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10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们翘首以待的,是两天后——除夕,在宁寿宫畅音阁举办的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堂会。

    据说,“四大徽班”悉数到场,北京城但凡叫得上字号的名角儿,都要登台,轮番献艺,上午巳初开锣,晚上亥初歇锣,唱足六个时辰。

    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足足六个时辰哎!从早唱到晚哎!还有,别说这个了,单说上灯之后还不歇锣,于两百年深宫禁廷,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

    内廷的女人,并不是没有听戏的机会,不过,平日里能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升平署”的昆戏,可是,这都什么年头了,还有几个人爱听昆戏的?大伙儿爱的,是皮黄啊!

    皮黄不是“升平署”所长,要听唱念做打俱佳的好戏,只能从传外头的班子进宫“内廷供奉”。

    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只能偶一为之。

    原因呢,并不是外头的戏班子不乐意办“内廷供奉”的差——这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没有人会不乐意的——而是“都老爷”们最爱抓住这种事情上纲上线,左一个折子,右一个折子,一堆大道理扔过来,砸的你灰头土脸的,任谁都没趣儿。

    事实上,就是升平署的昆戏,听的也不算多,文宗皇帝在的时候还好——文宗皇帝是个爱戏、懂戏的,传戏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大伙儿跟着沾光;文宗去了,传戏的次数立马就降了下来。

    “西边儿”虽然也是个爱戏的,奈何这一来,旁边儿还有个没那么爱戏的“东边儿”;二来,到处在打大仗,“国用孔乏”,既要勤俭节约,又不能“耽于逸乐”,“西边儿”自个儿呢,也要摆出副“励精图治”的模样,努力抑制自己的耳目之欲,因此,大伙儿就没有多少光好沾了。

    等到发捻都平掉了,太平日子回来了,“国用”也没有那么“孔乏”了,似乎可以略略“逸乐”一番了,“西边儿”又去了天津,只剩下了“东边儿”一个人——嘿,整一年,居然一次戏都没有传过!

    当然,后半段穆宗皇帝出了事儿,跟着就是“国丧”,也是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大伙儿的戏瘾,就像“升平署”自嘲的那样,“都长毛了”。

    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猛烈而突然——“四大徽班”悉数进宫,四九城但凡排得上号的名角儿,都要登台,轮番献艺,巳初开锣,亥初歇锣,唱足六个时辰!

    哇!这个爽啊!

    而且,掌灯之后还唱!灯火辉煌,粉墨啁啾,笙歌嗷嘈,溢彩流光,那是什么光景?

    如此盛会,略一思及,内廷的女人们,就心驰神往了!

    那些个平日里如雷贯耳的名字,什么程长庚、杨月楼、徐小香、杨三喜、罗巧福、时小福、卢胜奎、张胜奎、陈金彩、梅巧龄、穆凤山、孙菊仙、筱紫云……

    都变成真人了!都能够一睹风采了!

    这些人,在后宫妃嫔面前,虽然都要下跪磕头,可是,对于内廷的女人们来说,拿今天的话来说,嘿嘿,可都是偶像啊!

    *

第二二四章 为了谁?她还是他?() 
还有,对于内廷的女人们来说,宁寿宫畅音阁的大戏楼,也是一个“心向往之”的所在。

    紫禁城的戏楼,一共三座:

    体量最小的一座,其实就是太极殿后殿体元殿的后抱厦,唱戏的时候,对面的长春宫正殿,就是听戏的所在了。这一座戏楼,是文宗将太极殿和长春宫打通之后修的,算是他的“私人戏楼”,传戏的时候,大多数情形下,正经的观众,只有文宗一人。

    后宫妃嫔听戏,主要在漱芳斋。

    漱芳斋紧挨着内廷的北宫墙,左手边就是御花园,位置虽然偏僻一些,戏台却是“专业”的,体量也比太极殿的那个戏楼大得多。

    这座戏楼,在本书中也算是出过场的,不过没有真正派上过用场:关卓凡在江苏巡抚任上入京陛见,以御前侍卫身份值宿宫中,两宫皇太后赐宴,本来有“赏戏”的意思,可是彼时的关侯爷,老老实实的说自己“不懂戏、听不来”,这个事儿,就搁下来了。

    如果“赏戏”,传戏的地点,自然就是漱芳斋了。

    漱芳斋的戏楼虽然不算小,可是,较之畅音阁的大戏楼,就是小巫了。

    太极殿、淑芳斋的戏楼,都只有一层戏台,畅音阁大戏楼的戏台,却是上、中、下三层,上层曰“福台”,中层曰“禄台”,下层曰“寿台”,规制宏大。

    故老相传,这“福、禄、寿”三层戏台,都内含乾坤,大有花样。

    “寿台”中央下设地井,井内装有绞盘,上有盖板,可开合,唱戏的时候,“砌末”以及生旦净末丑们,可从地下升上台面。

    据说,有一场“地涌金莲”的戏,就是从台底下慢慢儿钻出四朵大大的莲花来,一朵莲花上安坐菩萨一尊。

    还有,那个“涌”字,不为虚设,真的是有水的!——台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徐徐上升的时候,水也就跟着喷了出来了!

    “禄台”、“福台”,都设天井,上下贯通,井口安设辘轳,对正“寿台”的地井,“砌末”、演员可以通过天井升降,譬如,“天女散花”一出戏,真的就有仙女从天而降,四周花瓣纷飞!

    哇!

    还有人说,轩亲王替两宫皇太后修的颐和园,里头也有一座大戏楼,就是照着畅音阁大戏楼修的,两座大戏楼,一般的高矮,一般的模样,也是三层戏台,也是各种机关。

    这么说来,畅音阁这座大戏楼,一定是名不虚传,一定是顶顶有意思的!要不然,想那轩亲王何等眼界,又是个讲究“西学”的,怎么会照着畅音阁来依样画葫芦呢?

    可不是嘛!

    这个,这个——

    哎,就好像平日里吃糠咽菜,突然有一天上了桌满汉全席,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承受呢!

    哈哈哈!

    真的是很突然。

    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堂会,似乎并不是筹备了很久的样子,圣母皇太后回銮之前,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不会是刻意封锁消息,内务府那头,戏班子那头,都是一堆的大嘴巴,这种事情,绝不可能透不出信儿来的。

    事情是在辅政王去天津奉迎圣母皇太后的前一天定下来的,内务府一奉了旨,赶紧手忙脚乱的办差,接洽“四大徽班”,置备“砌末”、行头,打扫、修葺、粉饰畅音阁,就几天的功夫,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不过,一切都按时按点儿办得妥妥帖帖的。

    而且,这一次,内务府在报销上,格外“克己”,没有什么太大的花头——好长一段时间没从轩亲王那里接过什么体面、正经的差使了,这好不容易来了一单,如果不识相,非但今后再没有第二单了,搞的不好,就连手头的这一单,说不定也要砸掉了。

    至于“上头”何以要办这么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堂会,宫内、宫外,有不同的说法。

    最普遍的说法是,“上头”虽然有三位皇太后,但说到底,这场戏,还是唱给“西边儿”一个人听的。

    理由如下:

    第一,“西边儿”最好这一口儿。

    第二,这也算是“崇功报德”,算是皇上和皇夫的“孝心”。

    第三,“撤帘”之后,原本“朝乾夕惕,夙兴夜寐,握发吐脯,备极勤劳”的两宫皇太后,一下子就变得无所事事,“东边儿”无所谓,她的性子,本来就是吃安闲茶饭的;“西边儿”那一位,可就不同了!

    哪个不晓得,这位主子喜浮华、爱热闹,一闲下来,就要生事?找不到事情做,憋得狠了,就要发“被头风”,左右的近侍,就要倒霉?

    所以,得替她想辙,好打发辰光啊!

    这个话,自然不能摆到台面上来;甚至也不好说,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堂会是拿来“崇功报德”的,毕竟,“国丧”过去没有多久——“丧”的那一位,可是“西边儿”的亲儿子呀!听戏呢,毕竟属于“逸乐”,这个点儿上,不好直接和“西边儿”扯在一起的。

    于是,就用“过年了,一家子一块儿热闹热闹”的名义,打个马虎眼儿。

    除夕本就有一次“家宴”的,皇帝、三位皇太后、各宫妃嫔都要与宴,其意就是要“一家子一块儿热闹热闹”嘛!现在,不过就是在“家宴”的上头,加几出戏,这个“热闹”,略略大了些罢了——没毛病啊!

    对了,敬事房已经说了,除夕那天,各宫就不必自己开伙了,午膳、晚膳,都在畅音阁的阅是楼传。

    阅是楼在大戏楼的对面,就是专门拿来看戏的所在。

    一边儿看戏,一边儿用膳,一边儿享受着耳目之娱,一边儿满足了口腹之欲,哎哟,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

    这个年,可是过的快活了!

    虽说这是替西边儿“崇功报德”,可是大伙儿都跟着沾光,你好我好,嗯,真正是……“德政”呀!

    很少有人知道——包括“西边儿”自个儿,办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堂会,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最爱听戏的她,而是为了那个最不爱听戏的——辅政轩亲王关卓凡。

    *

第二二五章 你可是救了我的难了!() 
关卓凡已经为这个除夕“家宴”苦恼了相当一段日子了。

    目下,关卓凡诸多身份之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皇夫”;皇帝虽然是他的“正妻”,但皇帝是皇帝,不是福晋,而三纲五常之中,“君为臣纲”在“夫为妻纲”之上,因此,不论法理还是纲常,都是他从属于皇帝,而非皇帝从属于他——他是皇帝的“眷属”,而非皇帝是他的“眷属”。

    他的除夕“家宴”,就是皇帝的除夕“家宴”。

    无关朝内北小街及其女主人。

    关卓凡苦恼什么呢?

    当然不是因为他的除夕“家宴”不能摆在朝内北小街,不能和这个嫂子、那个嫂子一块儿烛光晚餐、低斟浅笑。

    关卓凡苦恼的是敦柔。

    他的除夕“家宴”,敦柔不能与筵,是不可以想象的。

    除夕的晚饭,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如果敦柔不能和丈夫一起吃这顿饭——如果这顿饭是关卓凡一个人吃,倒也罢了,问题是他不是一个人吃,他是和另外一个女人——敦柔最刻骨铭心的一个女人一起吃——如是,敦柔将会受到何等强烈的刺激?

    刚刚似乎有些转暖的夫妻关系,将立即跌回冰窟,而且,只怕再也爬不出来了。

    可是,敦柔与宴,用什么身份、什么名义呢?

    皇帝的除夕“家宴”,是真正的“家宴”,除了皇帝本人,与宴者皆为皇帝之妻、子——皇后、妃嫔和未成年的皇子、皇女。

    成年的皇子、皇女,分府的分府,釐降的釐降,就不能与宴了。

    如果皇帝的“上头”还有人——皇太后,那么这个“家宴”,就再加上皇太后。

    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人有资格吃这顿饭了。

    太上皇神马的,是特例之中的特例,不必考虑。

    今上是女人,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去掉“妃嫔”,把“皇后”换成“皇夫”就是了。

    问题是,唉,这个“皇夫”,除皇帝之外,还有一位“正妻”。

    而除夕的晚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