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这个道理,慈禧轻轻舒了一口气,面露笑容,没有更多的问题了。

    既然没有更多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是酬功了。

    清制酬庸战功,大多是战事完全底定后才正式颁布,但战事进行中就放赏的也不少,关卓凡身上就有,他的一等轻车都尉、江苏藩司就是一战上海之后得的,获颁双眼花翎的时候仗也没有完全打完。

    现在,国内民意鼎沸,朝廷不能不予俯仰;国外,那个美国总统左一个“司令”、右一个“中将”,照着慈禧的说法,不能“叫他比了下去”。实情也确实如此,不然内外倒置,前线将士难免会有想法。所以,现在酬功,是合适的,也是必须的。

    当然,现在酬功,酬关卓凡一人就可以,算是一个代表;其他将士,回国之后,由主帅保奏,从容叙功。

    虽说“ 恩自上出”,但总要军机大臣们先议了再说。恭王于是启奏:“关卓凡原爵二等毅勇侯,现获此大捷,应加恩为一等毅勇侯。”

    这就跟曾国藩一个级别了。

    但慈禧不以为然,她说道:“关卓凡原来的爵位是三等侯,因为要放洋,加了一级,那个时候可还一仗没打。现在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还是加一级,是否薄了一点?”

    恭亲王道:“是,臣等想的左了。”

    慈禧道:“六爷和军机老成谋国,也不能说想的左了。只是昨儿晚上,全北京城的鞭炮响了一夜,可见这份功劳在人们心里面的分量!我们姐俩想,这个名位,一个是要给的公道,一个是要实实在在激起报效之心。”

    这话说得透彻扎实,恭王心悦诚服,道:“两宫皇太后训示得极是。那么请旨:关卓凡加两级为三等毅勇公。另外,是否可以加恩关某赏戴三眼花翎,恩自上出。”

    三等毅勇公也还罢了,这三眼花翎是有清一朝至高无上的荣耀,比关卓凡原来的双眼花翎还高了一级,自乾隆朝迄今,只有福康安等五人有过此殊荣。恭王这个人情做的足!

    慈禧颇出意外,沉吟了一下,说道:“六爷的用意怕不是好的?可我想总要给关卓凡留出一点进步的余地,这支三眼花翎咱们先放在这儿,算是预先颁了一个赏格,等关卓凡收了全功,叫他自己回京来拿!”转头问慈安:“姐姐你说呢?”

    慈安笑着点头:“很好,本应如此。”

    这么安排既公道、又激励人心,殿上的大臣们不但佩服,心里边还暖暖的,于是齐声颂圣:“太后圣明!”

    接下来是怎么在上谕中为关卓凡叙功了。这是一个小麻烦事,因为毕竟不是打得大清的叛逆。总不成说“友邦欢悦,特加恩锡赐三等毅勇公”?

    最后以曹毓英的意见为准,只说关卓凡“忠勇奋发,功勋卓著,内外宵小慑服,国家倚为干城”,通篇不提“美利坚”三字。反正全世界都知道怎么回事。

    这道上谕慈禧颇觉不得畅意,但她也知道现在这只“刺猬”还得团着,没真到炸刺儿的时候,只好不以为甚了。

    慈禧道:“还有一件事,人家在外边出兵放马,斩头沥血的,家里边咱们可得给照顾好了。”

    恭王回道:“是,关卓凡的家里,军机、兵部、九门提督、顺天府都是有照应的。”

    慈禧忽发奇想,就在殿上和慈安商量:“听说关卓凡家里有两位寡居的嫂子,姐姐,咱们把她们俩接进宫住几天好不好?”

    慈安自然叫好。但关卓凡家里面的情形恭王和几个军机大臣都是晓得的,不能不作说明,免得两宫闹笑话。

    恭王微笑着对曹毓英说:“毓英,你跟两位皇太后回吧。”

    曹毓英应了一声“是”,也是微笑着说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关卓凡这两位嫂子,一位是他大哥的遗孀,是嫡亲的嫂子;另外一位,却是他一位生死结义兄弟的遗孀,这位义兄在八里桥战死,临终前把妻儿托付给了关卓凡。关卓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不负故人所托,就把这对母子接到大嫂府中供养起来。”

    两宫太后不由动容:这可是一段戏里才有的佳话呢!慈禧更在心里想:我早知道他是这么有情有义的一个人!

    曹毓英继续说道:“关卓凡的那个二哥还是活得好好的,却是小人卑鄙,还曾谋害过关卓凡。虽然关卓凡未计前嫌,以德报怨,但俩家已经没有什么来往了。”因简略说了关二闯席、先被拘后被释的事情。

    两位太后都听得入了迷,这可比戏里唱的还有意思!

    慈安愤愤地说道:“妹妹,你看,关卓凡抬进正黄旗,他这个二哥自然也跟了进来,这可不是叫小人占了便宜吗?”

    慈禧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个上面,她想的是这个男人恩仇快意,真是令人心感!内心的那种异样情愫越发强烈。

    她微微一笑:“是啊,可有什么办法?咱们又不能给他追回来,不然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顿了一顿,说道:“就是说,咱们只能接关卓凡这位大嫂进宫了。”

    曹毓英道:“是。另有一事请两位太后留意,关白氏还是白身,太后若要接她入宫,需先赏她一个恩典。”

    两个太后都想了起来,只有命妇才能入宫留宿的。

    这个好办,而且这也是慈禧最爱干的事情。她兴致勃勃地说:“关卓凡现下封了三等公,早已是超品了,他这位大嫂,当然是一品诰命。”

    慈安也喜笑颜开:“以后关卓凡娶了亲,府里就有两位一品夫人了,这可是咱们同治朝的一段佳话。”

    几位军机都露出了为难的笑容,倒不是说嫂子就不能封诰,而是圣旨里该怎么措辞呢?如果这位嫂子年长关卓凡较多,长嫂如母,可说“教养有功”。但这位关白氏和关卓凡年纪似乎差不了多少,肯定谈不上“教养”关卓凡,总不成在上谕中说“持家有道”?

    慈禧注意到军纪大臣们的异样,问:“怎么,有什么为难之处吗?”

    恭王微笑道:“没有,臣等领旨。”

    *(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一品诰命() 
关卓凡加恩三等毅勇公的消息传出,贺礼潮水般涌向柳条胡同的毅勇侯府——现在应该叫毅勇公府了。上谕发出的第二天,顺天府便承旨上门,顺天府尹刘祖培亲自督促着,把“毅勇侯府”的匾额取了下来。换上了“毅勇公府”。

    其实自关卓凡离京之后,各种各样的礼物就没断过,两三个月下来,已经攒了厚厚一大叠礼单,但白氏早早交待下去,老爷回府之前,一律不许动,因此有增无减,账房快堆得满了。

    现在老爷升了三等公,阖府上下虽然欢天喜地,但这小山般的贺礼如何处理,着实头痛。不但账房,连柴房都挤满了,后来没有法子,腾了一间厢房出来,专门存放礼物,但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势头,加多这间厢房也未必够用。

    礼单上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吓人,总兵、提督、巡抚、总督、侍郎、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伯爵、侯爵、公爵、贝子、贝勒、郡王、亲王……白氏、明氏和图伯知道这些礼物中有许多非常贵重,既不拆开,又不能损坏,还得小心失窃,因此单为应付这堆贺礼,关府上下便忙到十分去。

    贺礼虽多,正经贺客却是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主人不在,无人接待。

    本来男主人在外,正是女主人们相互走动、拉家常、套交情的好机会,但关府的情形实在特殊,男主人已经封侯封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主人。有一个嫂子勉强算得女主人,却是白身,到了关府,有资格登堂入室的都是品级很高的命妇,总不成请人家女主人给自己行礼?

    因此真正登门拜访的都是族里的穷亲戚,七拐八弯地攀了上来,求周济,打秋风。不但关氏一族,隔三岔五,就有人打上门来,腆着脸“三叔大婶”地乱叫,白氏的娘家那边也有不少的。这种亲戚,不论以前多么疏远,根本没见过面甚至听都没听过,这个时候也不能不敷衍,不然背后肯定会被戳脊梁骨的。

    白氏不能给关卓凡落下难听的名声,因此几乎是来一个见一个,是深以为苦的一件差事。

    居然还有明氏的亲戚找上了门。但明氏可就不客气了,名义上我还是寄居在人家家里,也没钱——难道拿了人家的银子周济自己的亲戚?再者说了,以前老马阵亡,我和虎子孤苦伶仃、求告无门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她的脾气比白氏烈得多,传出话去:一律不见。

    但正经贺客终于上门了,不来则已,一来来头就大得几乎无以复加:醇王夫妇。

    醇王这个贺客,不但要贺关卓凡进爵,还要贺白氏受封,他是来传旨的——传封诰白氏的谕旨。

    醇王夫妇——这着实是一个有趣的组合:大清开国以来,从来没听说夫妇俩一起传旨的?

    事实上,醇王福晋的任务不是和醇王一起传旨,而是在白氏领受懿旨之后,接她入宫。

    这个活计,包括她老公醇王传旨的活计,都是她进宫的时候,从她姐姐那儿讨来的。

    按照程序,命妇领封之后,要立即按品大妆,进宫谢恩。因为是第一次进宫,通常需要另一位熟稔仪注的命妇陪着,以免应付不来,有所差池。

    一般说来,并不需要醇王夫妇这么高品级的人物传旨、陪护,但醇王福晋天性喜事,向姐姐讨要这个差使。慈禧一想,这样既表示对关白氏的重视之意,以行笼络关卓凡之实,而且王爷夫妇一起办差,更是佳话一段,便欣然同意了。

    醇王福晋自告奋勇办这个差,还有一个私心,就是要替关卓凡说和一门亲事。

    上一次为关卓凡说和亲事,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但醇王福晋一直不曾死心。她这种身份心性的女人替人做媒,几乎算是嗜好,是无可救药的。而且已经有许多请托或直接或通过醇王递到了她这里,大伙儿打的都是同一个主意:通过醇王福晋向圣母皇太后进言,由圣母皇太后下懿旨指婚。

    关卓凡这块肥肉,不知有过少人盯着?是断不能落到他人嘴里的!

    太后一直对此事不冷不热,不阴不阳,醇王福晋也闹不清楚姐姐到底怎么想的?许是怕指了后关卓凡对女家不满意?可是总可以叫他先挑一挑嘛,自己夹袋中一大堆旗下的大家闺秀,不挑过怎么晓得就一定不中意?

    这一次,醇王福晋的算盘是:走关卓凡的大嫂的路子。

    关卓凡一路加官晋爵,始终没有和大嫂分府,可见叔嫂的关系是很好的,不然太后也不会给这个恩典。那么“长嫂如母”,大嫂的话,关卓凡得听吧?

    就这样,醇王夫妇一路仪从煊赫地到了柳条胡同。

    王府亲兵把整条胡同都封了起来,关府的人听说是来“传懿旨”的,见阵仗如此之大,不晓得传什么旨,惊疑不定,再说老爷不在家,谁接旨啊?待听说要“关白氏接旨”,连白氏自己在内,一起懵了:怎么会?

    内务府的人站的满院子都是,大多面带笑容,看上去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香案已经在前院正厅檐下台阶上设好,全家几十口子人在院子里齐齐站定,白氏居中,她心里怦怦直跳,腿软得像面条一般,图伯在一边扶着,勉强算是站稳了。

    这时,一个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