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小闲人-第16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祥道睁着眼,却不知如何回答。

    韩艺笑道:“殿下,这道理很简单,从一个手误鸡之力的人手中,抢得一文钱,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想从一个大汉手中,抢得一文钱,自然是非常难的。”

    “我明白了!”李弘点点头,又好奇道:“可为什么这次又能够成功呢?”

    崔戢刃道:“殿下,虽然新政在长安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并不代表成功,古往今来,很多变法都有着成功的开始,但都是以失败告终,将来我们会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王玄道道:“尤其是地方上,新法在地方肯定会遇到不小的阻碍,或许不会在明日发生,但这定是一场持久战,因为在很多人眼中,我既然有权有势,那我为什么要缴纳比平民还要多的税收,他们会寻找新政的漏洞。”

    李弘问道:“那朝廷该如何应对呢?”

    他还很小,哪里有什么主意,跟他开会,就是听他问问题,不过大臣们也都挺耐心的回答,因为他提得问题也是非常好的。

    长孙延道:“维护律法,是决计不能违反律法,一旦为了某个人违反了律法,那么朝廷便站不住脚,那些权贵就会一拥而上,许多变法都是因此而失败的,只要朝廷坚持新政中的一切法案,那么自然没有人敢触犯律法。”

    韩艺道:“但这却是最难的,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既然这一场持久战,那么变法也应该是一场持久的变法,我们要根据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新政,当我们在变的时候,那些人就难以寻找到破绽,就好比战争,再完美的战术,用上一千次,也会失败的,因为迟早会被人想出破解之策,故此,将军们都是在灵活的运用战术,而非是一成不变。”

    李弘听得不禁愁眉紧锁,他以为变法就是一阵子的事,没想到这才是一个开始,困难都还在后面。

    韩艺笑道:“殿下,这世上之事是非常公平的,你要得到多少,就必须付出多少,印花税至少能够为国库带来三倍以上的收入,那么朝廷至少也得付出三倍的努力。”

    “这么多?”

    李弘睁大眼睛道。

    韩艺点点头道:“这还是臣往少了算。”

    李弘道:“为什么会增加这么多呢?”

    韩艺道:“因为有着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均田制的话,是按人丁收税,但是许多人都没有多少田地,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避税,否则的话,这一年到头只是为朝廷干活,印花税颁布之后,这些人也会乐意纳税的,因为他们只要缴纳少量的税,但是积少成多,而且富人会缴纳更多的税。其实新政的主要核心,跟防止兼并土地是一个道理,兼并土地也是为了不让贫富差距过大,只不过事实已经证明,无法防止兼并土地,新政就是另一种选择,你可以兼并土地,但是必须要缴纳更多的税。”

    刘祥道道:“关于税收问题,我倒是有一个提议?”

    韩艺道:“刘尚书请说?”

    刘祥道道:“印花税还是如均田制一样,种田缴纳粮食,种桑缴纳绢布,这样难于计算,何不直接征收货币呢?”

    “不可,如果征收货币,不出几年就会乱。”

    “愿闻其详?”

    韩艺道:“如果朝廷征收货币的话,那么市面上的货币势必会流入国库,导致货币紧缺,货币的价值就会增高,就会出现一个现象,钱重物轻,而农夫生产的不是货币,而是粮食,假如我们是设定十文钱的税,如今十文钱可以购买一斗米,但是等到货币紧缺之时,就可能十文钱可以买到十斗米,对于百姓而言,他如今只要缴纳一斗米,而今后可能就要缴纳十斗米,这是非常可怕的,故此宁可麻烦一点,也不能这么做。”

    刘祥道连连点头,道:“尚书令言之有理,我险些就犯了大错啊!”

    韩艺笑道:“无妨,无妨,这就是我们开会意义所在。”

    李弘若有所思道:“原来这里面还又藏着这么多道理,你若不说,我可是想不到啊!”

    韩艺笑道:“殿下,臣之所以能够想到,那是因为臣管理户部多年,是经验告诉臣的,殿下多累积经验,自然就能够想到。”

    刘祥道尴尬道:“刘某真是汗颜啊!”说到经验,这里面就他经验最丰富啊!

    韩艺一愣,忙道:“刘尚书勿怪,我非针对你,这术有专攻,就我自己而言,哪怕再过三十年,我可能搞不懂吏部那些事。”

    郑善行突然道:“可是商人的印花税还是得缴纳铜钱,这还是会导致铜钱的紧缺。”

    韩艺道:“所以朝廷不能将货币存着,得想办法用出去,好比说官员,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俸禄全部兑换成货币,这样官员就得去购买,铜币自然又流入市场。”

    狄仁杰道:“可是官员以前所得的俸禄,都是朝廷生产的,如果发放货币,那么朝廷生产的这些东西该怎么办?”

    韩艺笑道:“那就不生产呀!只保留为皇室生产的作坊,其余的都关闭,而那些人要么调去其它地方,要么就遣散回去。”

    任知古道:“这新政才刚刚颁布,如果在将官员的俸禄改制,是不是太急了一点。”

    韩艺道:“当然不是现在,如此朝廷也没有货币,正如我方才所言,变法是一场持久战。”

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不一样() 
    其实韩艺做任何事,都不追求一步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日内,他甚至都不敢提出“变法”一说,全部都是在打擦边球,因为他明白一旦提出变法,就一定是一场持久战,其中也一定会发生许多的矛盾,这个是急不来的。

    而在户籍颁发的同时,那边也开始在印花了。

    这就是新政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精彩的地方。

    领取全新户籍的人,便可以拿着自家的地契,去指定地方办理印花。

    为了更好的将印花税执行下去,户部还会提供专门的地契纸张,全部重新写,这也是为了规范,效率肯定没有后世那么快,但是忙得这一时,今后就要轻松许多。

    相比起更换户籍,那些大地主都不太想印花,因为一旦印花,就得交比以往多好些倍的税。

    但是他们心里又害怕,万一这期限过了,朝廷真的将土地都给收回去,那就得不偿失,故此,他们还是极其不愿跑来印花。

    。。。。。。

    “唉。。。这哪是在印花,这分明就是在割肉呀,多了个花,这两石的税就变成了二十石。”

    一个大地主拿着全新的地契,在眼前晃着,心中是五味杂陈呀!

    这一下子他的税收提高了十倍之多。

    但是这也证明他拥有两千亩地,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根据亩产一石来算的话,这一年下来,他们可是有一千多石的收入,而他们却只需要缴纳二十石的税收,他还感到五味杂陈,可见这地主跟资本家也没有什么区别,多收他一文钱,那就跟要了命似得,资本家是卑鄙的,但是地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都是一丘之貉。

    他身旁一人道:“老哥,你就别委屈了,你看看人家元家缴多少税。”

    “如今的元家,可不是以前的元家,元家做买卖的收入要远远土地带来的收入,咱们可就靠这土地吃饭呀。”

    “这真是不公平呀,商人缴纳那么一点点税,咱们却缴这么多。就说尚书令,我听说他连一块田地都没有,岂不是说税都不用缴。”

    “这你倒是误会尚书令,尚书令是没有一块土地,但是他有北巷,根据印花税,租约可都是要纳税的,听说他交得税可比咱们多多了。”

    “但是他多有钱,咱们几个加在一起,可也不及他的一半,他的财富可是深不见底的。”

    。。。。。。

    一方有失,一方就有得。

    地主是五味杂陈,农夫则是欢天喜地,因为长安是狭乡,寻常百姓都没有多少土地,至少都没有达到朝廷的正规标准,他们缴纳的税那真是锐减,他们是非常踊跃印花的,印花之后,再算算自己的税,只觉浑身都轻松了许多,对于未来是充满了希望。

    而商人比地主、农夫的心情还要复杂一些,他们的税很难去计算的,他们至今都没有算出来,这个印花税对于他们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如果不谈钱的话,这印花税当然是有利于商业发展,要知道这契约精神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只不过这是无形的。

    。。。。。。

    长安如今最热的话题,就是………你交多少税?

    以前大家缴的税都一样,不需要去问,但是如今税收都不一样,这越隐私的话题,百姓就感兴趣。

    地主都还好说,可是商人的税,那很难计算的,商人面临着很多长期的契约,租约就是最常见的。

    从而又诞生出一个全新的行业,就是会计事务所诞生。

    。。。。。。

    与此同时,运河一代的州县,也都在发放全新的户籍,以及开始印花。

    韩艺为了同步,事先就已经让人运送新户籍、章印、颜料运往各州县。

    而运河一代的州县,热情比长安还要高一些,长安地主还是多少有些不太情愿,但是这里不管是地主,还是百姓,都迫不及待要去印花。

    而印花的结果,就是爆发了一场合法的圈地运动。

    因为在这之前,那些地主们都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朝廷来跟他们清算,他们在危机中兼并的那些土地很多都是口分田,是属于国家的田地,是要再分配的,在律法上面,怎么也不能算是属于他们的,但是印花之后,就变成永业田,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故此,江淮、江南一代的大地主,都开始大规模的圈地,建立起一个个大农庄来,在印花之前,他们就已经达成了协议,彼此交换了土地,他们兼并土地的时候,那是犬牙交错的,这不利于管理,如今他们拥有的土地都是一整块,一整块的。

    非但如此,他们还在继续出高价购买百姓的土地,同时又申请了很多的荒地。朝廷还是鼓励开垦,你申请荒地,那你就得缴税,朝廷何乐而不为。

    但如果申请荒地的亩数太多,审查就非常慢,而这些大地主申请荒地,以及高价收购土地,主要就是想将自己的土地全部连在一起,都不是很多,这审查起来就非常快。

    并且他们开始驱赶自己的佃农。

    佃农已经是最不划算和最不稳定的合作模式,因为法律上已经明文规定,税收必须是地契的拥有者来承担,你可以在契约上规定佃农承担税收,但问题是如果发什么意外,或者佃农跑了,那地主就得承当,不可能再推给别人,所以雇佣制才是王道,他们一边在驱赶佃农,但同时又雇佣经验丰富的农夫,来帮自己打理庄园。

    这个在人数上就有限制,很多佃农失业,而那些大富商可正盯着的,赶紧招来,而对于那些佃农而言,如今工人缴纳税非常少,并且有劳工法案的保证,又是一批佃农涌入城内务工,城市的规模那真是一天一个样。

    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睦州和扬州,睦州是恨不得将那城墙给拆了,因为作坊的集中,郊外都已经成为中心,但是谁敢将城墙给拆了,只能想办法多开几道城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