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小闲人-第1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以后的事情,谁能够说清楚。

    而在韩艺在跟元禧讲解漕运改革一事时,李治也回到了皇宫,与韩艺料想的一样,当时有不少大臣去迎接李治,因为杜正伦和李义府已经是水火不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对于这最高权力的争夺,这已经没法去改变,那么皇帝的意思就成为了关键,大臣们都想探探李治的口风,但是李治却以舟车劳顿为由,没有接见任何大臣,只是说三日之后,召开朝会,然后就直接回寝宫去了。

    意思也非常明显,就是一切的一切都等到朝会那日再说,现在都别来烦我。

    没有人知道李治究竟是偏向那边的,即便是卢承庆他们这些随行的枢要大臣,都是一回到长安,就闭门谢客,谁都不见。

    而韩艺更是连萧府都不回,直接住在元家堡,只不过期间以总院长的名义,将南昭仪学院的杨院长给叫到一处偏僻得山野,询问了一下“工作”进度。不过询问完后,韩艺并未如往常一般将杨院长送回家,只是送到昭仪学院,因为他知道杨思讷如今也不想见他,因为大家都不知道韩艺跟杨飞雪的情况,韩艺在这个敏感时刻跑去找杨思讷,这会引出很多猜想的。

    这些枢要大臣要么是闭门谢客,要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也导致大家更加不敢轻易的选边站。

    但是该来的终究会来,三日很快就过去了,虽然这三日对于很多人都是煎熬。

    昨日傍晚时分,韩艺已经回到了萧府,今日一大清早,韩艺就与萧锐一同入宫,参加朝会,等到他们来的时候,太极宫前已经站满了人。

    杜正伦、李义府各站一边,阵营非常明确,两边似乎都是胸有成竹。

    而当朝第一人李绩,则是一如既往的孤零零站在一旁,双目微合,仿佛睡着了一般。

    这韩艺一到,立刻引来不少人的目光,张大象等人是蠢蠢欲动,其实他们这两日一直在找韩艺,只是苦于找不到人。

    “丈人,你待会可不能抛弃小婿呀!”韩艺一看这情况,立刻低声向一旁的萧锐道。

    萧锐听得呵呵笑了两声。

    韩艺目光微微一扫,又道:“走走走,去李太史那边。”

    二人立刻往李淳风、阎立本那边走去。

    “二位,别来无恙了!”

    韩艺拱拱手笑道。

    李淳风却是抚须向阎立本笑道:“阎老弟,我说什么来着,咱们终究还是逃不过被人利用啊!”

    阎立本听得呵呵直笑。

    这条神棍!韩艺眼中闪过一抹尴尬,故作没有听见,一本正经道:“李太史,我将狄仁杰他们调去洛阳,没有贤者六院增加负担吧?”

    李淳风笑道:“若是狄仁杰他们在,那当然更好,但是只要不是离开太久,那也不打紧。”

    “那就好,那就好!”

    他们几人站在这里聊着一些琐碎之事,张大象也不好过来,只能站在一旁干着急。

    过得一会儿,这殿门终于打开来,大臣们开始排好队伍,准备入殿。

    “韩尚书。”

    张大象总算瞅准一个机会,来到韩艺身后。

    韩艺回头一瞥,小声道:“待会什么都别说就对了。”

    张大象一愣,又与唐临用眼神交流一下。

    后宫。

    “朝会开始了吗?”

    武媚娘站在池塘边,看着池塘里面的鱼儿,向一旁的一个太监问道。

    “已经开始了。”

    那太监恭敬的回答道。

    武媚娘听罢,往池塘中撒下些许饵料,看到池塘中的鱼争先夺食,嘴角边露出一抹笑意来。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李杜之争() 
太极殿。

    山呼万岁过后,大殿内立刻呈现出一片寂静,静得有一些吓人。

    “怎么都不说话呢?”

    李治目光一扫,微微笑道:“朕原以为今日朕是没有机会说话,看来你们还挺照顾朕的颜面呀!”

    群臣皆是垂首不语。

    李治又道:“朕才出去一年,想不到朝中就发生了这么多事。。。。。。。哦,在此之前,朕要好好表扬一下户部尚书,以往三门山也是频出事故,但是尔等对此皆是以习惯待之,唯有韩尚书在得知情况后,立刻赶往了三门山,将善后事宜处理好,并且提出非常好的改革计划,朕对此是非常满意啊!”

    韩艺立刻站出来,道:“多谢陛下夸奖,这只不过是臣分内之事。”

    “爱卿无须谦虚。”

    李治笑着点点头,但是目光却看向杜正伦和李义府,待韩艺退下之后,他又道:“另外还有一事,当初李中书曾上奏朕,认为当今铨选有所不公,建议杂色入流,不加铨选,朕当时觉得李中书说得有些道理,于是就批准了,可是似乎引起了不少大臣得不满。”

    李义府立刻站出来道:“臣辜负了陛下的厚望,还请陛下降罪于臣。”

    “哎!”

    李治一抬手,道:“此事尚且还未讨论,朕也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且,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至于请罪之言,就不要再说了。”

    李义府眼中闪过一抹得意之色,自信满满道:“陛下,若就事论事,臣以为臣并未做错什么,自古以来,但凡人事变动,总会引起一些争议,想当初太宗圣上精简官吏,不也引起了许多争议,但事实也说明太宗圣上是对的。”

    李治稍稍点了点头。

    杜正伦立刻站出来,笑道:“李中书言之有理呀,可是李中书的此番建议,恰恰有悖于太宗圣上当年所言,既然李中书也说太宗圣上当时是对的,也就是承认自己的过失。”

    这二人一上来便咬上了。

    李中书笑道:“杜中书此言差矣,虽说两件事都是有关于人事,但是所针对的问题却是不同,我建议陛下杂色入流,不加铨选,是因为铨选本身就不公平,朝中官吏虽众,但同时又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境地,而外面才华横溢,心有抱负的贤才之辈多不胜数,却无用武之地。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吏部铨选,多半是以出身而论,可是那九品中正制早已被废弃,我朝用人,一直都在提倡唯才是举,举贤任能的思想,故此铨选不过是前人遗留下来的糟粕,理应废除。”

    杜正伦道:“你这是狡辩,铨选与九品中正制有何关系?铨选乃是为了帮助朝廷严格选拔人才,纵使有以出身而论的情况,那也是人为之事,与铨选制度无关,若是李中书真是想要改变的话,大可以监督吏部官员,防止此类事件,而不是建议陛下废除铨选。”

    李义府哼道:“唯才是举,自贞观到如今,太宗圣上与陛下一直都在提倡,可事实又是如何,杜中书应该是心知肚明,我认为唯有破而后立,方可彻底去除这种糟粕思想。”

    杜正伦立刻道:“难道李中书的破而后立,就是任意提拔杂色入流,甚至于不惜将那些心术不正之人也招入朝中,自从陛下下令杂色入流,不加铨选后,李中书你提拔了多少人入朝,共有五百三十一人,而我朝制度规定一年只准招六百五十五人,可就这几个月,李中书你一个人就提拔了五百多人入朝,若此乃解决之法,那就还不如回到九品中正制。”

    不少大臣纷纷点头,李义府这一点确实做得太过分了。

    李义府也是一脸尴尬,可心中很是委屈,他当然知道自己做过了一点点,如果让他操作的话,他也不会做得这么过,他以前也卖官鬻爵,那都在大家容忍的范围内,问题是此乃上面下得命令,他不得不这么做啊!

    李治突然开口道:“杜爱卿言之有理,那不知各位爱卿可有解决之法?”

    杜正伦看了眼刘祥道。

    这专业问题,自然得专业人士来回答。

    刘祥道立刻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朝廷选司取士,有两大弊端,多且滥。如今朝廷每年取士,已经超出一千五百多人,是朝廷所规定的三倍之多。而杂色入流,不加铨选,更是使得官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且劣远大于优。想那科举以明经取士,尚且少见德才兼备之士,更何况多取胥吏入流,岂能皆有德行?这民无德行,尚可危害一方之人,官若无德,可害天下百姓。”

    李治听得是频频点头。

    刘祥道又继续说道:“古时选官,皆以官职而择人,不曾闻过人多官员少。而今官员有数,入流无限,以有数供无限,岂有不乱之理。”

    李治道:“那依卿之意,该当如何?”

    刘祥道道:“臣以为要解决这两大弊端,只需做到一点即可,就是要精简官吏,灵活取舍,且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削减一些官职,让每个官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在职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此一来,那些无德无才之辈,便无所遁形,但凡出现任何过失,朝廷立刻可以查清是何人犯错,小错改之,大错则免职,然后经以铨选从进士中选取人才补上。但铨选之弊,亦不可忽视,臣建议吏部铨选之后,再由官职空缺的官署铨选一次,一些重要的职位,陛下可亲自考察,二者相互监督,用这一时之繁杂,可得长治久安。”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官员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刘侍郎之言,无凭无据,乃是夸夸其谈,危言耸听,不足为信。”

    李治一愣,他觉得刘祥道很有道理,既然只设定了这么多官职,那理应就得这么多官员,不能多,也不能少,对号入座。可如今的话,一个官职有好几个官员,是人多于官,以有数供无限,这当然不行的,这瓶子就这么大,你结果将一桶水往里面灌,不泛滥就怪了。

    然而,只要精简官吏,那么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没有本事的,撑不过一年,因为每天都有事给你人做,没有人帮你分担责任,然后再选取德才兼备之士补上,以灵活的制度,来平衡狼多肉少的局面,虽然精简了官吏,但是每个人的机会反而更多了,你有本事,你才能干得久,方能达到唯才是举的目的。李治问道:“陆学士此话怎讲?”

    这陆学士便道:“陛下,方才刘侍郎说当今朝中,官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却劣远大于优。臣想知道,刘侍郎凭什么这么说?如今官员以万数而论,刘侍郎恐怕耗尽此生,也不能与每个官员打交道,倘若刘侍郎能够当朝指出孰优孰劣,我便信服,若指不出来,刘侍郎此番话便不足信也。”

    刘祥道微微皱眉,这上万官员,纵使他是吏部侍郎,也不可能熟悉每个人,能够熟悉一成那就已经很不错了,又岂知这孰优孰劣,于是道:“这刘某岂能一一指出来,但这可经过考核而定。”

    “既然如此,刘侍郎方才为何那般说,未经考核,你凭什么说劣大于优,良莠不齐,你这不是夸夸其谈又是甚么?”那陆学士是咄咄逼人。

    韩艺低声向一旁的张大象道:“看吧,这就是没有学好数学的下场,说话不严谨,你也得好好补补,你可是户部侍郎,更得严谨一些。”

    张大象听着笑也不是,哭也不是,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空谈论数学重要性。得亏如今这局势比较敏感,不然的话,韩艺非得站出来,阐述一番数学的重要性,这可是宣传的大好机会啊。

    可随后又有许多官员站出来,揪住刘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