了。”
宋皇后一席话说来,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全场都听得到,众人纷纷点头,就连方鸿天也盛赞了几句,觉得她不愧为皇后,考虑得面面俱到。
方陵却是暗哼一声,好一个毒妇,她是估计到自己没什么能耐,所以要来个考文考武,让自己出个大臭,更是扫了薛知秋等人的威信。
只是她又怎么知道,自己文有母亲教,武有董沧海传授,可不是想欺负就欺负得了的。
周乾和薛知秋望了一眼,也没料到宋皇后居然提出这样的建议,不由隐隐担心起来,只是宋皇后这话说得是冠冕堂皇,完全无从反驳。
便听方鸿天朝着身边的小太监说道:“去冰华宫宣旨,传大皇子晋见!”
此话一说,众人便都起了好奇心来,这大皇子深在冷宫,这么多年来没有哪个大臣见到过,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样子。
就在这时,只听有人喊道:“不必了,儿臣已经到了。”
众人全部转过头来,只见在群臣之中,站着一个16、17岁的少年,少年虽然穿着随从的服装,但是长相英俊,眉宇间意气飞扬,一双乌黑的眼睛宛如海水般深邃不可琢磨,就这么随意的站着,却散发出非凡贵气,论气质居然不在太子之下。
唐子浩待到看清,心头陡地一震,使劲揉了揉眼睛,他能够当上城门参将,这些年所经历的风雨也算不少,但是此时此刻却愣得有点回不过神来。
那个自称药材商人的手下,那个妙手回春为女儿治好脚的少年,居然就是深藏于冷宫之中的大皇子殿下!
这个转换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让他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
方陵迈开大步走出,面对众人惊叹的目光,表情淡定如水,信义侯等人此时也已经站起来走到一边,方陵路过时,朝着他们微微颔首一下,虽未说话,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周乾等人则是满脸忧色,虽然方陵已受接见,但是要考文考武却使得情形危机重重,唯有在殿一侧担任守卫的董沧海神色平静,嘴角更浮起一丝笑意,他可是看着方陵长大的,十几年来,对他知根知底,而如今他的成长更是出乎自己的预料,现在居然还获得信义侯的支持,其中的缘由虽然不知道,但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皇后如今要考文武,恐怕只会自取其辱。
方陵来到殿前,恭敬的一拜,行着大礼道:“儿臣见过父皇,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
方策眉头使劲的皱了一下,似乎觉得在那里见到过他,却又实在想不起来。旁边的小太监小栋子也眯起眼来,然后豁然想起那日的情况来,然后小声在方策耳边说了几句。
方策这才想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丝不屑一顾的表情来。
见到方陵一改当日见过的那诚惶诚恐的表现,一副胆识过人的样子,宋皇后忍不住轻哼了一声,她本是想让众人见见他畏畏缩缩的样子,哪里知道他这气势还真不错,而且这家伙早就在这里,看来是早就和薛知秋他们勾结好了的。
宋皇后目光闪过一丝狠意,不过却并没有担心,因为她很深信方陵这出现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方鸿天看着这儿子,一时也有些吃惊,方陵身体强壮,颇有英武之气,相貌上还有一些苏贵妃的影子,一时间不由想起许多往事来。
第三十九章对答如流
直到宋皇后轻轻提醒了一下,方鸿天才回过神来,朝着身边的太监吩咐道:“去把我昨晚没有批完的奏折拿上来。”
那太监躬身而退,没过多久,便和几个太监一起捧上来了一大叠奏折。
方鸿天随手拿起一个奏折看着,宋皇后在一边瞄了瞄,低声说道:“殿下,这个很不错。”
方鸿天便点点头,说道:“若要将你赐为封地之王,就必须要懂得治理封地,你就来回答我一个问题,潮州和衡州知道吧?”
方陵利索地回道:“潮衡二州位于我国南部,两州相邻,地处平原地带,多河流而少山脉,最大的河流名为乌江,江道衍生出众多港口,自古土地肥沃丰茂,乃是粮食、棉花、水产及各种土特产的交易集散地。同时,二州自古多出人才,文风甚浓,我国建国以来,每代都有不少文臣学士出自潮衡之地,在那里也有诸多名胜古迹……”
方陵一席话侃侃而谈,臣子们听得都暗自点头,没想到没出过冷宫的大皇子居然对国土各州都如此了解。
薛知秋等人听得也是眼前一亮,那忧虑也不由得少了些,而宋皇后的脸色则是更加阴冷起来。
方鸿天没料到方陵颇有些见识,便继续说道:“潮州和衡州两地知州同时上书,说最近河道上出没大量的河贼,这些人熟悉水性,熟知地形,每每窃取民船货物,但是却不好抓获,如果这是你的属地,你该如何解决这个办法?”
薛知秋等人听得暗惊,这问题问得看似普通,实则极考验能力,因为潮衡两州多河贼可是历年都有耳闻,每每剿灭不尽,而且还有不少河贼占湖而居,设为水寨,两州虽有兵力,但是无奈河贼通晓退路,而且水性极佳,要想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绝非易事。
外国使节们听在耳里,也看出楚皇所说的考验绝不是做做过场,而是真的在考问题。
方策听得眉头皱得老高,显然也知道这个问题十分困难,臣子们也在窃窃私语,猜测着大皇子的回答。
苏贵妃出身大家,早年便有才女之称,不仅熟读诗书,而且对各地风土人情均有涉猎,方陵自小在其教导下长大,而董沧海作为御前副统领,常在上朝时守于殿外,每次回来都会将朝上所听的事情告诉给他,于是,方陵对这些年来朝廷发生的大小事情反而是了如指掌,对各地情况也有所熟知。
听到方鸿天的出题,他只是稍稍思虑了一下,便朗声回道:“潮衡两州自古以来便有河贼之事,灭之不尽,斩之又生,但是只要稍加注意,便会发现每每河贼大盛之时皆是逢年干旱时节。”
这话一说,朝臣不由小声议论起来,甚至有人开始回忆起每隔数年河贼大闹的事情是否和干旱有关,这一想之下,一个个便啧啧惊奇,发现果然和方陵所说的一样。
只听方陵继续说道:“追究其原因,皆在赋税二字。两州多渔民,每年所交纳的赋税名目众多,最终所得少之又少,每每旱情严重,鱼米收获减少,但是赋税却不减,于是众人被迫落草为寇,只为谋生而已。”
听到方陵一言道出缘由,朝臣只觉得这分析倒是合情合理。
却听方策突然说道:“那你的意思,岂不是官逼民凡?错居然是错在父皇身上了?是说父皇不够体贴民情吗?”
见到太子突然说话,而且言语间直接引向了楚皇,朝臣们全都噤若寒蝉,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