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小闲人-第1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延忙道:“爷爷,你这是什么话,孙儿的一切都是因为爷爷你,若孙儿是出身在普通家庭,说不定此时正在下面赶车,孙儿已经很知足了。”

    长孙无忌见孙子如此豁达,不禁心中惭愧,但同时也感到十分欣慰,道:“延儿,你要记住了,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你一定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切不可感情用事,咱们长孙家不能就这么完了,将来还得由你来撑起我们长孙家。”

    他知道长孙冲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不具备这个能力,长孙延虽然也爱读书,但是天资要比他父亲强得多,故此长孙无忌更多的是培养长孙延。

    可长孙延都已经放弃了,他觉得事到如今,还怎么可能翻身,于是道:“爷爷,孙儿只怕力不从心。”

    长孙无忌笑着拍了拍他的手,道:“到时自有贵人救你,你记住爷爷的话就行了,无论如何,一定要活下去。”

    长孙延愣愣的点了下头。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心道,韩艺,将来我们关陇贵族的荣辱盛衰可就全靠你了!

    他为什么能够如此从容淡定,就是因为他没有觉得自己已经输了,他反而觉得这只是一个新得开始。李治这么年轻,他们这么大年纪,肯定会比李治早死,故此他们做的一切也就是为了下一代,要延续关陇集团在朝中的统治力。以前长孙无忌权倾朝野的时候,他们当然能够很好的帮助下一代。

    然而如今这情况,他们留着反而会阻碍下一代的发展,因为李治处处防着他们,你提拔谁我都不答应,那新生力量就没法得到发展,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离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故此,他临走之前,还特意留下了韩艺与武媚娘那一道裂痕,目的就是将希望寄托在韩艺身上,韩艺要跟武媚娘斗,那势必需要支持,他一个人是斗不赢的,而在韩艺以前的势力组建当中,他所依托的势力,大部分都是关陇集团的势力,不管是在长安的,还是调去地方上的,只有小部分是庶族的势力,所以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他不可能临时抱佛脚,组建新得势力。

    长孙无忌就是要借韩艺之身,让关陇集团起死回生,也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也符合长孙无忌的性格,他从不看眼前,他当初花了十年培养张铭,就是希望张铭能够拿下御史台,可见十年对于他而言都不算长,更何况韩艺不可能等到十年之后才跟武媚娘爆发斗争。

    故此他认为他的离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只不过主角不再是他,他也看不到那一幕了,但是他对此还是充满了希望。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不败之帝() 
曾今不可一世的长孙无忌,而如今却落得如此狼狈,临行前,就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就还不如当初的褚遂良。

    总之,十分凄凉。

    借着夜色匆匆赶路,待天明时,早已经出得长安县。

    长孙无忌就连回望长安的机会就没有,半躺在马车内,半合着眼,颠簸的马车实在是令他难以入睡。

    忽闻外面一阵琴音传来。

    长孙无忌睁了睁眼,好奇道:“这是谁在弹琴?”

    长孙延皱了皱眉道:“这好像是孙儿最喜欢的《幽兰》。”说着,他猛地一怔,急忙来到窗口,寻声望去,只见路边上的小山之上有着几道熟悉的身影,他不免一怔,眼眶微微有一些湿润,张了张嘴,却觉哽咽,喊出不得声来,只是呆呆的望着山上,想到今生都可能再无缘想见,泪水终究是落了下来。

    长孙无忌往窗口望了眼,虽然看不清楚,但也猜到是谁,不禁暗自悲伤,延儿不过弱冠之际,却也有有心人相送,而老夫。。。。。。。念及至此,他却又想到,当初褚遂良、韩媛、来济他们一个个离他而去,心中又是惆怅不已。

    山上那几人正是崔戢刃、王玄道、元烈虎,以及卢师卦。

    他们几人一直都想见见长孙延,但是长孙延被看得死死的,根本见不到,好在崔戢刃料到许敬宗可能不会让长孙无忌风光的离开的长安,故此早早来此等候。

    当然,这世上的聪明人可不知他们几个,就在这座小山斜对面的半山腰间,但见一人斜靠在一棵大树上,双手放入袖中,而他头上树枝上还有一人,嘴里叼着一个杂草草,双手枕头,背靠着树干上。

    此二人正是元鹫与崔平仲。

    “对面那是小虎他们吧。”元鹫随着琴音摇晃着脑袋,半眯着眼道。

    崔平仲嗯了一声,“应该是的。”

    元鹫咧嘴笑道:“这几个小娃的感情还真是不错。”

    崔平仲没有做声,只是轻轻一叹。

    元鹫微微偏头,看着下面的车队,啧啧两声道:“这武皇后还真是一位奇女子也,自从她从感业寺回到宫中之后,朝中发生了不少大事,可每件都与她有莫大的关系,然而,她还在皇宫待着,而反对她的人却一个个被贬出长安,这手段真是令人佩服啊。”

    崔平仲只是笑了一声。

    元鹫道:“你似乎不认同?”

    崔平仲道:“表面上看好像都是武皇后在从中作梗,但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其实所有问题的根结都在一个人身上,武皇后也不过他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元鹫皱了皱眉,道:“能够拿皇后当棋子的,唯有当今天子。”

    崔平仲点点头。

    元鹫好奇道:“可是陛下早已掌权,太尉这几年也一直老老实实的,好歹太尉也是陛下的亲舅舅,纵使功过相抵,陛下也没有必要对太尉赶尽杀绝,这是不是太绝情了。”

    “在权力面前,谁都无情,陛下是如此,太尉也是如此,只不过陛下要比太尉更加无情,而比太尉想象中的要无情的多,若非如此,这胜败还真不好说。”

    崔平仲轻轻一叹,道:“自废王立武开始,到如今,其实最大的赢家一直都是当今天子,比起高祖、太宗而言,当今天子手中的权力也是最大的。虽说每件事都与武皇后有关,但其实都是陛下在主导,武皇后不过是陛下手中的一枚棋子。陛下利用皇后,巧妙的避开与太尉的直接对抗,将矛盾集中在臣与臣之间,臣与后之间,贵族与庶族之间,让他们自相残杀,而陛下则是坐收渔翁之利,轻而易举的便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的陛下才是这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其谋略比起太宗圣上,还要更胜一筹啊。

    而自两晋建立九品中正制后,一直以来都是君主与贵族共治天下,然而,君主却如流水一般,江山也是几番易主,这唯一不变的则是大殿之上那些贵族官员,每次一次江山易主,都是他们有着莫大的关系,故此皇权始终都要受到限制。如果想要伸张皇权,那么必须铲除贵族,而如今随着太尉的离去,朝中作为强势的贵族集团将被覆灭,到时提拔上来的一定都是一般的官僚,如此一来,大臣与皇帝的距离是越拉越远,到最后,将会是皇权至高无上,君主独掌天下。再也没有人敢对皇帝换后而多半句嘴。”

    元鹫道:“那你们山东士族岂不是危矣?”

    崔平仲点点头,又道:“但是我山东士族与关陇贵族不一样,关陇贵族就在皇帝身边,其主要势力也都集中在朝中,而我山东士族的势力都在地方上,虽说陛下也绝不会允许,地方上的势力危机到皇权,所以之后陛下一定会加强官僚的权力,以此来平衡士绅的权力,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元鹫听得叹了口气,道:“听你这么一说,我真的有些为我那位妹夫感到担忧,这伴君如伴虎啊!”

    崔平仲皱了皱眉头,心道,是呀,我怎么将他给忽略了,不仅是这事,在许多争斗中,他似乎也完全置身事外,比起陛下而言,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夜已深。

    皇后内,但见一小簇人快步来到一间僻静的小屋前。

    “卑职参见陛下。”

    守在门口之人,见得来人,立刻行礼。

    “开门。”李治淡淡道。

    “遵命!”

    这门打开之后,李治独身一人入得小屋内。

    但见屋中只站着一人,此人正是在当初西征阿史那贺鲁时,伪造圣旨架空程咬金的王文度,李治当初只是将他贬为庶民,并未将他发配。

    “草民参见陛下。”

    王文度抱拳一礼。

    李治笑道:“快快免礼。”

    说着,他坐了下来,问道:“舅舅已经离开呢?”

    王文度回答道:“今早离开长安县的。”

    李治道:“可有人去相送?”

    王文度道:“倒是有四人相送,乃是崔戢刃、王玄道、元烈虎、卢师卦。”

    “这几个家伙还挺聪明,竟然能够事先料到许敬宗的心思。不过他们不是去送舅舅的,而是去送长孙延的,不用去管他们。”李治笑着摇摇头,又问道:“想必舅舅离开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大家是如何议论此事的?”

    王文度道:“如今朝中最为盛行的一种说法,就是皇后联合许敬宗等人将太尉给逼走的,不过许多人似乎也预料到了,毕竟他们两边一直争来斗去,反正不是太尉被贬,那便是许敬宗被贬,这只是迟早的事。”

    李治道:“就没有人议论朕吗?”

    王文度道:“未曾有。”

    “未曾有,那就是有人心里是这么想,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李治叹了口气,道:“朕也确实是出于无奈,他们两派相争,朕几番想要平息他们之间的争斗,可都没能成功,而且还导致他们的争斗越发激烈。朕也不瞒你,朕心里一直都害怕舅舅,舅舅的手段,朕是最清楚不过了,如果他赢了这一场争斗的话,只怕朕都得遭殃,朕也是无奈为之啊!”

    言下之意,就是前面那说法是完全正确的,我是被逼的,他们两派已经争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我只不过是选择了皇后而已,因为我害怕我舅舅。

    其实整个过程也正是如此,李治一直都是一个老好人,先前的几个举动,也都是要平息这一场争斗,包括贬李义府。他也没有暗示任何人去制造这冤案,诬蔑自己的舅舅,这确实是武媚娘的主意,他只是选择了其中一方而已。这也是为什么那种说法最令人信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李治是被逼的,两边斗到这种地步,那总得分出个胜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同时大家也能够理解李治不可能让长孙无忌重回朝堂,他只能选择许敬宗那边。

    然而,其实决定权一直都在李治手中,那么根源也在他这里,他要贬李义府,武媚娘能阻止得了吗?根本阻止不了,只是武媚娘聪明,她知道李治有些看李义府不爽,索性顺水推舟,利用李义府,诱使唐临上钩。

    而此案谁最得利的,那当然还是李治,随着这些元老大臣的被贬,再也没有人可以限制住他,别看长孙无忌那几年窝在家里,可是李治也不敢做出什么过火之事,凡事还得小心谨慎,因为长孙无忌还是可以回来的,他在朝中还是很有势力的,名望也高,支持他的人也很多。在很多情况下,李治都得顾虑到这一点,这就是一种束缚。

    如今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许敬宗如今是猖狂,可是先前李义府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