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8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或者:“都想想附逆的下场!”

    诸如此类。

    远近诸人,官员也好,侍卫也罢,一路折腾下来,个个都算是“面无人色”了,可是,任何劝说,醇王皆充耳不闻;不奉旨,也没有人敢碰他一指头,只好默默的看着醇王一个人在那里怒发冲冠,慷慨激昂。

    奇怪的是,轩军应该已经开始“接防”了,不晓得是因为在“接防”的次序上,天街排的比较后,还是别的什么缘故,一直不见蓝色戎装的士兵进入天街。

    大约过了两刻钟,文祥和曹毓瑛回来了。

    醇王情绪激动的时间太长了,已接近精疲力竭,他瞪着眼睛,正在想着,再给这两个“两个大清的罪人”几句什么厉害的话,曹毓瑛先说话了:

    “有旨!醇郡王听宣!”

    醇王一愣,他虽然大肆咆哮,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不少话,还是暗讽母后皇太后的,但是体制所关,毕竟不能不“听宣”。

    滞了一滞,喘了口粗气,醇王撩起孝袍,跪了下来,微微俯身、垂首。

    但是,“臣奕譞恭聆慈谕”一类的话,毕竟不肯说了。

    “大内何地?”曹毓瑛面无表情,声音峻厉,“天子、圣母之居停!孰料,竟有谋刺国家亲王之事,实在骇人听闻!而凶徒竟为大内侍卫,尤其令人发指!醇郡王奉职无状,何能再腆颜尸位?着开去醇郡王领侍卫内大臣之缺!”

    醇王猛的抬起头来,睁圆了眼睛,大声说道:“我不服!”

    懿旨的收尾,一般不用“钦此”,而用“此谕”、“特谕”,曹毓瑛没有说“此谕”、“特谕”,即意味着,这道懿旨还没有结束。醇王的反应,等于中途打断了旨意,这是极其“无人臣礼”的行为,认真追究,可以狠狠的降他的级——从亲王衔郡王直降到不入八分公,都不稀奇。

    还有,“我不服”三字本身,也是十分之“无人臣礼”的。

    曹毓瑛冷冷说道:“哪里不服啊?”

    醇王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什么来——仔细想去,旨意中的话,竟无一字可驳!

    逼急了,冒出了这么一句来:“伯彦呢?他也是领侍卫内大臣!”

    不说曹毓瑛、文祥、许庚身了,就连旁观的军机章京,也不由都在心里哀叹一声:草包!

    曹毓瑛的嘴角,略出一丝嘲讽的微笑:“科尔沁亲王手擒凶徒,岂是醇郡王可比?着科尔沁亲王革职留任,戴罪图功!”

    只要“留任”,“革职”神马的,就是走个过场——过不了过久,便会“蒙恩起复”的。

    “醇郡王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醇王张了张嘴——这一次,真的不晓得说什么了。

    见醇王无言以对,曹毓瑛继续说道,“养心殿何地?军机处何地?天街何地?醇郡王行止失度,大肆咆哮,且多有不忍闻之言,荒唐狂悖,视国家仪制如无物,何能再供职御前,为天子近侍,为百官表率?着醇郡王开去御前大臣之缺!”

    醇王浑身一震,“我……”

    曹毓瑛厉声说道:“醇郡王,你又要打断懿旨吗?”

    醇王的身子,扭动了一下,但没有再出声。

    醇王身上的差使很多,不过,这个“都统”,那个“都统”,只能算是荣衔,真正紧要的缺分,是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和“管领神机营”,其中,最紧要的,当数“管领神机营”。

    旁观人众都在想——包括醇王自己,也是心里一紧:接下来,就轮到“着开去管领神机营之缺”了吧?

    不想,颇出意料——

    “醇郡王之荒唐无行,”曹毓瑛继续颁旨,“总归平日不读书、不修身、不自醒之过!着醇郡王回府读书,闭门思过!”

    微微一顿,“此谕!”

    咦,居然把神机营的差使给他留下来了?

    醇王不吭声。

    “怎么?”曹毓瑛冷冷说道,“醇郡王打算不奉旨吗?”

    旁观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如果醇王真有任何不奉旨的表示,彼此就算完全撕破了脸,那么,就该侍卫上前,直接将醇王架出宫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醇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臣……接旨……谢恩。”

    旁观众人,不由大大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也不晓得是不是事先约好的?景运门方向,蓝色戎装的士兵冒出头来,一小队、一小队,排着极齐整的队形,一路小跑着开进了天街。

    *(未完待续。)

第二七三章 轩王入宫() 
很快,景运门、内左门、乾清门、内右门、军机处、隆宗门,以及外朝一侧的后左门、保和殿殿后丹陛、后右门,整条天街,一切紧要位置,统统布上了轩军的岗。

    另有一队轩军,在侍卫的引领下,自内右门进入西一长街——这是去“接防”养心殿的。

    看着荷枪实弹的轩军士兵,从身旁呼啸而过——不,轩军没有喊号子,可是,醇王就是有“呼啸”的感觉——他的嘴唇和双手,都微微的哆嗦着,眼睛里,怒火和恐惧,此起彼伏,交叠在一起,脸色忽红、忽白、忽青,蔚为可观。

    没有人再搭理他了,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侍卫,以及在他眼中如狼似虎的轩军士兵,都当他是空气一般。

    不过,他没有再次发作。

    他咬着牙,吐出几个只有他自己听得见的字:“好,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说罢,一顿足,转过身来,快步走出了隆宗门。

    目送他的,只有一个文祥。

    文祥的心情,极其沉重。

    形势比人强,开去醇王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的缺,不得不为之,可是——

    他抬起头来,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可是,阳光灿烂的后面,到底堆积着什么样可怖的风暴?

    他突然有了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今儿早上,军机“叫起”的时候,轩亲王还说了那么一段话,“醇郡王为宣宗成皇帝亲子,辛酉政变,手擒巨憝,功在宗社;多年来,维护宫禁,管理弘德殿,勤劳夙著;神机营各项事务,亦办理得宜,实为公忠体国之贤王!醇郡王已加亲王衔,臣以为,醇郡王当进亲王。”

    真是……讽刺啊。

    恍若隔世。

    这时,一个轩军军官走上前来,给文、曹、许三位大军机敬了个军礼:“三位大人,王爷进宫了!”

    文祥、曹毓瑛都认得,这位军官,是在协和门门道内、参与“接防”规划的一个“营长”,就不晓得是“一营”的还是“二营”的了。

    王爷进宫了?

    三位大军机皆是精神一振。

    “博公、星叔,”曹毓瑛说道,“咱们该去接一接。”

    “接一接”——指的是到景运门外去“接一接”。

    “对!”

    “好!”

    文祥、许庚身同时点头。

    那位营长前引,三位大军机并肩快步向景运门走去。

    一出景运门,便看见一队轩军,簇拥着一架马车,迤逦而来——不是轩亲王平时用的那辆后档车,而是一架四轮的西洋马车,对了,就是用来接待“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那种马车。

    马车之左,图林和郭嵩焘并行。

    郭嵩焘没有坐车,略出三位大军机的意外,不过,转念一想,不奇怪:郭嵩焘身上,并没有“紫禁城骑马”的恩典。

    如此非常时刻,郭嵩焘严守分际,有的人——特别是文祥,不禁颇感安慰。

    队伍到了景运门前,图林一举手,带队的军官高喊一声“立定——”

    人、车,皆停了下来。

    一个士兵上前放下车上的脚踏,拉开车门。

    不过,第一个下来的,却不是轩亲王,而是科尔沁亲王。

    三位大军机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伯王自然是陪了轩王过来的——伯王的身上,可是有“紫禁城骑马”的恩典的,可以在紫禁城内坐车。

    接着,关卓凡走下车来。

    一眼看去,三位大军机皆是一凛。

    轩亲王的孝袍、孝帽,都已经除下了,从头到脚,一身毕挺的深蓝色戎装,黄铜帽徽、黄铜钮扣,以及长筒马靴上的马刺,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只是负伤的左臂用吊带挂在脖子上;右臂上,则系了一条白色的布带,表示目下正在“国丧”之中。

    轩亲王戎装入宫,颇出三位大军机的意料。

    不容多想,文、曹、许上前,马蹄袖一翻,打下千儿去:“请王爷安!”

    关卓凡举手还了一个军礼,微笑说道:“博川、琢如、星叔,辛苦你们了。”

    三位大军机起身之后,都留意到,轩亲王左上臂接近肩膊的位置,微微隆起,想来戎装之内,该处必是缠裹了厚厚的绷带。

    文祥仔细觑了觑关卓凡的面色,说道:“王爷的面色,略显苍白,不过,气色还好!”

    微微一顿,“王爷千金之体,朝野之望,虽历凶险,终无妨碍,真正是国家之幸!”

    “惭愧!”关卓凡含笑说道,“我既穿了军装,本该骑马的,不然,叫军士们看见了,未免不像!可是——”

    说到这儿,摇了摇头,“唉!”

    顿了一顿,自嘲的说道,“试了试,上马、下马,居然都要别人服侍!这辈子打从学会骑马之后,可是第一回!算了,还是坐车吧,不然,军士们看见了,更加不像了。”

    三位大军机,都是心中微微一动。

    “王爷千金之体,”文祥说道,“负了伤,自然要好生将养,上马、下马,皆须使力,一不小心,伤口崩裂,可就不妥了。”

    “也只好如此了。”

    说罢,关卓凡转向伯王:“伯彦,这架车子如何啊?”

    伯王笑道:“果然极其平稳!也十分轻灵——我府里的车子,统统比下去了!”

    “可见我不是王婆卖瓜,”关卓凡笑道,“这个车子,明儿个我送你一架。”

    “那可多谢了!”

    虽然穿了军装,却并未显出凌厉肃杀之气,彼此雍容和睦,一如平时。

    “王爷快请养心殿见驾吧,”曹毓瑛说道,“母后皇太后可是等久了!”

    “好,好!”

    进入景运门,一路行去,一俟关卓凡走进,各处岗哨,立即“啪”的一下,立定敬礼,关卓凡则一一举手还礼,一个岗哨,也不落下。

    这个场面,对于紫禁城里的人来说,是极为震撼的。

    大清的仪制中,奴才给主子行礼,是绝没有“还礼”一说的——这不消说了。

    下属给上司行“庭参礼”,也没有“还礼”一说。

    有时候,两个官员,只是品级高低有别,彼此没有从属关系,见礼的时候,品级较高的官员会给品级较低的官员以某种形式的“还礼”——最多是“半礼”,这是因为,品级较低的官员身上,还有其他的身份,譬如:翰林,品级较高的官员,尊重的,是品级较低的官员的翰林身份。

    如果品级较低的官员,没有翰林一类的身份,那就只有下级给上级行礼的道理,绝没有上级给下级还礼的道理了。

    现在,轩军士兵给轩亲王行礼,轩亲王不但还礼,而且,双方的礼数,一模一样——轩亲王还的,不是什么“半礼”。

    轩亲王是什么身份?轩军的一个大头兵,又是什么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