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9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右边儿的那份儿,字迹十分的熟悉——文宗的字迹。

    造的还真是像啊!

    确实像——“血诏”上边儿的字,不但歪歪斜斜,而且,还有好几个错别字,像极了母后皇太后的手笔。

    冒名文宗的矫诏,则更加逼肖,不但字迹,连语气都像——如果没有人告诉自己这是假的,自己都会以为,文宗真的留下了这样一道“遗诏”!

    这两份东西,如果流了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慈禧的心,“怦怦”的跳了起来,太阳穴也“突突”的跳动着。

    老七……真正是混蛋中的混蛋!

    还给你住太平湖!还发还家产!……真他娘的是太便宜你了!要不是你的老婆是我嫡亲妹妹,我非得,我非得……

    玉儿觑着,圣母皇太后的面容,又开始变得有些扭曲了。

    慈禧心中,涌出了一个极强烈的念头:真正能够保护自己的,还就是关卓凡!——如果自己真的身陷危难,天下虽大,能脱自己于危难的,还就只有他啊!

    唉!

    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主子……”玉儿轻声说道,“这些折子,您已经看了……差不多两个时辰了,要不要,歇一小会儿?”

    慈禧微愕:“两个时辰了?”

    “是啊。”

    看了看自鸣钟,可不是,已经快申正——下午四点了!

    哎哟,不知不觉,时辰过得可真快!

    慈禧看向窗外,入秋之后,昼短夜长,虽然才下午四点,但已有点儿日影西斜的意思了。

    他转回头,说道:“不歇了,一气看完再说,你替我绞条热毛巾来,我擦把脸,醒醒神儿。”

    玉儿提醒慈禧:“主子,咱们到现在,可连小箱子里的,都还没看完呢,那边儿,可还有个大箱子呢!”

    慈禧淡淡一笑,“那个大箱子,装的都是宗爵‘劝进’的折子,多是多,不过用不着都看,捡个一份儿、两份儿看看,就可以了。”

    “啊,也是!……”

    *(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明暗翻覆,生死反转() 
终于,所有该看的折子都看过了。

    慈禧抬起手臂,轻轻的扩了扩胸,略微舒展了一下筋骨,再看看自鸣钟,已经过了酉初——下午五点了。

    平日这个点儿,就该传膳了。

    “你去楠本稻那儿瞅瞅,”慈禧对玉儿说道,“如果不在用膳,就请她过来一趟。”

    当然,这只是客气话,即便楠本先生在用膳,一听到圣母皇太后传召,也得立即停箸,赶了过来。

    不一会儿,玉儿就和楠本稻一块儿回来了。

    “你在这儿站了几个钟头了,”慈禧说道,“也累了,去歇一歇,透口气儿吧。”

    这话是对玉儿说的。宫女侍候主子,自然由头至尾,都是站立的,“站了几个钟头”,其实寻常之事,并不算什么,不过,玉儿晓得,圣母皇太后真实的意思,是她和楠本稻的说话,连自己这个贴身宫女,也不能听,连忙应了,退了出去。

    楠本稻谢了恩,告了坐,慈禧开口说道:“有一个事儿,我不大明白,要请教你。”

    “‘请教’二字,臣妾当不起,太后有什么训谕,尽管吩咐。”

    “我开门见山了——‘杨梅’是怎么一回事儿,你熟不熟悉?”

    楠本稻心中一凛,微微欠了欠身,说道:“回太后,我的专业是妇科,传染病上头,并不如何擅长,不过……略知一二。”

    “好,”慈禧点了点头,“一理通、百理明嘛。”

    顿了一顿,“父母的‘杨梅’,‘过’给子女,是怎么一个情形?”

    楠本稻心中,跳了一跳,小心翼翼的说道:“回太后,父母‘过’给子女,就是‘胎传遗毒’了。”

    微微一顿,“此系先天遗毒于胞胎,有禀受、染受之分,所谓禀受,由父母先患梅疮而后结胎元;所谓染受,乃先结胎元,父母后患梅疮,毒气传于胎中。”

    “嗯……”

    慈禧沉吟了一下,“若子女果然不幸……被毒,那么,大约什么时候……毒发呢?”

    “回太后,”楠本稻说道,“大多数的情形,是一到两岁之间吧。”

    慈禧眼中,波光闪动,“有没有成年之后……毒发的?”

    “回太后,”楠本稻微微垂首,“应该是没有的——至少,臣妾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病例。”

    慈禧眼中,精光大盛。

    “不过,”楠本稻继续说道,“也有十来岁左右的时候毒发的,只是,这种情形,不算太多。”

    啊?

    慈禧眼中的光芒,慢慢儿的消散了。

    过了片刻,慈禧说道:“‘杨梅’过人,除了‘胎传遗毒’和……呃,****交合,还有什么别的来路吗?”

    楠本稻略略踌躇了一下,说道:“回太后,还有一种情形,也有沾染‘杨梅’的可能——****和‘杨梅’患者的亵裤直接接触。不过,太后明鉴,这只是‘有可能’,不是必定的——即便彼此真的碰到了,也未必就一定染毒的。”

    慈禧眼睛微微一亮:也未必就一定不染毒嘛……

    “除此之外,还有……吗?”

    楠本稻摇了摇头,“回太后,没有了——咱们有的医书,说‘杨梅’之罹,可‘天行时毒相感’,可‘气化沾染’,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不科学”这种话,楠本稻在慈禧面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慈禧听着,已经没有任何的违和之感了。

    慈禧最想要的,没有从楠本稻那里拿到,不过,也不算一无所获。

    楠本稻跪安后,传膳。

    膳后,漱了口,净了手,奉上茶来,慈禧抿了一口,说道:“一会儿出去溜溜弯儿吧。”

    玉儿欣然色喜,微微迟疑了一下,低声问道:“请主子的示,那……李莲英呢?”

    慈禧轻轻的“哼”了一声。

    玉儿陪笑说道:“主子还怪着他?主子这么圣明,什么事儿,心里不是明镜似的?到了北京,住哪儿、去哪儿,那是他自己个儿做的了主的事儿么?这趟差使没办下来,依着奴婢的小见识,实在……也怪不得他。”

    慈禧抿着茶,不说话。

    “还有,”玉儿觑着慈禧的脸色,说道,“主子臊着老李,轩王爷若晓得了……须不大好看,好像……主子在怪罪王爷似的?奴婢觉得,呃,眼下这个点儿,主子还是……”

    慈禧放下茶碗,平静的说道:“行,叫他也跟着伺候吧。”

    玉儿暗暗松了口气,赶紧去通知李莲英。

    李莲英听了,眼中放出光来,觑着四下无人,对着玉儿,兜头一揖。

    玉儿低声说道:“好啦,老李,别客气了,快点儿吧。”

    下楼,出门。

    走过“水法”的时候,慈禧停住了脚步,微微的仰起了头。

    这个大大的喷泉池子,喷雪溅玉,一如平日。只是夕阳残照之中,半池瑟瑟半池红,池子里的一十三组青铜雕像,对着残阳的一面儿,溢彩流光;另一面儿,隐在暗影之中,一眼看上去,整个形状愈加生动,似乎观者一转过身去,他们就要活了过来。

    同时,半明半暗之间,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神秘和诡异。

    慈禧的目光,落在那对骑着大鱼的童男童女上面,鱼嘴大张,水流从鱼嘴中喷出,男孩女孩,皆笑逐颜开。

    你们倒是快活啊!

    人世间的悲哀、痛苦、猜忌、背叛……永远不干你们的事儿吗?

    慈禧一边儿在心中感慨着,一边儿将目光转向那个斜举着一只陶罐的妙龄少女。

    水流正从罐口奔涌而出,少女美目微合,面色安详,犹如婴儿中酒,天地万物,全不萦怀。

    自己入宫的时候,大约也是她这个年纪吧?

    可是,这么多年来——从父亲在任上病逝的那一刻算起,自己的心,什么时候真正的安闲过?

    慈禧的心中,长长的叹了口气。

    再看那对顶盔掼甲的男女将军——

    男的驾车,女的挥戈,男的威猛,女的飒爽,皆是意气昂扬,似乎下一瞬就要从池子中一跃而出。

    慈禧苦笑了。

    自己曾经忽发奇想:有朝一日,男的就是关卓凡,女的就是自己,并肩立于战车之上,驰骋疆场,那是何等的快意?

    当时,她并不以为自己的这个念头有多么“天方夜谭”——上一回来天津,小站阅兵,自己就是和他并肩立于“战车”之上啊!

    现在回想,何其讽刺?

    “不走了,”慈禧说道,“去‘水晶亭子’坐一坐。”

    所谓“水晶亭子”,是指园子里那个圆顶的亭子——六根石柱支撑着大理石的穹顶,穹顶上有一组青铜雕塑。亭子的六个面,都由头落脚装上了玻璃,中间都是两扇可以开合的玻璃门。玻璃门上,用铁枝扭出种种蔓草花枝形状,以为框棂。

    亭子本身并没有名字,因为通体装上了玻璃,官港行宫的人,习惯上,就喊它“水晶亭子”了。

    上一回来天津,关卓凡曾经对慈禧说过:“天气渐冻,户外生寒。不过,就算严冬腊月,北风呼啸,太后亦可在这个亭子里面,拥炉煮茗,赏景消闲,断无风霜雨雪之侵的。”

    现在回想,这段话,恍若隔世。

    玉儿和李莲英应了,不过,慈禧并没有马上移动脚步,继续吩咐,“准备纸笔——铅笔就好;另外,把那本护书也拿过来。”

    玉儿一怔,随即明白了慈禧的意思,连忙应道:“是!”

    来到“水晶亭子”,纸、笔、护书、茶水,都已备好。因为现已入秋,太阳一下山,气温迅速降低,所以还在角落里,生起了一个小小的炉子。

    为了不打搅圣母皇太后的文思,玉儿和李莲英,都退出了亭子,在外头侍候着。

    出去之前,慈禧说道:“现在天儿凉了,在外头站久了,小心冻着——你们两个,都去加一件大氅。”

    玉儿和李莲英,心头都是一阵温暖,齐声说道,“谢主子体恤!”

    慈禧摊开纸笔,打开护书,默默的看着里面的“节略”。

    我要将现在的局面,好好儿的捋一捋。

    然后,确定进止。

    她暗暗的吸了口气:一步也走错不得的!

    *(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你是我最大的那张牌() 
在慈禧看来,这十个月来,穆宗驾崩、统嗣之争、轩王遇刺、醇王造乱、神机出旗……这一些列惊天动地的大变故,几乎每一桩,都有着重大的疑点。

    穆宗的“杨梅”,慈禧认为,一定是哪个宫人“过”给他的——除此之外,再没做别的可能了。至于到底是哪一个宫人——查是查了,可是,要么挂一漏万,没有查出来;要么查了出来,但是,“东边儿”不肯承担“宫闱不肃”的责任,隐匿不报。

    如果确实已经查了出来——

    这个结果,关卓凡知道还是不知道?

    这倒不大好说,毕竟,内廷不同外朝,关卓凡的势力,在轩军入宫之前,不及于内廷。

    可是——

    慈禧总觉得,如果真查了出来,关卓凡是会知道实情的,他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在丽妞儿继位一事上,他和“东边儿”,可是穿着一条裤子!为了“东边儿”支持他老婆做皇帝,他一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