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1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迄于今日,“贩夫走卒”之中,还没有出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类人物,不过,“上进”的大门是打开了,下级官员之中,已经有了不少出身“贩夫走卒”的,整个萨摩藩,“民气昂扬”。

    另外,“二次长州征伐”之后,萨摩藩招降纳叛,在本藩呆不住脚的“维新志士”,都往萨摩藩跑,一班这个时代日本最优秀的人才,荟萃于西南一隅,对于萨摩藩来说,很有些如虎添翼的意思了!

    当然,所有的人才中,最优秀的那个,还是大久保利通。

    *

第三一四章 铁血火() 
    大久保利通。

    关卓凡的脑海中,翻书一般,将这个名字在本时空、原时空的重大事迹,一桩一桩的过了一遍。

    翻过最后一页,合上书,他微微的透了口气。

    必须承认,大久保利通是这个时代最顶尖、最优秀的政治家之一,即便考诸全世界范围,能同他比肩的,也只有俾斯麦等寥寥数人——这样的人物,一个时代里,“即便考诸全世界范围”,基本上,一两个巴掌就数过来了。

    原时空,同时代的中国,没有这样的人物。

    为了听起来更顺耳些,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大久保利通是这个时代最顶尖、最优秀的政治家之一,考诸全世界范围,足以同俾斯麦比肩”,云云。

    反正,不论哪种说法,原时空,同时代的中国,都没有这样的人物。

    本时空呢?

    嘿嘿。

    还有,不论哪个“比肩”哪个,同时代泰西政治人物中,号称“铁血宰相”俾斯麦,正正是大久保利通最为激赏的一位,不过,如果认真论起“铁血”,大久保的“铁血”,其实远在俾斯麦之上。

    俾斯麦只对敌人“铁血”;大久保呢?敌人不必说了,敌人之外,对朋友、甚至对自己,他一般是“铁血”的。

    大久保利通有一位最好的朋友,叫做有马新七,“精忠组”就是二人联手创立的;在政治上,有马新七坚持激进的“尊王倒幕”,大久保利通随侍岛津久光进京,推动“公武合体”,有马新七打算趁此机会,袭杀佐幕派公卿,以逼迫藩主倒幕。

    有马新七如果得手,自然要坏大久保利通“公武合体”的好事,他劝说有马新七罢手,有马新七拒绝,大久保利通便“断然处置”,派兵杀死了有马新七一行人等,并声言,“芬兰当户,不得不锄。”

    这是对朋友“铁血”。

    对自己呢?

    前文提及的“鹿儿岛炮击事件”,乃由萨摩武士在神奈川生麦村杀死、杀伤数名英国人的“生麦事件”引发,战后,英、萨议和,英国要求两万五千英镑的赔偿,大久保利通答应了,转头却要幕府替萨摩藩支付这笔赔偿。

    彼时的幕府老中井上正直、板仓胜静都气坏了:我们已经因为你们搞出来的“生麦事件”向英国人赔了十万英镑,这笔两万五千英镑的小钱,还要我们替你们出?真当我们是冤大头?不给!

    大久保利通声色俱厉:你们如果不掏钱,我就去将英国领事一刀砍了,然后切腹自尽,之后的麻烦事儿,你们自个儿慢慢的收拾吧!

    井上正直、板仓胜静瞠目结舌:天下居然还有这种无赖?

    可是,他们晓得,这个大久保,是个说到做到的角色,这个险冒不起啊!

    只好捏着鼻子,替萨摩藩出了这笔钱。

    名义上,这两万五千英镑是萨摩藩向幕府“借”的。

    当然,时至今日,好几年过去了,萨摩藩没有表示过任何还钱的意思。

    这是对自己“铁血”。

    不过,大久保利通虽然确实是个“说到做到的角色”,可是,他的“铁血”,绝非简单的血气之勇,其每一次出手,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务求一击即中——大久保利通是从不做没有把握之事的,更不会如某些热血志士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

    譬如,“二次长州征伐”之时,轩军向京都进兵,大久保自知实力不及,无法正面与抗,于是当机立断,脚底抹油,留下长州一家坐蜡,终致“若狭湾之变”。

    同时,大久保利通也不是单纯的“权谋之士”,一方面,他不肯“知其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他亦“有所为,有所不为”。

    譬如,“二次长州征伐”之前,关卓凡曾经建议幕府,许萨摩藩以“封建”,以达到分长州、萨摩二雄藩而治之的目的,幕府遵嘱行事,岛津久光亦为之心动,但是,大久保利通激烈反对,岛津久光只好打消了自立为王的念头。

    大久保利通虽受岛津久光厚恩,却并不自居岛津家奴,他是另有大志之人。

    这个“大志”,便是他自青年时便念兹在兹的“勤王改革”。

    “公武合体”于大久保利通,只是分幕府中枢大权的权宜之计,其最终目的,还是“勤王改革”,也即追求日本整个国家的强盛,这一层,“勤王改革”也好,“勤王倒幕”也罢,其实殊途同归。

    不同的是,大久保利通做事,极善审时度势,不会像高杉晋作、桂小五郎那样一竹竿子捅到底,当幕府还有利用价值,或者说,火候还没到的时候,他就力推“公武合体”;当幕府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已成为他的“勤王改革”的障碍时,或者说,火候已经到了,他是说翻脸就翻脸,说“倒幕”就“倒幕”的。

    大久保利通的“大志”,要靠壮大萨摩藩来实现,因此,绝大多数情形下,岛津久光和大久保利通的利益,是一致的。

    可是,也终有拢不到一起的时候——譬如,上面提到的“萨摩封建”。

    这个时候,大久保利通是绝不会曲从岛津久光的,要“曲从”,只能岛津久光“曲从”于大久保利通;若岛津久光始终“执迷不悟”,则大久保利通的“铁血”,就有可能泼向他的主公了。

    毕竟,在大久保利通的心目中,摆在第一位的,是“日本”;“萨摩”,只能排到第二位;别的,譬如朋友什么的,更加等而下之了。

    这就是我的对手。

    对手如此,队友呢?

    关卓凡不由叹了口气——

    没说的,真正是一群猪队友!

    事实上,关卓凡在给德川庆喜的信件中,曾委婉提醒,目下的日本,遍地干柴,如果有人点起火头,未必不会蔓延了开去,终成燎原之势;驻日公使徐四霖,更是不止一次,当面向德川庆喜表达过类似的忧虑。

    可是,幕府的高层,德川庆喜以下,包括最得信用的小栗忠顺,都以为真正能够威胁他们的,只有长州藩和高杉晋作、桂小五郎等人,长藩既已覆灭,高、桂等亦已葬身鱼腹,余者何足道哉?

    已经升了老中首座的板仓胜静,总爱说,“不过就几个泥腿子嘛,能翻起什么大浪来?我等何必做杞人之忧?”

    头脑清醒的,也不是没有,譬如,担任海军奉行的胜海舟,就不止一次对德川庆喜进言,说民怨沸腾,来日大难,不能不早做预备。

    胜海舟是开在幕府里的一朵奇葩,他不但是幕府内部、也是全日本范围内,最早认识到“幕藩体制”终将无以为继的第一人。

    此君是“体制内”的人物,却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挖“体制”的墙角。譬如,他办的神户军舰操练所和海军塾——两者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关系——毕业的学生,几乎都走上了倒幕的道路。

    其中最著名者,就是被关卓凡杀掉的坂本龙马。

    用现在的话来说,胜海舟是“幕藩体制”中最大的一个“公知”。

    不过,不管是不是“公知”,胜海舟“早作预备”的话,是真心为幕府好,可是,因为他的可疑的政治立场,这些话,对于德川庆喜来说,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本愿寺点起火头,倒幕派顺风纵火,萨摩藩趁火打劫,幕府——

    唉,如果俺不插手的话,幕府的溃败,大约比原时空的“戊辰战争”还要快些!

    关卓凡晓得,幕府之所以如此笃定,除了对局势、对潜在敌人、对自身力量,统统糊里糊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退一万步,真的“来日大难”了,也不怕!因为,大清国不会不插手——不能见死不救嘛!

    是不能见死不救——

    可是,这一回,我救的来这帮子猪队友吗?

    我——

    关键是,我他娘的腾不出手来啊!

    *

第三一五章 这个仗,真正是难打!() 
    关卓凡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他几已无兵可用了。

    轩军总数,十万出头,虽然,直接用于越南前线的,只有以姜德部、郑国魁部为主力的三个师,可是,法国海军实力强大,而中国海岸线漫长,因此,不能不处处设防:

    福瑞斯特部调辽东,防护旅顺基地侧翼;白齐文部调山东,防护威海卫基地侧翼;刘玉林部以及方济成部一部,负责江浙包括杭州湾、长江口的防务;方济成部另一部,负责福州、广州防务;展东禄部,驻扎西北。

    一个萝卜一个坑,几乎都是动弹不得的。

    虽然,目下法国陆军的主攻方向,是越南北圻,福瑞斯特等部的部署,似乎暂时派不上直接的用场,但是,法国人的这个主攻方向的选择,同中国沿海的严密部署,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中国沿海防务松疏,出于对中国新生海军的蔑视,法国人直接选择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事实上,法国人的“海陆分家”,非常“配合”关卓凡关于中法之战的战略部署和战场预设,可以说,是关卓凡通过一系列的部署、运作,或逼迫、或引诱,将法国人“拉”到了他的预设战场上,若关卓凡现在“拔萝卜”,把哪个“坑”空出来了,法国人见猎心喜,转移主攻方向,则关卓凡的整个战略部署,都要重新来过了。

    那就太过仓促、太过被动了。

    目下,中国只在京、津一带有一小段铁路,没有短时间内大规模、长距离陆路运兵的能力;而在中、法海军舰队决战分出胜负之前,海路敌我共险,通过海运调兵,风险太大,因此,以上部署,在战争正式开始之前,就要完成——事实上也已完成;之后——整个战争期间,都不能轻易改变。

    展东禄部,倒是同中法之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可是,一样不能东调。

    西北初定,新疆设省,鼎故革新,大规模的制度改革、建设正在进行中,其中的许多措施,都称得上“触及灵魂”,若没有一支有足够威慑力的部队去做“思想工作”,这些改革、建设,是不可能顺利推行的。

    那是那句话——一个萝卜一个坑,可不敢现在就“拔萝卜”!

    再者说了,就算展东禄部能够东调,时间上也赶不及——没有铁路,就靠两条腿,等从新疆走到海边儿,黄花菜都凉喽。

    关卓凡手上,只有以下几支部队了:北京,近卫团和吴建瀛部;天津,军团直属部队和伊克桑部,以及骑兵师一部、炮兵师一部。

    这些部队,就更不能动了。

    吴建瀛部不消说了,“首都卫戍部队”,当然是动不得的;伊克桑部、军团直属部队虽在天津,但性质仿佛。

    关卓凡深知,自己刚刚捏在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