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更重要的是,关卓凡要为实现更大的目标争取一个缓冲期。

    更大的目标?是太后,还是其他的什么?

    如果,结婚的对象最终还是公主,那么,荣安公主和敦柔公主这两位,关卓凡属意于谁呢?

    关卓凡娶敦柔公主,最乐见其成的,一定是文祥、曹毓瑛这一班“亲关”的恭系大将。关、敦联姻,会被他们视作两派建立血亲联盟、甚至合二为一的标志,对国家,对王爷和贝子,对他们自己,都是最佳选择——他们自己,再也不必在关、恭之间摇来摆去,忍受良心的不安了。

    可以说,娶敦柔公主,是关卓凡收编“恭系”的捷径。

    可是,关卓凡判断,“恭系”中唯一未必中意这桩婚姻的,很可能是恭王本人。

    一派政治力量,有两位地位并尊的领袖,不算一个稳定的“体制”。关系、恭系一旦合流,就是恭王本人被边缘化之始。

    别的不说,军机处里一对翁婿,这算一种正常的情形吗?是不是有一个要“回避”?

    例外正出在恭王本人身上。关卓凡入直军机,正是顶恭王的岳丈桂良的缺。桂良、恭王翁婿同直军机,背景是恭王举手遮天、一力把持政府——可是,这正是恭王被黜,关卓凡取而代之的最重要的原因。

    同样的情形再来一遍?只是恭王从“婿“换成了“翁”?就算旁人不说,当事人自己也别扭吧?

    可是,恭王愿意“退居二线”吗?

    答案明摆着,他才三十三岁。

    当然,如果是太后赐婚,恭王本人对女儿的婚姻基本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说不上话不代表乐意;不乐意,收编“恭系”的努力就未必顺遂。

    关卓凡屁股底下的位子刚刚坐热,他现阶段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的工业化开个好头,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短时间内,政坛最好不要再兴什么大的波澜。

    所以,敦柔格格这锅饭,虽然香甜,现在就吃,却还有点夹生。

    *(未完待续。)

第一二三章 各取所需() 
荣安公主呢?嗯,相貌最美啊。关卓凡还没有见过荣安公主,但他不缺乏相关的情报和资料。

    不过,虽然关卓凡“疾在好色”,但对他来说,荣安公主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她的容貌,而是她的……阿玛。

    慈禧以为敦柔公主有一个“好阿玛”,然而在关卓凡的眼里,荣安公主的阿玛才是“好阿玛”呢。

    躺在金棺里的文宗,对未来的额驸,又有什么用处呢?

    那得看额驸是谁。

    有人以此自高身份,但对关卓凡已经取得的地位和权力的“体量”而言,这种“尚主”起到的锦上添花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

    关卓凡所求不是这个。

    当他知道自己可能成为文宗的女婿后,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如果小皇帝像原时空那样早薨,文宗留在世上唯一的子嗣,就是荣安公主了。

    因为荣安公主是女子,所以不论在原时空还是本时空,上面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应该都不会让其时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生出关卓凡紧接着生出的想法。

    可是,关卓凡来自二十一世纪。

    在他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那个时代里,绝大多数的君主制国家,公主和王子一样,拥有继承王位的权力。

    就是说,按照这个标准,如果小皇帝早薨,并像原时空一样没有留下子嗣,那么,荣安公主便会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然后……

    这是一个过于大胆的想法,近乎天方夜谭。但,武媚娘取李唐而代之,不是更加天方夜谭吗?

    荣安公主可是文宗亲生,姓爱新觉罗的呀。

    再说,世界潮流,浩浩汤汤啊。

    如果关卓凡娶了荣安公主,将来这个计划有没有实施的必要,以及如果实施,能不能够成功,都还是未知之数。但,何防先把牌抓在手里?

    所以,关卓凡觉得,两位公主的味道,都非常鲜美。现在是还没到下嘴的时候,等到开吃了,他希望,能够都吞到自己的肚子里。

    一双两好啊。

    又是一个天方夜谭,不过,这个世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咱们走着瞧吧。

    还有,两宫皇太后各有心水,俺顺得哥情失嫂意,如果只娶一个,不论娶谁,都会有一位太后不高兴。太后不高兴,事情可大可小。为了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俺就受点累,把两位公主都收了吧。

    *

    *

    慈禧回到宫中,把关卓凡“放个一、两年再说”的意思和慈安说了。她原本以为慈安会非常失望,没想到慈安平静得很,说道:“也是,孩子们还小,就再等个一年半载吧。”

    慈禧颇出意外,正在疑惑慈安何以如此“顺遂”,注意力便被新到的两个折子吸引过去了。

    一个折子是两广总督瑞麟的,弹劾署理广东巡抚蒋益沣;一个折子是蒋益沣的,弹劾瑞麟。

    督抚同城,互相攻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先看瑞麟的。

    瑞麟参劾蒋益沣,“任性妄为,劣迹彰著,伙同藩司郭祥瑞,朋比迎合,相率欺瞒”。

    就是说,还扯了藩司进来,一个折子参了两个二品大员。

    但细看全折,蒋益沣如何“任性妄为”,蒋、郭二人如何“相率欺瞒”,却语焉不详,一个实例也没有举出来。

    再看蒋益沣的。

    洋洋洒洒,瑞麟的种种“劣迹“,可就“详实”多了。

    先劾瑞麟“不学无术”。比如,广州米价大涨,瑞麟问幕僚是何缘故?幕僚回答:“市侩居奇。”瑞麟听得“市侩”二字,问道:“‘四怪’?那都是谁呀?”

    再劾瑞麟“任用私人,卖缺纳贿,无所顾忌”。折子里,蒋益沣指名点姓,谓瑞麟将总督府的公事都交给一个叫徐灏的幕僚把持,自己不理公事,一门心思,全放在讲究饮馔,以及和家中女佣胡天胡地上面了。

    折子里还有一句话,指斥瑞麟“以暗庸为宽厚,以推卸为能事”。慈禧记性很好,觉得这句话在哪里见过的,叫人去查以前的“折底”,果然,当初左宗棠为高连升部不得入粤事,攻劾粤员,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当时的两广总督是瑞麟,广东巡抚是郭嵩焘,左宗棠一笔将两个人同时扫了进来。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以郭嵩焘任事之猛,怎么可能“宽厚”、“推卸”?这两句话,明白是打瑞麟的。

    蒋益沣借了老上司的嘴,再喷瑞麟一脸唾沫星子。

    看完了瑞、蒋两人的折子,慈禧头疼了。

    理智告诉慈禧,这个案子,蒋益沣有理,瑞麟无理,但她却不能不维持瑞麟,原因,前文已经交代过了。

    一来,李鸿章取代官文为湖广总督之后,瑞麟乃为天下总督中硕果仅存的旗人,这个点缀,无论如何也得保住。而朝廷的夹袋中,有资格出任总督位子的旗人,只有比瑞麟更糊涂、更无能。所以,一动不如已一静,还是瑞麟好了。

    二来,瑞麟于她有恩。

    你对我好,我就要对你好;你对别人好不好,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不关我事。

    这是慈禧的死穴。

    慈禧烦恼地叹了一口气,怎么办呢?总不成真的办成黑白颠倒?

    瑞麟这个奴才,实在不省心!

    突然间,她眼睛一亮:广东巡抚这个位子,“他”也在盯着哦。

    她的念头飞快地转着:甘肃也不设巡抚,由陕甘总督兼巡抚事,现在军兴,左宗棠这个陕甘总督未必有足够的兴趣、精力放在民政上……还有,四川也不设巡抚,总督骆秉章病故之后,四川总督这个缺一直空着,那么……好,跟“他”做笔“交易”!

    督抚相互攻讦,朝廷当然要派大员查办。河道总督吴棠接到上谕:驰赴广东,秉公查办。

    这是比较少见的安排。地方开府建牙的督抚之间,相互参揭,朝廷惯例是派京中大佬查办的。就算派地方大员查办,也必是曾国藩、李鸿章这类身上带着“大学士”衔头的,不然威信不够。

    现在派了吴棠,明白内情的人晓得,不管案子查成什么样,对查案的钦差,肯定是要有所安排了。

    而吴棠和圣母皇太后的渊源,朝野上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河道总督虽然也叫“总督”,入息亦十分丰厚,可这个位和实管一省几省的总督毕竟不能比,慈禧很想提拔吴棠更上层楼,只是吴棠才具普通,操守可议,合适的机会可不好找。

    左宗棠由闽浙总督北调陕甘,慈禧曾想由吴棠来接左宗棠的缺,可是吴棠自己却颇为别扭。因为闽浙总督虽然管辖福建、浙江两省,但浙省富,闽省穷,而总督府驻福州。浙江巡抚是刘郇膏,那是什么背景?吴棠自知手根本伸不过去。福建地方本来就苦,全省最重要的一项政务——船政,又插不上手。所以,闽浙这个总督,在吴棠眼里,还不如他的河道总督呢。

    因此,这个事也就搁下来了。

    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好机会!

    吴棠到了广州,装模作样地查了一番,然后如此上报朝廷:

    “蒋益沣久历戎行,初膺疆寄,到粤东以后,极思整顿地方,兴利除弊;惟少年血性,勇于任事,凡事但察其当然,而不免径情直遂,以致提支用款,核发勇粮及与督臣商酌之事,未能推求例案,请交部议处。”

    吏部苦笑,瞧吴仲宣这话说的,人家蒋芗泉又是“兴利除弊”,又是“勇于任事”,我们该怎么“议处”呢?

    最后拟了四个字出来:“平级调用”。

    调哪里呢?“西北军兴,置甘肃巡抚,驻兰州,着蒋益沣赴其任,帮办西征军务”。嗯,给老上司打下手,这不是人地两宜,皆大欢喜吗?

    广东巡抚谁接呢?丁世杰。

    吴棠去哪呢?“调补四川总督”。

    各取所需。

    *(未完待续。)

第一二四章 教案() 
这桩交易里,慈禧是最大的赢家。

    瑞麟保住了;更重要的是,天府之国,膏腴之地,四川总督这个大肥缺到手,吴棠和慈禧,都心满意足。以吴棠的才具、操守和汉人的出身,两江、湖广、两广,这几个第一等的缺分,圣母皇太后再加照拂,也是轮不到他的,这个自知之明,吴棠还是有的。四川总督,是他的仕途能够到达的最高点。吴棠已别无所求。

    关卓凡次之。丁世杰抚粤,广东如愿以偿地落入了“关系”的手里。而且,吴棠婉言劝告瑞麟:督抚之间,不好再闹意气,以后,能放开手的事情,就放开手吧,只要保住内务府在粤海关里的那一块地盘就好了。吴棠还暗示:这是“上头”的意思。

    瑞麟办不了事,却会做官,吴棠的话他懂。丁世杰的后台,可不是蒋益沣能比的,再这么闹一回,去粤的恐怕就是他瑞麟了。到时候,圣母皇太后也未必庇护得了自己。当下连连点头:我就当个甩手掌柜好了。

    蒋益沣和左宗棠也不坏。蒋益沣平调,他和左宗棠的面子都维持住了。虽然说甘肃和广东的出息没法比,但蒋益沣是个愿意做事情的人,而西北现在正有大事可做,对于他来说,抚甘比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