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6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容你‘细细斟酌’?我现在动不动就要呕吐,前儿在养心殿,军机‘叫起’的时候,差一点儿就耐不住了!花了好大的气力才压回去!我这个情形,马上就得着手安胎了!还‘细细斟酌’?我出来一趟容易吗?不成,今儿在这儿,什么事儿都得定了下来!”

    *(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真正的目的() 
圣母皇太后銮驾抵达小苏州胡同的时候,还不到巳正,然而,一直将近午正了,圣母皇太后还在“绘萃苑”和轩亲王“说点事儿”。呃,不是说“要不了多久”吗?这,可差不多整整一个时辰啦。

    今儿打从见到皇额娘的第一眼起,敦柔公主心里就隐隐生出一种莫名的担心,再看丈夫的神情,不晓得是不是错觉,怎么似乎……也有一点儿异样?之后,她的心,就一直微微的提着,始终放不下来。

    到了西花厅的自鸣钟连打十二下的时候,敦柔公主终于忍不住了,她自己不方便出面,于是吩咐小熙,去“绘萃苑”问问李公公:大致什么时候传膳?有的菜肴,是要提前一点子时辰预备的。

    小熙会意,领命而去。

    到了“绘萃苑”,先过不了把守苑门的军士这一关。小熙赔着笑,将来意说了。带队的连长倒是很客气,说道:“姑娘是不能进去的,不过,我可以把姑娘的意思,同李公公说一声,看他是否可以出来和姑娘说话?请姑娘稍候片刻。”说罢,打开苑门,走了进去。

    他一进去,苑门随即合上。

    过了一会儿,苑门重新打开,出来的却是玉儿。

    小熙和玉儿两个,平素就是极熟稔的,玉儿拉着她的手,走到一旁,压低了声音,说道:“我们也不晓得什么时候传膳——我估摸着,总还要半个时辰的光景。你回去跟公主说,叫她不必担心,这种情形是常有的——王爷奉太后出宫,是谈事儿的好机会,这个时候不谈,什么时候谈?”

    小熙偷偷的朝苑门的方向望了一眼,拉着玉儿,又走开了几步,也压低了声音:“那里边儿……有没有什么动静啊?”

    玉儿轻轻啐了她一口:“你这个小浪蹄子要死!就有什么动静,我也听不见;就听见了,也只当听不见!你想打听,晚上侍候你们家额驸的时候,自个儿问他去!”

    小熙的脸儿,“刷”一下子就红了,嘟囔了一句:“不说就不说,挤兑人干什么?亏得人家还管你叫姐姐呢!”

    玉儿笑着推了她一把:“我是为你好!快回去吧,公主该等急了!”

    小熙回到西花厅,悄悄儿的将玉儿说的“王爷奉太后出宫,是谈事儿的好机会,这个时候不谈,什么时候谈”,跟敦柔公主说了。敦柔公主听了,想一想确实有道理,心儿放下了一半。

    玉儿算得甚准,又过了半个时辰,“绘萃苑”终于传出话来:传膳。

    原本定在正厅设筵的,但圣母皇太后说了:不必如此张致,就在“绘萃苑”传膳好了,地方虽然小一点儿,不过,一家子也挨得近些,热闹些,亲切些。

    敦柔公主带着马嬷嬷和小熙,赶到“绘萃苑”,看见慈禧第一眼,心头便莫名一松:皇额娘满面春风,笑意盈盈,进府时脸上那股隐隐的凛然,已无影无踪了。

    再看丈夫,也是一副怡然自若的样子,让她心下不安的那一点点异样,烟消云散了。

    敦柔公主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虽说是“一家子也挨得近些,热闹些,亲切些”,但皇室的规矩拘着,并不能像普通人家那样,“为娘的”和“女儿、女婿”一块儿,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还是得圣母皇太后一桌,公主、额驸一桌。不过,之前已经传了懿旨,两桌菜肴,一模一样,一式两份——如此,虽然是在女儿家吃的饭,却得算是“为娘的”恩典。

    用膳的时候,慈禧一副慈母的模样,温语絮絮,一直在和敦柔公主说话。敦柔公主成亲之后种种,除了床帏之间,其余的事儿,无分巨细,慈禧几乎都问遍了。

    敦柔公主陪着笑,一一作答。

    果真是“唠唠家常”,“唠唠嗑儿”。

    不过,中国人吃饭,讲究“食不言”,旗下人家的规矩大,天潢贵胄的规矩就更大了,敦柔公主打小就养成了“食不言”的习惯,这种“唠家常”的方式,真正是有点儿不大习惯呀。

    成亲之前,她在宫里陪慈禧传膳的时候也很多,进膳时,慈禧偶尔说个一句半句是有的,可这种絮絮不断的情形,却是生平第一次遇到。

    皇额娘的兴致,真正是好得啊。

    慈禧大半时间都在和敦柔公主说话,就着敦柔公主的话头,才会扯到关卓凡:“关卓凡,是不是这么回事啊?”

    自然“是的,是的”。

    慈禧还对敦柔公主说了这么句话:“他如果对你不好,你尽管来找我,我替你教训他。”

    呃……

    敦柔公主颇为尴尬,但慈禧既为皇额娘,又是皇太后,说话不能不答,只好赔笑说道:“皇额娘放心,女儿和额驸,一向是和睦的。”

    不过,圣母皇太后说这句话的时候,笑语晏晏,并无一丝对“他”的愠色。

    传过膳,已近申初,小坐片刻,慈禧即传谕起驾回宫。

    敦柔公主不敢挽留,一路送到二门,并率阖府执事于二厅阶前“跪送”。

    明黄大轿抬了起来,站在一旁的关卓凡,伸出手去,扶住了轿杠——他身为“扈从大臣”,还得负责送圣母皇太后回宫。

    銮驾出门之后,敦柔公主站起身来,心头浮起一股莫名的怅惘。

    她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皇额娘是次临幸,不是为了看她“过的好不好”,也不是和她“唠家常”,真正的目的,是“绘萃苑”寝卧内和丈夫那整整一个半时辰的说话。

    他们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她不能问,想来丈夫也不会说。

    敦柔公主的一颗心,始终无法完完全全的放下来。

    *

    *

    传过晚膳,慈禧命人将母后皇太后从钟粹宫请过长春宫来。

    这是常有的事情。看折子以慈禧为主,折子总是先送到长春宫,若遇上必须两宫共同决议的紧要国是,慈禧就会请慈安过来面商。慈安以为这次也是如此,当下也不遛弯儿了,略略梳洗,便传轿过长春宫。

    慈禧日常起居,在长春宫后殿。这是一座面阔五间的宫殿,三明两暗,中间是三明间,东西各有一暗间,西暗间就是慈禧的寝卧,紧挨着西暗间的西明间,算是寝卧的外间,是慈禧的起居室兼会客室,两宫平时说话、传膳,都在这儿。

    不过,进了西明间,却不见人,慈安正在微微诧异,玉儿已经打起了西暗间的帘子,里面传出来慈禧的声音:“姐姐请进吧。”

    这是十分少有的事情,慈安不由征了一怔。

    进去之后,慈安的目光,没有放在屋子里的陈设上,而是不由自主,先去找那个黄色的匣子,可是,逡巡了一圈儿,没有找到。

    她心中更奇怪了。

    一张雕花紫檀大床靠北墙而设,南边的窗下是榻,榻上铺着黄缎包裹的厚垫子,中间和东、西两侧各设一张小几。

    两宫皇太后相让着在榻上坐了下来,玉儿奉上茶水,慈禧对她点了点头,说道:“都出去吧。”

    屋子里就玉儿一个人,这个“都”字是什么意思?

    慈安马上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外面脚步纷沓,玉儿不仅自个儿退出了西暗间,还指挥外面的一众宫女、太监,包括慈安带来的人,一路退出明间,退出后殿,从窗子望出去,连廊下的人也都撤开了。

    说话的地点,不仅选择在最隐秘的西暗间,更撤开了所有的宫女、太监,则慈禧要说的事儿,必十分紧要,又十分机密,慈安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姐姐,”慈禧慢吞吞的说道,“前两日,我梦到先帝了。”

    慈安脸色微变。

    *(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 托梦() 
先帝是不可以随便梦到的。

    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黑甜之后,没有人可以控制自己梦什么,不梦什么,“先帝是不可以随便梦到的”——意思是,如果梦到先帝了,不可以随便说出口来。

    这个时代,天人感应、鬼神托梦的观念,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依然根深蒂固,在座的两个女人,就都是相信这一套的。

    “先帝托梦”,代表了“最高权威发布”,一个人,如果说他梦到了先帝,只要你承认他说的是真话,那么,他转述的先帝的话,对任何一个生人,都几有不可抗拒的法律效力,所以,臣子是不可以说自己“梦到了先帝的”,那是大忌,类同矫诏,迹近谋反。

    中国虽大,有资格说自己“梦到了先帝的”,不过三个人——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即两宫太后和小皇帝,也即事实上或理论上掌握着最高权力的三个人。

    但是,因为最高权力不是集于一人,而是由三人分掌——目前,事实上由两宫皇太后分掌,彼此制衡;而“先帝遗诏”的法律效力,凌驾于这三人中任何一人,所以,三人中,不论是谁,声称自己“梦到了先帝”,若其说法被接受,她或他的话语权便会大增,权力平衡便会被打破,便可能对另两人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这就是慈安微微变色的原因。

    她张了张嘴,正不晓得该怎么接口,慈禧秀眉微蹙,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他在下面,呆得……似乎不大安稳。”

    山陵不安?!

    慈安浑身的寒毛,“刷”的一下子,就竖了起来,声音打着抖:“怎么会?‘大工’是六爷主持的,奉安大典,咱们俩亲临谒陵,亲眼看过的,‘大工’办的……确实是好呀,为了这个,还特地传谕嘉奖六爷,说他一点儿都不肯马虎,怎么会……难道,又出了……孝穆皇后的事儿?”

    孝穆皇后是宣宗的原配,夫妻恩爱极笃,惜宣宗践祚之前,就已逝世,宣宗即位后,追谥孝穆皇后。孝穆皇后的梓宫,本暂停于王佐村园寝,道光七年,遵化宝华峪万年吉地竣工,孝穆皇后奉安,宣宗乃亲自护送亡妻梓宫入寝。

    孰料次年宝华峪地宫渗水,浸湿了孝穆皇后的梓宫,不得不将之暂时从地宫中移出。宣宗气得发昏廿一章,连发十余道谕旨,大骂办理“大工”的臣工丧尽天良,更要杀主持“大工”的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英和的头。

    这个事儿,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太后出面,劝宣宗不宜以家事诛大臣,宣宗侍母至孝,太后的话,不能不听,英和才算捡回一条命,“着加恩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其子奎照、奎耀俱革职,“随侍前往”。

    这个英和,在本书中也曾小露过脸。前文说过,婉贵妃刻意交好丽贵太妃,意图利用关卓凡的力量,有朝一日出宫别居,英和,就是婉贵妃的祖父;其子奎照,就是婉贵妃的父亲。

    慈禧见慈安色变,连忙说道:“姐姐误会了,不是山陵不安!‘大工’办得确实是好,不关‘大工’的事儿!嗯,你别着急,听我慢慢儿的跟你说。”

    慈安不说话了,脸色阴晴不定,眼中满是惊疑。

    “‘他’问我,”慈禧微微压低了声音,“轩军新增加的三个师,是不是不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