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左道之士-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允听了这话,默然片刻,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摇摇头:“温侯所言深得我心。不过,保汉之事,恐怕为时已晚。据我所知,各州各地的世家门阀,被下山的旁门左道之士祸害地够呛,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就算齐心合力,也未必能重建龙气法禁。”

    就在这时,叶知秋在城墙箭塔阴影处走出来,感慨万千地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没想到,子师公和温侯竟然也是心忧社稷,想必看出如今时局的微妙变动。”

    “谁?”

    温侯吕布立即伸手,将尚书令、司徒王允揽到身后,挺起胸膛,无所畏惧地遮挡住。他隐约知道来人身份,竟然能悄声无息地出现在左近,武人的灵觉根本没有发现,这实在太可怕了。

    叶知秋单手揖礼:“本道叶青字知秋,交州人士,借龙气成道的真仙,不辱使命,已经攻破郿坞,杀尽碍事的旁门左道修士,击溃西凉军嫡系主力。残兵败将分多路逃窜,兵寡将稀,已经不足为虑。郿坞钱粮堆积如山,本道已经尽取,此为战胜者的红利,已托人转运带走,如今的郿坞空空如也,被我顺手施法震塌,成了一座废墟。”

    王允躲在温侯的身后,听到这里顿时手脚冰冷,嘴皮哆嗦着,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是内心感觉着阵阵凄凉,犹如一颗火热的心,在秋风寒雨中渐渐变冷。

    “天可怜见,伟力归于自身的炼气士,已经势大难制了!”

第二百十六章 关中() 
温侯上下打量着保汉阵营唯一的驻世仙真,发现他双脚不丁不八地站立,浑身都是致命的破绽,正准备暴起发难,试一试此人的成色。

    不料,吕布内心杀意刚起,超凡脱俗的武人灵觉,就发出前所未有的警告,耳边甚至听到丧钟的声音,这是死亡的预兆,迫使他不得不选择放弃。

    叶知秋胆敢如此大大咧咧地直面一位半步人仙,正是在十二阴煞都天门阵中斩杀血煞道道主王弈的分身,得了传承法决血煞经,由此藉着法宝紫葫芦里的红水,练成了一道血影替身。

    就算温侯施展出全副本领,轰出武道人仙的铁拳,有血影替身抵挡,叶知秋依旧能够全身而退。

    正是拥有这张底牌,叶知秋才会如此坦然地来到长安城,亲自带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就是西凉军的嫡系,于郿坞之役彻底崩溃,再也掀不起风浪,也不可能恢复以往胁迫朝廷、威压中原九州的军势。坏消息就是郿坞内部的钱粮,朝廷一个子都得不到,全部进了叶知秋的库房。

    按理说,如此海量的财货粮食,绝对不可能一夜之间转运干净。可惜,叶知秋毕竟不是凡人,单是法宝紫葫芦,内中自有洞天福地似的空间开辟出来,那可是方圆百里,天圆地方的空间,一整座郿坞都未必能够填满,更别说宫室库房存放的钱粮了。

    “关中土地贫瘠,荒草遍地都是,并不是宜居之处,朝廷须得早做打算。反倒是京城,经历西凉军肆无忌惮地搜刮,一把火烧了小半座洛阳城,关东联军又在此处与西凉军大打出手,到处都是断垣残壁,满目都是战乱留下的疮痍。所幸的是,汉室宗亲玄德公刘备留下亲军维持秩序,本道亲自出面,组织人手修缮恢复,大体上恢复以往五成旧观。此时朝廷还都京都正是时候,若是错过了时机,本道担心岐山之变,会额外生出许多事端来。”

    叶知秋语重心长地补上一句:“朝廷根基不存,龙气法禁崩塌,最大得利者就是玄门三教,以及为数众多的旁门左道,他们不会允许朝廷伺机重建。所幸的是,宗周发祥地岐山生变,旁门道人、左道修士定生不良,想要与玄门为难,其势之大已成漩涡,我们何必卷进去,不如后退一步海阔天空,保存朝廷的元气。”

    王允听了这话,才知道眼前的驻世仙真,不愧是保汉阵营的修士,的确是站在朝廷的立场考虑问题,因此忍不住冒出头来应和。

    叶知秋为了借温侯和王司徒的口,以安朝廷众臣的心,就多说了一句:“本道在京城洛阳经营已久,凭藉社稷神器传国玉玺,布展开方圆三百里的法域,实为统一切法神域,足以抵挡旁门不成气候的仙真,乃是当今天下最为安全的所在。”

    “至于大汉旧都长安以及关中,溃兵、盗匪横行,土地抛荒已久,民户十不存二,实在不是久留之地。子师公、温侯,朝廷还都之事,宜早不宜迟。”

    尚书令、司徒王允重重地点了点头,接过叶知秋的话头:“此事我做主允了,不知道温侯意下如何?”

    吕布看着驻世仙真云淡风轻的微笑,恨不得一拳轰爆叶知秋的脑袋,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恐怕不能一击必杀,因此干脆退一步,承了对方的人情。

    “子师公为朝中众臣之首,若是有令下达,奉先自当遵从。话说回来,长安城人气凋零,宫墙内外异常冷清,真的不如京城洛阳富足。”

    叶知秋看见如今朝廷的文武柱石都点头答应了,就微微额首致意,随即身影渐渐淡化消失,最后的模糊轮廓,被傍晚微凉的寒风吹散,整个人就原地消失了。

    温侯不敢置信地看着目标人物离去,即使以他的灵觉,也无从理解叶知秋此时的境界,不过这一切都没能让吕布意态消沉,反而窥见驻世仙真的大能,对武道人仙境界有了更多的体会领悟。

    叶知秋打赢郿坞战役后,马不停蹄地返回长安城,献上朝廷还都之策,的确是为保存龙气种子而来。

    眼看自己说动了尚书令、司徒王允,以及掌握并州军的温侯吕布首肯,叶知秋就知道此次目的已经达成。

    “接下来,就是实践我的治国之道,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幸运的是,我在洞灵真天里做过相关实验,积累足够多的经验。”

    叶知秋手中掌握着海量的粮食,有足够的底气,推动任何大规模的社会实验,即使在道法显圣的当下,粮食依旧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第二大汉帝国为何不定都长安,一则道法显圣,天地灵气脱离自然循环,导致此方世界降温,从而引发小冰河气候。二来,尽管关中沃土千里,可惜过分透支地力,植被破坏极为严重,土壤盐碱化、沙化屡见不鲜,已经养不起帝国首都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

    因而即使以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之能,也不得不屈从于自然变迁的威力,选择有“小关中”之称,渭河平原核心区域洛阳建都,仰赖内河漕运,天下各州输送粮食物资,完成再兴汉室的伟业。

    眼下,叶知秋彻底绞杀了西凉军嫡系,毁灭了这个军政集团的根基,偌大的关中尽入掌握之中,为了后世计,自然是提前布局了。

    再则,道兵和义军跟随自己多时,积累战功颇多,早就应该封爵授田了。同时也可以藉着这些亲信心腹,在沃野千里的关中布置一张大网,直接控制乡村城镇,确保政令下乡甚至基层村落级别,齐心合力方能扭转乾坤。

    于是,鬼道道兵戴上傩戏面具,前往各地驱赶瘴气荒疬,尤其是绵延战争留下的尸体,必须妥善处置,焚烧填埋,确保大规模瘟疫不会爆发。

    其次,五行道兵以木属炼气士为首,在各地乡村植物造林,甚至不惜耗费法力催生植被,让荒山重新披上绿妆,保证水土不会流失,以此蕴含川林地气,培养壮大风水之力。

    别小看这些皮毛小术,遍地荒芜的关中平原,因为叶知秋的规划调理,简直一日一个样,三日大变样。

    水属道兵则积极疏浚淤泥堰塞的渠道,恢复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引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河水灌溉农田,草木不生的盐碱地被深度翻耕后,经过大量河水冲洗,渐渐地恢复以往的生机。

    点点滴滴的变化,累积汇聚成一股磅礴伟力。原本毫无生命力的灰黑区域,在叶知秋的视野里,逐渐褪去不祥的颜色,焕发出勃勃生机才有的白气。

    一眼望不见尽头的田野,郁郁葱葱的草木丛林,让麻木不仁的关中百姓,看到了明天和希望,人心在改变,民气在汇集,向着大汉旧都长安城蔓延而来。

    这是一条涓涓溪流汇聚而成的大河,大汉族气在其中生发,越发活跃灵动,对与国同体的叶知秋来说,简直就是一条天然的灵脉。

    有鉴于此,叶知秋欣慰地露出微笑:“民心可用!希望我现在的所作为未,还来得及。”

第二百十七章 朝歌() 
换做以前,别说朝廷还都这等大事,就连皇帝出行都大费周章,不过如今汉室暗弱,朝中众臣手中无兵无权,即使发号施令,也得有人愿意遵从才行。

    再则,兵权尽在温侯吕布手中,即使尚书令、司徒王允都无法染指,无可奈何之下,还都一事只能轻车简行。好在叶知秋分出一部在洛阳城招募的义军,总算撑起汉室和朝廷的架子。

    宗周故地岐山有封神榜出世,旁门左道中人只要不是痴愚蠢笨,就都明白玄门三教的企图,分明是想拿他们祭旗,赎偿混元道祖合道不成,获罪于天的罪孽。

    可是,三十六旁门七十二左道彼此之间,就矛盾重重,甚至有些宗门手中血债累累,根本无法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商量对策,如秦岭的太白剑派,全盛时期出过剑仙,在杀戮中得道,臻至一剑破万法的境界,手底下不知道攒着多少旁门道人左道修士的鲜血。

    以致于能与地仙之祖镇元子庇护下的大雪山剑派相提并论的剑修门派,遭到旁门左道的联手攻击,不仅仙剑折断,剑仙兵解,就连宗门根本剑诀《太白剑经》都遗失不知去向,偌大的剑修门派人丁凋零,如今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勉强维持着道脉传承。

    看他起高楼,看他娶娇娥,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大起大落的旁门不是没有,引领一时风骚的左道,声势都曾经异常煊赫,怼地道脉传承上古的旁门都没脾气,可惜都是转眼间纷纷凋零。

    一些旁门魁首静下心来,仔细寻思脉络根结,意外地发现一些宗门兴衰,竟然有外人插手的痕迹。挑起旁门左道之间的矛盾,实力内耗虚弱,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玄门三教,这个发现真的令人惊惶失措了。

    可惜,即便发觉真相又如何,玄门三教早已势大难制,不说二代弟子多数都成了仙真,三代、四代弟子都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

    “不是说玄门三教获罪于天?怎会如此兴盛强势?”

    “挑起旁门左道内斗,消耗对手实力不说,趁机截取道脉气运。”

    “镇元子开创地仙之道,反倒是成全了玉虚宫的门人弟子,仙真入岩,镇压地脉。”

    “明白了,玄门三教实为道贼!如此苦心积虑,真是恐怖若斯。不得不说声佩服。”

    ……

    叶知秋对此自然是冷眼旁观,眼看着岐山封神榜出世,旁门左道商量来商量去,就是没能统合意见,拿出针对玄门三教的章程。

    “一盘散沙,干不成什么大事。照这样看来,最后还是得我亲自上场。可惜,法域依附人道拓展缓慢,法网刚刚突破函谷关,还没有笼罩住偌大司州,硬杠护住封神榜的玄都太上,我没有必胜的把握啊。”

    叶知秋想起不久前自己制定的战略,决定将封神榜出世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