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第10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星叔说的好!”郭嵩焘说道,“金瓯无缺——这是今上登基的最好的一份儿贺礼了!”

    这句话,真正搔到了痒处,文、曹、许齐声说道:“正是!”

    “王爷,”文祥看着关卓凡,“实话实说,直到今天,始于咸丰元年的乱子,才算真正、彻底的敉平了!值得好好儿的庆贺一番!”

    洪杨于咸丰元年起事,新疆的回乱,虽然跟洪杨没有直接的牵连,但也是趁着内地遍地烽火,朝廷无力西顾,才一发不可收拾的,彼此其实是有间接的因果关系的,因此,文祥说,“直到今天,始于咸丰元年的乱子,才算真正、彻底的敉平了”。

    “博公说的不错!”许庚身接口说道,“我看,可行‘午门献俘’事!”

    文祥眼睛一亮,说道:“是啊!阿古柏、伯克胡里之流,不是普通的叛匪,是从外头窜进来的,是异族——尤其适合‘午门献俘’!”

    “上一次‘午门献俘’,”曹毓瑛说道,“是道光朝平定张格尔之乱,也是西北的事情——”

    顿了顿,“而且,西北的乱源,从大、小和卓到阿古柏,其实一脉相承,献俘午门,可藉此宣告天下,西北乱源涸竭,自此圣泽流布,久安长治。”

    张格尔是大和卓波罗尼都的孙子,阿古柏侵入新疆之初拥立的布素鲁克,则是张格尔的儿子、波罗尼都的曾孙。后阿古柏废布素鲁克,改立布素鲁克堂兄卡塔条勒——也是波罗尼都的曾孙,来来去去,都是所谓“圣裔”一系,所以,曹毓瑛说“西北的乱源,从大、小和卓到阿古柏,其实一脉相承”。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不过,元恶虽然授首,到底未曾生擒,如行‘午门献俘’事,则献于阙下的生俘,分量……似乎稍嫌欠缺。”

    “那有什么关系?”郭嵩焘说道,“前明万历朝鲜之役,献俘午门的倭俘,也不是什么大头目,可是,不减‘万历三大征’第一征之武功辉煌!”

    顿了顿,“再说,喀什噶尔之役就擒的阿里达什,是伯克胡里手下第一大将,拟于万历朝鲜之役,犹如倭寇之小西行长、黑田长政之流,这个分量,难道还不够重么?”

    “还有呢!”曹毓瑛说道,“之前,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之役擒获的爱伊得尔呼里、玉努斯江,堪为阿古柏之左右手,在‘洪福汗国’内部,地位尤在阿里达什之上,加上爱、玉二人,这个分量,怎么也该够了吧?”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如果再加上白彦虎就更好了。”

    几位大军机都笑了。

    文祥说道:“王爷未免求全责备了!白彦虎虽然下落未明,可是,说不定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只是咱们暂时还没有找到尸首而已!新疆那边儿,还在搜捕残匪,说不定,过些天就有好消息传了过来了!”

    顿了顿,“就算被他侥幸逸出,追随他的回匪,已死伤殆尽,他孤零零的一只丧家犬,还能有什么作为?”

    “也是,”关卓凡点了点头,“不过,该如何庆贺,迟一点再说罢,今天先议有功人员的奖叙——”

    顿了顿,“别人的奖叙,可以从容议定,左季高的——进二等恪靖侯、协办大学士——现在就拟旨,今天就明发!”

    文、曹、许、郭齐齐应了声,“是!”

    “请王爷的示,”文祥说道,“左季高折子里提到的热娜古丽、尼亚孜二人,该如何处置呢?”

    “你们认为呢?”

    几位大军机相互看了看,曹毓瑛说道:“那个尼亚孜不去说他,这个热娜古丽——倒真是令人感慨呢!”

    “既如此……”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左季高亦以为此二人不宜留在新疆,那就先送北京,看一看再说吧!”

    “是!”

    *

    *

    白彦虎窜至喀什噶尔东北的卡里亚以克,停了下来,派人给伯克胡里送信,要求“投附”。

    伯克胡里“东征”之时、留守喀什噶尔的大将阿里达什反对接纳这批回人,他说,埃米尔在阿克苏和中国人血战的时候,这个姓白的家伙怎不赴营听命?可见贪生怕死!现在失惊无神的冒出头来,也该不晓得打的什么主意?

    还有,白彦虎手下,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咱们收留他,有个毛用啊?

    不过,伯克胡里还是有眼光的,晓得白彦虎是个人才,他没有参加阿克苏之役,未必是因为贪生怕死,现在中国人即将大军压境,正是用人之际,多一个人过一份力量,于是吩咐:开城。

    白彦虎总算没有重蹈在赛喇木、拜城被浩罕人拒之门外的覆辙,心想,我总算遇到一个“明主”了!于是,几乎是一见伯克胡里的面,就“沥陈愚衷”——中国人兵临城下之际,喀什汉城一定起反,以里应外合,此心腹肘腋之患也!请埃米尔立即下令,逮捕何步云,尽屠其部,消弭大患!

    伯克胡里还没有怎样,阿里达什先跳了起来:操你奶奶的!老子晓得你失惊无神冒出头来为了什么了——原来是过来挑拨离间的啊!老子宰了你这个臭回子!

    说着,拔出刀来。

    伯克胡里拦住了他,对白彦虎说道:你不晓得库达来——他对我父子,忠心耿耿,绝无二志!所以,这种话,不要再说了!传了出去,寒了义士之心!大敌当前,务必上下同心,不可手足相残,明白吗?

    “库达来”是何步云的回教名字。

    白彦虎万没想到,何步云在浩罕人里头的人缘儿,竟如此之好,只好诺诺连声,不敢再置一辞了。

    之前,收到东四城捷报的时候,郭嵩焘和许庚身说的,何步云和浩罕人“敷衍”的极好,并非虚言。

    何步云的投降,是阿古柏非常看重的,何步云以孤军守孤城,达半年之久,阿古柏十倍兵力,却始终拿喀什汉城无可奈何,如果不是守军弹尽,喀什汉城还是打不下来,阿古柏对何步云,心里头其实是佩服的,有那么点儿“英雄惜英雄”的意思。

    还有,也是更加重要的,在阿古柏眼里,何步云是中国的“官方代表”,喀什汉城呢,既是中国在南疆的最后据点,也是中国在南疆的重要象征,喀什汉城之入“洪福汗国”,是投降,不是被攻陷,这大大增加了“洪福汗国”的合法性,大大增加了他这个“埃米尔”的统治权威。

    投降的时候,何步云声称愿率部改宗回教,并替自己取了个“库达来”的回教名字,更加获得了阿古柏的信任。

    于是,阿古柏一改攻陷叶尔羌、和田时大肆抢掠、屠戮无遗的做法,对何步云玩起了“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把戏,何步云则拜伏于地,泪流满面,誓死效忠。

    彼此一番做作之后,阿古柏做出决定:皈依回教的官军,依旧归何步云管带,而且,依旧驻扎喀什汉城。

    另外,阿古柏还同何步云“联姻”——纳何步云女儿为妃。

    后来,阿古柏对何步云的信任达到了这种程度:他搜刮抢掠来的金珠,大部分不是放在自己的宫殿里,而是放在喀什汉城,由何步云替他看管。

    阿古柏对何步云的态度,深刻的影响到了他的儿子,争夺大位,伯克胡里和海古拉两兄弟,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却皆以何步云为“自己人”,都明里、暗里,努力争取喀什汉城的支持。

    阿古柏父子身边的亲信,对何步云的印象也极好——譬如要杀白彦虎的阿里达什。这自然是因为何步云“识做人”——喀什汉城的衙署中,颇有积蓄,既未经浩罕兵洗劫,何步云就拿来交通“洪福汗国”的大员。

    因此,虽然伯克胡里郑重告诫,“这种话,不要再说了”、“传了出去,寒了义士之心”,云云,但一转头,阿里达什就把白彦虎“进谗”的消息通知了何步云,要他小心那个“白眼儿狼”。

    何步云的反应,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第二天,喀什汉城尽除“洪福汗国”之旗帜,竖起“大清喀什守备何”的旗帜,宣布“反正”。

    *(未完待续。)

第一六零章 大树将倒,猢狲将散() 
伯克胡里得报,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阿里达什则在一旁嚷嚷:我就说过,不应该把白彦虎这个“灾星”放进来!现在可好,看,把人库达来逼反了吧?

    伯克胡里顾不上搭理他,派人传谕何步云,大意如下:咱们之间,一定有什么误会——你不要听风就是雨!赶紧回头,回到俺“洪福汗国”的温暖怀抱来,咱们还能做朋友!不然的话——

    何步云给他的答复是:割掉使者双耳,赶出喀什汉城。

    同时,派人在汉城城头高呼,“朝廷大军,不日即兵临喀什噶尔,伯克胡里风中残烛,覆灭在即!附逆人等,幡然悔悟,输诚投降,可得保首领;若有能擒斩伯克胡里等匪首者,还可将功折罪,受朝廷上赏!如果执迷不悟,跟着伯克胡里一条道儿走到黑,天兵一到,玉石俱焚!”

    看着使者血淋淋的脑袋瓜,伯克胡里几乎背过气儿去。

    这是他的使者第二次得到这样子的待遇了——上一次,是他派人到库车招降托胡迪夏,派去的人,也是被割掉双耳,赶出城去。

    缓过劲儿来之中,伯克胡里咆哮着下令:“抓住库达来……不,何步云!点他的天灯!点他全家的天灯!城破之后,喀什汉城的人,不管满、汉、回,一个不留!统统钉死!——挂到木柱子上,用大铁钉子从脑门上钉进去!”

    大战之后,西征大军主力正在阿克苏休整,阿克苏和喀什噶尔之间,隔着乌什、叶尔羌,彼此的距离,还相当遥远,何步云此时“反正”,短时间内,是得不到西征大军的直接支持的,他必须以孤军、孤城,面对整个“洪福汗国”,压力极大,风险极高。

    但是,何步云有足够的信心,在西征大军到来之前,顶住伯克胡里的进攻,守住喀什汉城。

    我这个喀什汉城,当年,你老子花了半年时间,都打不下来,你凭什么三、五天的就能打了下来?

    何况,今天的“洪福汗国”,确实已经“风中残烛”,较之阿古柏进攻喀什汉城时的气焰熏天,已不可同日而语。

    喀什汉城守军的士气,也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到了后来,谁都晓得,朝廷的援兵,是不会来的了;今天,谁都晓得,旬月之间,西征大军就将直薄喀什噶尔。

    所以,怕他个鸟啊?

    还有,既然已经有人“进谗”了,何步云就不能把自己和喀什汉城的命运,交给伯克胡里的信任,必须先下手为强。

    除此之外,何步云也有一层自己的私心:如果直到西征大军兵临城下,自己才“反正”,这个“反正”的分量,就不大够了,可能有人说何某是“首鼠两端”、“迫于形势”,算起旧账,自己未必能够免于缧绁之灾;如果运气不好,遇上个左右看自己不过眼的,一定要追究失土变节之责,自己的脑袋,能不能保得住,都不好说!

    因此,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宁肯行险,提前“反正”。

    然而,喀什汉城提前“反正”,却打乱了展东禄的进军部署。

    喀什噶尔一战即克,这是不必说的,因此,展东禄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攻克喀什噶尔,而是如何防止伯克胡里外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