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15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部队的主官不论是道德品质、还是指挥能力,厄德上校亦皆无法同居伊上校相提并论。”

    “我们都晓得那个关于厄德上校和他的第五十一团是如何加入远东第一军的传说的嘿嘿!”

    “败坏名誉?哦!不!我不怕败坏厄德上校的名誉!他还有什么‘名誉’可拿来‘败坏’的吗?哼!”

    “我不晓得阿尔诺将军为什么会派第五十一团这件差使?我是介么猜的:入越介么久,对于第五十一团的各种不给力,阿尔诺将军心里早就明镜似的,反正,总是要牺牲一支部队的,那么,牺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第五十一团,保存其他更有战斗力的部队譬如,混合步兵团、第四十七团,以为后图,算是更好的生意经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可是,都说过了第五十一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总之,本就已无战意的第五十一团,在中国人的猛烈打击下,迅速崩溃,非但没有起到阻击敌人进攻、掩护主力部队的作用,还大大的破坏了渡河的整体秩序,使本已极其恶劣的局面雪上加霜。”

    “过河之后,收拢部队,清点人数,发现:除了已经全军覆没的炮兵和几乎全军覆没的骑兵之外,余者即主力步兵,损失了五分之三强。”

    “许多连都已不成建制了。”

    “居伊上校之外,我们还失去了另两位高级军官合成炮兵团团长戈尔敦上校、军参谋长康斯坦丁中校。”

    “其中,戈尔敦上校在中国人炮击我炮兵阵地的时候就受了重伤,不过,尚未致命他是在渡河的时候中弹牺牲的。”

    “另外,阿尔诺将军、热雷米上校、伯多列威兰上校第四十七团团长,都受了伤。”

    “还好,都不算太重。”

    “莫雷尔将军则是伤上加伤他本来就是个伤员嘛!在宣光的时候,被那位美貌的越南姑娘将额角打穿了呀。”

    “也还好莫雷尔将军的‘加伤’,也不算严重。”

    “只有一塌糊涂的厄德上校,奇迹般的毫发无损。”

    “可以说,远东第一军这支北上部队,基本上已失去了战斗力。”

    “好吧,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渡过了乌森河唉!”

    “可是,绝不代表危机已经解除了中国人很快也会强渡乌森河,追击而至!”

    “我们……能够逃过覆灭的命运吗?”

    *

    

第二六七章 填坑!填坑!() 
《安南战纪》,讲述人,亨利•达尼埃尔,远东第一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军衔上尉。

    “我们收拢部队、清点人数之后,喘息未定,便迈开了沉重的脚步——中国人的炮车,已经来到了河东岸,我们没有更多的‘喘息’的时间了。”

    “我不想再向您描述我们的惨状了……浑身湿透,沾满了血污、泥浆、硝烟……上至将军、下至列兵,每一个人皆如是……您就自个儿想象吧!”

    “下一步,何去何从,有两种意见。”

    “有人认为,宣光城池坚固,我们应以坚城为依托,坚守待援。”

    “这个‘援’,当然不是指来自欧洲本土的‘援’——那个,猴年马月,远水不解近渴!——而是指的来自升龙的‘援’。”

    “我们在升龙,还有第三十五团、第五十九团以及第四十七团一部——兵力并不算弱;这几支,都是北宁战役的主力部队,是役之后,留在升龙休整,目下,应该都已经缓过劲儿来了,可以重新投入战斗了。”

    “可是——我们已经没有大炮了。”

    “宣光的城墙,虽然坚厚,但能否挡住中国人的大炮,哪个心里也没底儿——哪个敢保证,我们必定可以坚守到援兵的到来?”

    “就算援兵到来了——我们还是没有大炮啊!”

    “哦,当然了,援兵会带大炮过来,可是,北上的时候,我们经已带走了大部分的大炮,留在升龙的,只有十五门,这个数量,大约只有中国人的……呃,七分之一?八分之一?甚至……九分之一?十分之一?”

    “数量对比……太悬殊了!”

    “就算数量相若,也没有用啊!——射程不及,人家打的到我们,我们打不到人家呀!”

    “彼时的我们,对于中国人的新式大炮,经已从内心深处产生了由衷的恐惧。”

    “还有,若留在升龙的部队倾巢而出,北援宣光,则升龙必然空虚——若北宁的中国人趁机袭击升龙,如之奈何?”

    “坚守待援的主张被否定了——到达宣光之后,我军将不入城,略透一口气,便顺流南下。”

    “我们要一直撤到联合舰队炮舰所及之地——目下,只有舰炮才可以同中国人的新式大炮抗衡了。”

    “也就是说,至少,我们得撤到越池,才能够真正驻足,从容‘喘息’。”

    “越池以北河段,大、中型舰船无法航行,当初,我们就是在越池‘水陆分兵’的,因此,联合舰队的大部,都留在了越池。”

    “阮景祥和善娘先行一步,他们的任务是筹集足够的船只——北上时的经验告诉我们,宣光至越池的这段路,能坐船,就不要拿自己的腿走路!”

    “北上时乘坐的民船已经尽皆遣散——原先都以为,我军将由东而西,一路高歌,说不定……就此攻入中国境内了呢!这些船,十有八九,是再也用不着的啦,因此,到达宣光后,自然便就地遣散了;哪个也没想到,俺们介么快就打道回府啊!”

    “所以,必须重新筹集船只。”

    “春水社的势力范围的中心,在升龙、山西一带,宣光,算是其势力范围之北缘了,因此,是次筹集船只,必须依靠我们的新盟友——黄佐炎大人和郑功和将军。”

    “不晓得为什么,回程走起来,比来程要快的多?——不过三十六小时之后,宣光城便在望了。”

    “好吧,我承认,所谓‘回程’,其实是逃命——追兵跟在后头,不快不行啊!”

    “还有,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大炮的‘拖累’了。”

    “正在庆幸即将逃出生天,阮景祥和善娘带来了坏消息——黄佐炎大人和郑功和将军拒绝为我们筹集船只。”

    “非但如此,黄大人还以‘北圻经略使’的名义颁下严令:辖区内商民人等,一律不得为富浪沙人供应船只,有违令者,立斩不赦!”

    “什么?!”

    “阮景祥先生苦笑着说,他对山阳战役的胜负含糊其辞,但是,没有用,宣光方面已经从其他渠道得知了山阳战役的详情了。”

    “军官们都愤怒起来,纷纷要求立即对宣光发动攻击,给予背信者最严厉的膺惩!”

    “阿尔诺将军拒绝了。”

    “这是理智、正确的决定。”

    “如果军力完好——譬如,刚刚‘水陆汇合’之时,我们有足够的把握,一天之内,即攻陷这座守军全为越南人的‘坚城’;可是,目下——”

    “唉!”

    “更重要的是,目下,中国人已经渡过了乌森河,正在衔尾急追!”

    “我们没有时间在宣光这儿同越南人纠缠不休了!”

    “事实上,仔细想一想,越南人的背信,并不算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黄佐炎、郑功和同我们的结盟,本就是畏于我们的军力,认为‘天朝’解不了他们的围,才不得不转投法兰西帝国麾下的;可是,目下,他们还畏于我们的军力吗?还认为‘天朝’解不了他们的围吗?”

    “唉!”

    “没有船,就拿自己的腿走路吧!”

    “毕竟,如前所述,目下,我们已经没有了大炮的‘拖累’,同为‘拿自己的腿走路’,南下应该比北上快得多。”

    “相反,中国人是有大炮‘拖累’的,因此,十有八九,他们是追不上我们的!”

    “如果……中国人坐船呢?”

    “不怕!”

    “越池‘水陆分兵’,联合舰队的大、中型舰船都滞留越池,不过,吨位较小者——一共四条,吃水较浅,可以继续北上;而上文提到的所谓遣散,指的是民船,并不是我们自己的船,目下,这四只小吨位舰船,尚未南返,还泊在宣光附近的河面上。”

    “这四条舰船,吨位既小,船上火炮口径就小,用以支援陆军,对抗中国人的数量众多的新式大炮,自然力不能及;不过,横行水上,威胁民船,却是绰绰有余的——中国人就算坐船,也只能坐民船呀!”

    “阿尔诺将军下令,将重伤员都转移到这四条舰船上,送到端雄、换乘民船之后,再溯流返回,策应主力部队。”

    “端雄是春水社在北圻的最北的据点,若船只数量不甚多的话,可以叱咤立办。”

    “如此安排,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重伤员数量众多,若同主力部队一起走陆路的话,必将大大拖累行军的速度;而且,其中伤势尤重者,莫说撑到越池了,大约连端雄也撑不到的。”

    “当然,如此一来,有一小段时间,主力部队就失去‘炮舰’——这四条小吨位舰船,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炮舰,打个引号吧!——的‘策应’了;不过,中国人若乘船南下,其兵力众多,筹集到足够的船只,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算一算,我们的‘炮舰’在宣光、端雄之间往返,是赶得及的。”

    “有人说,除了重伤员之外,重要人员——譬如将军您,也应该坐船滴。”

    “四条‘炮舰’吨位甚小,重伤员上船之后,到处都满满登登的了,不过,个把‘重要人员’,总还是塞得下的。”

    “这个建议,被阿尔诺将军断然拒绝了——他说,‘我必须和我的士兵呆在一起!’”

    “提这个建议的人,大约以为,自己亦属于‘重要人员’,若阿尔诺将军接受了他的‘好意’,说不定,他自个儿也可以跟着上船?阿尔诺将军既一口回绝,他也只好灰溜溜的闭嘴了。”

    “至于这位老兄姓甚名谁,我就不说了吧!——不然,‘败坏’人家的名誉呢!哼!”

    “就这样,我们开始沿河南下。”

    “没走多久——刚刚走到左育——走不动了。”

    “我们被拦住了。”

    “当初,攻占左育之后,我们并没有派兵留守——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山阳一役后,黄佐炎虽背信弃义,但我们认为,越南人作为之极限,不过不向我军提供帮助,主动拦截乃至攻击我军,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对于在左育遭到拦截,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

    “我们对越南人的判断,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偏差——拦截我们的,不是越南人,是中国人。”

    “这支中国部队,足足有五、六千人,其中,至少有三、四千人的‘轩军’。”

    “我们全懵了。”

    “上帝!这班中国人是打哪儿跳出来的?!”

    *

    :。:

    

第二六八章 上帝保佑法兰西!咳咳!() 
“一开始,我们想,这班中国人……是不是打北宁过来的?转念一想——不可能啊!升龙、北宁之间,相互防范极严,北宁若有如此规模的兵力调动,升龙方面,怎么可能一无所觉?”

    “北宁守军皆为‘轩军’,北宁战役之前,约为八千五百人左右——而左育的这支五、六千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