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6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太后,楠本稻。利宾的夫人,多年不育,经楠本稻一番调理,不过数月,就有喜了!”

    “哟,这么有本事的?”慈禧说,“楠本稻,楠本稻,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儿怪怪的啊。”

    关卓凡一笑:“是,她是日本人,姓楠本,名稻,是臣上次从日本带回来的,为人最是小心谨慎,对臣也颇有感激之情,因此,口风是极紧的,这上面,太后全然不必担心。”

    于是将楠本稻的来历简略说了。

    慈禧来了兴趣:“哟,还是女人!还是半个泰西人!有意思!我倒是挺想见一见这个楠本稻了!好,确实是极合适的人选!既是自己人,又是女人,诸事方便,从安胎到接生,都可以由她来做了!”

    “太后圣明!”

    合计明白了,回宫之后,慈禧就要过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坎儿——慈安。

    现在可以来说说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了:关卓凡和慈禧编的这番鬼话,慈安相信还是不相信呢?

    可能相信,可能将信将疑,可能根本就不相信。

    不过,慈安相信还是不相信,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她接受“先帝托梦”的安排——即慈禧赴天津,“闭关静修,为先帝祈福”——就好了。

    她会不会接受呢?

    会的。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预谋已久() 
“先帝托梦”,虽然是一件令慈安高度敏感的事情,叫她本能地生出警惕甚至抗拒之心,但是,“托梦”的具体安排,却完全不损害她的利益;相反,表面上,还大幅度向她让渡利益——慈禧离开政治中枢,“两宫垂帘”变成了事实上的“东宫垂帘”,整整一年,国家的最高权力,由慈安独揽。

    权威的竖立、巩固,同掌握权力的时长和连续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大政离弃一年之久,回来之后,就算不至久假不归,但上、下必然生出隔膜,短时间之内,难以令行禁止,指挥如意;同时,这一年,下头只秉承“东边儿”之命做事情,“东边儿”威权独重,如此潜移默化,此消彼长,一年之后,必然是东风压倒了西风。

    所以,表面上,这个“先帝托梦”,是不折不扣的损西益东。

    慈安倒未必愿意受此莫名其妙之益,但至少,不管她相信还是不相信慈禧的这篇鬼话,都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受到威胁而坚决反对相关安排。

    那么,出居天津,既然是“损己利人”,副作用如此之大,慈禧为什么还愿意做呢?

    第一,自然是因为没有更好的生孩子的去处,不得不行。

    第二,也是更加重要的,慈禧认为,“损西益东”,只是此事之皮相,实际上,自己的那份权力,并不会真的转移至慈安手里,一年之后,自己回宫,一定可以迅速恢复目下两宫并尊、无分轩轾的局面,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损害。

    原因很简单:慈禧是了解慈安的,这个姐姐,根本没有独自掌握大政的能力,也根本没有独自掌握大权的**,面对如山之重的责任和压力,这一年三百六十天,她大约天天都会盼着自己早一天回到北京。

    还有,她提出了一个看折子的新安排,并已经慈安首肯了——她出居天津的这一年,所有的折子,一律一式两份,一份用黄纸,一份用白纸,黄折子经内奏事处递进后宫,慈安看;白折子经外奏事处,递军机处,或者直递朝内北小街,关卓凡看。关卓凡看了折子,拟出意见,标注明白,“叫起”的时候,一一替给慈安剖析明白,慈安觉得中式的话,就照如所拟,或留中,或下发;不中式的,慈安自作主张。

    这个安排,表面上是替慈安“分忧”,事实上,关卓凡在这个安排中,是一个慈禧的代理人的角色,慈禧的权力,由关卓凡代行,“西边儿”的大权,由“西边儿”心目中的“自己人”掌握,并未移替至“东边儿”。

    还有,慈禧是知道慈安的,关卓凡拟的意见,慈安绝不会认为“不中式”,必是尽数“准如所拟”,绝不会“自作主张”,则如此安排,同两宫并坐于养心殿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

    当然,这里边儿,有个至关紧要的前提:这个代理人,必须是真正的“自己人”,必须对慈禧百分百的忠诚。不然,大权虽然没有移替至“东边儿”,却移替至这个代理人手中了,如果他生出什么二心,一年之后,一样会有大政久假不归的危险。

    那么,“他”是真正的自己人吗?“他”,会对自己忠诚无二吗?

    这个念头转过之后,慈禧不由微微一笑:这还用说吗?

    一直以来的一切一切,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包括这一次选择出居的地点时,他提醒自己:“距离中枢,不宜过远。”

    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犹疑的。

    但是,关卓凡,真的可以百分百信任吗?

    应该说,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最能干的女人之一,不过,这个时候的慈禧,年纪毕竟还轻;还有,再聪明的女人,在爱情中,大约也会有她的盲点。

    慈禧以为,她的怀孕,纯属意外。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根本不是什么“侥天之幸”,而是关卓凡处心积虑、筹谋已久所致。

    此事关键的“胜负手”,是玉儿。

    关、慈二人交欢之后的避孕,一向是玉儿负责的。

    避孕的具体方式,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在此形诸笔墨,能够说的是,这个时代的妇女避孕,如果不想对身心健康和生育机能造成永久的损害,只能采取有限的物理手段,既不可靠,又非常依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若有人有心上下其手,是颇有机可乘的。

    关卓凡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

    他早早地就开始在玉儿身上大量“投资了”:

    玉儿的父亲苏赫,初入仕途之际,办差的时候,不慎摔瘸了腿。一个包衣,年纪轻轻身子就残废了,本来是一辈子也不会有出头之日的,但关贝子大手一挥,一日之间,苏赫便从做了十几年的九品笔帖式的位子上,连升四级,变成了正七品。之后,官符如火,过不多久,便升一级,此前,已升了正六品的主事,成为正经的“司官”了。

    玉儿的哥哥苏达,本来在内务府做一个“半分庄头”,前文说过,这是一份很没有前途的工作,一不小心,就会挨鞭子,甚至沦为壮丁。关卓凡先将苏达调入轩军,不久之后,又从轩军调了出来,做了自己名下十几个庄子的总管。从半分庄头到王庄总管,苏达兜了一圈,从地下爬到了天上。

    玉儿自己呢?已经降了懿旨,指婚给一等男爵、直隶提督、松江军团第四师师长姜德。虽然尚未过门,但喜儿、小熙等小姐妹,私下底一见面,就追着喊她“夫人”,弄的玉儿又羞又喜,假装生气也装得不像,叫喜儿她们笑闹得更加厉害了。事实上,姜德既是一品大员,玉儿将来的封诰,就不会比丈夫更低,正正经经的“一品夫人”。

    玉儿一家子的飞黄腾达,全出于关卓凡之力——玉儿心中明白,这些,就是圣母皇太后,也给不了自己的。

    因此,她对关卓凡,感激涕零,无可言喻,既已无法以身许报,就只好“来生结草衔环、做牛做马,报答贝勒爷的大恩大德了”。

    关卓凡对玉儿,自然是有所图的,可是,下辈子的事儿,未免太遥远啦,他要玉儿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在“冠军号”上的那个夜晚,终于图穷匕见了。

    关卓凡请玉儿“高抬贵手”,让他和圣母皇太后两个,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情的结晶”。

    *(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布局() 
“爱情”和“结晶”这两个词儿,听在耳中,玉儿又是新奇,又是感动。关卓凡更进一步使她相信,这个珠胎暗结,也是为了太后自个儿好——这个孩子,会成为联结慈、关的最紧密、最可靠的纽带,有了这个孩子,慈、关之情,生死不渝,终身不易。

    这个说法,和后来慈禧自个儿对这个孩子的看法,倒是颇为接近。

    关卓凡也强烈地暗示,既然这个孩子来到世上,乃是拜玉儿“高抬贵手”所赐,那么,今后在慈、关之间,她自然就宠信不替了。嗯,将来,让这个孩子叫玉儿一声“姑姑”,也是应该的。

    姑姑,那我不成了关贝勒的……妹妹了吗?

    玉儿心花怒放。

    还有,关卓凡拍胸脯,这个孩子必定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就生了下来,坐过月子后,圣母皇太后便可回宫,继续垂帘听政,一如其旧。

    玉儿并不以为关贝勒是在说大话,他的神通,何等广大?既然他说可以“神不知、鬼不觉”,那就必定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既然,此事于圣母皇太后有百利而无一害,那……奴婢就遵贝勒爷的命吧。

    玉儿不是小孩子,皇宫又是天底下机心最重、倾轧最烈之地,深宫中的女人,最擅察言观色,心思最是机敏深沉,玉儿又是个一等一聪慧的女子,关卓凡的话,她未必尽信,不过,无论如何,关卓凡提供了看上去很有说服力的“表面证供”,玉儿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最终接受了关卓凡的“请托”。

    关卓凡的话中,一切令人起疑和不安的因素,都被她轻轻的抹掉了。

    玉儿替慈禧避孕,“技术动作”之“变形”,倒并非自那晚之后就开始了的——那个时候,关卓凡和恭王同领军机,关卓凡还未取得政治中枢的主导权,因此,时候未到。

    之后,聚贤馆揭帖案、敖保弑主案,两桩泼天大案接连爆出,惇王削爵圈禁,宝洌顺鼍跻惨浴胺钪安唤鳌痹馇矗胺垂亓恕蓖帘劳呓猓刈糠舱嬲沟沽斯酰级懒炀⒍辣被墒炝恕

    就是说,慈禧于关卓凡之“樊篱尽撤”,是自第一次“巡视颐和园工程”始——当然,慈禧自己,是全然被蒙在鼓里,不晓得玉儿的手脚,“不干不净”,那个“杀千刀”的“脏玩意儿”,大半都留在了自己身子里边儿。

    不过,那一次,慈禧并没有“中招”。

    第二次“巡视颐和园工程”——也即前不久的那一次,终于“侥天之幸”了。

    百分之五十的“中奖率”,轩亲王的“准头”,还真是不坏;圣母皇太后的那块“田”,也是够肥沃的。

    这个“进度”,超出了关卓凡自己的预计,不过,时机是好得不能再好了:恭王刚刚辞去一切差使,退隐泉林;中枢大政,关某人只手遮天。

    他简直该学一学御姐,去拜一拜菩萨。

    玉儿,谢谢你。

    需要说明的是,宫女不比太监,下值之后,也不能随便出宫,传递消息,没有太监方便,不过,也不是没有法子。

    宫女一个月可以和家里人见一次面,宫外边儿的东西,不能随便递进宫来,但宫里边儿的东西,譬如主子的赏赐、自己攒的月例,是可以交给父母家人的,这就是一个向外传递消息的最好的机会。

    宫女和家人会面,有内务府的人“监场”,机密的话是没法子说的;交给家人的物件,要先由内务府官员检视,出宫的时候,把守宫门的护军还要再查一遍,所以,复杂的消息,是很难传出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