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赘婿-第9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巨大的灾祸已经开始酝酿,王狮童的饿鬼将要肆虐中原,原以为这就是最大的麻烦,然而某些端倪已经敲响了这天下的警钟。仅仅是即将出现的大乱的前奏,在深深的水底,相隔千里的两个对手,已经不约而同地开始出招。

    这天夜里,铁天鹰紧急地出城,开始北上,三天之后,他抵达了看来仍旧平静的汴梁。曾经的六扇门总捕在暗地里开始寻找黑旗军的活动痕迹,一如当年的汴梁城,他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

    又三天后,一场震惊天下的大乱在汴梁城中爆发了。

    谁也不曾料到的是,当年在西北败退后,于西南默默雌伏三年的黑旗军,就在宁毅回归后不久,陡然开始了动作。它在已然天下无敌的金国脸上,狠狠地甩上了一记耳光。

    然后把锅扣在了武朝的头上……

第七六五章 双锋(下)() 


    武朝,建朔九年的五月初,夏日正开始变得炎热,兵部的加急传讯,奔行在江南大地的每一条要道间。

    首都临安,商旅来往,船只通行,依旧络绎不绝。书生的往来,侠士的聚集,都在为武朝这一片繁华的景象研磨润色。

    十年的时光,放置于一个人的一生,是现实而又漫长的一段距离。它足以让一个少年长大成人,让一个年轻人转变而成熟,让成熟的中年人步入老年,让老人们放下了念想,走向生命的尽头。

    欢乐会在这时光的记忆里沉淀得更为美好,恐惧也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虚幻。这十年的时间,南武从新生到繁荣的转变摆在了每一个人的面前,这繁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足以证明新皇朝的励精图治与欣欣向荣。

    由于曾经的过往与现实的压力,书生们得以表达他们的激愤,写出更加令人慷慨激昂的文字。侠士们加倍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行所想,不再是绿林间的简单厮斗与上不得台面的黑吃黑。即便是青楼楚馆中的姑娘们,也更加容易地在这相对平静的“乱世”中找到令人心动乃至心醉的男子。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了。

    朝堂依旧繁忙,官员们在新的政治版图上至少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抱负。最近这段时间,则更加繁忙了起来。

    那条关于宗辅宗弼“可能”南下的不寻常的消息,在武朝的朝廷里,已经掀起了一股风暴。这风暴带来的讯息由上往下仍旧处于封锁状态,但消息灵通者,已经隐约能够察觉到一丝端倪了。许多大门大户的动作,总能够由内向外的激起一些涟漪。这涟漪未必是负面的,在发酵数日之后,在临安消息灵通的上层社交圈里,可能要打仗的讯息已经有了一个雏形。

    闻者无不慷慨激昂。

    随着漫长时光的过去,因着繁华景象的温养,对于十余年前景翰朝的景状,乃至于最近搜山检海的认知,在人们心中早已变作另一番样子。南武的励精图治给了人们很大的信心,一方面相信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另一方面,即便是临安的公子哥们,也大都相信,即使金人再度打来,痛定思痛的武朝也已经有了还手的力量——这也是最近几年里武朝对外宣传的成果。

    既然能够还手,需要考虑的便是在这场战争里权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机会了,权力上的机会,经济上的机会。而即便有人心忧武朝再次受挫,也大都议论着自身如何出一份力气,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这样的变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并不易评价。但在武朝朝堂上层,对于这一消息的到来,自然不能如此任性地应对,在大量的讨论和分析后,对于整个事态的处置,反倒更显艰难起来。

    作为枢密使的秦桧,此时便处于这一片风暴的核心之中。

    自武朝变为南武,女真的搜山检海后,秦桧于武朝官场上几经波折,如今也已经是站在权力顶端的几名大员之一。相对于此时的左相吕颐浩、右相张浚,秦桧于朝堂之上更多的属于理智派的首领——他在景翰朝时便任事御史台,以刚直不阿,又能稳定大局著称,建朔朝稳定后,秦桧又先后做了几项以雷霆手段稳定南北居民矛盾的事迹,得罪了不少人,然而确确实实是在为整个大局着想。

    此时的理智派,通常便是主和派,自女真搜山检海后,秦桧深知己方与金人的武力差距,对于双方的矛盾极为克制,这两年甚至说出过“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这样的大方针、大策略。他的这些提案中没有人情,却极为现实,由于太子君武是热血主战派,因此秦桧一直未得相位,但也因此,地位变得超然起来。

    此时的皇帝周雍固然宠爱儿子,但另一方面,在理智层面则下意识地倚重秦桧,多半认为如果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秦桧这样的人还能收拾个烂摊子。金人可能南下的讯息传来,武朝的高层会议,少不了秦桧这样的大员,不过这一次不待他泼冷水,整个朝堂内部的气氛,却是一致的凝重的。

    这几年来,武朝操练新兵,打造军械,如果是对抗刘豫还是有几分信心的,然而对抗女真,朝堂上下的人脑子过得去的,大都希望这是传来的假消息——过去的每一年,其实都有过这样的风声。不过,眼下的这一年,情况毕竟不一样。

    吴乞买的病倒,宗辅宗弼想要拿下江南,以对宗翰做出威慑,对武的女真人而言,这确实是极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在假设消息为真的前提下,众人对于接下来的应对,便大都显得畏缩,一方面,议和与挑拨双管齐下的方针得到了众人的推崇,另一方面,对于战争的选择,则或多或少的显得畏缩和混乱。

    情况也并不复杂,自从武朝在数年前与女真的对抗里输掉整个中原,建朔朝平定下来后,武朝的军队地位便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提高并非是文臣们愿意的,而是在动态的博弈中出现的事实,一方面各地的混乱状况给了带兵之人更多的权力,另一方面,无论民间还是官场,对于军人的呼声已经渐渐高涨,这期间甚至还有君武这个太子,私下里一直为军队摇旗呐喊,令得朝廷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文武之间的对抗,为的也不仅仅是私利,在岳飞、韩世忠等被太子亲睐的大员的地盘,军队的权势通天,募兵、收税甚至于部分官员的罢免由其一言而决。将军们用这种过分的手法保证了战斗力,但文官们的权力再难通行,一项国法要推行下去,手底下却有完全不听话甚至对着干的军队力量。在以前的武朝,这样的情况不可想象,在如今的武朝,也未见得就是什么好事。

    官场上没有什么恰到好处,矫枉必须过正往往才是真相。就如同对抗黑旗军的大局,朝堂上下的文臣都在试图封锁位于西南的华夏军力量,然而武朝的一支支军队却在偷偷地购买华夏军的火器——这两年来,由于龙其非、李显农这类书生在西南的活动,对于华夏军走出泥沼的这些商贸活动,每每也有人报上朝廷,却总是不了了之。这些事情,也总是令人气闷。

    想要打败敌人,就必须让军队有自主权,不可令文臣指手画脚。让军队自主,对方又往往过了界。这中间的博弈想要达到平衡,是漫长的过程,但总的来说,如何能够准确地节制军队又不使其战力受损,是目前武朝朝廷的一个大课堂。一旦大战开启,众多大臣们在这几年所做的牵制和努力,就都成了泡影了。

    朝堂混乱而压抑地讨论和争吵了数日,一开始抱着此消息可能有误的想法,试图将此等消息封锁,在长公主府与张浚等人不断施加的压力下,方才派出了使者,使各地军队首领、指挥等做好准备,并派人进京商议时局、对策。这些信使才到半路,一则惊悚的消息,便由北往南地蔓延过来了,惊起的风浪犹如一连串的巨爆,轰隆隆的延伸千里,扑到了眼前!

    ……

    时间推回数日之前,曾经的武朝都城,此时已是大齐首都的汴梁,天气昏暗而压抑。

    那场大乱是突如其来的。

    变乱发生时,刘豫正在御书房中见几名大臣,兵器的交击声响起来时,他的心就已经开始往下沉了。

    在这几年的噩梦里,他或许是看见过某些类似的情景的。刘豫僵坐在书桌后微微颤抖,当禁军统领薛广城提着刀大跨步地走进来时,外头的院子里,已经是一片杀戮。

    “你、你你……”

    “陛下,有人与您约好了的。”御书房的大门轰的被关上,那身影咧开嘴,举步而来,“我来接你了。”

    一如三年以前,在那个夜里他看见的黑影,薛广城身材高大,刘豫拔出了长剑,对方已经走了过来,挥起大手,呼啸拍来。

    自从刘豫在皇宫中被黑旗奸细威胁后,他所在之处,均有五百到一千女真精锐的驻守,与汉军轮流换防,但在此时,整个皇城都已陷入了厮杀。

    已经在汴梁呆了数日的铁天鹰体验到了这次大的混乱,早已不复当年繁华的汴梁城中升起了狼烟,各方的消息混乱无比,有人说是禁军的一部参与了叛乱,有人说已有不少大臣试图反正,脱离女真人的阴影。

    处于女真人的管辖下数年,虽然经历了恐怖的镇压,但中原大地,胸怀傲气之人仍旧不少。这场巨大的混乱引起了连锁反应,有人打开城门,煽动汴梁城中居民逃出此地,逃去南武,也有人参与到了这场厮杀中去。镇守汴梁的女真大将阿里刮不久之后便拔营入城,此时已有数名大齐朝臣携家带口,出城远逃。

    皇帝刘豫亦被劫出城外。

    阿里刮的精兵随即跟上。

    追与逃,混乱与杀戮。许许多多的人还没弄清楚发生的事情,到底是有人叛乱造反,还是南方那支人称黑旗的军队终于对刘豫动了手。铁天鹰在随后却察觉了出来,黑旗于大齐朝堂数年的经营,一夕之间发动了。

    这整个事变的过程猛烈而迅速,甚至让人分不清楚谁是被蒙蔽的,谁是被煽动的,谁是被欺骗的,大量虚假的讯息也遮蔽了女真人第一时间的反应,黑旗精锐抓住刘豫出城南逃。阿里刮勃然大怒,率领精锐一路死咬,整个追杀的过程,甚至持续了数日,蔓延由汴梁往西南的千里之地。

    四日之后,阿里刮的追捕军队回来,他们围捕杀死了大约十二名的黑旗成员,这十二人死得惨烈,据说已全部被分尸——由于阿里刮没有带回活口,估计这些人全是死后才被抓住的——刘豫已经消失了。

    整个汴梁乱成一片,铁天鹰已经悄然离开这片危险的区域,忆及黑旗整个行动,也不免心潮澎湃。不过,随着两日后关于刘豫的下一个消息传来,他的整颗心都冷了下去……

    ……

    临安,第一则消息传到时方是前一天的凌晨,朝会上,大伙儿便都知道这则消息了。

    汴梁大乱,伪齐皇帝刘豫在皇宫中被人抓走,女真大将阿里刮遣大军追捕,此时未找到刘豫。

    这定然是黑旗的手笔了。

    几年前小苍河之战结束,刘豫大肆庆祝,结果某个晚上被黑旗军的人摸进皇宫,将他殴打了一顿。刘豫从此杯弓蛇影,被吓成了神经病,这件事情据说是真的,被众多势力传为笑柄,但也因此落实了黑旗往中原各势力中渗入奸细的传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