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7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呢?也可以装傻吗?

    自己是做过议政王的人,是领班过军机的人,是独掌过朝政的人,且“退居藩邸”也没有多少日子,自己——唉,装不了傻啊。

    恭王不能确定这种安排是不是关卓凡刻意的设计,但是——

    他心里长叹一声:台上也好,台下也罢,我都被这个人绑的死死的!

    君臣对晤,不可以长时间无语,养心殿东暖阁中,气氛沉重、压抑得叫人心慌。

    郑亲王承志、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本格,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从未身处如此“天威不测”的环境中,跪在地上,身上的汗,一层一层往外冒,腿也开始打哆嗦了,有的人甚至觉得,自己就快撑不住了。

    恭王终于打破了沉默。

    他轻轻的咳了一声,说道:“母后皇太后厪虑甚是,臣亦以为,此事说与圣母皇太后知晓,徒乱慈意,却无大局无补。再者说了,圣母皇太后在天津,静心祈福,此时此刻,不仅是为先帝,亦是为今上。”

    慈安眼睛一亮,说道:“对,对,六爷说的对!妹妹在天津的这场功德,也算是……替皇帝做的呀。”

    下头的呼吸声,突然明显了起来——几乎人人都松了一口气。

    恭王代表“懿亲”,亲贵既已表明态度,接下来,就该军机了。

    “启禀母后皇太后,”文祥说道,“‘出天花’的最大关隘,在前头的一十八天,这一十八天挺过去了,圣躬即可望大安!一十八天并不算太长,过了一十八天,再报给圣母皇太后知晓,庶几不烦厪虑,似乎……更加妥当些。”

    “一十八天?”

    慈安怔了一怔,心头突然涌起莫名的希望,她掩饰不住脸上的欣喜,欢然说道:“对,对!文祥说的对,这真正是……嗯,‘老成谋国之言’!”

    顿了一顿,微微仰起了头,由左而右,慢慢儿地看过去:“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吗?——如果有,一定要说了出来。”

    东暖阁内,又安静下来了。

    “既然没有更多的看法,”慈安说道,“那,这个事儿,就算‘公议’,就这么……定下来了?”

    还是没有人说话。

    慈安看向关卓凡,这一次,两个人的视线,对上了。

    “好吧,”慈安缓缓说道,“那,就这么定了。”

    顿了一顿,慈安又说道:“皇帝的情形,该叫你们瞧一眼的。不过,人太多了,一个个都到御前,当面儿给皇帝‘叩喜’,我怕皇帝的精神头儿……支持不住。”

    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吧,就是皇帝的几位嫡亲叔叔好了,看过了,再说给大伙儿听,也是一样的。”

    “皇帝的几位嫡亲叔叔”——恭王、醇王、钟王。

    就是说,“御前当面儿‘叩喜’”的人里面,不包括中枢领袖关卓凡。

    恭王心里有些发慌:这是什么意思?

    或者,“他”已经当面儿给皇帝“叩”过“喜”了?

    不像啊。

    在恭王眼里,醇王添乱子的本事,比办事儿的本事大;钟王,根本还是一个小孩子,帮不上什么忙的,如果入太极殿的,只有自己和这两个弟弟,那么,所有的责任,可都压倒自己一个人的身上了!

    我不是白“退居藩邸”了?

    不及细想,说道:“是,不过,臣以为,军机上……”

    他本来想说,军机上,是不是也该出个人做代表?转念一想,这话太犯忌了,不能说!——我已经退居藩邸,一切关于军机的进退,绝不能再出于自己之口!

    何况,军机上若出人,也只能是关卓凡,有什么理由,军机领班自己不进去,却叫排名更后的人进去?

    还有,自己代表“懿亲”,入太极殿,不过是叔叔望候侄子的意思,军机却是代表政府,入太极殿,就隐然有“交代国事”——也就是“托付后事”的意思了——大大不祥!

    也许,关卓凡就是因为这个,不入太极殿?

    嗯,关卓凡确实是拿这个做借口,说给慈安听,自己不宜入太极殿的。

    然而,这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关卓凡“不敢”面对目下的小皇帝——恶疾缠身,辗转呻吟,形容可怖。

    小皇帝的悲惨遭遇,始作俑者,就是关卓凡自己,面对自己一手操纵的“成果”,他无法全然摆脱良心的折磨。

    不管有多少不得不为之的理由——这些理由,都可以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高度,可是,毕竟,小皇帝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还是自己的情人的儿子。

    那个信任自己、支持自己的女人的儿子。

    不能不内疚神明。

    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些,慈安不晓得,恭王不晓得,没有人晓得。

    “不过,”一念既起,恭王便及时改口,“圣躬系四海之重,非近支宗亲可得专,睿亲王仁寿,辈分虽低,年纪最长,凡事……呃,端赖老成,臣请懿旨,派睿亲王同臣和醇郡王、钟郡王一起,入侍皇上。”

    这几句话,明面儿上的意思,是“疏宗”也姓爱新觉罗,也与闻机密的权力,真实的用意却是:姓关的,老睿可是你的人——你别想把什么责任都推到我一个人头上!

    不过,恭王的说头,也确实是光明正大。

    慈安看了关卓凡一眼,见关卓凡微微颔首,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六爷说的办,仁寿,你也走一趟吧。”

    睿王赶忙说道:“是,臣领懿旨!”

    “太极殿就在养心殿后边儿,”慈安说道,“咱们不用走养心门、遵义门的兜圈子了,从养心殿后门如意门一出去,就是太极殿了,咱们就走如意门吧——拢共没几步路,也不用传轿了,走着去就好。”

    站起身来,“你们四位,跟我来吧。”

    “是。”“是。”

    恭王打头,醇王次之,钟王再次之,睿王殿后,跟着慈安,出了东暖阁。

    殿内余下的人,俯身“恭送”。

    慈安等人离开后,东暖阁内,又沉默了下来。这个地方,君上不在,是不能够随便说话的,只能静静等待。

    沉重的寂静。

    幸好没有等太久,不过一刻钟多一点的时间,慈安等人就回转了来。

    慈安重新升座,恭王等人,也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的站好,跪的跪好。

    “六爷,你给大伙儿说一下吧。”

    “是。”

    顿了一顿,恭王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皇上的情形,同脉案所述,是一模一样的。”

    慈安越过醇王、钟王,看向睿王。

    “臣等所见,”睿王说道,“与恭亲王无异。”

    静默片刻,慈安轻声说道:“那……就跪安吧。”

    *(未完待续。)

第一五三章 胎毒所蕴,受之于天() 
走出养心殿,一众亲贵重臣,沿西一长街默默南行,出了内右门,在军机处旁,停下了脚步。

    放眼四顾,左手边的乾清门,再远些的景运门;右手边的隆宗门;前方的保和殿,以及保和殿两边的后右门、后左门,无一不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真是恍若隔世。

    接下来呢?何去何从?

    “二哥,六哥”,关卓凡打破沉默,先看了看庄王、恭王,接着环视众人,“今儿个晚上,大约都是睡不踏实的了,要不然,到我那儿去坐一坐?”

    关卓凡此言一出,在场的不少人,都觉得“甚合吾意”——半个晚上,都在震骇惊怖忧闷之中,不少人都憋了一肚子的话,却不能多说一个字,多行一步路,现在,是要凑在一块儿,好好儿的谈上一谈。

    谈什么,现在也不晓得,可是,就如荒野夜行,浓雾弥漫,一个人走,心虚胆战,必得一大帮人一起同行,且要一边走,一边大声说话,为自己、为同伴,打气、壮胆。

    因为皇上“见喜”,现在以及今后的朝局,就很有一点儿“荒野夜行,浓雾弥漫”的感觉了。

    庄王、恭王自无异议,就算有人觉得自己无可献议,这潭水,愈踩愈深,再下去,不知是祸是福——如怡亲王载敦、郑亲王承志、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本格几位,可是,也不敢说“不去”。

    于是,上车的上车,上轿的上轿,往朝内北小街迤逦而来。

    早有快马提前通报,懿亲重臣们到达的时候,轩亲王府已经做好准备,人数太多,一共十四人,书房实在塞不下,就安排在后花园的芙蓉榭。

    这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伸向水面的这一半,架于流觞之上,凭栏临池,眼前莲叶田田,芙蕖灼灼,真正是红香世界清凉国,不亏“芙蓉榭”之名。

    若在平时,客人一定要向主人大大称赞一番,说不定还要吟诗联句。现在,这些闲情逸致,自然都是没有的,若有,就大不相宜了。所以,即便有人心有所感,也得当做什么都看不见。

    不过,时已入夏,方才在养心殿内,个个闷出了一身汗,现在凭水临风,心胸大畅,精神皆为之一震。

    茶水、果品布置好之后,丫鬟仆役尽数退出后花园,四周都下了关防警戒。

    不在房间之内,还有两个好处,第一,不必拘泥座次;第二,坐、立随意——这一点,特别适合伯彦讷谟诂,他的毛病是众所皆知的:像只猴子一样,坐立不安,总要走来走去,才觉得舒服。

    钟王刚好坐在关卓凡身旁,他说道:“六哥、三哥,进养心殿的时候,我看见明殿正中,供着一尊神像,似乎……还是一位女神仙,呃,那个,是怎么个讲究啊?”

    这是今晚的第一个话题,还是由年纪最小的钟王提出来的,在坐的懿亲重臣,都微微的怔了一怔。

    这个问题,其实是问“三哥”的,不过,因为“六哥”也在,为示兄友弟恭之义,钟王就把恭王也拉上了,还放在了前头。

    既然被问到了,自然就要回答。

    “那是痘神娘娘,”恭王说道,“是请来保佑皇上尽早痊愈的,至于到底怎么个讲究——”

    恭王看向关卓凡:“逸轩,你读史极精,应该更加清楚些。”

    “我那点儿玩意儿,”关卓凡说道,“不敢在六哥面前卖弄,再说,我也不晓得这位痘神娘娘的出身,算不算‘史’——”

    顿了一顿,“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痘神娘娘,是从《封神演义》中来的。”

    啊?

    关卓凡问钟王:“《封神演义》看过么?”

    《封神演义》不算什么“正经书”,不过,在“闲书”中算相对“正经”的了,没有太多的忌讳,钟王点了点头:“看过。”

    “武王伐纣,”关卓凡说道,“进兵潼关。那潼关守将,名叫余化龙——还记得么?”

    “记得,余化龙打不过姜子牙,他一个儿子,乘夜潜入周营,施放妖术,将周兵都弄得病倒了——对了,连武王、姜子牙,也未幸免呢!”

    “不错,”关卓凡点了点头,“是余化龙第五子余德——还记得他用的是什么妖术,周兵得的是什么病么?”

    “呃,不记得了。”

    “余德的妖术,叫做‘五斗毒痘’,姜子牙他们得的病,叫‘痘疹’。”

    “‘痘疹’?”

    “就是天花。”

    “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