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10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皇帝说的曾国藩的“苦心”。

    这个情形,有点像民国肇始,有那倡导恋爱自由的,自己却老老实实接受包办婚姻;又如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对人的潜意识的影响,实际生活中,弗氏却循规蹈矩,私德极谨极慎,生怕予人话柄。

    “你是打两江调直隶的,”皇帝说道,“两江、直隶的情形,你都很熟悉,嗯,我有些好奇,你说,江南的蚕丝业,直隶这边儿,能不能也做了起来呢?”

    曾国藩大大一愣,这个问题,他可是从来没有想过。

    “回皇上,”曾国藩很谨慎的说道,“术业有专攻,臣对蚕丝之道,所知有限,不敢妄下断言。”

    顿了顿,“不过,臣以为,直隶、两江的水土、天时,相差甚远,在直隶养蚕、缫丝,只怕相当的不容易。”

    “也是。”皇帝点了点头,“不过,我记得,左宗棠关于陕甘善后的折子里曾经提过,他有意在陕甘推行蚕桑,我想,水土、天时上头,陕甘之于两江,较直隶之于两江,差别更大,如果陕甘能够推行蚕桑,直隶是不是也能够效法呢?”

    曾国藩又是一愣。

    左宗棠要在陕甘推行蚕桑,这个事儿,曾国藩是知道的,不过,他并不以其为然,他也不大清楚,一年多过去了,左宗棠的奇思妙想,到底成事了没有?

    不过,虽不甚以为然,但他身为直隶总督,自也不好在陛见的时候,公开批评另一位总督的施政。

    “回皇上,”曾国藩说道,“陕甘贫瘠,不比直隶,更不比两江,且偷种罂粟者甚众,如果蚕桑真的能够行之于陕甘,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

    他的话说的委婉,但皇帝听懂了:陕甘推行蚕桑,就算成功,也是事倍功半;品质亦不可能同江南的蚕丝相提并论。不过,因为“陕甘贫瘠”,多一样生发,“无论如何”,总是好的;至少,多了一个取代“偷种罂粟”的选择。

    言下之意很清楚:他对左宗棠在陕甘推行桑蚕的计划,是不大以为然的。

    由此,也间接表明了自己对于在直隶发展蚕丝业的态度:亦不以为然。

    皇帝微微一笑,“嗯,这是老成谋国的想法。”

    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于是,“带班”的轩亲王跪安,曾国藩晓得,陛见已毕,于是跪下,免冠磕头,站起身来后,戴上大帽子,跟着关卓凡,退出了东暖阁。

    出了明殿,一阵冷风吹来,曾国藩不由打了一个寒颤,这才发现,自己的内衣,隐隐生潮——不晓得是因为东暖阁内太暖和了,还是别的什么缘故,方才奏对的时候,不知不觉,前胸后背,都微微见汗了。

    他暗暗的舒了口气。

    关卓凡陪着曾国藩,一起回到军机处,文祥、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几位大军机,纷纷上前见礼,他们几个于曾国藩,都算晚辈,人人长揖为礼。其中,郭嵩焘和曾国藩是故交,不过,不计登基大典那一天,此番曾氏入京,郭、曾二人也是第一次见面,彼此都有一番周旋。

    关卓凡请曾国藩“升炕”,曾国藩慢吞吞的说道:“内阁是我的本差,陛见之后,总要先过去打个招呼,然后,才好回军机处领王爷的训。”

    “既如此,”关卓凡沉吟了一下,“涤翁从内阁出来之后,也不必回军机处了——晚上,奉屈涤翁到我朝内北小街的家里,用个便饭,到时候,我再向涤翁请教。”

    曾国藩心中一动,但对于关卓凡的这个安排,亦不算意外,答了声“是”。

    “迟一点,”关卓凡说道,“我叫人把名刺和帖子送到贤良寺。”

    “名刺就不敢当了。”

    关卓凡微微一笑,转头对许庚身说道:“星叔,麻烦你到对面说一声,叫他们备一乘软轿,送涤翁过内阁。”

    对面,是军机章京直庐。

    “好!”

    许庚身应了一声,掀帘出门。

    曾国藩颇觉不安,“轿子更不敢当了——太僭越了。”

    “涤翁是赐了‘紫禁城骑马’的,”关卓凡说道,“分所应当,有什么僭越的?军机处到内阁,距离不算近,大冬天儿的,涤翁又是有了春秋的人——就这么定了吧!”

    *

第一七三章 香鲜滚热辣() 
酉初一过,曾国藩准时到达朝内北小街轩亲王府,关卓凡亲至二厅滴水檐下候迓,一见曾国藩,便用微带埋怨的口气说道:“帖子上不是说了,请涤翁便服奉屈么?涤翁怎么还是着了朝服?”

    不待曾国藩答话,高声说道:“来人,伺候曾中堂更衣!”

    亲王礼绝百僚,即以大学士之尊,正式见礼,也要磕头。不着朝服,便不必对亲王行“国礼”,“便服奉屈”是礼遇的表示;曾国藩未从其言,依旧朝服袍褂,则是表示不敢轻忽朝廷仪制,是自谦的表示。

    一般来说,要揖让升阶,进入门内,才好正式见礼,有时为隆重其事,还要铺上红毡条,没有人还在室外,一个阶上,一个阶下,就行“国礼”的。关卓凡在这个当儿叫人“伺候曾中堂更衣”,是一种明确的阻止曾国藩以“国礼”相见的表示,轩亲王既然坚持“礼遇”,曾中堂也只索罢了。

    换了便服,请过了安,曾国藩跟着关卓凡,来到花厅,奉茶之后,彼此略事寒暄,便开出席来。

    第一道菜便有惊喜——刚刚端进花厅,还未上桌,曾国藩便闻到了菜品散发出来的香辣的气息。

    果然——辣椒炒肉。

    接着,剁椒鱼头、炒血鸭、陈醋鸡、腊味合蒸、姜辣口味蛇、外婆菜……竟然统统都是最地道的湖南菜!

    而且,这个“地道”,可不是徒有其名,品相、口味也极为地道,甚至,比曾国藩自己吃惯的,还要“地道”——曾国藩自奉极简,日常粗茶淡饭,菜里头只要放了辣椒就好,品相、味道什么的,是从不讲究的。

    这桌子菜就大大不同了!

    剁椒鱼头用的,不是惯常的胖头鱼,却远比胖头鱼肥大、鲜美,不晓得是什么鱼?

    落箸之时,轩亲王介绍,这是松花江的白鱼,不但肉质更佳,较之胖头鱼,鱼头的肉也更厚、更多,更适合拿来做剁椒鱼头。

    炒血鸭,鸭血黑里透红,色泽锃亮,甜香酥脆;鸭肉色泽金黄,香辣软嫩,咸鲜适口。

    陈醋鸡,红、白、绿、黄,四色鲜亮,肉质肥嫩,酸辣鲜香,而且,轩亲王说,这道菜的用料,就是湖南永州的东安鸡,这种鸡,鸡腿小,胸大而肥,最宜拿来做陈醋鸡的。

    最宜不最宜的且不去说他,关键是,千里迢迢的,是怎么把湖南产的鸡活着运到北京来的呢?

    这个关窍,轩亲王没有交代,只是说,如果用了北京本地的鸡,“怕味道不地道了”。

    腊味合蒸,腊肉、腊鸡、腊鱼,加入浓郁的鸡汤,合蒸于一钵,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

    姜辣口味蛇——嘿,这个时代,莫说北方人极少吃蛇的,就是曾国藩这个湖南人,大半辈子了,这道“姜辣口味蛇”,拢共也没有吃过几次,席上居然会有这道菜?

    最后一道菜,叫做“金鱼戏莲”,是一道“功夫菜”。

    湖南菜一般不大注重品相,但“金鱼戏莲”是个例外,这道菜考的是厨子的刀功——鱿鱼为主料,卷似金鱼,嬉戏于以鸡蛋、虾料子和青豆精制的群莲中,活灵活现,鲜亮可爱。当然,味道虽然不是第一卖点,但鱿鱼脆嫩,莲蓬滑润,酸辣突鲜,依旧是入口生津。

    在冬天的北京,整治出这样一桌子菜来,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倒不是说花了多少钱——湖南菜的用料,都不算太贵,可是有些用料,怕是有钱没地方寻去——譬如陈醋鸡所用的永安仔鸡。

    这也罢了,关键是,这份心思——或者说“心意”难得!

    尤其叫曾国藩不安的是,这桌子菜,一眼看去,都是红彤彤的——每一道菜,都放了大量的辣椒。自己是湖南人,无辣不欢,自然是对了口味的,可轩亲王是北京人,如此辛辣,怎么受得了呢?

    然而轩亲王却说,“我也吃得辣的,平日里,没有多少机会正正经经吃回湖南菜,今儿算是借了涤翁的光了。”

    曾国藩以为轩亲王客气,心下依旧十分不安,却不晓得这其实是真心话:

    老子穿越以来,一次正经的湘菜也没有吃过,哼哼,今天可算是解了馋了!

    举箸之时,轩亲王果然饮啖甚健,并没有被“辣到了”的异样,曾国藩倒不由有几分诧异了。

    席上,关卓凡殷殷相劝之外,只说一些京里、京外的闲事,正经的事情,一句不提。曾国藩心知肚明,今日轩亲王见召,绝不会仅仅为了“用个便饭”,一定有紧要情事相商的,但王爷既然暂不提及,他也就不开口相询。

    不过,这个“不开口相询”,只是在席上。

    席罢,归坐、上茶,曾国藩觉得,有些话,还是自己主动说出来的好些。

    “今日陛见,”曾国藩说道,“天语谆谆,似乎以为应在直隶推行蚕桑?这个……我不是十分明白,要请王爷指教。”

    今日陛见,皇帝理路清晰严密,语气吞吐自如,给曾国藩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他心知肚明,皇帝今儿个说的话,大部分都是事先有高人教授的,可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自小养在深宫,没见过什么外臣,也没听说读过什么书,却能把这些话都记了下来,清清楚楚、有章有法的说出来,听上去,不怯场,不造作,和她现在的身份,严丝合缝,这就极为难得了,当得起“天语谆谆”四字。

    更何况,这不是背书,是在接见臣子,是一个你来我往的过程,臣子的回话,不可能百分百皆如事先所料,则皇帝的话,哪句先说,哪句后说,哪句轻,哪句重,哪句竟可以不说,必须由皇帝自己决定。“高人”当场提点一二是可以的,但无法代替皇帝自己的判断,而曾国藩冷眼旁观,那位站在自己上首的“高人”,似乎也没对皇帝做过多的“提点”。

    所以,今上真正是“英气已露”。

    唯一令曾国藩困惑的,是皇帝为什么会主动提出在直隶推行蚕桑?

    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行的,那位教授和提点皇帝的“高人”,绝不可能不晓得这一点。

    *

第一七四章 机器轰鸣,心惊肉跳() 
“高人”一笑,说道:“皇上御极之初,难免有一些奇想妙思,可行之则行之,不可行之则缓之,皇上虽然年轻,但从善如流,这件事情,涤翁不必再摆在心上了。”

    轩亲王“奇想妙思”四字,委婉的表明了,他亦不以在直隶推行蚕桑为然,不过,“可行之则行之,不可行之则缓之”一句,语气却有点儿暧昧,曾国藩答了声“是”,心里依旧嘀咕。

    见曾国藩的神色,似乎还是不能释然,关卓凡说道:“这个话头,是这样子出来的——是次登基大典,皇上以服御的朝袍,所费甚是不菲,对我说,如果就近取材,不是可以节省些费用吗?——涤翁晓得的,御用的袍服,基本都是江南织造的差使。”

    “哦……”

    “我说,”关卓凡说道,“直隶未必适合种桑养蚕,说不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过,我在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