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填房重生攻略-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村里适龄上学的娃名单,往后啊,等还在吃奶的长大了,可能还会增加不少。”

    方霏接过册子,大致扫了一眼,与方耿计算出来的那份名单并无多大的出入,便将册子收起来,正色道:“福叔,办学所需的东西,我已经托镇上的耿叔置办好了,他自己贴了一半进去,现在正在来的路上。”

    村长方长福惊诧不已,喜道:“这么快?”颇有些不敢相信。

    “昨日我与他一说,他便在筹备了。”方霏肯定地点点头,“福叔,咱们动身去祠堂吧,那边估计也快到了。”

    福叔激动得连连点头,忙应道:“走走走,咱这就去!”

    方霏微微颔首,跟在后头,一行往祠堂方向去了。

    道路两旁,稻田里金灿灿的的一片,正是到了收获的季节,田间,已经有人在割稻子了,近来天道不错,最迟三天,今年的第一批新米便会出来,方霏的安排自然要快,必须赶在新米出来之前。

    到了祠堂,方耿的车队已经早一步到了,村中的男人们赶了过来,正帮忙卸桌椅板凳,帮先生提行李,一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后到的两顶软轿停在祠堂外头,轿中走下两名胡子花白的老者来。

    方长福定睛一看,吓一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那两名老者可大有来头,一人是镇上有名的孝子,才华出众,因老母染病常年卧床,执意留在病榻前伺候老母,而放弃了考取功名的林先生。

    另一名则更有来头,曾任抚台大人,为官清廉,口碑绝佳,告老还乡后两袖清风,隐于闹市。

    两名先生各自拱手问好,被人恭敬地请进了祠堂中,又带他们去看了各自的住处。

    “阿霏啊!”方长福激动得老泪纵横,紧紧握住方霏的手,感激道:“这两位先生德高望重,镇上的学堂也请不到,你竟能把他们请来,这让我们如何担待得起啊,就算下辈子,走牛做马,我们也报答不了这份恩情啊!”

    “福叔,你别这么说,两位先生肯来,也是想为乡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方霏不以为意地笑笑,她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是用了赵家老祖宗的帖子,才请动了这两位闲云野鹤般的先生出山。

    “对了,上学的娃们通知得怎么样了?”走进祠堂,周围的人全在忙碌着,搬进搬出,好不热闹,个个见了方霏都点头问好。

    方长福嘬了口旱烟,咧嘴笑道:“娃儿们听说可以上学堂,都高兴坏了,不少人家连,只等先生一到,就能开学。”说道此处,方长福一哽,遂将方霏拉倒一僻静处,从袖袋里掏了个小布包出来,道:“阿霏啊,我们没料到你能请来这两位大先生,凑的月钱不多,你先拿着,我再去找大伙儿想想办法……”

    方霏将袋子推回去,温言道:“不用了,耿叔已经替大家垫付了一整年的银子。”

    “这……这怎么可以……”方长福大惊失色,又是惊喜,又是愧疚。

    方霏咂咂嘴,想了想,还是决定在此刻说些不煞风景的话:“福叔,耿叔是个生意人,大伙儿也都是知道的,此番出手,也并不是白白相助,也是有条件的。”

    方长福脸色一沉,小心地望着方霏,方家村世代务农,居然还能让人有所图?

    方霏垂下眼睑,低声道:“耿叔是做什么营生,大伙儿都知道,此番资助村里办学堂,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往后,村子里的五谷杂粮不许卖给别家!”

    方长福眯了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方霏见状,郑重地补充道:“当然了,都是一个村的,耿叔也不会亏待了大家,实价多少,他就出多少。”

    这一阵子河对岸钱家过来高价收陈谷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方家村的人以前受过方耿不少好处,此番确实有愧,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

    “老耿这些年来也给了大家不少好处,做生意又讲信用,这次的事,是我们村里有错在先……”方才福考虑一番,才郑重地说道:“老耿既然能不计前嫌,那这次的事儿,我就给村儿里做主了,往后谁敢将米卖给钱家,那就不是我方家村的人!”

    “还是跟大伙儿商量一下吧。”方霏建议道,并不赞成独裁。

    方长福点点头,朝门外看了一眼,见大家正忙活着,基本上家里有娃上学的人家都来人了,便道:“趁着大家伙都在,我等下就出去,跟他们言明此事吧。”

    (出去玩才回来,更新晚了,抱歉,另外,祝大家五一快乐!)(未完待续)

067() 
田氏一直呆在赵家不肯走,宋大奶奶便出去躲了一整天,直到黄昏时分,才‘碰巧’的在赵家角门外的巷子口遇上了外出归来的方霏。

    “给太夫人请安。”宋大奶奶缓步上前,规规矩矩地给自己的婆母请安。

    方霏微微颔首,抬头望了望繁星点点的天幕,不咸不淡地问道:“都这个时辰了,大奶奶怎么还在外面?”

    宋大奶奶嘴角抽了抽,暗忖我为什么这个时辰还在外面,你心底没数?

    “回太夫人的话,大奶奶听说镇上来了位云游四海的名医,想请回来替方二姑娘治伤,便亲自出府一趟。”宋大奶奶身边的婆子忙上前回话。

    “哦?那名医可有请到?”方霏往几人身后扫了一眼,似是在找寻‘名医’的身影。

    “去得晚了些,名医已经先一步乘船离开了。”宋大奶奶温言道,顿了顿,又道:“夜色渐浓,咱们还是快些归家吧,太夫人请。”说完,便侧身让至一旁,让长辈先行一步。

    入府后,宋大奶奶并未回桐华院,而是寸步不离的跟着方霏,方霏也没打算回绿玉轩,婆媳二人直接去了老祖宗那边。

    吴妈妈出来迎接二人,便走边道:“老祖宗今儿个精神头不好,一整天都躺着,这不,才刚起来准备用晚膳。”

    说话间的功夫,两人已经到了正堂,各自上前行礼请安后,分别落座于老祖宗两侧。

    吴妈妈拿了两幅碗筷过来,递到二人面前。

    老祖宗咳了一声,道:“都刚到家?凑合着吃点吧。”

    老祖宗吃素已经有几十年的光景,一日三餐全是素菜。宋大奶奶心不在焉地拿起碗筷,凑合着吃,一时无话。

    “老大媳妇,你这跑出去大半天的,做什么去了?”老祖宗端着碗,漫不经心地问道。

    以前一家人俱在时,老祖宗总是称呼赵太爷的原配为‘儿媳妇’。称宋大奶奶为‘老大媳妇’。对二夫人可就没那好脸色了,连称呼都省了,直接用‘你’。或者喊二夫人的全名。

    宋大奶奶哽了一下,放下筷子将先前回答方霏的话重复了一遍。

    老祖宗睃了她一眼,点点头,道:“是该请个名医回来看看。下午绿玉轩的人过来回了话,说是那丫头头上肿了好大个包。额头上的皮也磕破了好大一块。”

    闻言,宋大奶奶一惊,手中的碗筷险些掉了下去。

    上午她是亲自见过的方媛伤口的,明明只是擦破了点皮。怎么会变得这么严重?

    “方霏啊,这件事你怎么看?”老祖宗说完,转头望向右手边的方霏。

    方霏不紧不慢地吃着饭。闻言重重地叹了一声,摇头道:“老祖宗。我二娘的脾气想必您也知道,我们做晚辈的,实在不好去说她的不是。大门上的事情我也打听了,确实是她们无理在先,您打算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必顾忌着我。”

    宋大奶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只要方霏不插手,不怕丢了娘家面子,田氏想把方媛嫁给赵家的儿子就是做梦!

    “你一向是个明理的。”老祖宗定定地望着方霏,抬手拍了拍她肩膀,转头又问宋大奶奶:“老大媳妇,人家是冲着你来的,要你们大房的人负责,你打算怎么办?”

    宋大奶奶放下碗筷,拿帕子擦了擦嘴,胸有成竹地道:“他不是想要大房负责么,那我们负责就是,去把大门上打伤方二姑娘的小子找出来,配给他就是了!”

    老祖宗闻言,当即阖上眼,摇头轻叹,“老大媳妇啊,这件事,你就别差手了!”

    方霏说不插手此事,那是人家主动让步,不想给大房难堪,不让宋大奶奶为难。真要是把方媛配给了赵家看门的小子,丢脸的就不止是方霏,而是整个赵家,且同在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让一家人如何相处?

    宋大奶奶自知失言,却又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能比这办法更好,垂着头,不说话了。

    “行了,安也请了,你也忙了半天,回去歇着吧。”老祖宗睁开点眼逢来,斜睨着宋大奶奶,吩咐道。

    “是。”宋大奶奶起身行礼,眼角余光扫了一旁的方霏一眼,领着丫鬟婆子走了。

    “老大媳妇脑子里缺根筋,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涨涨!”老祖宗眯着眼,盯着宋大奶奶远去的背影喃喃道。

    宜宁堂的丫鬟们听了,一个个掩着口儿笑;吴妈妈一记眼风扫过去,一个个低着头,不敢笑了。

    “你怎么看?”老祖宗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菱角到方霏碗里,“二房的老三娘家送过来的,味道还不错,你尝尝看。”

    二房的老三也就是三姨娘何氏,前不久,何氏的妹子被大姑奶奶的夫婿收了房,抬了姨娘,听说已经有了身孕,张家上下欢喜得不得了。

    方霏虽不知道老祖宗为何会提这一茬,但老祖宗总有她的道理,便直白道:“方芳年幼,一个人在家怕是不妥,明日让二娘回家里去,大妮就留在赵家,伤治好了再送回去。”

    方媛年轻,没见过什么世面,远不如田氏肚子里的阴招多,有田氏陪在她身边,这伤怕是想不留疤都难了。

    老祖宗点点头,颇为赞同,又道:“我听说,二房的老三家祖传的推拿手法很是不错,尤其针对活血化瘀,更是拿手绝活。”

    方霏眼珠子一转,笑道:“老祖宗,秋收在即,我手里头事忙,明日能否让吴妈妈将大妮送过去,交托给二夫人,让她帮忙照看几天,直到大妮痊愈?”

    老祖宗满意地点点头,回身冲吴妈妈道:“都听见了?明日亲家母一走,你就去跑一趟。”

    吴妈妈一如既往地绷着老脸,恭敬地应了声‘是’。

    “那就多谢老祖宗,麻烦吴妈妈跑一趟了。”方霏起身言谢。

    老祖宗也跟着起身,婆媳二人对视一眼,又叮嘱道:“你才刚说秋收在即,我就想起来家里租出去的产业差不多也到了收租子的时候,今儿就别回去了,我让老赵将账本拿过去,你熟悉熟悉。”

    方霏点点头,当即便有人去前院请赵大管事去了。

    赵家先祖曾被封赏了无数田地,几百年过去,卖的卖,放荒的放荒,早就被后世子孙败得差不多了,除了镇上一小部分的铺子地契外,周围可耕种的田地也有不少是赵家的。

    赵家当家人曾想过建庄子,自给自足,但家中主事的男人们不同意,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行商都看做是下作行当,更别提耕种了,宁肯租借出去,每年收租子,也不肯自给自足,家中吃穿用度,全是用真金白银去购回来。

    夜里,方霏歇在了宜宁堂。

    绿玉轩这边,方媛头上的伤口发炎,发起烧来,下午只是昏睡,到了夜里竟说起胡话来,冷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