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小闲人-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高履行听得脸颊烫,这真是**裸的讽刺他的愚昧论。但是他没有办法呀,违抗圣旨这是死罪,这太过了,才出此下策的。

    韩瑗忧虑道:“民间纠纷,多因一时冲动而起,各有各的说法,难以说谁对谁错,若都用以律法来处理,恐怕就过了。”

    韩艺道:“但若不以律法来判断的话,官府更加为难,因为朝廷也没有给官员一个明确的标准。而且,下官强调的是诚信,契约代表的应该是诚信,而非是金钱,更加不是口角之分。君子是一诺千金,而小人是千诺不敌一文,再小的承诺,君子都会遵守,而再大的承诺,小人也会不当一回事。我们大唐乃是君子之国,礼仪之邦,维护君子的利益,就是维护我大唐的利益,用以缔结契约的方式,来约束小人的行为,使得更多人守信,而且官府审理案件,也就从容多了,不会不知所措,执行契约就行了。我想大行君子之道,总不会是坏事。”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

    谏议大夫萧钧站出来,道:“臣以为皇家特派使的建议极为可行,信约是在于双方,一方守信,另一方言而不信,那么结果与双方都不守信无异,既然守信与不守信的结果一样,那么守信与否必定也变得不是那么的,长久下去,会使得更多的人变得言而无信,这将会破坏国家礼制,用以律法来约束本就是应该的。”

    不亏是一家人啊!韩艺立刻道:“萧大夫不愧为谦谦君子,不怕小人的报复,勇敢的捍卫君子的利益,真是令人佩服,佩服。”

    这话忒毒了,君子捍卫君子的利益,这没错,关键就在于不捍卫君子利益的人,那就是不韩艺建议的都是小人。

    萧钧一阵无语,他作为谏议大夫,当然就是开口说话,表达自己对时政的建议。

    但他可不想被韩艺利用。

    果然,一群人立刻站出来,表示韩艺的君子契约,一目扫去,基本都是士族的势力,他们可是自命不凡,都认为自己是君子中的君子,那么必须拥护君子契约呀。

    即便是崔义中,也不敢跳出来再跟韩艺唱对台戏了,还得出言。

    因为韩艺嚷嚷的是君子契约,你要反对这个契约,那就是拥护小人,这对于他们清河崔氏的名誉可是不小的伤害。不用想也知道,韩艺肯定会大肆宣传的。

    即便李义府、王德俭、许敬宗这些小人,虽然心里还没有理清楚这事到底是好是坏,但也得赶紧出来。特别是许敬宗,郁闷死了,他可不想韩艺,但这一回不不行。

    李治见大家都赞同,暗自好笑,看来朕的臣子都是君子啊!

    是不是君子,他心里岂能没数,但作为皇帝而言,顾全的是大局,君子、小人这东西先得放在一边,皇权才是至上的,突然就望向长孙无忌,见舅舅还在老神在在,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甭管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这事还得问他,他不答应,就批不下来,于是道:“不知太尉对此有何看法?”

    长孙无忌表现的非常慎重,道:“陛下,老臣觉得韩艺说得非常有道理。”不管李治问谁,开头肯定是这一句话,毕竟谁也不想暴露自己小人的形象。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若凭这一纸契约就断定是非黑白的话,是不是有些武断,而且也不近人情。这法来自于德,好比说,倘若一个愚昧的人被一个狡诈的人蒙骗,签下一份极为苛刻的契约,那官府岂不是也有认同这一份苛刻的契约?”

    韩艺立刻解释道:“太尉所言极是,但这不是契约,而是属于诈骗了。神圣的君子契约有一个非常的前提,就是一方在契约中获得利益同时,必须给付给对方对等的代价,如此契约才能视作神圣的君子契约。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小人才会贪图便宜,亦或者骗取他人钱财。好比说太尉过大寿,下官送给太尉一瓶香水,作为礼物,这也是一份人情。太尉自然是君子,那么等下官下回过生日时,太尉一定会送我一份等价,甚至于高于香水价格的礼物,这是君子之道。但如果是哪个不定就不会送了,亦或者送一块布给我。神圣的君子契约,前提就是必须要遵从君子精神,而君子精神就包含道德在内。”

    ps:神圣的君子契约包含四个重大的,其一,订阅,其二,月票,其三,打赏,其四,。相信我,这绝不是道德绑架。(。)8

    看过《唐朝小闲人》的书友还喜欢

第六百八十二章 上佳人选() 
大臣们听得频频点头,这说话是既新颖,又极有道理,主要还可以借此防止地主借此敲诈百姓。

    其实韩艺提到的神圣的君子契约,就是契约法来的,而他方才的那一番言论,也就是契约法中一项非常特殊的,对价制度。

    简单一点的来说,就是契约是建立在等价交换上面,非等价交换,就不具有法律效应,高利贷就肯定不具有律法效应。好比你承诺给他一头牛,但是你反悔不给的话,也不算违法,因为这不是等价交换,对方并没有给你什么,但如果说对方给了你一锭金子来交换你的牛,你不给的话,那就是违法了。

    可见韩艺下了不少的工夫在里面。

    关于契约法,也是他这一战要利益。

    因为对于他而言,单论买卖,他还真没有怕过谁,他怕的就是强权,不讲道理的买卖,他需要的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一个充满诚信的环境,这样他的市场才大有所为。

    而契约法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因为签订契约的双方都必须遵守,那么就是平等关系,不管你庶族也好,贵族也罢,这也是一种对于等级制的冲击。

    所以,如果堂而皇之的提出,那肯定会遭受到非常强烈的抵制,为此韩艺也是绞尽脑汁,该如何去包装这契约法?

    先,就得让贵族接受。

    为此他查阅的资料,再加上之前查阅的贵族资料,韩艺终于想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理由,那就是君子之约。一个符合华夏民族文明文化的契约法,他也打算不搞西方那完全不近人情的一套,那会显得非常违和。

    他非常明白,一切都是诞生于文明文化,你拿别人的文明文化强加在自己的文明文化头上,这会弄得非常别扭,就跟拿刀与叉吃中餐是一个道理。

    而且这也能够让贵族接受。

    因为自先秦以来,华夏民族就开始提倡君子之道,读过几年书,都将自己标榜为君子,尤其是贵族。但是,君子你就得守信,这等于就是维护君子的利益。那么一旦这个契约落实,试问谁还敢违反,你违反了神圣的君子契约,那么你肯定就是一个小人,最为爱惜面子的贵族,为此肯定会做出非常大的让步。

    他们做出让步的同时,肯定也会利用这一点,去约束的庶族和百姓,等于各个阶级都普及开来了。

    这就是韩艺的宣传构思。

    但话说回来,其实在最初的开始,韩艺是没有这打算的,他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是打算跟元家好好干一仗,以求达到自己能够主导市场的目的,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都没有开始,两市就给他来了这么一竿子,这让他们意识到一个非常的问题,那就是诚信。

    在商业中,如果连合同都无法保证双方的利益,那么商业永远都起不来,无异于强取豪夺。

    这个问题远远大于元家的问题。

    这方面的利益也远远大于战胜元家的利益。

    因此韩艺开始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契约法上面,为此他制定了三步计划。

    先,他必须得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受害者,一个被欺负的人,对于一切的侮辱和伤害,他都要克制和隐忍,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最开始的时候,退避三舍,因为他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这样他才有机会说出这君子契约。

    其次,他要看朝中的态度,以他对朝中大臣的了解,没有人会帮他说话,事实也正是如此,这就是他最渴望见到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他一直在等李治召见,他需要得到李治的同情李治与他产生共鸣,因为朝中大臣的态度,就是对于李治的一种挑衅,说到底韩艺是他的人。

    最后,他要将两市逼入绝境,迫使朝廷出面,趁机提出他包装过的神圣君子契约,利用贵族自命不凡的优越性,来诱使他们答应下来。

    这三步他都做到了。

    他的最终目的不是要颠覆两市,也不是要赚取更多的钱财,而主导市场也变成了其次,主要是求一纸法令,没有契约法的市场,过于脆弱了,不管出于庶族的角度,还是出于商人的角度,他都需要这一道契约法。

    但是对于这些大臣们呢?

    这一点,韩艺也做了的研究,如果说他认为这是很难通过的话,那么他不会提起,他既然为此努力了,就证明他还是有非常大的把握。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因为就目前而言,唐朝是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百姓、庶族、贵族、都是自给自足,他们不需要交易,因此他们不常用到契约,这跟他们没有太多的关系,就不会伤害到他们的地位,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远见。

    其二,他们渴望的是推崇儒学,这是因为唐朝是一个多元化国家,佛教已经隐隐过了儒教,君子之道就儒学里面的,那么他们当然会赞成。

    其三,庶族比他们更加需要用到契约,因为庶族跟百姓常有来往,契约反倒是约束了庶族,何乐而不为。

    在这一刻,长孙无忌终于明白韩艺为什么这么能说故事了。而他之所以有些犹豫,倒不是因为他觉得这冲击了贵族的地位,因为他已经凌驾于贵族之上,他是权力的代表,所以他感觉不到。他主要考虑的这个契约法有利于国家,还是有害于国家,他毕竟太尉,而且修订了《永徽律》,在面对律法的时候,他考虑的比较多。

    然而,在李治看来,这个君子契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臣民一些不好的行为,于国于己都非常有利,点点头道:“朕以为韩艺说得非常有道理。”

    长孙无忌一看李治表态了,暗自寻思,如果他反对的话,肯定又会刺激李治那敏感的神经,待会又拿武昭仪来说事了,这真的犯不着,而且他觉得可以试试,于是道:“陛下圣明。”

    李治见长孙无忌这么给面子,心里有些开心,思忖片刻,道:“不过我大唐对于律法一直都非常严谨,要慎重考虑。太尉深通律法,曾参与修订了《贞观律》和《永徽律》,此事就交由太尉去修订吧,另外,这是韩艺提出来的,韩艺你就在一旁协助太尉。”

    长孙无忌道:“老臣定当竭尽全力。”

    韩艺突然道:“陛下,微臣倒是有一个更比太尉好的人选!”

    这话一出,人都用一种惊讶的目光看着韩艺。

    皇帝都点名长孙无忌了,你要求换人,这真的不能用勇敢来形容韩艺了。而且你这么一说,试问这个活,谁还敢接啊。

    长孙无忌也有些不开心,虽说是自己人,但是你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来挑战我的权威。

    李治也傻了,他都不敢这么说啊,哦了一声,“这世上还有比太尉更加合适的人?”

    摆明就是警告韩艺。

    韩艺一脸懵懂道:“陛下,还真有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