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敌人投降了。。。。。。。。。。”

    “敌人投降了。。。。。。。。。。”

    “哦!敌人投降啦。。。。。。。。。”

    ‘狗日的,终于降了!‘

    相关的信息,很快就被一波一波的扩展开去。随着清军船队挂起白旗,清军船队的炮火,逐渐的停止。马尾军海军这边,攻击的炮火。也逐渐的停止。最后,所有的炮火。都停止了下来。原本沸腾的战场,忽然间变得很安静。这让双方的将士。都觉得很不习惯,很不真实,感觉好像是做梦一样。

    江风在这个时候,突然变得猛烈起来。一阵阵的江风,将战场的白烟,都迅速的驱散。渐渐的,整个战场,开始重新变得明晰起来。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已经是正午时分了,太阳就在自己的头顶,但是先前缺没有感觉到,直到白烟被驱散以后,每个人才都注意到了天空的太阳。不少人都觉得,今天的太阳并不是那么猛烈嘛,照在身上还是蛮舒服的。

    “清军士卒们听着!”

    “命令你们将船帆全部放下来!抛锚固定船只!”

    “命令你们放下武器,站在甲板上,双头举过头顶!”

    马尾战舰开始靠近清军战船,各舰舰长立即亲自发出连串的命令,准备接受清军船队的投降。这事情他们做的也不是一次了,有经验!为了防止清军士卒们假投降,给马尾军海军造成意外的损失,部分的马尾五级战舰遵照上官的命令,继续向敌人的大船靠近,仔细的查探究竟。他们将登船进行检查,如果有意外情况,可以及时反馈。

    很快,几艘五级战舰就靠近了王之鼎的旗舰。几个大力水手甩出长长的飞铙,勾住飞大赶缯船的甲板栏杆。十几个马尾战士率先登船。片刻之后,战士们从大赶缯船的甲板上打出手势,清军士卒们的确是投降了。

    “命令所有人都出来甲板!”

    “船舱必须全部清空!”

    马尾军这边继续发布命令。随着命令的发出,大量的马尾战舰都逐渐的向清军士卒们的战船靠过去,准备控制这些战船。片刻之后,残存的清军船队水手,都纷纷从船舱里面出来,向甲板集结。他们都没有携带武器,一个个都高举着双手,站在甲板的上面,尽可能的保持投降的态势,以免引起马尾军海军的误会。随后,马尾军海军的各艘战舰,都慢慢的靠近清军士卒船。他们甩出飞铙,又或者是铺设跳板,顺利的登上清军士卒船。他们熟练的控制了船舱、舵轮、桅杆等要害的部位。沉重的铁锚被放下去,固定好每一艘的清军士卒船。

    “司令,清军士卒是真的投降了。”王振邦身边副官再次放下千里镜,兴奋的说道。到这个份上,清军士卒们已经没有假投降的可能了。他们的战船,都已经被马尾军全部控制,全部的清军大型主力战舰,但是不包括已经冲出包围圈的清军战船,但是马尾也没有去追击,两艘战船跑了就跑了吧,现在真是没工夫去管他。

    所有的清军士卒水手,都在甲板上,只要马尾军海军的战船一顿葡萄弹射过去,立马就可以将他们全部打死打伤,王振邦相信清军士卒们不会做这样的蠢事。事实上,王之鼎本人,也很快被马尾战士押送着出现在他的坐舰的甲板边沿。从王之鼎乖乖束手就擒的样子来看,他的确是要投降了。这位清军船队原来的主人,耷拉着脑袋,沮丧得厉害,要不是旁边有两个牛高马大的马尾军战士架着,怀疑他都要完全的瘫痪在地上了。

    马尾军这边,第一分舰队的宁武率先登上飞云号旗舰,确认投降的事宜。随后不久,陆续有将领登上了这艘清军船队的旗舰配合宁武一起核实相关的投降事宜。半盏茶的功夫以后,宁武向王振邦打出旗语,说是有关的一切,都检查过,王之鼎的确是投降了。这艘大赶缯船已经被马尾军完全控制,耿精忠以及王振邦他们可以安全的过去了。

    这场仗打的真够辛苦,虽然获胜了,但是马尾军的损失也不小啊,战死的人数可能远没有清军多,但是受伤的却是不少,毕竟清军这边死掉的多,受伤的还真没多少。

    “你就是王之鼎?”耿精忠上了甲板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这,看着王之鼎的样子,却是是有几分帅气,放在后世就是吴秀波那样的帅气老男人了。

    “你就是王之鼎?”耿精忠上了甲板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这,看着王之鼎的样子,却是是有几分帅气,放在后世就是吴秀波那样的帅气老男人了。

    。。。。。。。。。。。。。。。。。。。。。。。。。。。。。。。。。。。。。。。。。。。。。。。。。。。。。。。。。。。。。。。。。。。。。。。。。。。。。。。。。。。。。。。。。。。。。。。。。。。。。。。。。。。。。。。。。。。。。。。。。

第四百五十二章() 
76_76230(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清理战场的活计对于马尾军来说就是简单的紧了,当年在海上到处清剿海盗,打扫战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不过那些海盗毕竟是无核之众,和正规军队相比还是差得远,但是这事后打扫战场都是一般无二的。

    战斗结束的刹那,战场上不论是清军降卒还是马尾将士,一个个全都是松了口气。继续打下去,清军将士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了,而马尾军这边也要继续付出不小的伤亡。清廷最强大的一支水师就此覆灭了,这江宁水师只是短短一年时间的扩建,却是从搜罗众多的民间商船开始的。

    前线的连连失利,财政上的银钱短缺,康熙对天下富商也不再温和。他倒是不像崇祯一样连续加派各种赋税,而是派遣得力官员暗中盘剥豪商富贾。原本的两江总督麻勒吉虽然是满人,但是却颇有清名,曾经请旨将江南赋税减免一半,并截留税银兴修水利,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官员。可是自打吴三桂起兵,麻勒吉不肯向江南百姓加税,康熙又缺钱严重,因此便随即借口他没有政绩将之贬职,换上擅长敛财的阿席煦担任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官衔全称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廷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这个时候江苏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两江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由此可见阿席煦的权柄有多大!但是自阿席煦上任以来,他可以说是对地方横征暴敛,弄得江南民众民不聊生,已经很多民众纷纷相应吴三桂反了,只是这边规模太小。很快便被镇压。历史上阿席煦也是在三藩之乱结束,方才被康熙找了个借口杀掉的,借口就是阿席煦贪敛过,先是将之免职,随之下狱判了死罪。

    他唯一做的好的,就是十分支持王之鼎加强水师建设。这江宁也就是金陵(南京)城就靠着长江,水师的建设比之不见建设都要重要,因此以来他都是大力支持王之鼎搜罗各处大船来改造战船,同时请旨康熙水师建设,扩建水师。现在很多的清军水师就是一年前刚刚招募的,不过训练了近一年的时间,战力并不强悍,倒是在战胜了郑军时候才正式蜕变成一支可战之师。

    但是此刻,近三万人的清军江宁水师几乎就是全军覆没了,水战的惨烈可不是陆战可比的,一场陆战,双方各三万人兵马最后可能战死的就只有三两千最多就是近万。那时候步军便会有一方崩溃或是逃走或是投降了。而这水战,比如此次,清军战船损毁者占了七成。士卒死伤也达到了七成,剩下的清军士卒总计不到一万,有两万人战死在长江之上。

    而马尾军这边也并不好受,只是初步统计,马尾战士战死的人数就达到了两千,重伤员一千五。轻伤员更是达到了三千多,但是轻伤的没有大碍。重伤的即便救回来也只能退伍了。算起来马尾军此战可以算是杀敌一千,自损两百了。大胜是肯定的了。这一战马尾军会有这么大的伤亡,主要就是吃亏在了和清军近战对着,而且多是葡萄弹,这玩意杀伤力太大了,大部分战死的马尾战士都是因为这。

    马尾军在江阴地段只是休整了一天,留下受损较重的第五分舰队所部看押俘虏以及战船,其他的战舰在耿精忠的率领下直接扑向了金陵城!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金陵这个名字可是比之北京城丝毫不逊色,金陵城也就是南京城,南京有着六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两千三百年的建城史和超过四百年的建都史,乃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当年的大明开国皇帝朱洪武就以此北伐成功,而更早的则有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可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然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后世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在后世民国时期以为很有名气的学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道:“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追溯到两千九百年前,南京曾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五七一年),楚国在今**区就已经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官职,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到了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三三三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便源于此。

    到了公元二二九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又于公元二八二年改建邺)。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二十里十九步(这算过来大约就是九公里左右的样子)。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是故南京才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由此种种,耿精忠对金陵城的期待是无与伦比的。当年朱元璋在这里按照李擅长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打磨根基,最终成就了大明朱家天下,而耿精忠自己也十分想要效仿,自己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占据江南,学习朱元璋了!

    不过,耿精忠还想去见识的则是金陵城的繁华,历史上这六朝都城就是金迷纸醉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