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教主难为-第7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书方国伟,此人已过世近十年。

    皇帝当即派人去把大理寺卿等人叫过来,让他们看那几桩案子,大理寺这些人专办大案、悬案,这些案子在地方上也算得是大案子,不过还不够格进大理寺审理,所以大理寺卿他们没看过这几桩案子。

    这一看立刻就发现许多疑点,只是不知皇帝打算怎么做。

    怎么做?当然不能详查下去,当初那个方老头亡故时,他还念及他为国贡献良多,赐予不少田帛,还差点就给爵位,现在回想起来,每每起念要给方老头封爵时,就会发生一些事来打断他,就像冥冥之中有人在阻拦似的。

    不管这些案子是冤案还是悬案,总之没人呈上它们的新罪证,仅凭案卷里的疑点,就要重启调查,未免费时费力,还不如省下这些功夫。

    大理寺卿也如是想,天知道他们大理寺的工作量有多重,再要查这些案子,原就捉襟见肘的人力怕是更加吃重了,这可是会影响的办案的速度和质量的。

    既然是在前刑部尚书任内的事了,就先搁下吧!待日后人力充足了,再做打算吧?

    大理寺卿那会儿就这么领人离开了,直到隔天,得知皇帝封黎韶熙为中书舍人后,他才晓得事态严重,差点就被首辅和诸相骂得狗血淋头,他们怪他,既已知皇帝有意拔擢黎韶熙,怎不早早跟他们打声招呼呢?

    可把大理寺卿气得半死!他要早知道皇帝有意提拔黎韶熙,他能不早去巴结人家吗?可皇帝忐贼了,事前一点风声都没漏半点儿,他怎么会晓得啊!

    半个时辰过去,首辅赫然发现今次的会议,竟然一点也不轻松,向来唯他马首是瞻的诸相及六部堂官,竟然有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

    平常都是他们枪口一致朝外,对抗皇帝的,今天,大家却是各纾己意,吵成了一团,而不再是所有人对准皇帝。

    等到开完会出来,首辅原本挺直的背脊有些颓唐,他是首辅,最先退出御书房,其他人依官职高低,依次退出来。

    等他们走远了,皇帝托着下颌,笑眯眯的看着黎韶熙,“你这招还挺有用的。”

    “皇上,不是小臣提的招数有用,而是诸位大人都想能在皇上您面前露脸,以前您甚少单独召他们议事,才让他们以为凡事都得顺着首辅的意思,因为您最常召见首辅,他们以为首辅所言,多是您同意的,就算偶有意见不合,他们也只以为,是您和首辅讨论完之后,又改变主意所致。”

    总之,就是皇帝和臣工之间沟通不良,而首辅与诸同僚间,又沟通太过良好所致,因为首辅与同僚间沟通无碍,因此大家稍有疑虑,他便把话扭转成对自己有力的方向,久而久之,皇帝与其他臣工之间势必会出现问题。

    “朕初登基时,觉得理政时,还算顺遂,也不知自何时起,就变成今天这局面了。”

    “皇上初登基那会儿,朝堂上大多数的大人们,都是先皇留下来的吧?”

    皇帝点头,“那是,他们跟随先帝多年,朕登基不久,他们便渐渐凋零了!”承平帝的兄长们斗得太凶,把老子气得不轻,先帝择承平帝接位时,已经如风中残烛,想教承平帝为君之道,已然太迟,所以承平帝登基后,对于朝政及对朝臣的应对,大概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琢磨出来的。

    知道他为难,首辅因现况对自己有利,他不会教皇帝如何解困,其他朝臣就算知道皇帝要如何解困,也苦于无门路接近倾诉。

    不想,便宜了黎韶熙。

    黎家父子本就惹人嫌,一门三爵啊!就算其中两个是一世爵,可到底是封了爵啊!没想到黎韶熙竟然捞过界,跑来当皇帝的秘书?!本来就是皇帝的宠臣,现在更加不象话,要是让这小子在皇帝耳朵旁边天天给他们上眼药,他们这些文官还活不活啊?

    首辅等人哭唧唧,皇帝表示听不见,你们哭死好了。

    皇帝懒得听总管太监回报,首辅他们出御书房后的言行,转头问黎韶熙,“你们父子四个都来了京城,就把你家小妹扔在老家守孝?”

    “她跟她师父走了。”黎韶熙没说什么总坛和瑞瑶教,免得惹皇帝惦记。

    “她师父?哦,对了,朕想起来了,你们父子在赵国打仗时,就是她那个师父救了她的,是吧?”

    “是,皇上的记性真好。”黎韶熙不忘拍皇帝马屁一下。

    皇帝得意的笑得翘起嘴角,“朕记得你这妹妹已经及笄,还没订亲,要不要朕帮忙,给她指婚啊?”刚刚看完首辅吃鳖记,皇帝心情大好。

    “多谢皇上,不过家妹已由她师父做主许人了,只是现在还在孝期中,不好对外公开。”

    “哦?是那家儿郎这么好运?”能够娶到黎经时的女儿呢?皇帝眼里写满了八卦,黎韶熙看了眼角直抽抽,没想到皇帝心里也藏着八卦魂,还真是全民皆爱八卦啊!

    “是凤家庄现任主事的凤公子,他和家妹算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他家长辈和我妹她师父看他们两两小无猜,感情甚是融洽,便做主给他们订下鸳盟,本来都准备要订亲了,谁知祖母突然过世,幸而凤公子待家妹情深意重,允诺要等她。”

    皇帝眉头微皱,凤家庄,这名字怎么好耳熟啊?好像常常听到啊?

    其实在凤家庄迁至现址前,是在京里,皇帝还时不时派人去跟凤家庄买消息,只是凤家庄迁出京城后,就渐渐退出皇帝的视野,皇帝日理万机,自然不会把一个卖消息的江湖组织放在心上太久。

    “皇上,凤家庄的老庄主,他的独生女就是王侍郎的侄媳妇,可惜她去年过世了,只留下一名稚儿。”

    “啊!是,她丈夫就是那个被王侍郎孙子夫妻谋害的那个王,王什么来着?”

    “王建业。”总管太监看黎韶熙不开口,便抢着回答了。

    皇帝点点头,“对对对,就是王建业。”

    王建毅夫妻谋害堂兄王建业,王建毅父祖算计同辈科举失利等事,被凤家庄的人在王侍郎落马后,短短半日就传遍京城。

    就连皇帝也有耳闻,不过说到凤老庄主时,他的表情略有些怪异,黎韶熙看着直纳闷,不明白皇帝这是怎么了。

    羡城这里,县令原本想把案子压着,等他的人从京城回来后,再做打算,不过他的人还没从京里回来,王侍郎落马的消息已迅速传遍羡城。

    诚二老太爷得知消息之后,立刻就把儿子找来。

    王建业的父亲看起来比他爹还老,诚二老太爷让儿子坐,问,“如何,可有何进展?”

    王老爷苦笑摇头,别说邀请凤老庄主伯侄到家里来小住了,他连面都不曾见啊!这哪是对待亲家的作派,这分明是要撕破脸的节奏了嘛!

    “每次去,都只有你一人?”

    “媳妇她到底是女眷,怎好露脸?”

    诚二老太爷手里的拐杖重重捶地,“胡涂,胡涂啊!人家早就查明真相为何,你上门去相请,却不曾带孙子和犯错的妻子同住,我问你,若换做是你,你肯见吗?”

第七百八十六章 自己找死() 
王老爷默,道理他都明白,父亲的话,他也懂,问题是,犯错的是他的妻子,她不肯面对现实,他能怎么做?

    再说,人都有点侥幸的心理。

    王太太觉得公爹是危言耸听,凤家庄要真这么厉害,凤庄主订婚的时候,怎么就没看到什么厉害人物出现?

    王太太不认为,凤乐悠是自己害死的,反正她本来就该死,不是吗?害死了自己的亲娘,还害死了自己的叔婶,要不是她的宝贝儿子喜欢,她才不会让她进自己家门。

    王建业前未婚妻兼王建毅妻子谢氏艳丽,谢氏退婚另嫁,却不是远嫁,而是嫁到王家来,让王太太膈应,凤乐悠的容貌比谢氏更出众,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心智不足。

    谢氏进门后,没少在府里放话,话里话外无不同情怜悯前未婚夫王建业,就算跟她无缘,也不该娶个心思歹毒的女子,本来王家人并不知凤乐悠以前的事,全是谢氏的人散播开来的。

    王太太得知媳妇的过往,便一改之前的态度,认为如此不孝之女,怎堪配她的宝贝儿子?看着她优秀的儿子变成心智不全的人,整天只会和媳妇两个傻兮兮的种花莳草,而同样嫁作王家妇的谢氏,却越来越妻凭夫贵,在王家族人面前,越来越有话事权。

    王建毅是小儿子,几个兄长都跟着祖父母在京城,或在书院,或在国子监读书,或由父亲帮着荫封官职,王华光这房是嫡支长房,是除族长外最有话语权的一支。

    王建毅原本也要进京读书,不过他爹娘在族中很有份量,族亲常常找上门求助,王建毅的娘亲舍不得小儿子,硬是把他们夫妻留下来,留在身边不能不给儿子和媳妇甜头嘛!

    儿子要考科举,所以她就把媳妇谢氏带在身边,谢氏在族里虽非族长孙媳,也非宗子媳妇,但她的人望却远比长嫂高。

    这让王太太怎能不恼?谢氏原本应该是她的儿媳妇啊!

    凤乐悠进门晚,她才怀孩子,谢氏已经生有一儿一女,王太太看了更加眼红,两个孩子粉妆玉琢,相比之下,动了胎气早产生下来的孙子就瘦弱得跟只猴儿似的,不只身形瘦小,小脸颊还瘦削无肉,无福啊!

    看着因生产脱力的媳妇,她毫不犹豫的命人要了她的命,反正生孩子本来就是道鬼门关,她又是被吓动了胎气早产,大人小孩都保不住是常有的事,事后只要把在场的人清理一遍,保证没人会怀疑。

    反正留着她也没有用,本来还以为可以因为她,攀上凤家庄,为王家增添臂助的,既然没用,那就找个由头休了她,反正她本就身染恶疾,真把她休了,外人也没话说。

    只是可惜她的那些嫁妆!

    王太太不只王建业一个儿子,她还有一儿一女,儿子还小,女儿却不小了,再过几年就要出阁,还有王建业父子,总要再娶,要不然孙子谁来照顾?

    王太太本就听了妯娌及谢氏的话后,对凤乐悠不喜,又被她们刻意引导,当得知凤乐悠出事,她就当机立断拿了主意,让凤乐悠死。

    但孙子得留着,他娘死了,他若也死了,那凤乐悠那些嫁妆可就留不下来了,等他大一些,再让他去跟他娘作伴,到时候就算凤家庄要收回凤乐悠的嫁妆,她也已经从中得到好处了!

    再说了,嫁妆由她这做祖母的代管,铺子和庄子不好动,但那些首饰和衣服都是好货啊!天宝坊和锦衣坊的货,可都是特制的,外头没卖的好东西呢!

    这些东西都要留下来,还有库房里的那些珍玩。

    弄死凤乐悠之后,王太太便大张旗鼓,让人把媳妇那些好东西,统统搬到自己的库房去,她没放到公中的库房,怕婆婆和大小姑子误把那些东西占为己有。

    这些都是她媳妇的,就是她的儿子和孙子的,她代管,当然能代媳妇送给小姑嘛!

    至于庶子女他们,休想沾手。

    接着她便安排自己人去接手凤乐悠的铺子和庄子,拿到账本时,她大吃一惊,真是没想到,这媳妇的家底竟然这么厚,光是羡城中几间铺子的收入,就比他们这房一年的总收入高上四、五倍。

    想到这些钱,都是她的,王太太就兴奋得睡不着。

    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