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小闲人-第1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提升到同一条水平线上,没有问题呀,但是,商人的地位也得提升到跟地主一样。既然你们都说要公平,那就方方面面都要公平。”

    此话一出,官员们全都沉默不语。

    韩艺永远都只让他们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是老千惯用的伎俩,给你一个更坏,你就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

    这地主为什么总是能够压着商人,不是因为他们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是特权阶级,他们跟皇帝是一个阶级,皇帝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

    而商人又刚好被限制,这其实不公平的。

    但是国家政策,不可能做到公平,只能说维护大局。

    虽说这钱是少了一点,但是拿着这一点多出来的税收商人的社会地位,这明显就是不划算啊。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你们不是要公平么,这就很公平啊,每个人交税,都是希望国家好,自己能够更好,我交的税是最多的,但是受到限制也是最多的,这商人会心甘情愿交税吗?而且,这一次朝廷弄成这样,许多商人赔的是倾家荡产,也没有人为商人说一句公道话?”

    韩艺说着又叹了口气,道:“这做人要厚道,国家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每个阶级都是不可缺少的,你们不能只顾着自己。而且,商人其实交的税也不少,商人什么都得依靠契约,契约就得交印花税,这钱是很可观的,而且商人买地,他也得缴纳税收,另外,市税和山泽税,朝廷都不会取消,只不过是要重新修订。”

    长孙延突然道:“且不论这税收多少,但是这印花税有一个弊端,就是朝廷无法控制官员从中贪污受贿,地主的土地是很好计算的,但是朝廷怎么知道地方官府到底卖出去多少印花,如果要统计的话,这又需要大量的人力、无力,而印花税本来图的也是省事。”

    李治闻言不禁微微皱眉,道:“长孙侍郎言之有理啊!在这一场危机中,贪赃枉法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朝廷一定要防止此类的事再度发生。”

    韩艺笑道:“陛下,根据臣估计,初期的时候,也就长安、洛阳、扬州、睦州等地是交税大户,其余商税不发达的地区,能够缴纳上来的商税也不是很多,微臣是建议将这印花税先当做给予地方州县的补贴,让它们恢复一下。至于之后,等到商人的印花税多了起来,朝廷再来控制。”

    长孙延好奇道:“这如何控制?”

    “依靠发明创造!”韩艺道:“最开始,印花是官府盖章,但是之后,可以控制章印的颜料,甚至于用贴花的方式来限制,这贴花就是贴一张纸上去,只要朝廷控制住贴纸的秘方,并且对此是严格保密,然后发到各地官府去,账目的话,就按照贴花去算,这非常简单。而且,我相信这也并不难以办到。”

    李治点点头道:“对呀!这法子倒是挺妙的。”

    这跟代金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保证这个贴花人家生产不出来,那就行了。中央只需要算清楚我发出多少,还剩下多少,就直接按贴花的数额算账就是了,你官员都可以让小舅子去卖,但是卖出去多少,你一文钱可别想少。

    韩艺道:“陛下,这妙是妙,但是印花税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前提。”

    “什么前提?”

    “就是神圣的君子契约。”

    韩艺道:“引起这一场危机,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违反契约,朝廷也好,商人也好,大家都在违反契约,大家都乱来,这才导致局势失控。而印花税是完全建立在契约上面的,如果朝廷不重视契约的话,很快印花税将会崩溃的,这是非常可怕的。”

    李治点点头,道:“那你对此有何建议?”

    韩艺又向李治道:“微臣建议成立一个税务局,专门用来调查税收的,尤其是那富商和地主们。其实一直以来,他们也都在想办法逃税,佃农就是他们想出逃税的办法。不过这一回朝廷一定要跟他们来真格的,他们要真有本事逃税,不让朝廷抓着,那朝廷没有话说,但是只要被抓着,那就必须要罚他们一个倾家荡产,绝不能姑息,以此威慑他们,因为在印花税的基础上,逃税就是在违反契约。不但如此,反正如今户籍也乱的很,朝廷肯定要再度统计户籍。

    微臣建议在户籍上面添加一个信用度,任何人违反契约,朝廷不但要在他户籍上给他一个不守诚信的标志,并且还要在当地公布出来,让他无法立足在这天地间。另外,任何涉及朝廷的事务,这些不守诚信的人都没有资格参与,包括科举,一个连诚信都不讲的人,就别召入朝中来害人害己,圣人都说过,民无信则不立,而国家是人组成的,那么国无信则灭亡。朝廷甚至可以将圣人说过的那些诚信之言专门分离出来,修订一本书籍,来教育大家,诚信的重要性。”

    这一回大家都不做声,虽然这明显是对地主不利的,但是他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人,他们也知道诚信是为人之根本,他们也不能说守信是错的。

    崔戢刃突然摇头道:“这不妥。”

    韩艺问道:“为何不妥?”

    崔戢刃道:“因为朝廷就经常不守信约呀,若不能严于律己,怎能要求百姓守信呢?”

    韩艺惊讶道:“你………你胡说八道,朝廷什么时候不守信呢?朝廷扛下西北那么大一笔债务,这就是守信的表现。”

    崔戢刃笑道:“就说征税的问题,朝廷若有战事突然发生,那也只能征税,但如果根据印花税,朝廷就没有权力征收多余的税收,与此像似的例子,多不胜举呀。”

    韩艺看向李治。

    不等李治开口,李绩便道:“他说得不错,但有些时候,朝廷也情非得已,如果爆发战事,朝廷难道就不管不顾么。”

    韩艺笑道:“这是情非得已,但往往亡国的开始,都是从情非得已开始。就拿这一场危机而言,李义府提前征税,导致百姓没有钱交税,百姓只能逃亡,世道就变乱了,得亏这两年外面没有战事,要是有得话,那更是雪上加霜啊!强征税收乃是杀鸡取卵,不到最后时刻,是不能轻易用的,哪怕是州县遇到灾难,宁可让官府关门,也不能强征税收来填补烂账,因为朝廷在百姓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去征税,那就是雪上加霜,到时还要花更多的钱去弥补,这一次危机就这样导致的。”

    李绩道:“可若不征税,朝廷哪有钱去打仗?”

    韩艺道:“这朝廷就得未雨绸缪,平时先存一些钱,专门应对突发事件,平仓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崔戢刃道:“也就是说这印花税跟均田制一样万年不变?”

    韩艺道:“那当然也不是,但是不能轻易改变,得遵循规矩来,好比说五年重新商定一次税率,甚至于十年,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而定,朝廷可以先颁布出律法,到时再调税,朝廷也有理可循,而且这也能够防止地方官府偷偷征税。既然朝廷要大家都遵守契约,那么官府就没有资格多征收一文钱税收。”

    长孙延突然道:“其实这也不是很难,朝廷只需要先将一些特殊情况给考虑进去,然后制定条例,用明文的形式来规定,朝廷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崔戢刃道:“可是这样的话,会不会令我大唐律例变得非常繁琐。”

    长孙延道:“肯定会变得非常繁琐,但如果官员和百姓,事事都能够依照规矩办事,反而会减少许多麻烦。”

    李治知道这样做,肯定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大家都按照规矩办事,但是他前面一直没有做声,因为他也得权衡皇帝的利益,不能这些规矩制衡皇帝的权力,不过长孙延这一番话倒是令他稍稍放心,律法都是朝廷制定的,朝廷制定的,肯定得他来决定,他是可以将自己的权益用明文规定,他还是握有绝对的主动权,同时又可以约束许多人。于是道:“此事事关重大,你们先得将律法都给列出来,才能做最后的决定,这事就交给韩艺、狄仁杰、任知古、长孙延、卢师卦五人去办吧。”

    “微臣遵命。”

    五人同时说道。

    李治又朝着李弘道:“太子你也跟着去学习一下吧。”

    李弘却道:“父皇,儿臣想学习如何修订关于诚信的书籍。”

    他非常喜欢看书,对于那个修订有关诚信方面的书籍,他很高兴去,至于那个税收如何去计算,他反而不是很感兴趣。

    李治也勉强他,因为每个太子都干这事,这修订书籍,是要人才的,很多太子经常利用修订书籍,来笼络人才,打造自己的班底,点头笑道:“好吧。”

    任知古突然道:“还有一个问题,多了这么多事情,而且还要成立税务局,那么人手可能不够呀!”

    韩艺笑道:“外面那么多官员闹事,还怕没有人么。各位,你们别精简官员的怒火都撒在我头上,精简那些官员其实跟我个人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希望朝廷严格遵守需求与供应的关系,朝廷若有需求,可以招人,但也可以减人,只进不出,那一定会出问题的。”

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知耻而后勇() 
    在坐的人对于韩艺都已经无语了,方才好像多招一个人,国家就会灭亡似得,如今要招人的也是你,而且都说的那么大义凛然,你这么厉害咋不上天啊。

    做人不能这么无耻!

    但是也没有人愿意再跟韩艺争论,因为争不过。

    为什么他们争不过韩艺,就是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自己或者说自己所处阶级的利益上面去跟韩艺争,而韩艺是站在国家利益上面,不在于自身利益,也不在于哪个阶级利益,他连俸禄都不拿,他还在乎这些小钱,交多一点税,他真心无所谓,这道德的制高点就被韩艺给抢占了。

    韩艺又道:“陛下,这一场危机有许多地方需要总结,其中一点,就是如今我大唐的工商行业严重缺乏律法的支持,才导致变得异常混乱,朝廷也应该对此立法,规范工商行业,这样各行各业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转。”

    李治点点头道:“是呀!如今工商的人数比以前多多了,朝廷应该慎重对待。”

    前面反商,后果已经非常明显,李治也觉得要给予工商业更多的重视。

    韩艺道:“而关于书籍方面的专利法案,已经非常成熟。”说着,他用手一扫,道:“在坐的大臣其中也有不少人因此得利,并且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出来。”

    那些大臣纷纷点头。

    这是文臣最满意韩艺的一点,因为韩艺保护了知识产权,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壮大,他们在文学出版方面的收入是渐渐增多,以前什么诗词的,都买不了钱,都是手抄本,这成本太高为了,多半都是用于宣传自己,如今不但能够更加快速大范围的宣传自己,还能够赚钱。

    韩艺又继续说道:“微臣认为朝廷可以尝试将专利法案应用于技术方面,这样也能够促使我大唐的技术发展。”

    李治毫不犹豫道:“准奏!”

    因为这是韩艺早就铺好的路,他在n年前就跟李治提过这事,李治当时就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韩艺并没有着急,他先是不断的唤起大家对于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能够生财的,你们要保护好,而且最先就是用于文学方面,让天下文人尝到了甜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