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1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啊!那是真倒霉……啊,那是运气真不好!”

    好吧,我现在晓得“倒霉”和“运气不好”区别在哪儿了。

    “事儿还没完呢!”李全说道,“倒霉的不止老马一个人……啊,我是说,因为这个事儿,吃了挂落的,不止老马一个人!”

    顿一顿,“因为替老马讲情,伊克桑……啊,伊师长,还在咱们王爷哪儿,触了一个大大的霉头呢!”

    赵南北奇道,“老马是第一师的,伊师长是第三师的师长,关他什么事儿……”

    话没说完,反应过来了,“哦,对了——城南马队!他们俩,都是城南马队出身!”

    “是啊!”李全说道,“老马是第一师第三团的——那是‘克字团’的老底子呢!”

    顿一顿,“伊师长说,老马很久没有和家里人见过面了,他的家就在北京,天津离北京并不远,却始终和亲人见不着面,心里颇不好受——如果驻地和家距离很远,反倒没了念想!家人来访,他会亲心切,一时把持不住,这个,也情有可原吧。”

    “这个……其实也有些道理啊!咱们王爷怎么说啊?”

    “怎么说?”李全“嘿”了一声,“兜头兜脑把伊师长痛骂了一顿!然后,叫他写检查——整一千字呢!”

    赵南北吐了吐舌头,“一千字?换了我——就打我一千军棍,我也写不出来啊!”

    顿一顿,叹了口气,“不过,咱们轩军的纪律,那可是没说的!——干部也好,士兵也好,统统都一码事儿!——‘一视同仁’!”

    “这倒是!”

    “那——老马为什么转到咱们四师来呢?”

    李全摇了摇头,“那就不晓得了——”

    顿了顿,“或许,咱们师这儿有仗打,想着过来立个功,然后——”

    打住。

    赵南北发了一小会儿的呆,说道,“怪不得——唉,怪不得,营长、连长都对老马很客气的样子,我就晓得,老马有来历,可万没想到,居然——”

    说到这儿,也打住,微微的摇了摇头。

    “营长、连长——”李全微微一顿,轻轻“嘿”了一声,“这还不算什么!我还亲眼见过,团长亲手给老马点烟呢!”

    如果在以前,赵南北一定以为李全是在吹牛,现在,理所当然了。

    “点烟?老马那个烟斗?”

    “是啊!”

    老马有一个非常精致的黄杨木雕花烟斗——一看就是洋玩意儿;对轩军官兵来说,洋玩意儿并不稀奇,不过,懂行的人说,老马的烟斗,绝对不是“大路货”,一定是名匠精制,正常情形下,一个班长,是不可能拥有这种档次的烟斗的。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

    凌晨五点半的时候,起床号吹响了。

    平时是六点钟起床,今儿提前了半个小时。

    钻出帐篷,景物朦胧,不仅仅是因为天还没亮透,很明显的,四周雾气流动。

    没过过久,太阳升起来了,但看不见,雾气反倒更重了。

    吃过早饭,消息传了过来:法国人的舰队,出现在河面上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命令下来了:

    进入阵地!

    *

第十九章 城山迷雾,老骥识途() 
    阵地设在城头山。

    城头山同“城”并没有什么关系——扶朗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小镇子一个,并没有城墙一类的设施;城头山原名“缠头山”,大约是嫌这个名字不雅致,同时,扶朗位于六头江南岸,缠头山是其境内最接近江岸的地方,于是,就易名为“城头山”了。

    六头江由西而东,流至扶朗,折而南下,城头山北面六头江南岸,东面六头江西岸,扼控这个至关重要的转折位,可谓“形胜”,因此,法军水路进攻北宁,一定要先克扶朗,而克扶朗之关键,就在城头山,城头山攻下来了,就等于扶朗攻下来了。

    城头山虽然号称“形胜”,但那是就其相对于六头江的地理位置来说的,其本身谈不上任何的“险要”,海拔不足两百米,山巅至山脚的相对高度,不过一百多米,而且,坡度平缓,就是一个小小的丘陵。

    唯一同“险要”扯得上一点点边儿的,是差不多到山巅的时候,坡度突然变陡了一些——变化虽突兀,不过,这个“陡”,还是很有限的。

    “缠头山”的原名,大致还是形象的,确实像一个“缠头”。

    不过,城头山地势虽普通,地貌却相当特出:

    第一,树木高大而稀疏。

    第二,城头山其实是一座土山,土质还相当的疏松,可是,山上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

    这些石块,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棱有角的;一类是非常圆滑的,圆滑到什么程度呢?跟卵石差不多,不过,其块头可比六头江河滩的卵石大的多了,最大的一块,仅仅是露出地面的部分,就几有一人之高。

    这个地貌,迥异于周边,整个北圻地区,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至于其是如何形成的,暂不可考,粗略估计,大约同六头江的搬运、堆积、冲刷有些关系——特别是那些巨大的“卵石”。

    第三,据当地人说,这些石块,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自行改变位置,有愚夫愚妇以为“神迹”,当地甚至还因此形成了一种“拜石”的习俗。

    大石头自己个儿长脚走路,听起来挺玄幻,略一细究,原因其实也简单:城头山土质疏松而植被不茂,石块自重既大,又无根基,暴雨之中,偶尔“随波逐流”,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这种特出的地貌,对于轩军的防御,构成了相当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限于地势和土质,无法构筑标准战壕。

    工兵经过考察,认为城头山的土质太过疏松;另外,其山势再平缓,也是有坡度的,而且,相对来说,愈近山巅,坡度愈大——在山坡上挖战壕,其后壁的压力,是远远大过平地的,因此,若照标准战壕的深度挖掘,以城头山的土质,是很难支撑的。

    特别是,现在已经接近雨季,万一来一场暴雨,壕壁坍塌,岂非就自个儿把自个儿埋起来了?

    于是,最终构筑成形的工事,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城头山满地石块,就地取材,垒起一道大半人高的胸墙,上覆沙袋;石墙之后,挖一条浅浅的壕沟,用于歇足、交通、摆放弹药。

    这种工事,对只习惯深壕的新兵来说,不大有安全感——石墙固然可以挡住子弹,可是,炮弹呢?毕竟,这个工事,是高于地面的呀!

    赵南北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兵。

    班务会议上,老马一边儿抽着他的黄杨木雕花烟斗,一边儿用很平静的语气说道:

    “咱们的阵地,接近山巅;现在呢,还没到雨季,六头江的江面,还不算开阔,法国人的兵舰,不能往江边儿靠,只能在江中心开炮——这个距离,几乎就要超出他的有效射程了!”

    顿一顿,“第一,这个距离上,他瞄不准!第二,就算炮弹飞到了咱们阵地上,也没有什么劲儿了!第三,看到那些大树了没有?虽然不算密,可是,都挺高的!而且,山巅的树,比山腰、山脚的,到底要密一些——这些树,也可以替咱们挡炮弹的!”

    再一顿,“所以,不必瞎担心,法国人的炮弹,派不上多大的用场——砸不破你们这几颗笨脑袋瓜的!”

    赵南北、李全还有其他几个士兵,都笑了。

    老马就是老马——厉害!

    第二个挑战——

    城头山的石块,轩军固然可以就地取材,用于构筑工事;工事周边的树木,也可用以抵挡炮弹,可是,“敌我共险”,法军在仰攻的时候,一样可以这些树木、石块为掩护。

    树木也罢了,毕竟比较稀疏;真正头疼的是漫山遍野的大石块,敌人往石头后面一猫,你就不大打的着他了。

    这就无解了。

    你总不能将这些石头统统挖了出来,推到山脚下去?

    没那个劲儿啊!

    再者说了,将大石头挖了出来,留下的坑,不就是一个天然的、绝好的散兵坑吗?

    法国人会说:谢谢!谢谢!

    这些大石块带来的麻烦,还不止于此。

    上头没给十四团配备炮兵和加特林机关枪,不少人不大理解,老马则这样解释:

    “要加特林机关枪发挥足够的威力,是有条件的——第一,地势要平;第二,前头要无遮无拦!”

    “咱们是在山上,前头又有这么些个大石头——你们想一想,有这些石头、树在,法国人往上攻的时候,必定得散了开来——不想散,也得散!——连散兵线都排不齐整的!你拿加特林机关枪打啥呢?那不是浪费子弹吗?——那可都是黄澄澄的铜啊!”

    呃……有道理。

    那……炮呢?

    “城头山这个地形、土质,山顶是没法儿布置炮兵阵地的——大炮只能摆在山脚;这样一来,固然可以狙击登陆的法军,可是,咱们的炮兵阵地,也在法国人的舰炮有效射程之内了!”

    “咱们的炮,是陆军的炮,口径没有法国人的大;而且,法国人的炮,是在船上,在江上,可以不断移动,咱们的炮,却轻易动弹不得,打起来,一定吃亏!”

    “算一算账,拿炮和法国人对轰,其实得不偿失,因此,扶朗这一仗,索性就不派炮兵了——反正,法国人的炮,也派不上多大的用场!”

    嗯,有道理,有道理……老马厉害!老马厉害!

    赵南北的“不安全感”,除了因为工事不是平日习惯的深壕之外,还跟他所在的一营二连二排三班所在阵地的具体位置有关。

    十四团城头山阵地,由西偏北至东偏南,成一条不规则的、锯齿状的、弧度平缓的曲线,一营负责整个阵地的左翼,二连负责左翼的左翼,二排负责左翼的左翼的左翼——

    好了,都该猜到了,赵南北所在的三班,被摆在整条战线的最左端、也即最西端。

    再往左也即往西去,就是城头山相对陡峭的西坡,顺坡而下,是一条叫做“桃花涧”的小河,蜿蜒南去,注入六头江。

    “桃花涧”这个名字,也不晓得哪个起的?好听是好听,可是,这一带,并没有桃树呀?

    往左、往西,空荡荡的,再没有一个战友了,赵南北不可避免的生出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而有这种感觉的,并不止他一个人。

    这种情形,赵南北从军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当然,他没有上过战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意思是,从未在训练和演习中遇到过。

    也不晓得,上头的这个安排,同三班班长的特殊身份有没有什么关系?

    不安全感还来源于——今儿的雾,太大了!

    城头山并不高,可是,从山顶的阵地看下去,山腰的景物,已经非常朦胧了,至于山脚,更加是白茫茫一片,除了流动的雾气,什么也看不见。

    前看、左看,都一样——那条名字很美的“桃花涧”,完完全全,隐于晨雾之中,首尾皆没,不见踪迹。

    视线前移,极目远眺,河滩上、江面上,也是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见,唯一影影绰绰的,是高耸出雾气的桅杆——法国舰队的桅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